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华文化 历史.docx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86001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华文化 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 解题“婚姻”的含义(1) 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诗丰篇小序郑玄笺(2) 夫妻关系。“婿曰昏,妻曰姻”。礼记经解引郑玄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 诗经陈风东 门之杨(3) 夫妇双方的父母。(4) 两家的亲戚(兄弟姊妹等) 。“风尚” : 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现代汉语词典p377“风俗”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p377“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诗序“中华” :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现代汉语词典p1627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

2、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 1 册 p599 “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 桓温请还都洛阳赋“中华民族” : 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 56 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汉语大词典1册 p599“文化” :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语大词典4 册 p1515 第二章 婚姻形态血缘家族期 杂乱性交 氏族内群婚(同辈男女)“男女杂游,不聘不娶” 。列子汤问“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 庄子盗跖 “昔太古尝无

3、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 。吕氏春秋恃君篇文明史前人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 。马克思摩尔根一书摘要母系氏族期 氏族外婚(同辈男女)对偶婚“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 吕氏春秋【阿注婚】永宁纳西族,暮宿朝离, “望门居” 。子女由女阿注一方照管。父系氏族期 父系个体婚制 父系家长制下婚制 夏禹子启“始传父爵,乃能光治先君之基业” 。 史记孝文帝本纪集解引张晏说【太昊伏羲】 “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中华人文始祖。 考古遗迹、甲骨文中所见一夫一妻制仰韶文化中期(约公元前 4 千年至前 3500 年)以前,尚无一夫一妻制资料。

4、商代进入一夫一妻制时代“一夫一妻”含义 一妻唯许一夫,但男子可有多个配偶,特别是贵族男子。商王多妻。1.掠夺婚“匪寇婚媾”。 易经之屯 、 贲 2.姑舅表婚“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尔雅释亲由母系时的氏族外婚而来。在父系制下, 兄弟的子女与姊妹的子女(姑舅表兄弟姊妹)结婚。对女子,舅父即公公,姑母即婆婆;对男子,舅父即岳父,姑母即岳母。 3.媵妾婚 周代贵族男子娶嫡妻时,妻的侄(姪) 、和娣(妹)陪嫁,叫做“媵”(“送”之义) 。侄和娣会成为侧室,后渐与“妾”不分。其所生子女有为庶出。 4.烝报婚 源于氏族外婚期。古代文献上把父死后其子娶庶母称为“烝”,兄、叔死后,其弟弟或侄儿娶寡嫂

5、或婶母称为“报”。5.换亲婚甲家女嫁乙家子,则乙家女嫁甲家子。 又叫以女儿换儿媳。汉代盛行,影响到门阀婚,唐代“一村为两姓,世世为婚姻” 。民 间则因之而节省财物彩礼。6.其它的婚姻形式招赘婚。童养媳婚。冥婚(鬼婚) 。典妻婚。指腹婚等。第三章 六礼礼文化以血缘关系及其宗法制为基础,由调整家族内部人际关系,扩展到社会与人际交往各行为规范的认同。 表现为同宗不婚、男女有别、夫妇、父子乃至于社会政治生活等伦理。礼的由来与构成 氏族社会礼俗殷礼周公制礼 孔子所定教材礼成为仪礼初本 东晋元帝以前易名为仪礼 。 仪礼记载 15 种礼,其中冠礼、婚礼、乡射礼、丧礼、虞礼(安魂) 、特牲馈食礼为士之礼。其它

6、 为天子礼、诸侯礼、卿大夫礼。 【影响】 大唐开元礼 、北宋政和五礼新仪 、 大明集礼 、 大清会典皆基于仪礼 。 “五礼”中的“婚礼”尚书言而不详。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为: 吉礼(祭祀之礼)凶礼(荒礼和丧礼等)军礼(征战、军制) 宾礼(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礼和相见礼)嘉礼(饮食、婚冠、贺庆等诸多礼节)“婚礼”要义1.礼之本也2.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礼记卷七 六礼的要略纳采 :男家派使者携求婚礼物到女家,表示已选择其女。 问名 :向女家主人问明其女的名,以便回去占卜其吉凶。 纳吉 : 男家卜得吉兆,派使者携礼物往告女家,表示己方决定联姻。 纳征 :男家派使者将聘礼送往女家,

7、女家受纳,婚事确定 。请期 : 男家卜得结婚吉日,派使者告知女家,请其同意。 亲迎 :婚期当天,男子奉父命乘车往女家迎娶。女家父母在庙里设筵席,在自家门外拜迎女婿。女婿执雁而入,揖让,升堂,再拜,放下雁。女婿下堂出门,为妇驾车,车轮转三周后,交由御者代驾;自己另车前行,先到家门外等待妇车。 大雁之象征平时成双 领飞成行 九月南迁 鸿雁传书说“士” “士” 象形,其甲骨文形似禾苗立于地。金文、小篆和楷书增加一横。本义为插苗地中,因其为男子之事,故而引申为指称男子。 古代姓、氏、名、字关系表功 用 备 考姓 本为母系氏族族称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妇人称姓别婚姻 血缘氏 姓衍生的氏族分支别其子孙之所自分男

