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3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qq.ppt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7883826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qq.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3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qq.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3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qq.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3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qq.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3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记账方法qq.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会计科目、会计账户 和记账方法,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及其体系 第三节 记账方法概述 第四节 借贷记账法,第一节 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内涵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四、会计科目的编号,一、会计科目的内涵,会计科目(account title) 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别名称 目的 提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 内涵 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 事先确定进行各类核算对象的类别名称 规定其核算内容并按一定规律赋予其编号 作用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正确

2、组织会计核算的重要条件 人们认识和理解交易或者事项、组织会计核算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依据 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手段,科目来自生物学,是细分某种事物的一种标准,一、会计科目的内涵,会计科目的释义 、一个科目只是某一会计内容的名称而已 、一个科目只反映一定的内容 、各科目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如何设置会计科目 、不允许遗漏或交叉重复、既要考虑对内、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又要考虑节约会计工作的需要,不能过细,也不能过广 、会计科目的名称应该统一、规范,通俗易懂,一、会计科目的内涵,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规定了会计科目,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内涵明确,界限清楚结合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3、和特点。会计主体所处行业的不同导致经济业务的内容差别很大,相应地其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作为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就必须考虑这些特点。不同行业的会计主体在设置会计科目时既要做到能全面反映,又要突出其特点;同一行业的不同会计主体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还需要考虑其规模大小和业务繁简等的差异。 适应要求,满足需要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会计信息和对内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充分考虑其是否能提供满足各方需要的相关会计信息,以利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各种经济决策。 强调统一,灵活运用为了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

4、目和相应的核算内容。这样保持了会计科目设置的统一性,使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核算内容在时间上尽可能保持前后一致,同时将一些重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在全国范围、行业范围内统一起来。会计科目的设置还必须适合大、中、小型企业的不同需要和不同会计主体的具体经营管理的要求,给其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可以根据特殊的交易和事项自主增减或合并少数会计科目,甚至灵活地设置新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繁简适当,相对稳定会计科目的设置还要考虑企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再分类层次,做到繁简适当。过繁表现为对财务报表要素分类层次太具体,这样提供的会计信息固然很有用,但是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显得不经济;过

5、简则表现为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分类层次过于简单,导致会计信息太笼统而缺乏有用性,不能提供符合经济决策要求的会计信息。因此,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繁简适当。此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会计科目的名称及其核算内容应该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当然,并不排斥对会计科目作必要的适时修订,但这一切应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 总体完整,内涵互排在具体制定会计科目时,应设置一套能反映会计主体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同时会计主体所有经济业务都需有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以保证会计科目的完整性。另外,还要注意各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应互相排斥,以免造成会计核算的混乱。因此,

6、保持会计科目设置总体上的完整性和科目之间的互排性,是保证会计核算统一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三、会计科目的分类(共156个会计科目),(一)按其核算经济内容的分类 资产类科目(43个)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代理业务资产、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

7、值准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等。 负债类科目(19个)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代理业务负债、递延收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等,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其核算经济内容的分类 共同类科目(3个)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6个)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库存股 成本类科目(4个)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8、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损益类科目等(15个)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优点 遵循了会计要素的基本特性 清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二)会计科目按其核算信息详略程度的分类 总分类科目 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 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 提供总括性的核算指标 明细分类科目 二级科目或明细科目 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更为详细的分类 还可在二级科目下设置三级科目、四级科目等进行会计核算,三、会计科

9、目的分类,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总分类科目直接统驭明细科目,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区别:总分类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按较粗的指标设置 按较细的指标设置 、只用货币量度 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并用 、提供的是总括的信息 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统驭明细分类科目 补充总分类科目,四、会计科目的编号,总分类科目通常采用四位数字编号法 科目类编码 编码中的千位数 表示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的分类 1表示资产类,2表示负债类,3表示共同类 4表示所有者权益类,5表示成本费用类,6表示损益类 业务类别码 编码中的百位数 表示会计科目在第一大类下所属的小类代码 凡是小类会计科目核

