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发扬吟诵传统 品出语文味道.doc

  • 上传人:s36f12
  • 文档编号:7865831
  • 上传时间:2019-05-28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32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发扬吟诵传统 品出语文味道.doc
    资源描述:

    1、发扬吟诵传统 品出语文味道内容提要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读为本 ”的教学观,充实吟诵传统,师生共同吟味涵咏,通过以赛竞读、以 乐伴读、以品助 读、以思促读等方式,加强语文课堂上学生“读”的实践,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促进师生语文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兼得。关键词 吟诵传统 品味 朗读指导一、吟诵之本吟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典方法,很多学有所成,文学修养很高的大家无不钟情于吟诵,重视并大力提倡吟诵。韩愈为文,成一代宗师,其窍门之一就在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说:读书需要“心到、眼到、口到”,提倡吟味涵咏。然而,五四运动后,白话文进入教材,传统的吟诵法在反封

    2、建的时代大潮之下,竟渐之萎缩,至今日,语文教育改革浪潮层层叠叠,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探索正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但普遍的,受应试功利思想的影响,将课文打散为若干知识点,分析一段话几个词,甚至以练代读,以练代学。课堂的语文味越来越稀薄,学生越来越视语文为畏途。鉴于此,我们认为,语文课的味道是品出来的,品的前提是要诵读,教师要诵读,要和学生一起诵读,涵咏,感悟。是到了重拾语文诵读传统的时候了。二、吟诵之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诵读就是心眼耳口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实际上,这

    3、种境界是教学的老师和受学的学生都应该追求的境界。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三种知识,那就是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吟诵,三者兼而有之,而更侧重实践性。师者,范也。教师诵读水平高,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去吟诵,去体味。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介绍作者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边朗读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是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可见,教师的一定境界的吟诵,对于教学效果达

    4、成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内心的深刻影响。吟诵,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为什么会有很好的效果?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第十三“创造与模仿”中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的原理做了解释。原来,朗读也是一种模仿,就像写字绘画要模仿手腕筋肉活动的技巧一样,它要模仿作者喉舌筋肉活动的技巧。“朗读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们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这种痕迹逐日加深,到了需要表达时就会天然地复活,词句会自然而然地从口中溢出,说话写作,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浙江师范大学的语文教学法教授王尚文先生视感受优秀作品的语言为培养语感的摇篮。他认为,读是将所感受的言语化为语感的主要实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5、”的理论基础就是多读、熟读。在吟诵涵咏之中,将客观的的语言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并和学生一起“美读”、“烂读”。美读是产生情感共鸣,烂读是成型语感共振,前者侧重于依文感“情”,后者侧重于开拓应用,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的水平。三、吟诵之法无论怎样优美深刻的文章,若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的放手让学生漫无目地的读,机械重复地读,教师和学生都会了然无味,课堂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我们重拾吟诵之法,固然继承传统,但不应拘泥于传统吟诵之强调自悟,毕竟学生是需要引导需要点拨的。而点拨的引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试举言一二。第一,以思促读。教学

    6、生读课文,目标需明确,精心设计导读思考题显得尤其重要。导读思考题要少而精,尽量贯穿全篇。特级教师洪镇涛上孔乙己时,先提了一个问题“孔乙己中有一个字总是跟着孔乙己,那就是笑。大家想一想,这些笑都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些笑声?”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读书有方向,思考有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再例如笔者教授石钟山记,在带领学生读文章前,先抛出问题“作者文章中有破有立,那么他破了什么观点,又立起了什么观点?”,学生每读一遍,便思考一次,如是几番下来,本文的主体内容和主旨已经在心中八九不离十了。第二、以品助读。品指品味文章的妙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目的,但

    7、这个目的的达成不是靠教师讲就能达到的。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语言、把握语言的吟诵实践中去,师生共读共品。笔者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便采用此法。每一节,必和学生一起诵读至流畅,然后择其一二佳处妙笔引导学生体味,然后再读,虽耗时较长,但却是一次美不胜收的鉴赏之旅。学生在品读中,多有发现。如第七节,学生自己就能品味出“默无声”“再拜”“哽咽”这些词对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而第二十节,我引导学生品味“兰芝仰头答”中的“仰头”和“中道还兄门”的“兄门”,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妙处:仰头,既是指自然身高又是比喻兰芝在哥哥面前的地位;兄门,而不是家门,更能理解哥哥急于嫁出兰芝的心意。再读的时候

    8、,情感的体味,佳处的领悟,亦非前番可比了第三,以乐伴读。教材中许多情辞优美,深切动人的文章,如能配上相应的音乐,以乐伴读,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多一些艺术的氛围,更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深入的理解;不仅可以更优美地锻炼语感,更可以极大地升华学生情感与灵魂,一举多得。笔者在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针对第二部分写母子深情的动人文字,弃分析而重诵读,并精选了二泉映月的二胡曲作为配乐。先是我亲自配乐作声情并茂的朗诵,不少学生感动得流下泪来。然后,请学生配乐读的时候,学生都很认真投入,特别动人。这节课业成为学生印象深刻的一节课。古诗文的诵读,配以古筝等音乐,更能创造出古雅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得其三味。第四,

    9、以赛竞读。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在教授古文是特重熟读,曾举六种:领读、通读、译读、速读、竞读、标读。在谈到竞读时他说:“竞读,以振气造势。每节课诵读二三十分钟,未免口倦神乏。当此之际,不妨在组与组或人与人之间以接读、轮读、测读展开竞赛。书声朗朗,钟鸣鼎沸。遂使昂扬之气重振,热烈之气在呈。”这也是调动学生吟诵课文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不仅学生之间竞读,亦可以师生竞读。笔者就经常采用此法,效果很好。当然,吟诵朗读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特级教师洪镇涛在课堂上就采用快速跳读、齐声朗读、扮演角色表演性的读、删词添词对照读、变换语序对照读、变换标点符号读等多种多样的方法。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这些众多的吟诵方法,是语文课变得有了生机,有了活力,有了趣味,有了思考,有了体悟,有了收获。四、吟诵之盼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人们对多年来语文教学的反思,都明显表现出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吟诵朗读的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读为本”的教学观,充实吟诵传统,师生共同吟味涵咏,加强语文课堂上学生“读”的实践,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促进师生语文水平的共同提高,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兼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扬吟诵传统 品出语文味道.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8658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