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词的运用 专题,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摹声词。 副词有表时间、表范围、表程度、表肯定、表否定、表语气六种; 介词有表时间、表处所、表方式、表条件、表对象等五种; 助词有结构助词(的、地、得、所)、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呢、吗、吧、啊、嘛等)。,高考例题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
2、投票。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D,A、B正确显而易见的; C项的“与”和“中国”构成介词短语作“签署”的状语,“和”连接“中国”和“成员国”,去掉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恰当; D项“应邀”是“答应邀请”的意思,前面加“被”则自相矛盾,语意不通。,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B、“五四”时期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
3、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B,B正确。“尽管”是连词,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用“但”“也”之类的词语与之呼应。 A项中的“再”是副词,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多用于未实现或将要出现的动作,对于已经出现或已经完成了的动作重复用“又”。如“这本小说我以前看过,近来又看了一遍,打算以后再看一遍。”A项的“看了”显然表示该动作已经完成,应用“又”。 C项中的“得以”是助动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用于否定式,“不能得以解决”误用。 D项中的“进而”表示递进关系,而原句应当是因果关系,误用。,依次填入下列各
4、句横线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美关系 动荡 ,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他比你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3)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 多少 往往 B 再三 多少 常常C、一再 稍微 常常 D 再三 稍微 往往,C,表示人的主动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两者都可用。 母亲一再/再三嘱咐孩子要注意安全。 不是人 的主动的动作行为的动词前面只能用“一再”。 中美关系一再动荡 ,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多少”只能与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或往大里说的形容词连用,不能与表示限制的范围副词“只”连用。 “稍微”不受上述两者限制。 他比你只是稍微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往
5、往”主要指在一定条件下才经常发生的动作, 必须带有某种规律性。“常常”不受上述两者限制。 这几天我常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2)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3)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C,常见虚词用法辨析,1、“至少”“最多”“最” 据统计,杭
6、州市今年人均收入至少在10000元左右。塞尔维亚是南联盟两个共和国中最大的一个 。他是我们三个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误用。至少表示的是极限数,后面所跟的应当是确数。,错误 。“最”,表最高级,三项以上的 比较才能用“最”。,正确,“为了”“因为” 怎能为了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与自己曾经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分道扬镳呢?,“为了”是表目的,“因为”是表原因,,2、“常常”“往往” 他常常到老师办公室问问题。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常常”意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表示经常出现或重复某一动作或现象,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带
7、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3、“除了”“除非” “除了”,副词,有三种用法 (1)那条山路,除了他,谁也不熟悉。 (2)A、他除了写小说,有时候也写点别的。B、这次成绩退步,除了考试时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外,恐怕还有其它原因。 (3)刚生下来的孩子,除了吃就是睡。,表示所说的不计算在内,跟“还、也、只”连用,表示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跟“就是”连用,表示不这样就那样。,“除非”,连词,(1)A、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B、除非你去请他,否则他不会来。(2),表示唯一条件,相当于“只有”, 常跟 “才、否则、不然”等合用。,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除了”。,上山那条道,除非他没人认识。,1、4、“何况”
8、“况且”“尚且”这三个词语都表示语意的递进,但在用法上有所不同(1)语法这门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何况是中学语文教师。(2)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说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 之中呢?,“何况”常用在下一句的开头,带有反问的语气:,(3)上海市这么大,路这么多,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 地址,一下子怎能找到他呢?(4)商场如战场,做生意本身就很难,况且你又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况且”连词,表示更进一层,常带出另一个原因或另一方面,用在句首。,(5)现代汉语尚且没有学好,更不用说古代汉语了。(6)为了人民的事业,流血尚且不惜,何况是流这点儿汗呢?,“尚且”连词,带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只
9、能用在前一句中,并且在主语之后,后面常用“何况”“更不用说”之类的词语与之呼应。,5、“由”“由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组成的多国部队日前向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发动了猛烈的空中打击。这些书过去我一直舍不得卖,现在拿出来倒不是由于经济困难,而是确实有需要。,“由于”是表原因的连词。,“由”,介词,由+名词+动词组成短语,常与“组成”“决定”连用。,6、“以致”“以至”“至于” (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2)他非常投入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了风沙也不理会。 (3)在我们国家里,决不允许歧视以至虐待妇女。 (4)全班、全年级以至全校学生都参加了这次无偿献血活动。,“
10、以至”,连词,表示在程度、范围、时间、数量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前半句话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1)他说过要来的,也许晚一些,不至于不 来吧? (2)我只对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出书的其它环节就爱莫能助了。,“以致”,连词,用再下半句的开头,带出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至于”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7、“对”“对于”“关于” “对”“对于”一般能通用,但“对”的意思更广泛,保留的动词性更强,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 “他对我笑了笑”“他对老师很尊敬”“他无言以对”“对于”,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 (1)我们对于公共财产,无论大小都