10、算的内容在业务性质、要素特征上都具有基本一致或类似的特点 科目顺序码 编码中的十位数和个位数 表示会计科目在各小类别中的顺序号,四、会计科目的编号,总分类科目通常采用四位数字编号法如编号为“1405”的会计科目,“1”表示资产类,“4”表示资产类下面所属的存货类小类别资产;“05”表示小类别中的序号从我国现行全部会计科目表”可以看出,会计准则附录提供的会计科目编码中间存在较多空号,这是为了方便企业在发生某些特殊会计业务,但在给出的会计科目表中找不到相应科目进行核算时,为增加设置会计科目及其编号使用。,第二节 会计账户及其体系一、会计账户概述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 四、

11、会计账户的级次,一、会计账户概述,(一)账户的内涵与作用 会计账户(Ledger) 简称账户 内涵 用来记账的一种实体工具 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 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反映和控制并具有一定格式 作用 用来分类、连续、系统地记录 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 反映变化结果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只是一个抽象的名称,本身不能反映核算、监督其发生的增减变化,因此需要一个载体来记录,这就是会计账户。,一、会计账户概述,(二)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相同点 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 都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的科学分类 目的都是为了全面、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 分类口径一致而且结果相同 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的再

12、分类 分类的标准和结果是相同的 具有密切的联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设置会计科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设账户,一、会计账户概述,(二)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区别,实务中?,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账户的一般结构与构成要素 账户结构 登记经济业务内容及其数量变化的账户之具体格式 账户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构成要素 什么账户 会计科目,即账户名称 什么顺序 第页,即账户的编序页码 什么时间 何年、何月、何日,即业务发生后记录入账户的具体时间 什么内容 摘要,即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 什么资料来源 凭证号数,即各笔记入账户中的业务记录依据是什么 什么变化 增加/减少,即经济业

13、务发生所引起账户记录的数量变化 什么结果 余额,即经济业务记入相应账户后导致的结果,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二)账户一般结构的核心信息 期初余额 经济业务发生之前的某账户的结存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相关经济业务导致某账户在一定时期内记录的增加数额合计 本期减少发生额 相关经济业务导致某账户在一定时期内记录的减少数额合计 期末余额 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某账户发生增减变化后的结果,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三)账户的简单结构 “T”字账户的结构图,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四)账户的实用结构 “T”型账户 账户的一方记录增加,另一方记录减少 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并不是固定的 在不同的记账

14、方法下,其要求不同 在同一记账方法下,其要求也有不同,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一)按账户的经济内容建立的账户体系与分类 资产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增减变动及余额的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各种债务的增减变动及余额的账户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所有者权益各构成内容的增减变动及余额的账户,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规律,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收入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从事各种经济活动所取得收入的账户 费用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的账户 利润类账户是指反映会计主体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账户,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账户、

15、利得(营业外收入)账户、损失(营业外支出)账户等,实务中如何划分?,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二)按账户的用途和结构建立的账户体系与分类账户的用途指的是账户在会计核算中能够提供什么经济指标,即账户所起的作用。账户的结构指的是账户如何提供必要指标,即账户的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及余额各表示什么含义。 盘存类账户是指可以通过实地盘点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各种资产类账户,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结算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本会计主体与其他会计主体或个人以及会计主体内部各单位之间往来结算关系的账户。其主要特点是:这类账户反映的内容都属于债权债务,结构上包括资产性质的债权

16、账户、负债性质的债务账户和双重性质的共同账户。主要包括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等三种。,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跨期摊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货币资金支付期与受益期不一致的账户,其特点是费用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而又只在某个会计期间一次支付。这类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账户、预提费用账户等(已取消)。 资本类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主体从外部取得的或内部形成的资本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实有数的账户。 调整类账户是指用来调节和整理其他相关账户的账面金额并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数的账户。按其调整方式不同可以将调整账户分为备抵调整账户、附加调整账户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等三

17、类。备抵调整账户是指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备抵调整账户按照被调整账户性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和权益类备抵调整账户,其中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资产类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反,如累计折旧账户。附加调整账户是指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与其被调整的账户的记账方向相同。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指既具有备抵又具有附加调整功能的账户,比较典型的备抵附加调整账户如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集合分配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和分配会计主体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账户,如制造费用账户 成本计算类账户是指用来归集经营过程中某阶段所发

