1、【引用】转去南天门丽江看玉龙雪山【引用】( 转)去“南天门“ 丽江看玉龙雪山2011年11月25 日五彩缤纷柱,十方三世佛 色不异空,如去如来,如如不动,空即是色! 去“南天门“ 丽江 看玉龙雪山 (蚂蟥惊魂) 修行者去云之南南天门丽江:“青龙潭公园“(门票60元),玉龙雪山(190元),阿西渡等处不可不去。历史学家若不去摩西族村寨考查那里的社会,必是冒牌混饭吃的。 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的那山,即玉龙雪山。青龙潭公园旁山边的塔,上面有观世音的咒:唵摩尼叭咪吽,就是用来封压玉龙的。此玉龙,即玉皇大帝。 青龙潭公园里有个祠,叫黑龙祠。此黑龙是丽江摩西族的祖先,称为丽江老姆。丽江老姆是东海龙王傲光的第
2、八个女儿,因极妖艳,隐界称呼为八妖,或青潭八妖,昆仑八妖。青是古字,青色,现代不用青字了,用“黑“字代表。故古时称青龙潭,现代叫黑龙潭.丽江老姆古时称青龙,现代叫黑龙。 上天之前,要在青龙潭集结整编训练.而阿西渡则是上天的出发地。 故,丽江称为南天门,要上天必经此门。 去玉龙雪山最佳旅游时间,每年2-6月。玉龙雪山,年平均气温为11.3、最冷月平均气温3.0,最热月平均气温17。丽江玉龙雪山的年降雨量为1000-1200毫米左右,雨量主要集中在6-10月,6-10月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0%;11月-次年4月降雨很少。 如果要看雪,7-9月去. 玉龙雪山是云南亚热带的极高山地,从山脚河谷到峰顶
3、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到寒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雪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景观大致可分为雪域、冰川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原始森林景观、雪山水景等。 玉龙雪山,海拨5596米.门票:190元. 七月的丽江是个多雨的季节,据说天晴时,从古城便可以看到三十公里以外的雨龙雪山上的积雪,我和朋友去时正碰上雨天,玉龙雪山上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到,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去爬玉龙雪山上的云杉坪。 坐7路公车来到白水河,再往前走不远就是云杉坪了,云杉坪是座海拔3300米的大草坪,满山都是云杉,郁郁葱葱。我们去的时候,山脚索道入口已经排了条长长的长龙,身穿红色雨衣的游客们正在等山上下来的缆车,场面热闹非凡。我和朋友决定自己爬
4、云杉坪,可是马队的老乡怕影响马队生意,不让游客走马道,骑马沿着羊肠小道上山一个来回是63元,这么好赚,他们自然是当“仁”不让了,我们当时觉得很气愤,进来玉龙雪山一人要收门票30元(学生有半价),现在我们自己要爬山也不让,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没关系,“条条大道通罗马”,我和朋友终于在云杉林里找到一条小路,小路有点陡,加上有点高原反应,我们爬不多久便直喘粗气,不过,路渐渐开阔好走,后来还碰见三三两两的游客,骑着马晃晃悠悠的从山上下来,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走上马道了,看来我们的方向感还不错,凭什么人不可以走马道,笑话!马队的人看我们满头大汗的上来,无奈又羡慕,坐在马背上的游客,也拿异样的眼光看我们,“
5、他们怎么不骑马?”不过后来碰上一个和马队的讨价还价的游客: 他大概怕会从马背上滚下去,再三强调要保障他的人身安全,原来骑马也是看起来轻松好玩而已,骑马下山还得十分的勇气才行。 我们满身汗湿,爬上云杉坪,心里说不出的痛快,因为我们是一步一步爬上云杉坪的,有种征服的快意涌上心头。 云杉坪是个小草甸,周围是个原始云杉林,山上细雨飘飞,云缠雾绕,也分不出哪些是云哪里是天。 云杉坪上有条木板路围着草坪绕了一周,游客顺着这条路,观看草甸风光,草甸上一群牛和马在悠闲自得的吃草,嬉戏,闲荡。我们不失时机的绕到它们前面,留下了不少“与牛共舞”的照片,可这里仍看不见玉龙雪山,有点扫兴,不够刺激。 我们不想就此下山
