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7877375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X 页数:16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课标III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语文 (课标 专用 )1.(2018课标全国 ,1415,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2) 题。精卫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 ,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 ,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 ,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 ,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A组 统一命题 课标卷题组题组一 课标 题组五年高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 ,若有一天海水枯干 ,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

2、海的艰辛 ,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平白如话 ,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答案 (1)A(2)观点一 :同意。 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 ; 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 ,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 ,填海不止。观点二 :不同意。 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 ; 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 ,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 ,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解析 (1)“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错 ,开篇的发问流露出作者对辛劳填海的精卫的同情。(2)答 “同意 ”或 “不同意 ”均可 ,关键是对 “愿我身死子

3、还生 ”中 “子 ”的理解。一是将其理解为精卫 ,呼应前面的 “飞多羽折时堕水 ”,是以作者的口吻表达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精卫的精神 ,侧面表达对精卫的同情和崇敬之情 ;一是将其理解为精卫的子孙 ,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世世代代奋斗不息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的精神。(2)一般认为 ,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 )易错警示 古代诗歌设误角度与陷阱解题步骤 评价思想观点 “三步骤 ”2.(2017课标全国 ,14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2) 题。编集拙诗 ,成一十五卷 ,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

4、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 ,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 ,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 ,新排十五卷诗成。注 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 ,即诗中的 “老元 ”“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 ,时称 “短李 ”。 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 :雅正的诗篇。 伏 :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 ,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 ,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 “短李 ”,也

5、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 ,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 ,白居易称 ,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2)请从 “戏赠 ”入手 ,结合全诗 ,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答案 (1)CD(2) 诗人戏谑友人 ,夸耀自己 ,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 诗歌并不全是戏言 ,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 (1)C.说 “短李 ”是戏称 ,以示二人关系亲密 ,诗中虽有让李绅服气自己的创作不容易的意思 ,但并没有 “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 ”的意思。 D.颈联前句说此时富贵与 “我

6、”无缘 ,颈联后句说以后会诗名远扬。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2)友人之间相戏 ,无须客气 ,无须谦虚 ,围绕这一点 ,再结合诗句逐一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首联 ,大言不惭 ,“有风情 ”“近正声 ”,自评极高 ,颇为自负。颔联 ,“偷 ”“伏 ”,戏谑、调侃友人 ,一则表现友情之深 ,二则自夸才高。颈联 ,说自己与富贵无缘 ,自是不被当权者认可 ,有隐隐的失落 ;说文章应扬名 ,又洋溢着昂扬的自信。尾联 ,“莫怪 ”说破戏谑之意 ,“诗成 ”又洋溢着喜悦之情。知识归纳 准确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技巧(1)小序与注释 ,认真来研读。(2)置身于情境 ,自然能体会。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 ,模拟声

7、情 ,化身为诗人 ,自然体会作者的感情。(3)逐句去分析 ,品准关键词。不要随意引申 ,不可无中生有 ,即 “品准 ”。3.(2016课标全国 ,89,11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 ,完成 (1)(2) 题。内宴奉诏作曹 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 ,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 ,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 ,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曹翰 (923992), 宋初名将。 六韬 :古代兵书。 时髦 :指当代俊杰。 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 ,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 “臂弱尚嫌弓力软 ,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8、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答案 (1)观点一 :作 “弱 ”“昏 ”好。 “臂弱 ”“眼昏 ”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 ,但强调即便如此 ,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 ; 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 ,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 :作 “健 ”“明 ”好。 “臂健 ”“眼明 ”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 ,但身体依然强健 ,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 ,为国驱驰 ; 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 ,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答出 ,给 2分 ;答出 ,给 3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

9、理 ,可酌情给分 )(2) 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 ,但报国之心犹存 ,重在表达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的豪情 ; 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 ,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每答出一点给 3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认为作 “健 ”“明 ”好 ,则联系诗句 ,分三步解答即可 :第一步 ,解释含义 ,“臂健 ”“眼明 ”指臂膀健硕、眼睛明亮 ;第二步 ,将其放在语境里理解 ,“尚嫌 ”“犹识 ”强调尽管岁月流逝 ,但身体强健 ,仍识得战阵 ;第三步 ,体会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认为 “弱 ”“昏 ”两字较好

10、的作答也可分为以上三步 :“弱 ”“昏 ”指体弱眼花 ,表达作者虽承认自己年老体衰 ,但依旧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2)由 “三十年前学六韬 ”可知作者此时年事已高 ;“不为家贫卖宝刀 ”表示作者一直把宝刀藏在身边 ,时刻准备为国效力 ;“尚嫌弓力软 ”“犹识阵云高 ”表明作者认为自己还能上阵杀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虽然年事已高、但报国之心犹存的思想感情。辛弃疾破阵子的末句 “可怜白发生 ”点出了全词 的情感基调 ,以沉痛的笔调 ,表达了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前两联回忆往昔为国出力 ,令人振奋。首联回顾年轻时学习兵法获得英名 ,颔联写曾为国征战宝刀相随 ,表现

