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儿童问题 失依 流动/ 留守 如何才能给你依靠?,行管0902 唐星辰 周丹 孔盼盼,失依儿童,失依儿童,即无人抚养儿童被NGO组织称为“失依儿童”,由于父母一方健在或者有法定监护人,这些孩子因种种原因无人抚养,却享受不到国家每年给予孤儿的生活补贴。 从法律层面来说,失依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身父母和其他具有亲情关系的成年人正式照顾的16岁以下儿童。他们或是由于父母亡故,或是由于法律原因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抑或是其他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成年人的正式照顾,只能由社会中的他人或是机构支持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镜头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吉地子贵高声地诵读着朱自清的匆匆,上完小学六年级后,他便辍学专门照顾很小的弟弟和家里的饮食起居。一个1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没有家具、没有电灯,只有相依为命的76岁老人和三个孙儿。种地、喂猪、砍柴、做饭,12岁的子贵需要做着与大人一样的农活,尽管有着邻居的帮忙,他们的生活仍是异常辛苦。子贵的爸爸因感染艾滋病去世,随后妈妈也改嫁了,根据彝族人的风俗,母亲在改嫁之后是不允许看以前的孩子的。,镜头二,木铁家。他家的房子是想象不到的破陋不堪,房顶没有密封好,瓦片之间有缝隙,风雨随时可进。床是几根木棍和木板搭建而成,铺的是玉米叶子和一床毯子,吃得是煮熟
3、的土豆。木铁,13岁,爸爸因吸毒而死,妈妈改嫁远走他乡,家中只有他和11岁的妹妹、更小一点的弟弟在一起生活。为了生计,为了弟弟能上学,木铁和妹妹只得辍学在家务农,照顾弟弟。木铁说没有很想要的事情,可妹妹说,哥哥心里最想上学,她也是。本应享受父母关爱的年龄,木铁却担负起一个大人的重任。,失依儿童的未来在哪?,2011年国家颁布了孤儿救助办法,首次明确了孤儿最低养育标准为每人每月资助600元,在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的孤儿,资助标准为每月1000元。而在凉山,父亲死亡、母亲改嫁,祖辈也不在,孩子无人管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是由民族风俗带来的极具特点的孤儿形态,他们不是孤儿,却无人照看。这无疑是给新政策的实
4、施划了一道杠,不能算作孤儿的失依儿童,每月仅有65元,按当地价格不过能买二十多斤米。600元和65元实在相差太远,这对于无依无靠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言而喻。一项政策的出台不仅要惠及大多数人,也应列出专条去照顾特殊群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更全面的解决问题。,希望,2012年2月22日,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公布,艾滋病影响儿童、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等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将逐步纳入保障范围。这就意味着,未来5年,我国无人抚养的儿童将逐步纳入社会福利保障。政府的这项措施,无疑是给失依儿童雪中送炭,缓解了燃眉之急。,失依儿童的出现不仅反映出了目前对于儿童保护的法律空白区,更预示着受疾病戕害
5、民族的发展消亡。 这些象征着彝族未来的孩子们却变为毒品和艾滋病的牺牲品,我们在悲痛之余,应更多地想想如何将他们救出水深火热,给予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我们该怎么办,对于政府来说,出台更为有力的政策救助失依儿童,保证他们有饭吃、能治病、有学上是当务之急; 此外,加强缉毒工作和普及艾滋病知识与治疗亦是重中之重; 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成立针对孤儿的非营利组织,鼓励社会机构进入社区参与孤儿的救助,从而建立起一个“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族抚养、社区关爱”的新型孤儿救助模式; 而NGO、慈善组织则需将重点放在这些孩子们的心理疏导上,帮助他们走出亲人离去、生活困窘的阴影,让他们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留
6、守儿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 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流动儿童,由于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其结果是: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这一群体称为“流动儿童”。,流动/留守儿童现状,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7、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对策,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建立多种形式的儿童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顾 孩子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