6、,年轻人身上的冒险精神,让我们开始了一次森林探险,我们朝着瀑流的方向,往森林深处走,林子里到处是长满青苔的云杉,眼力所及,许多枯死的云杉横七竖八躺了一地,腐烂松脆的枝干,像土质一般松软,地上是富含有机质的黑土那是经年累月的落叶堆积成松软的一层“地毯”,踩上去很舒服。林地的空气潮湿清爽,我们贪婪的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原始森林的气息。 我们顺着水声往里走,地上没有路,很显然,我们成了这片林地的开拓者,幸好林子并不茂密,地上也很少长草,没有黑蚊子和马蜂,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林子里偶尔有些叫不出名的植物,气候宜人的云南盛产名贵药材和珍贵木材,说不定还是哪种名贵药材呢! 快接近瀑布了,我们心里一阵喜悦,正要为
7、胜利欢呼时,我的小腿突然一阵刺痛,开始还以为给山上带刺的植物刺了,可当我卷起裤管一看,吓得魂飞魄散一只小蠕虫扭动着身躯牢牢吸附在我的脚踝,蚂蟥!我脑里飞快的闪过这个名词,不过好像蚂蟥是生活在水里的,可恶,居然旱地也有蚂蟥,还吸我的血。不过当时我只觉得可怕,因为小东西好像长在我的腿上一般,任凭我用力拍打,仍是巍然不动的样子,吓得我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双庆见到我脸色难看,想过来帮忙,不料,他也惊呼起来,“我脚上好多蚂蟥啊!” 后来,还是长长的指甲帮上了忙,我狠狠的把吸血虫从我腿上刮走,小小的伤口上还流了血,我挤掉外面的血,小腿感觉一阵的麻,据说,蚂蟥吸血时会分泌一种-物质,医学上还用来治疗风湿,腰椎
8、病,或解蛇毒,所以就没放在心上。但是地上的蚂蟥越来越多,我们鞋子上,裤管外,袜子里,还扭动着好几条小蚂蟥。于是,我们一致决定放弃瀑布,有点狼狈的“逃”回云杉草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跑得越快越好! 出到云杉坪,两颗惊魂的心方才落定下来,于是坐在凉亭开始我们的午餐,一位纳西族的导游小姐听说我们碰上了蚂蟥,顿时花容失色,我们补充说在林子里才有,可是她已经不敢再呆在凉亭里了,原来她刚才在凉亭边也被蚂蟥叮了,原本坐在亭子里的其他游客也纷纷站起身,走到亭子外,凉亭里只剩下我和双庆在大吃大嚼 丽江石鼓镇坐落在江湾转角处因镇内有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丽江土知府刻制的鼓形汉阳石褐而得名。纳西语称这里为“刺
9、巴”,意为虎啸处或虎族之花,元史地理志等史书中写作“罗婆”,是元代茶罕章管民官及丽江路宣抚司的最早驻地,也是古代南下大理、北进藏区的战略要津。253年忽必烈分兵三路偷袭南宋后方,西面兀良合台一路,即在巨甸、石鼓一带革囊渡江。1936年4月,贺龙率领红二方面军,在这里渡江北上,现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文物陈列室和石鼓红军长征渡江雕塑,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鼓一带不仅人文荟萃,而且风光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高原“小江南”之誉。这里江流平缓,河谷开阔,梯田层层,春天桃红李白,麦浪翻碧,油菜泛金,秋天稻谷飘香,瓜果满园, 与村落瓦舍相映成趣。江边柳林如带,棵棵笔直挺拔,树冠茂密
10、似盖,树下江滩,显得分外凉爽,是当年红军的宿营地,如今成为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场所。溯江而上3公里,便是一向以险要著称的石门关,相传隋朝大将史万岁征云南时曾开此关,元明清三代均在此设关驻防,为兵家必争之地。民间谚云:“石门对石鼓,金银万万庑,有人猜得出,买下丽江府。”此语生动地提示了石鼓对丽江的战略要义。 (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 怒江三大河流,在南北走向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三大山脉的夹持之下,在滇西北境内形成了“ 三江并流”的举世奇观。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 青海省 玉树县巴塘河口至 四川省 宜宾市岷江口一段,全长2308公里。相传过去沿江一带的居民曾取沙淘金,所以叫金沙江。它流