18、生的全部费用,并据以确定有关成本计算对象实际成本的账户。如有余额则表示尚未完成某一生产过程而保留的成本,属于资产性质。这类账户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材料采购、在建工程等账户。 损益计算类账户损益计算账户是指用来反映和监督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损益,并借以确定最终经营成果的账户。其共同特点是没有余额,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支出类账户等 经营成果类账户经营成果类账户是指用来核算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形成过程的账户,如本年利润账户。,三、会计账户体系与分类,(三)按账户与会计报表关系建立的账户体系 资产负债表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期末通常有余额,反映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

19、,这类账户提供的资料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资产账户、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账户,与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相对应。 利润表账户 利润表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反映资金运动的动态状况,这类账户提供的信息是编制利润表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收入账户、费用成本账户和利润账户,其内容与利润表的有关项目相对应。,四、会计账户的级次,(一)总分类账户 根据自身特点在总分类账户下开设明细分类账 特点 账户名称的规定性 要根据国家颁布的会计科目表来设置 提供指标的单一性 主要是货币形式进行计量 具体格式的同一性 主要运用三栏式账页,四、会计账户的级次,(二)明细分类账户 特点 账户名称的灵活性 企业可以根据

20、自身的情况设立 提供指标的双重性 既可提供货币形式的指标 也可提供实物量度的指标 还可提供分项核算的指标 具体格式的多样性 有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四、会计账户的级次,(三)两者关系,四、会计账户的级次,四、会计账户的级次,(四)登记方法 遵循“平行登记”原则 同时登记 同一笔经济业务 既要记入总分类账户 又要记入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同向登记 总账账户记借方,涉及的明细账账户也记借方 总账账户记贷方,涉及的明细账账户也记贷方 同额登记 记入总账借(贷)方的金额 记入所属明细账借(贷)方的金额之和相等,四、会计账户的级次,(五)登记结果,四、会计账户的级次,(五)登记结果,第三节 记账方

21、法概述一、记账方法 二、单式记账法 三、复式记账法,一、记账方法,(一)记账方法的概念和种类 概念 根据一定的原理与原则 运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采用文字与数字来记录经济业务 将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所导致会计要素相关项目的变化与结果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技术 种类 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一、记账方法,(二)记账方法的构成要素 记录方式 叙述式记录方式/账户式方式 记账原理 单式/复式 记账符号 入出; 收付; 增减; 借贷 记账规则 每笔经济业务在相关账户中予以登记的基本规则 试算平衡方法 全部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后检验其记录结果是否正确的技术方式,二、单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的概念

22、 概念 是指对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往往只在一个账户中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 而对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不予反映的一种记账方法 账务处理 单式记账法除对有关债权、债务以及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予以登记外 其他经济业务往往只在一个账户中予以登记或不予登记,二、单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的概念 平时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和各种往来账项 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只登记“银行存款”账户,不登记“原材料”账户 购买原材料货款尚未支付时 只登记“应付账款”账户,不登记“原材料”账户 收到应收款或偿付应付款时 同时登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和

23、“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账户 不予登记 固定资产折旧、领用原材料和产成品入库等经济业务,二、单式记账法,(二)单式记账法的特点 账户设置不完整 只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少数账户 只按时序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 只反映能引起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增减变化的经济业务 只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 只反映货币资金、债权、债务等的增减变动 不能进行总体试算平衡 只记录部分经济业务,二、复式记账法,(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概念 复式记账(double-entry bookkeeping) 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 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地、相互

24、联系地进行记录,二、复式记账法,(二)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借贷记账法(debit-credit bookkeeping) 核算单位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 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 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反映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 收付记账法 以“收”、“付”为记账符号 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 增减记账法 以“增”、“减”为记账符号 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理论基础 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 曾是我国会计实务中使用的一种特有的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法,(三)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一种较为科学的记账方法 静态账户反映资产、负

25、债和所有者权益 动态账户反映收入、费用和利润 需要记录和反映所有的经济业务 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和结存情况 明确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额及其形成原因,二、复式记账法,(三)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反映每笔经济业务的两个方面 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关联记录 作用 可了解每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还可通过账户记录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总体试算平衡 对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 形成了账户与账户之间的数据“等额”牵制关系 有利于及时发现记录错误和进行试算平衡,第四节 记账方法概述一、借贷记账法概述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三、会