11、了诗人英勇报国的远大志向。后两联回到眼前 ,仍感老当益壮。颈联通过写手臂健壮有力、眼睛明亮 ,突出现在自己仍然宝刀不老 ;尾联以景结情 ,不胜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 ,叙事抒情浑然一体 ,人物形象鲜明 ,寓意深刻 ,情感丰富。知识拓展 诗歌的情感基调 ,指的是诗歌的基本情感。常见术语有 :欢快、喜悦、忧愁、寂寞、伤感、惆怅、孤独、郁闷、恬淡、闲适、激愤、激昂、消沉、悲壮等。1.(2018课标全国 ,1415,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1)(2) 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节选 )陆 游胸中磊落藏五兵 ,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12、。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 ,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 ,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 ,气吞山河 ,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 ,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 ,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 “酒 ”,各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题组二 其他课标区题组答案 (1)D(2) 第一个 “酒 ”出现在作书之前 ,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 ,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 第二

13、个 “酒 ”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 ,他 “如见万里烟尘清 ”,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 ,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 (1)该项对 “端溪石池浓作墨 ,烛光相射飞纵横 ”两句的理解错误 ,这两句的意思是 :在端砚中研好了浓浓的墨 ,在烛光映射下我纵情挥笔泼墨。这是以奋笔疾书来比喻战场拼杀 ,描绘出了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方法技巧 理解诗句含意的方法技巧 鉴赏诗句离不开对重点字词的分析 ,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了解诗句的双关性 ,诗句常常具有除了表面意思之外的深层含意或象征意义。 要结合时代背景、诗歌整体风格等因素来理解诗句。(2)首先要了解陆游的相关情况 :陆

14、游是南宋的爱国诗人 ,同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 ,由于胸藏五兵 ,欲试无路 ,才会有借酒消愁、作书泄愤的举动。他诗中的酒 ,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 ,而是关联国家之命运。再结合诗歌意境去具体分析 “酒 ”的作用。第一次出现 “酒 ”的诗句是 “酒为旗鼓笔刀槊 ,势从天落银河倾 ”,是说写草书如同行军打仗 ,书写前喝酒 ,好似在战场上挥旗打鼓以壮声威 ;手中的笔好似战士手中的刀枪 ,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第二次出现 “酒 ”的诗句是 “须臾收卷复把酒 ,如见万里烟尘清 ”,瞬间就完成草书作品 ,又端杯饮酒 ,就像打了一场胜仗 ,消除了国难 ,恢复了太平 ,感觉酣畅淋漓。方法技巧 鉴赏意象的方

15、法技巧 找到相关诗句 ,识别诗歌意象 ,并根据诗中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来概括意象的特点。 结合诗歌主旨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指出所描绘意象的作用。2.(2018课标全国 ,1415,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2) 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 ,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 ,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 ,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 ,但意志并未消沉 ,气概仍然豪迈。

16、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 ,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 ,后半感事抒怀 ,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脉络清晰。(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B(2) 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 ,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 ,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 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 ,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解析 (1)“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 ”错 ,“男儿屈穷 ”中的 “穷 ”并非指 “贫穷 ”,而是指遭遇困难和坎坷。(2)首先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寒风又变为春柳 ”意为寒风已去 ,东风徐来 ,枯柳变绿。其次 ,根据诗句意思

17、描绘画面。再次 ,联系诗中的 “男儿屈穷心不穷 ”“枯荣不等嗔天公 ”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分析所蕴含的深层意义。诗歌鉴赏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一格。整首诗扣题叙事抒怀 ,前四句叙事 ,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 ,叙事和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弓、仰天射鸿、麻衣冲风的形象描写 ,有箭飞弦响、大雁哀鸣、北风呼啸、诗人高歌等声响的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甘沉沦的内心表白 ,有寒风变春柳、细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发泄身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 ,抒怀之时以内心的独白、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自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 ,自勉之时犹见积极用世、奋

18、发有为之志。这样 ,诗人受压抑但并不沉沦 ,虽愤激犹能自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里行间 ,让人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动。3.(2017课标全国 ,14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1)(2) 题。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 ,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 ,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清禁 :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 ,常出入宫禁。 武林 :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 “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 :“彼李揆

19、 ,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 ,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 ,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 ,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 ,人才济济 ,豪杰辈出 ,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 ,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 ,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诫苏辙 ,作为大国使臣 ,切莫以家世傲人 ,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 ,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 ,希望他小心谨慎 ,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1)BD (2)表现了诗

20、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 ,但诗人远在杭州 ,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 ,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 ,悲伤落泪。解析 (1)B.无中生有 ,“中原地域辽阔 ,人才济济 ,豪杰辈出 ”,在诗中找不到依据 ;对 “不敢自居第一 ”的理由理解错误 ,由注释 可知 ,为避免被扣留 ,不敢自居第一。 D.苏轼告诫苏辙 “切莫以家世傲人 ”,是担心弟弟的安危 ,并没有让他展示 “谦恭的君子风度 ”。(2)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 ,但 “我 ”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 ,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易错警示 鉴赏人物形象四角度(1)看标题、