11、出青海,经 西藏从德钦县进入 云南,继续南流于横断山区,在 丽江县石鼓镇突然折向东北,形成一个v形大弯,人称“长江第一湾”。 前人有诗云:“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关于江湾由来,民间传说: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姐妹结伴出游,半途发生争执,大姐、二姐固执地往南走了,金沙姑娘立志要到太阳升起的东方寻找光明和爱情,到石鼓后,告别两个姐姐,毅然转身离去。金沙姑娘转身处,就成了长江第一湾。地质研究资料表明,在古代长江是沿横断山脉南下剑川、漾濞峡谷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地貌改变,迫使江流袭夺改道,才实现了万里长江源流由南向东的伟大转折,成为发祥中华大地江南文明的母亲河)。 经过一天的休整,我觉得可以
12、上玉龙雪山了。背了一个照相机,夹克口袋中揣了一包豆腐干和几小袋牛肉干就上路了。没有带矿泉水,准备喝山上的泉水。不坐缆车,骑马上玉龙。买票时犹豫再三。到几号营地呢?一是价钱不菲,二是顾虑身体。去年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同事在九寨沟病倒了,至今未好利索。从此心中对高海拔怯怯的。环顾四周没有急救设备,信心实在不足,决定只到一号营地。 平生从未骑过马,连是否曾经靠近过马也不记得。不敢贸然,仔细询问上马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怎么就没有买一本骑马指南呢?)这才颤颤巍巍地上了马。全身的每一块肌肉都紧绷起来,恨不得搂住马脖子。独自一人,不好意思大呼小叫,只好咬牙闭眼心一横,走吧! 还算“孺子可教”,骑了一会儿,渐渐
13、地有所放松。这时才抬起头,环顾四周看风景。我的坐骑是一匹浅栗色的高头大马,全身毛皮油光水滑。牵马的是一英俊的小伙子,有着一张高原人特有的黧黑面孔,着装又有一点城里人的风格。顿时我觉得自己因他们而光鲜威风起来。游客并不多,目力所及也就七八人,能听见鸟叫蝉鸣水流和偶尔不知何处传来的人声。一切正合我意。(一路从昆明,大理过来,到处是熙熙攘攘,游人如织。滚滚人流遮蔽了好山好水好风景。我真不知道为何跨过千山万水来这里。)马儿在山间小路上缓缓而行,马夫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聊着家常。他的母亲刚去世几日,所以还带着孝。是癌症。三年。以前去过城里打工。最远昆明。母亲病了就回来了。烧过五七也许还会出去。马是他买的。
14、伍千元。在集市上一眼看中的。早上犁地了,所以这会儿马有点喘。我爬过黄山,华 山, 大别山,从来都是徒步。也许可以徒步上玉龙?那可是有些困难。他说的理由我有点听不懂。有的路段必须步行。我下马走了一会儿。的确不容易。这儿是地地道道的山路,而非一级级整齐的台阶。山里人走得 四平八稳,我则是一脚深一脚浅,两眼盯着路面,再加上高海拔,几十步就气喘如牛。看来这租马的钱花得值。渐渐地不知是我赶上了其他游客还是别人赶上了我。一共五位游客,五匹马,五个马夫,哦,不对,其中两位牵马人是小姑娘,一个十七岁,一个才十四岁。读书吗?不读了。不想读还是?不喜欢读。有游客开导她: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我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5、。那一刻,我没有说。因为我不忍心还是不这么认为了?我也理不清。心中有些怜惜。掏出储备与大家分享,给小姑娘多一点。“你最小。” 大约中午时分到了一号营地。有几间简陋的棚子,马夫和游客们都停下来休息吃午饭。我和一路上来的几个马夫坐在一起。前面休息时,我给自己和马夫各买了一个煮玉米。现在买了两份米线。不知道别的游客是否如此。但我知道不必在意。同行的几位马夫劝我继续前行。我的马夫沉默不语。这时我突然明白我是否前行决定他今天的收入。他们是每家轮流,不是每天都有活干的。如果像大多数人那样到二号营地,我需再补四十元。他是不是可从中得二十元?满眼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游客,海拔也已超过三千米。我迟疑着,努力地感觉