26、计分录及其编制,一、借贷记账法概述,(一)借贷记账法产生与发展简况 第一阶段:佛罗伦萨阶段(12111340年) 借贷记账法的萌芽时期 以1211年佛罗伦斯银行家采用的簿记为代表 主要特点 采用转账方式进行记账 记账的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并且只是各人名账户的债权、债务 记录形式采用的是借贷上下连续的文字叙述方式,一、借贷记账法概述,(一)借贷记账法产生与发展简况 第二阶段:热那亚阶段(13401494年) 借贷记账法的改良时期 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财务官记录的总账为代表 是会计界公认世界上最早的账册 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法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 现藏于意大利热那亚古文化馆 主要特点 采用复式的账

27、户式,每个账户分左右两方,列示为借和贷 记账对象除了债权债务以外,扩展到商品、现金 记录形式是左借右贷的账户对照式,除商品外都能结出余额 并将余额在相反方向记录,以求得借贷双方合计的平衡,一、借贷记账法概述,(一)借贷记账法产生与发展简况 第三阶段:威尼斯阶段(14941854年) 借贷记账法的完备时期 1494年11月10日 意大利僧侣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14451517) 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又译数学大全) 该书对威尼斯复式记账法从理论上给予了具体的说明 使复式记账法的优点很快得到世人的认同 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主要特点 采用借贷复式记

28、账法 记账对象扩展到损益账户和资本账户,改进了盈亏计算的方 法, 能对全部账户的余额进行集中反映,并可以进行整体的试算平衡,一、借贷记账法概述,(二)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 1905年(清光绪31年) 蔡锡勇连环账谱一书由湖北书局正式出版 首开了专门出版中国会计学术著作的先河 1908年(清光绪34年) 大清银行第一次使用借贷记账法 1930年 中华民国实业部决定推广使用借贷记账法 我国官方有关统一使用借贷记账法的第一项规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借贷记账法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 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 借贷记账法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而停止使用 转而改用“增减记账法”,一、

29、借贷记账法概述,(二)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 1978年 葛家澍教授的“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的论文 “打响了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枪” 由此而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记账方法的讨论 为借贷记账法恢复了名誉 1980年9月 财政部在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国营工交企业推行借贷记账法替代其早前使用的增减记账法 1986年 国营商业企业开始推行借贷记账法替代其早前使用的增减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概述,(二)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 1987年 农业部要求国营农业企业推行借贷记账法替代其早前使用的增减记账法 1990年 农业部农村合作经营管理总站要求农村全面推行借贷记账法替代其早前使用的财产

30、收付记账法 1992年11月30日 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1993年7月1日起我国企业即全面实行借贷记账法 1997年7月17日 财政部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借贷记账法以替代其早前一直使用的资金收付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一)记账符号 “借”、“贷”是一对抽象符号 “借”、“贷”是一对抽象且对立的矛盾符号 它们各自既表示“增加()”,又表示“减少()” 它们各自都可表示“增加()”与“减少()” 但又不固定地表示“增加()”与“减少()” 直接含义 “借”、“贷”二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复式记账时期 含义与账户表示方法一致,即表

31、示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抽象符号 “借”和“贷”二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经济含义 进而转化为一种纯粹的记账符号,成为专门的会计术语,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一)记账符号 “借”、“贷”两字具有双重含义 表示资金数量变化的双重含义 “借”表示资金运动数量变化时 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 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利润的减少 “借”记录资产“增加()” 费用成本“增加()” 负债“减少()” 所有者权益“减少()” 收入利润“减少()” “贷”表示资金运动数量变化时 一方面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或收入、利润的增加 另一方面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 “贷”记录资产“减少()” 费用成本“减少()” 负债“增加

32、()” 所有者权益“增加()” 收入利润“增加()”,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一)记账符号 表示资金运动结果时的双重含义 “借”和“贷”表示资金性质时 “借”表示资产性质 “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性质 共同类账户 如果出现借方期末余额,则表明是资产性质 如果出现贷方期末余额,则表明是负债性质 成本类账户如果有期末余额,则表明是在产品金额 对于制造企业,除季节性生产企业外,成本类的“制造费用”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凡是余额在借方的账户为资产类账户 凡是余额在贷方的账户为权益类账户,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二)账户体系设置 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静态账户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动态账户 收

