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儿童观ppt.ppt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86167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观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儿童观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儿童观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儿童观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儿童观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纪录片幼儿园中的儿童观探析,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学前教育,一、 纪录片幼儿园简介二、 儿童观三、幼儿园中的儿童观,。,幼儿园是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的新作。他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该片以整齐的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开场,继而以入院的人群为背景打

2、出淡蓝色片名“幼儿园”。全片沿着入院到毕业的主线拉开,以小班、中班、大班依次轮流展现,并在中间插入 节幼儿园个别“特殊”小朋友的专访片段,使用黄褐色色调。,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地位和权利、儿童期意义、儿童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等。自卢梭“发现儿童”以来,随着对儿童的逐步了解与重视,人们越来越认为应该平等而民主地对待儿童,应该重视儿童期的意义,尊重儿童独特的能力和特质。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真的是这样做的吗?纪录片幼儿园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以及我们在现实中是怎样对待儿童的。,幼儿园中表现的儿童观,“听话的儿童”才

3、是好儿童 儿童是知识的容器 儿童是无知的个体,“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镜头一:幼儿园小班的一堂课老师:请你像我这样做(老师拍肩)孩子们:我就像你这样做(孩子们跟着拍肩)老师:小朋友们手放好(伴随钢琴音乐)孩子们:老师我们手放好(伴随钢琴音乐),镜头二:幼儿园大班的一堂课老师:“你不要管别人,别的同学都是按照老师要求做的,你再做鬼脸我就把你送走”,后老师转过身去对全体幼儿园小朋友说:“我不是说他一个人的啊,每个小朋友都要反省一下。”,“幼儿园小班的一堂课”不是一堂普通的唱歌、算术课或英语课,而是每个孩子进幼儿园都必须要上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里,每个小朋友要学会的就是学着和老师做同样的事。拍肩、

4、踢腿,甚至要会听着钢琴信号起立或坐下。这说明刚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朋友被要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服从老师的指令,而在老师的眼中幼儿就是可以任意塑造的“物”,教师的一切指令幼儿都要无条件服从,如果儿童违反教师的命令,等待他们的就是惩罚。,在这些教师眼中,只有听老师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而教育就是教育者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被教师认识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客体。这种人为地“物化”儿童,造成的结果便是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能居于从属、被认识、被塑造、被控制的地位。,儿童是知识的容器,整部影片自始至终穿插几个小朋友回答影片工作人员的各种问题,我们看看这样几组镜头

5、: 镜头一:心算优等生工作人员:“三十加十五”小朋友:“四十五”(毫不犹豫的)工作人员:“十三加四十一”小朋友:“五十四”(毫不犹豫的)工作人员:“三十九加五十六”小朋友想了一会,最终还是没有答出来,镜头二:特长班特长生(参加了外语、书画、心算和主持四个特长班的学习)小朋友:“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八了百了标了兵了奔了北了坡了,炮了兵了并了排了北了边了跑了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标了兵了碰了,标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了炮了。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人类科学迅猛发展,“知识就是力量”的知识价值观和“教育是儿童生活的准备”的教育观,促使“传统教育派”关注儿童

6、未来生活,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在教育活动中,“儿童的生活”消失了,儿童被物化为一种工具,一种“知识的容器”。忽视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这就是所谓的“传统教育派”的思想。,在“传统教育派”那里,儿童的教育生活实质上是一种虚拟的成人生活,他们在教育中难以体验到本来的童年生活和乐趣。可悲的是,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传统儿童观仍然存在。不管教师还是家长仍然认为儿童就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从不考虑儿童的学习兴趣,一味向儿童灌输知识,这样造成的结果可能就像卢梭所说的“我们只能培养出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马拉古奇曾经在诗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告诉我们“孩子

7、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但是成人偷走了九十九种,他们告诉儿童去发现早已存在的世界,他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真实与幻想、天空与大地、理由与梦想都是互不相关的,因此他们告诉孩子一百种并不在那里。”到底“一百种在不在那里呢?”我们先看幼儿园中的几个镜头:,镜头一:社会观察员问:“警察是干什么的呢?”孩子:“交警.交警可以收很多钱。我干爹是交警,他收那个车子”问:“如果你是交警,拿了钱,是应该交给领导还是该自己拿回家呢?”孩子:“都分一点.领导也分一点。”问:“如果你不分,自

8、己拿回家行不行?”孩子:“不分?不行。那我领导没钱怎么办?”,镜头二:足球评论员小朋友:“中国队我完全不喜欢,我恨不得说一句中国队不加油!中国队那么差,中国队只能跟几个差的国家才能打赢。现在亚洲国家都进步了,就中国”小朋友:“跟你说,土耳其这个国家有点怪样的,他的大部分地方在亚洲,只有一小部分在欧洲,但是他跟欧洲国家打比赛,不和我们亚洲国家打,他可能觉得亚洲国家太差了。”,镜头三:政治评论员小朋友:“日本鬼子是最坏的,因为他们打了中国,还跟日本人说我们没有打。它还把书上的历史改了日本人并不都是日本鬼子”工作人员:“什么样的人就是日本鬼子?”小朋友:“就是日本人里面最坏的那种”小朋友:“美国和伊

9、拉克打起来啦。”老师:“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孩子:“因为美国要一点油。伊拉克说你们是坏人,我们不给。他们就说你这不对那不对。我们什么不对呀?就打起来啦。”,传统的儿童观是瞧不起儿童的。在传统的观点里,儿童是“乳臭未干”的“小黄毛”,幼稚而无知,对于这些孩子,成人要么不去理会,要么用暴力来“修理他们。”,在纪录片幼儿园中,教师持的也是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儿童是幼稚无知的,他们只需要听老师的话就可以了,如果他们不听话,那么教师就会“威胁”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儿童实际上有他自己的智慧、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思想和世界不是成人灌输的,而是自己建构的。成人往往不知道,儿童只要醒着,便积极主动地建构着他自己的世界观念。,The End谢谢观看,小组成员:张芳、王晓红、郭晓博、王明慧、叶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