21、注释 ,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 ,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例如 ,最爱东山晴后雪 ,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例如 ,劳停驿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时所作。劳停驿 ,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出诗中所塑造的大体是 “被贬蛮荒、漂泊在外 ”的人物形象。(2)赏景物 (意象 ),分析形象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通过分析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 ,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中若出现 “菊 ”“狭径 ”“柴门 ”等意象 ,则极可能塑造的是 “远离官场、热爱自然 ”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 ,分析形象要抓住诗

22、歌中描写人物 “肖像 ”“动作 ”“语言 ”“神情 ”“心理 ”的词句 ,仔细分析 ,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醉眼千峰顶上 ,世间多少秋毫 ”一句中 “醉眼 ”就是神态描写 ,很明显这处神态描写体现了人物旷达洒脱的性格。(4)析典故 ,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借他人 (事 )来比况自己 ,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一句用典 ,作者以廉颇自比 ,雄心不减当年 ,期望为国效力 ,叹无人前来问讯 ,徒有英雄豪情。4.(2017课标全国 ,1415,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 (1)(2) 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

23、暖吹轻 ,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 ,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 ,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 ,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 ,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 ,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 ,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本诗的第四句 “下笔春蚕食叶声 ”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

24、精妙之处。 (6分 )答案 (1)BE (2)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 ,生动贴切 ; 动中见静 ,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 (1)B.“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 ”说法错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枚 ,以防喧哗。诗歌的第三句用 “衔枚 ”来形容考生安静的状态 ,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 ,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 ,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 ,也表达了为国选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是说作者自己真的体弱多病。(2)可以从诗歌描写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入手分析。这句诗可以拆分为 “下笔 ”“春蚕食叶声 ”两部

25、分 ,思考两者的联系 ,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 “春蚕食叶声 ”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 ,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 ;作者用 “春蚕食叶声 ”来反衬考场的安静 ,是动中见静的表现手法。知识归纳 炼字、炼句题解题切入点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首先应认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赏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 ,怎样使表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着重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有比喻、双关、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等。

26、(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要善于赏析其语言风格 ,常用的语言风格有沉郁顿挫、清新质朴、生动形象、绮丽典雅等。诗歌赏析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 ,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 ,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 ,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从诗中可知 ,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院的考场环境 群英毕至 ,贡院里肃穆幽雅 ,试院中焚起了香 ,以消除人多的异味 ,且能渲染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考生们答题的情况 ,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 ,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发下后 ,考生们奋笔疾书 ,一片沙沙沙的声音

27、,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 ,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出感慨 ,济济多士 ,尽是天下英才、国家栋梁。尾联自谦衰病 ,谆谆嘱托同僚 ,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 ,应当具有慧眼 ,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 ,精神不济 ,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 ,其实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 ,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良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5.(2016课标全国 ,89,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2) 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节选 )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 ,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 ,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28、注 曹将军霸 :曹霸 ,唐代著名画家 ,官至左武卫将军。 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赤墀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阊阖 :传说中的天门 ,这里指宫门。 斯须 :一会儿。(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 “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 ,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 ,如飞龙跃出 ,其他人画的 “凡马 ”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 ,苦心布局 ,然后落笔挥洒 ,顷刻之间一气呵成。(2) 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 ,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

29、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 ,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迥立阊阖生长风 :写真马昂头站立 ,给人万里生风之感 ,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解析 (1)第一问 :“一洗万古凡马空 ”可翻译为 “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写出了曹霸所画玉花骢的神奇雄俊 ,与众不同。第二问 :可结合 “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两句理解 ,这两句可翻译为 “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 ”,由此可见曹霸画马首先凝神构思 ,苦心布局 ,然后落笔挥洒 ,一气呵成。(2)首先对全诗进行整体理解把握 ,准确翻译诗歌语言 ,然后思考 “作了哪些铺垫 ”。 “画工如山貌不

30、同 ”写多少画家画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 ,都与原貌不同 ,不能与其神似。用 “生长风 ”形容玉花骢的神奇雄俊。诗歌鉴赏 这八句诗节选自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在这八句诗中 ,诗人细腻地描写了曹霸将军画玉花骢的过程。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 ,各不相同 ,无一逼真。有一天 ,玉花骢被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 ,昂首卓立 ,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作画前曹霸先巧妙运思 ,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 ,须臾之间 ,一气呵成。曹霸所画的马神奇雄俊 ,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 ,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诗人先用 “生长风 ”形容真马的神奇雄俊 ,作为画马的有力陪衬 ;再用众画工

31、的凡马来烘托画师的 “真龙 ”,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这八句诗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 ,笔墨酣畅 ,精彩至极。6.(2016课标全国 ,89,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2) 题。金陵望汉江李 白汉江回万里 ,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 ,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 ,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 ,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 ,沧浪罢钓竿 。注 派 :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 ,分为很多支流。 六帝 :代指六朝。 三吴 :古吴地后分为三 ,即吴兴、吴郡、会稽。 这两句的意思是 ,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 ,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 ,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