33、入、费用和利润等 设置共同账户 设置部分诸如 “其他往来”等具有双重性质的共同账户,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可参见课本P106 “T”字账户 其所有账户都分左右两方 左方为借方 右方为贷方,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具体结构 资产(费用成本)类账户结构 借方登记“增加()”数 贷方登记“减少()”数 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实有数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账户结构 贷方登记“增加()”数 借方登记“减少()”数 如有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实有数,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二

34、、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 两类账户的余额计算公式,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下T字账户的登记要求 既有发生额、又有余额的账户 要分别结出其发生额与余额,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 只有发生额没有余额的账户 也要分别结出其发生额 并在借方、贷方发生额合计下所划一条横线后 再划上一个等号 表示其已经无余额,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三)账户结构 只有余额而没有发生额的账户 即该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为零 一般情况下,可不必划线并结本期为“0”发生额,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企业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 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发

35、生相应变动 对资产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影响的基本类型 资产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 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 同时要以相同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 资产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 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 同时要以相同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 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 同时要以相同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 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 同时

36、要以相同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 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 同时要以相同的金额登记到另一个资产账户的贷方 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 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 同时要以相同金额登记到另一个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记账规则的运用实例 【例3】春风公司收到投资者之一的红光公司投入流动资金20 000元,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银行存款这一资产类账户和实收资本这一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同时增加20 000元。银行存款账户增加记借方,

37、实收资本账户增加记贷方,借贷金额相等,其账户记录结果如下,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例4】 春风公司用银行存款5 000元归还银行短期借款。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银行存款这一资产类账户和短期借款这一负债类账户同时减少5 000元。银行存款账户减少记贷方,短期借款账户减少记借方,借贷金额相等,其记录结果如下,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例5】 春风公司用出售乙产品一批,收到货款25 000元存入银行。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损益类账户增加25 000元,同时,也使得银行存款这一资产类账户增加25 000元。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增加记贷方,银行存款账

38、户增加记借方,借贷金额相等 , 其账户记录结果如下,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例6】 春风公司用银行存款80 000元支付广告费。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银行存款这一资产类账户减少80 000元,同时使得销售费用这一损益类账户增加80 000元。银行存款账户减少记贷方,销售费用账户增加记借方,借贷金额相等, 其账户记录结果如下,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例7】 春风公司用银行存款3 000元购买生产用A材料。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银行存款这一资产类账户减少30 000元,同时使得原材料这一资产类账户增加30 000元。银行存款账户减少记贷方,原材料账户增加

39、记借方,借贷金额相等, 其账户记录结果如下,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例8】 春风公司向银行借入一笔短期借款48 000元,直接偿还应付宏达公司的货款。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得短期借款这一负债类账户增加48 000元,同时使得应付账款这一负债类账户减少48 000元。短期借款账户增加记贷方,应付账款账户减少记借方,借贷金额相等, 其账户记录结果如下,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任何一笔经济业务 都必须同时记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 所记入的账户可以属于同一类,也可属于不同类 主要取决于经济业务的内容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 所记入的账户有的在借方 有的在贷方 但不能全

40、部记入借方或者全部记入贷方 相关账户的贷方与借方所记录的金额必然相等,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四)记账规则 账户对应关系 概念 在运用借贷记账法登记每笔经济业务时 在有关账户之间会发生相互对应的应借应贷关系 这种关系即称为账户对应关系 对应账户 在处理具体每笔经济业务时所形成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账户,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五)试算技术 试算技术 试算表的基本格式 表头部分 表名(即试算表) 编制时间(即年、月、日) 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表体部分 从上至下 资产类账户(一般按其流动性排列) 负债类账户(一般按其时间长短排列) 所有者权益

41、类账户 费用成本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 从左到右 期初余额(设借方和贷方,合计应当为图4-9中的X) 本期发生额(设借方和贷方,合计数应当为图4-9中的Y) 期末余额(设借方和贷方,合计应当为图4-9中的Z),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五)试算技术 试算表的资料来源 各列中不同账户的数额 需要根据当期全部的账户的记录逐一填列 “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和“管理费用” 的数额取自图 编制试算表时注意的问题 只有余额无发生额的账户 将其期初余额分别列入试算表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借方或者贷方的相应栏次内 只有发生额而无余额的账户 将其发生额分别过入试算表中有关账户发生额借方

