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2010 年 1-9 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9总值 2660.98 3255.96 4382.28 5933.26 7619.53 9689.78 12204.56 14306.93 12016.1211346.35初级产品 263.38 285.40 348.10 405.50 490.39 529.25 615.47 778.48 630.99587.83食品及活动物 127.77 146.21 175.33 188.70 224.81 257.22 307.51 327.64
2、326.03284.85饮料及烟类 8.73 9.84 10.19 12.14 11.83 11.93 13.96 15.30 16.4113.68非食用原料 41.72 44.02 50.33 58.43 74.85 78.62 91.54 113.46 81.5682.78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84.05 84.35 111.10 144.76 176.21 177.76 199.44 316.35 203.83203.85动、植物油脂及蜡 1.11 0.98 1.15 1.48 2.68 3.73 3.03 5.74 3.162.69工业制成品 2397.60 2970.56 403
3、5.60 5528.18 7129.60 9161.47 11564.68 13506.98 11385.6410758.52金额单位:亿美元(信息来源:商务部 综合司)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影响日趋严重1、案件数量迅速增长。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总数居世界各国之首,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量的比重 14%左右。2、涉案商品范围日益扩大。几乎涉及到我国出口商品的所有类别。3、被征收的反倾销关税税率越来越高。使我国相关企业不得不放弃在出口国已有的市场份额。4、涉案金额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国外对我国实施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影响我国出口累计已达 170 多亿美元。5、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截至目前,已有
4、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实施了反倾销。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133.52 153.25 195.86 263.68 357.72 445.31 603.56 793.09 620.48632.42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438.13 529.55 690.30 1006.54 1291.26 1748.36 2198.94 2617.43 1847.751829.82机械及运输设备 949.01 1269.76 1878.88 2682.91 3522.62 4563.64 5771.89 6733.25 5904.275563.08杂项制品 871.10 1011.53 1261.01 1563
5、.93 1941.91 2380.29 2968.53 3346.06 2996.702723.82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5.84 6.48 9.56 11.12 16.09 23.88 21.76 17.15 16.459.386、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根据 WTO 反倾销协议,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产品以低于国内的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向进口国进行销售;二是销售的数量猛增;三是销售的产品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且这种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一些西方国家所确定的倾销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有时甚至根本不具备任何倾销的条件,在确定哪些是倾销产品方面带有主观性。辩证地说,事情的
6、影响总是两面的,对华反倾销也有其正面的影响,如促进我国厂商规范经营行为,有利于我国反倾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等等。但是,显然其负面的消极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和现实,后果也更为严重,主要的负面影响有:直接经济损失。挤压出口市场。影响相关产业发展:牵涉到各种相关的上游产业产品及该产品的零部件扩散,从而影响到这些产品的出口和这些产业的发展。阻碍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中国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剖析1、贸易保护再度兴起。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且产品销售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容易成为反倾销的目标2、“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待遇。3、反倾销连锁效应。4、出口秩序混乱引发的低
7、价促销。5、商品出口目的地过于集中。我国约有 75%的出口产品 (含我国香港转口)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2002 年,对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出口就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 51.2%,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冲击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从而引发该国反倾销。6、反倾销应诉不力。由于反倾销应诉法律和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匾乏和企业应诉反倾销意识淡薄,我国反倾销应诉工作严重滞后。(一)外因方面1、“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观念根深蒂固。2、中国对外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二)内因方面1、出口结构失衡 。就商品结构而言,我国的出口多为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
8、切相关的。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进口国政府、工会等出于维持就业的考虑对进口竞争产业实施贸易保护,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因而我国出口的许多商品也就成了其反倾销的对象。就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 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某一地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而成为反倾销的对象。2、国际营销谋略不足。一是价格竞争过度,同行竞相压价,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 的印象。二是竞争手段单一。中国出口企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不注意口味、款式、包装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三是缺乏宏观调控。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
9、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3、法律应诉不力。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一、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配合政府宏观调控1、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反倾销预替机制2、组织行业培训 , 规范反倾销工作程序3、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会员企业权益二、转变企业经营观念, 积极应诉1、加紧制定中国的 反倾销法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反倾销专项资金3、构建预警监控体系4、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与协调功能5、加快设立反倾销人才培养机制三、改变出口贾易结构,创建海外工业因区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主要措施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1)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使更多的国家承
10、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外,我国政府要在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中与有关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合作,争取修改反倾销协议中的不合理条款,为我国企业争取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2)建立健全反倾销应诉机制。一是尽快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完善信息通报制度,争取产业保护的主动权。二是加大奖惩力度。对积极应诉和胜诉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不应诉或在应诉中表现消极的企业给予处罚。(3)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扩大跨区域的双边经贸合作范围。通过互利安排,消除贸易歧视和贸易保护,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国外反倾销。(4)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
11、励各种所有制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继续深入、均衡开拓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有步骤、有选择地积极开拓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使我国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布局,从而分散市场风险,扩大出口。2、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1)履行协助、协调职能,必要时可代表国内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2)规范出口竞争秩序。(3)建立良好的对外关系。3、积极发挥出口企业作用(1)实施“科技兴贸” 战略。(2)健全企业内部应诉反倾销机制。(3)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1、推进经济改革,摘掉 “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2、主动对外沟通,营造良好贸易环境。3、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4、加强宏观调控,制止恶性出口竞争行为。5、转变营销观念,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6、加强财务管理,健全会计资料。7、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应诉反倾销。8、拿起反倾销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