16、着有什么异样?没有。那就继续?马夫的脸上漾起一片笑意。上下马在我已轻松自如。马夫喜滋滋地前面牵着马,我笑殷殷地骑在马背上,看到面熟的游客或点头或hello,就像认识多日。有一戴着墨镜的游客冲我举起手中的食物:“不吃饭?”“吃过了,谢谢。咦,烤玉米!”“烤的比煮的好吃。”“知道,小时候在老家吃过。没想到这儿有烤玉米。”在哪儿见过他?没有。在旅游地见到先前的游客是时常发生的事。再次相见往往很是惊喜。前天去玉水寨时,一对年轻的夫妇很熟地向我招呼:“你也来 丽江了。明天去哪儿玩?”我一面答着,一面在记忆中搜索着。那位女士看出我的迷惑,提示说:“在大理,你开始和我们一个团,后来被转到另一个团。”“啊,想
17、起来了。”之后必然是相互交流一下有关的信息和感受。几年前在 美国旅游时,总诧异陌生人在电梯中,排队时都会打招呼。今天发现我们旅游时也是如此。“放飞心情”。不知从哪得来的,一句歌词?以前觉得怪怪的,这会儿觉得有点意思。骑在马背上,随着马的步伐轻轻摇晃,紧绷的神经松了,高度的注意力散了。就像一个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似乎什么也没想,什么都在想。 二号营地到了。大多数游客到此为止。马儿被放到山坡上吃草,马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躺在草地上,游客们拍照吃东西。这儿已是海拔四千米以上。看看游览指示图,三号营地的海拔没有增高多少,只是更加纵深大山里。我继续向前一段,见到一对年龄如我,或许还略长于我的夫妻。很高兴
18、。也许登上那个小山头就可以了望到三号营地。我没有停下脚步。这边的路看来少有游人,有时不得不用手扒拉着又高又密的草前行。“喂,前面有什么好看的?”远远的从背后有人大声喊问。“不知道。我想看看三号营地,流沙坡。”这远不是游览图上的那条直线。上坡,深深地下去,再上坡。几次想回头,看见远远的山脊上有人,又忍不住迈步向前。我走过了三号营地,看见几匹马在吃草,却不见马夫。我走到了流沙坡边,山脊上坐着五个年轻的 广东人。“刚才看你还远远的,这会儿你就到眼前了。很快嘛。一个人?”“你一定每天锻炼。”心中有点得意。实在没想到走了这么远。回头张望看不到二号营地,也看不到游客。五个年轻人出发了。准备翻过流沙坡去雪山
19、 大峡谷。我也和很多游客一样,第一次眺望玉龙雪山时,把流沙错当成积雪。在接近山顶的部分由于海拔高已没有植被,经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冰冻使岩石风化破碎成砾石。远远看上去的灰白如同积雪蒙上了灰尘。一脚踩上喀嚓嚓,脚下的砾石改变了位置。我试了几步,明白自己应该回头了。这次我没有犹豫。归途中首先遇到“五人小组”中的两位。“我们也上来了。”其中的女士颇有几分得意。“那俩位小年轻的落后面了。”我打量着两位在我眼中也很年轻的游客:“前面就要到流沙坡了。我的鞋帮太浅鞋底有点滑,过去有困难。”我没有遇到那两位更年轻的,而是在三号营地看见了那位吃烤玉米的游客。这次他没戴墨镜,坐在一块石头上边休息边和他的牵马人:一位妇
20、女唠家常。什么让我认出他?帽子?格子衬衫?说话的声调?还是回头看的姿势?他指着一处像是山洞的凹陷说:支顶帐篷可在那儿露营。我上去看了看,一堆熄灭的灰烬,地面上铺了一层树枝。我仍是不太相信有人敢在这大山里过夜。也许看出了我的怀疑,他继续道:这儿还有一有利之处,海拔高,温度低,没有蚊虫。你露营过?属于一个自助游俱乐部的。大家通常是网上联系,结伴出游。背包族。就是背一个很大的包?对,这次我也背了一个,在客栈里。我很惊诧,那不都是外国人背的?现在不都兴联网接轨嘛。大家都笑了。回到二号营地,发现已没有游客,只有三俩马夫在等雇主。十分凑巧,我和他的马夫是姐弟俩,四人就一起下山。最后一项活动是参观马夫的家,合影。他记下马夫的地址并许诺给他们寄照片。他也是一散客,打算约几人包车去香格里拉。我留下了手机号。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