11、应该爱惜。 (2)大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是一致的。注意使用“对”“对于”时常犯主客颠倒的毛病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是陌生的。,“对”分别是“向”“对待”“回答”之意,“对于”不能表达,第一句“对于”不能换成“关于”,第二句则可以互换,“关于”, (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结构做状语。关于兴修水利,上级已经作出了指示。(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作定语。他读了几本关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关于”“对于”的区别。 (1)表示关联涉及到的内容,用“关于”不用“对于”。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指出对象,用“对于”不能用“关于”。“对于”所引出的对象常常
12、是句后动词的宾语。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进行分析研究。兼有两种情况的“对于”“关于”都可以用,关于(对于)订立公约,大家都很赞成。 (2)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题目,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则不能单独作题目。“关于人生观”、“对于人生观”。,“织女星”只是“美丽的传说”涉及到的内容,不是“传说”的对象。此类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文化遗产”,此类句子中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下列“关于”“对于”“对”的使用是否恰当? 1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这份报告有专门论述。2关于公共财产,无论大小,我们都应当爱惜。3他对于孩子向来要求很严格。4问题的严重性
13、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错误做法,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5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对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 6他提供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7对于公路建设预经的自然保护区,我们可以统筹管理。,(正确),(应换成“对于”),(应换成“对”),(“对”改“对于”),(只能用“关于”),(删去“对”),(“对于”应换成“关于”),8、“反而”“否则”“反而”,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使用“反而”时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意思相反 (2)逆向递进(3)前文常有“不但”“不仅”“非但”等词语与之呼应。 判断下列句中的“反而”是否恰当 (1)我们不能压制学生个性,反而
14、要保护学生的个性。(2)教师对学生负责当然是好事,但管得太多太严,一旦学生走出校门,反而不能独立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错误,因为这句话只是一般的转折关系,不是反面递进),(本句中的“反而”就用错了,因为前后不构成相反关系),(3)老张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反而继续干他的傻事,结果吃了大亏。(4)作者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5) 风不但没停,反而越来越大。(6)由于素质教育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某些学校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本句是顺承关系,故“反而”用错),(前后句是因果关系,“反而”改为“从而”),(此句中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反,而
15、且从反面递进,正确),(正确),“否则”,连词,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使用“否则”时,后面不能再出现与前文相反的内容,否则,便语意重复了。如:首先必须把场地清理好,否则无法施工。如果在“否则”后面再加上“不清理好”的内容,就显得重复累赘。,(“要不是”与“否则”重复),判断下列句子中“否则”的使用是否恰当。 1、你不能再迟到了,否则再迟到,这个月的奖金就要被扣完。 2、要不是老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我准会犯错误。,9、“偶然”“偶尔” “偶然”表示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但发生了。与必然相对,表意外。修饰名词多带“的”,作谓语前面必加程度副词或用于“是的”中。 “偶尔”表示间或、有时、不经常,跟经常
16、相对,表示次数少。 (1)我们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也只是偶然见见面。(“偶然”应改为“偶尔”) (2)他以写小说、散文为主,偶尔也写点诗歌。 (3)公安干警在草丛中偶尔发现的一枚纽扣成了破案的关键。 (4)这样的好成绩,绝不是偶然的。 (5)事情的发生也很偶然。,10、“终于”“最终” “终于”,副词,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使用“终于”应当是主观上希望出现的结果或经过努力后想得到的结果,否则用“最终”或“最后”。(1)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心目中的理想大学。(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轰轰烈烈,但由于农民自身的弱点和中外统治者的联合绞杀,最终失败了。,11、“居然”
17、“竟然” 这两个词语都表示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居然”往往是指不好的事情或不好的结果出人意料;“竟然”通常指意料之外的好事情或好结局。判断下列句子中的“竟然”“居然”使用是否恰当:1、这个月他因身体不好请了一星期的假,月考时居然考了第一名。 2、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3、而中外的杀人者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4、我真没想到,他竟然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来!,12、“尽管”“不管”“不论”“无论” “尽管”, (1)作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 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们一定帮助你解决。 (2)作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
18、”“也”等表示转折的连词与它呼应,反接上文,构成转折。 1、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但我有意见还要提。 2、尽管敌人如此狡猾,但还是骗不了人民群众。(“如此”是确定的程度,如换成只表程度深但究竟有多深并不确定的“多么”,那么“尽管”就要换成“不管”。),“不管”,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等副词与它呼应。如: (1)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也要克服。 (2)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坚持体育锻炼。 (3)不管是领导的意见还是群众的意见,我们都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 “不论”,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会改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