8、子称氏别贵贱 财产三代之后姓与氏合二而一 先秦时代士以上才有姓氏名 自命 / 个人用 按辈字起名 生三月加名 女以姓为名字 个人用 名的代称 冠字/笄字 表敬意张良字子房 萧何等无字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妇至夫家后礼节 夫作揖请妇入大门 夫作揖请妇入寝门,自己从西阶升堂 媵在室西南角为夫布席,御者在室东为妇布席 陈放食物(夫妇同牢共馔图) 夫作揖请妇入席,而后自己入席 妇见舅姑 翌日清晨,妇沐浴,丝带缠发髻,发髻插簪子,穿黑色丝衣,到舅姑寝门外待见舅姑。 天大亮,赞者向舅姑报告新妇到来。 赞者在东阶上捕席,舅就坐。 赞者在东房外布席,姑就坐。 妇从舅姑寝门进入,从西阶升堂,进到舅姑面前行拜礼,

9、舅起身答拜新妇,妇避让而又行拜礼。 妇下西阶后,在升堂,到东房外的姑行拜礼,姑站起来回拜。【庙见之礼】 若舅姑已死,妇入夫家三个月后,在祢庙中用菜祭祀舅姑。 男巫主持祭礼。男巫向公公的神灵报告:某某氏来作您的媳妇,现在冒昧地向您报告,并且奉献好吃的菜祭奠您。 然后妇向公公的神灵行拜手及地之礼(犹如男子下跪拱手叩头到地之稽首礼) 然后向婆婆祭祀,礼节同。婚礼构成婚前礼仪 :纳采 问名 纳吉纳征 请期正婚礼 :亲迎 妇至成礼 合卺 餕余设袵(合床礼) 婚后礼 :妇见舅姑 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庙见 婿见妇之父母 简 与 增简:正婚前礼仪。宋朱子家礼因时俗只存“纳采”“纳币”“亲迎”三礼(问名被并于纳采

10、;卜法式微而舍去纳吉;请期被并于纳征) 。 增:在“六礼”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如催妆、送妆、铺房等。八字合婚 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为八个字。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配。因为十二地支分属五行。“虎鼠不结亲;鸡狗相配断头婚。 ”拜堂 新婚夫妇在堂中交拜之礼。 据司马光书仪 ,可知宋代此礼已流行。元代拜堂,还有同拜天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後夫妇交拜。闹新房 “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 礼记曾子问汉代已有之 。晋代以后花样增多。 “今嫁娶之会, 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 。 仲

11、长统昌言 中国古代婚书:占卜婚书 婚姻凭证聘书 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 过礼之书。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清单。纳征信(过大礼)用,迎亲书 迎娶新娘之书。 亲迎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唐律规定缔结婚姻须开具 “婚书” ,且有范本,主要指初婚婚书。宋末事林广记以后,元、明、清各代都有刊刻,特别是生活百科全书万宝全书之类。但明以前者已罕见。清代尤强调婚书的法律效力,立婚书双方不得反悔;民间婚姻从重礼转而重法。【原因】嫁娶论财风气盛行 + 人口流动导致婚姻不稳定 宋代草帖凭媒以之通于男家,女家回应,介绍男女双方的生辰及家庭情况。类似後世的庚帖。 第四章 余论五代、宋代至明清,儒订

12、婚礼、官制婚礼中的民间婚俗因素趋向增多。 【铺房】亲迎前一天, “女家先来挂帐, 铺设房卧”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夫妇交拜】 “今世俗始相交拜,拜至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 。宋司马光书 仪 【乘轿】 “世俗重檐子” 。 宋司马光书仪七出:1不顺父母 2无子 3淫 4妬(妒) 5有恶疾 6多言 7窃盗 三不去:1有所取无所归 2与更三年丧 3前贫贱后富贵 聘娶婚与买卖婚之别聘礼的必要性:对女家补偿,对婚约征信、对新婚生活投资。买卖婚:妇女为商品,买来女子多为妾。思考与练习一、 你怎样理解“昏” 、 “昏姻” 与“婚姻”?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礼。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

13、,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 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换句话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二、 试简析中国历史上的一夫一妻与一夫一妻多妾现象。我国的一夫多妻制度的本源就是保证后代的数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一夫多妻制度的根本目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一夫一妻制在我国古代的法理地位;私有制与家庭的出现是一夫一妻制形成的深层原因;男权女权的不平等使得一夫一妻多妾出现综上所述,一夫一妻多妾制是中国古代无可置疑的主体婚姻制度。三、请说说六礼中某些程序的名称及其含义。四、中国传统婚礼的内容在你的家乡有哪些遗存?试举一例。 五、举例说明儒订婚礼、官制婚礼、民间婚俗三方关系的互动与错位。 六、举例分析传统婚姻风尚所含合理内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