42、或者贷方的有关栏次,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五)试算技术 即使试算表的编制结果实现了三个相等 XX、YY和ZZ 但也不能肯定其账户记录完全正确 因为其记账时可能会有某些隐性错误 某笔业务全部未记 某笔业务重复记录 某笔业务会计分录时的账户名称用错但金额未错 某笔业务的借贷方向颠倒 某几笔业务借贷双方发生同额错误 以及某几笔业务发生借贷一方相互抵销的错误,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五)试算技术 若试算表的编制结果若未能实现三个相等 则可以先算出借方、贷方的差额 然后将差数用“除二法”或者“除九法”进行查找 主要用于记录上出现借贷反方时 如上述办法无法查找出错误时 顺查法(从会计分录账户试算

43、表) 逆查法(从会计分录账户试算表)仔细勾对 试算平衡后,能否肯定记账没有错误? (1)漏记了一笔业务;(2)重复记录一笔业务;(3)账户登记正确,数据同时记录错误;(4)账户方向记反了 试算平衡只能说明基本正确,却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六)基本特点 关系清晰 科学地运用“借”和“贷”作记账符号 使得账户的对应关系非常清晰 充分反映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便于检查 依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账务处理 使得全部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都可以保持平衡 便于及时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为日常会计处理的自检和期末的试算提供了方便 适应性强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为使用既反映

44、资产又反映负债的双重性质账户提供了理解基础,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概念 简称“分录” 是指在分析经济业务的基础之上 确定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 编制 判断经济业务引起哪些账户发生变动 是增加还是减少 应该记借方还是贷方 应用 会计分录是根据与经济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 在具有规定格式的记账凭证上编制的,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确定涉及的账户 分析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账户 将所涉及的账户名称标准化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的156个会计科目 确定账户的性质 分析该业务所涉及的这些账户各属于什么性质 应当归属于资产、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

45、哪个会计要素之中 确定增减变化性质 分析该业务涉及的账户发生什么变化 这些账户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确定增减变化幅度 分析该业务涉及的账户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其增减金额各是多少,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确定记账方向 该业务涉及的账户发生的变化应当用什么符号来反映 应分别记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 编制完整的会计分录 根据会计分录的格式 确定所编制的分录 是否符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例9】 春来公司209年3月1日从银行提取现金8000元备用。此项经济业务发生导致库存现金增加,同时银行存款减少,因此应分别将8 000

46、元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借:库存现金 8 000贷:银行存款 8 000,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二)会计分录的编制步骤 【例10】 春来公司209年3月3日以银行存款30 000元偿还一笔原欠结算借款10 000元和一笔原欠宏达公司的货款20 000元。此项经济业务发生导致银行存款减少,同时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也减少,因此应当分别记入“短期借款” 账户的借方10 000元、“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20 000元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30 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短期借款 10 000应付账款 20 000贷:银行存款 30 000,三、会计分录及其编

47、制,(三)会计分录的种类 简单分录 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包括 一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四)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 会计分录的格式规范 注意先借后贷 借和贷要分行写 文字和金额的数字都应错开一格 借方的记账符号、账户、金额在上,贷方在下 贷方的记账符号、账户、金额都要比借方退后一格, 以表明借方在左,贷方在右 在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的情况下 要求借方或贷方的文字和金额数字必须对齐 归纳 上借下贷,交错相排 一贷多借,一借多贷 一般不编,多借多贷,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四)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 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 科目准确 最好用企业会

48、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156个会计科目的标准称谓 不能随意简化 若无特别需要亦不宜随意增设 方向准确 分析确定账户记录时的借贷方向要准确 金额准确 其他 若经济业务涉及到相关明细账户时 其格式除上述要求外 需要在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划一横线 以示区别 以便于依据会计分录在登记总分类账户与相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分别记录,三、会计分录及其编制,(四)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 【例11】 春来公司209年3月15日从晓光公司购入100 000元的甲材料,当即以银行存款支付40 000元货款,余款暂欠。此项经济业务导致库存原材料增加,与此同时,银行存款减少和应付账款增加,因此应当分别记入“原材料甲材料” 账户的借方100 000元、“应付账款晓光公司”账户的贷方60 000元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40 000元。其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甲材料 100 000贷:银行存款 40 000应付账款晓光公司 60 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