19、都”“总”等副词与它呼应。如: (1)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2)新时期的文学,无论形式或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不论是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他都坚持学习。 “无论”的用法与“不论”相同。,13、“虽然”“即使”“固然” “虽然”,连词,表转折关系,后面常有“但是”“可是”“然而”“却”等与它呼应。如:他虽然工作很忙,但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即使”表示假设关系,后文常有“也”与之呼应。如: (1)即使我们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何况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做好。(正确) (2)在阅读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
20、品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错误) 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在于:使用“虽然”时,其所带出的内容一定是既成的事实,使用“即使”时,其所表示的条件是假设性的(指尚未实现的事情或与事实相反的事情),事实未必如此。,固然, (1)用法近于虽然,但多位于主语后,虽然用在主语前后较自由。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2)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另一事实。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此用法不能换成虽然。,14、“不止”“不只”“不止”, (1)作动词时表示继续不停, 如:大笑不止。 (2)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如: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类似的情况不止一次发生。“不只”,同不但、不仅。
21、 如:河水不只可供灌溉,还可以用来发电。,15、“难免”“不免”“未免” “难免”即难以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式也可以跟肯定式,后面一般要带“会”或“不会”。 如:不认真学习的人难免会犯错误。 “不免”即免不了,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如: (1)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正确) (2)他行为鬼鬼祟祟,不免不使人产生怀疑。(错误) “难免”“不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 “未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重在评价。 情况很复杂,你的想法未免过分简单了。,16、“自从”“自”“从” 请看下列句子: 1、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我自从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健多了。 3、自开学后,他反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22、,学习非常努力刻苦。 4、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有了一道可怕的厚障壁。 这几个例句中加点字的使用都是正确的。为什么第一句中只能用“自”不能用 “自从”?“自”既可以用来追叙过去,也可以用来叙述将来。第一句话中的“颁布之日”在说(或写)这句话时并没有出现,必须用“自”。“自从”只能用来追叙过去的事情,如第二句的语境。“自”常和“后”搭配,“从”常和“起”搭配,构成“自后”“从起”。,16、“自从”“自”“从” 1、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我自从参加了体育锻炼,身体强健多了。 3、自开学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非常努力刻苦。 4、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有了一道可怕的厚障壁。,“自
23、”既可以用来追叙过去,也可以用来叙述将来。 “自从”只能用来追叙过去的事情,。 “自”常和“后”搭配,“从”常和“起”搭配,构成“自后”“从起”。,几个特殊虚词的用法(1)你们有没有过这种当飞行员的想法呢?(2)这次大运会,有来自于五大洲167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总共12个大项的角逐。,(“有没有”表示不确定,“过”表示曾经有,前后不统一,应去掉“过”),(“来自”是“从来”的意思,“于”也是“从”的意思,重复了),(3)昨天我去了语言学院,今天还去了清华。 (4)他去过上海回来后说不好玩,我也不去了。,(“还”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误用),(“也”表示相同的动作、情景在不同场合、不
24、同人身上的重复,“去”与“不去”不是相同的动作,故不能用“也”),(5)这次考试他差点儿没及格。(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的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说“差点儿”或“差点儿没”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差点儿摔倒”和“差点儿没摔倒”都是指几乎摔倒而没有摔倒。又如“这道题目他差点儿做错”与“这道题目他差点儿没做错”都是指没有做错。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是惋惜它没能实现,“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如“这次考试他差点儿及格”是说没及格,“这次考试他差点儿没及格”是说及格了。),虚词误用的几种情况,1、不懂虚词的使用规则而误用这个问题不能离开整体而单独得以解
25、决。这人行为鬼祟,不免不使人产生怀疑。他把同学的来信看了再看。他常被应邀去作学术报告。我趁机向他聊了起来。,不能用于否定式,后面一般不能跟否定式,多用于未实现或将要出现的动作,2、弄错了虚词约定俗成的搭配对象或呼应词语而导致误用在这件事情上,我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除了你去请他,否则他不会来。这道题目如果用你这种方法解,还不如像我这样解方便。我所以今天请你来,是因为我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从中,除非,表唯一条件,3、漏用必要的虚词造成不当紧密团结在( )江泽民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他最终和( )自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分道扬镳了。( )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就能少走弯路。他的直拍技术
26、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以,与,把,的,4、多用虚词造成成分残缺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终于使他平息了怒气。由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结合且漫长的过程。,5、弄错了关联词语的关系而误用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考上重点大学。他正在房间里认真做作业,即使我走进去他都没发觉。人类发展不仅是等速运动,而且是加速运动。,6、虚词的位置 不当(4)群众虽然很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为艺术家。(5)不但他学习努力,而且乐于助人。(6)经过他长期的研究,终于完成了这项技术。(7)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主语不同,关联词语“虽然”应放在“群众”的前面),(主语一致,关联词语“不但”应在“他”后面),(“经过”应放在“他”的后面,否则本句缺主语,因为介词结构只能作状语),(“除了”应放在“张老师”的前面),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