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特提斯研究综述鲁银涛 栾锡武 岳保静(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Qingdao 266071)摘要特提斯自一百多年前发现以来,研究者们就对其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现今发现特提斯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后,学者们乃至企业家们更是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对特提斯的研究进展很快,研究还是集中在陆地,方法包括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对特提斯在海洋中的区
2、域研究不比陆地上的深入,由于海洋中的上覆厚层的海水的原因,研究方法应该主要利用地球物理方法,从陆地已研究区域追索到海洋中的区域。关键词:特提斯,油气,地球物理方法AbstractWhen it was found in one hundred years ago, Tethys is always pursued and probed into by researchers. Nowadays, as the abundant petrol-gas resource has been found in Tethyan realm, both the scholars and the compa
3、ny express great interesting on it. The research on Tethys develops fast. But this only occurs in continent, and the method includes geologic, petrologic, geochemistry and geophysical ways. The research is not deeper in the ocean than on the continent because the thick seawater. This case constrains
4、 that the research in the ocean should select geological ways mainly. The thought would be from continental trace to ocean. Key words: Tethys, petrol-gas resource, geophysical ways一.引言自Suess(1893)提出“特提斯”一词以来,在当今地球表面上最为醒目壮观的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 横断山-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推动地质学发展的热门研究课题。这不仅是因为特提斯地跨欧、亚、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它
5、的形成与演化对全球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1。而且,特提斯域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巨大的油气资源。因此,探求和开发特提斯域内新的油气勘探区,已引起世界石油地质学家和油气实业家的极大关注,也为国内有关专家和企业家的极大注意(图1) 2。南 方 冈 瓦 纳 构 造 域太 平 洋 构 造 域大 型 油 气 盆 地欧 亚 大 陆 构 造 域特 提 斯 构 造 域图1 在各构造域中的大型油气盆地的分布状况(根据文献 2)Suess提出的“特提斯”系指冈瓦纳大陆北面与欧亚大陆的南边有一个宽阔的中生代海相沉积带 。这个洋的沉积物已被挤压褶皱,现出露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这个大洋被称为特提斯,最后
6、残留的特提斯海就是现在的地中海。在这里,Suess把Neumayr(1885)命名的从中美洲、加勒比海经阿尔卑斯到印度(另一分支到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 的“中央地中海”改称为特提斯,并强调它是中生代时期介于欧亚大陆南缘与冈瓦纳大陆北界之间的一个大洋。二.特提斯的概念及多期次分法特提斯自Suess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和讨论的对象,它的概念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明确和细致。Suess认为其位于冈瓦纳大陆与安加拉两大陆之间,在Suess晚期的著作中(19011909)指出“现在已知从喜马拉雅至阿拉伯、阿曼以及邻区可以对比的岩系,从寒武纪至白垩纪,为在冈瓦纳大陆北侧存在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提
7、供了证据。”在这里,Suess就已经很明确地把喜马拉雅归人特提斯洋的一部分。黄汲清等(1945)在论述中国主要地区构造单位时指出,在天山、昆仑山、南山、青海、秦岭以及西康和滇西等地区存在志留纪时期的原特提斯海,以此作为二叠纪阳新世特提斯海的前身 1,2 。刘鸿允 2,3(1950)给出对于特提斯的概念是:特提斯海从早寒武世开始一直持续到中生代,出现在康滇以西的中国西南广阔海域。Gansser(1964)在划分喜马拉雅构造带时,把喜马拉雅北坡的从寒武纪至始新世连续的海相沉积带称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其中包括大量的浅水型沉积物。Smith(1973)将插入于古生代末形成的联合大陆(Pangea)的楔形
8、大洋称为特提斯,而将分布于地中海地区的中生代海洋称为“原地中海”。同年,Dewey提出这个向东呈喇叭形状张口的楔形大洋形成于晚三叠世之前,并将其命名为特提斯。Strocklin(1974)将伊朗北部Alborz山脉北坡以北的海洋称为古特提斯,将晚三叠世沿伊朗南部的扎格罗斯(Zagros)一线裂开的大洋称为“新特提斯”。许靖华在1997年提出对于特提斯的概念:“与古生代末-早三叠世联合古陆并存的特提斯洋,主要消亡在侏罗纪,其封闭的位置应在特提斯造山带晚中生代-新生代缝合线之北,特提斯造山带所有晚中生代-新生代缝合线,并不是古生代末- 早三叠世特提斯的标志,而是代表三叠纪或更晚形成的那个海洋” 2
9、。Aubouin等(1980)将特提斯总结为:“特提斯是华力西造山运动后,古生代末期联合古陆由西太平洋开始呈剪状张开而形成的一个大洋。因此可以分出两个特提斯:一是永久特提斯,属古生代太平洋,从古生代到中生代均为大洋相,无不整合;二是再生特提斯,是一个在联合古陆上打开的大西洋型的大洋” 2。Sengor(1984,1987,1989,1990) 认为特提斯构造是 2,4: “特提斯造山带是一个超级造山带,它位于欧亚大陆南侧,由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闭合产生的基梅里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组成。古特提斯洋主要存在于晚石炭世。在晚二叠世,平行于冈瓦纳北缘的裂陷作用在扎格罗斯和马来西亚之间开始产生,将基
10、梅里大陆从冈瓦纳大陆的北部中分离出来,从而宣告新特提斯洋和一些作为古特提斯洋弧后盆地的小洋张开。这些裂陷作用向西可能延伸到克里岛和希腊大陆。而华北地块、扬子地块、羌塘地块东部和安南地块,所有这些元古宙末期至早古生代的冈瓦纳大陆原始组成部分,在前石炭纪至晚石炭世,甚至可能在泥盆纪时期已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它们与基梅里大陆,在晚古生代均以含华夏系植物分子为特征”。并认为,基梅里造山带的形成时期是从中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阿尔卑斯造山带的形成时期主要是从晚古新世到晚始新世 ”。自北至南有:北部的劳亚大陆(二叠纪至白垩纪 );古特提斯洋(早石炭世至中侏罗世);基梅里大陆( 三叠纪至中侏罗世);新特提斯
11、洋(二叠纪末?或三叠纪至始新世,局部延续至今);冈瓦纳大陆本身(奥陶纪至侏罗纪) 3。此后,刘增乾等(1983)、黄汲清、陈炳蔚(1987)、罗建宁、潘裕生、李兴振等(1991)、潘桂棠、陈智梁等(1997)都根据自己对特提斯的深入研究而提出了自己对特提斯的概念和研究方向 2,3,34。随后,Metcalfe(1998)根据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提出三分特提斯,即将特提斯分为古特提斯,中特提斯,新特提斯 5,古、中、新分别代表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现今为特提斯研究者所广泛接受的主流概念是:特提斯是在欧亚和冈瓦纳两大陆之间长期存在的、向东呈喇叭形张开的低纬度多岛洋。特提斯域的主要地质过程是陆片阶
12、段性地裂离冈瓦纳大陆并向北漂移,最终与欧亚大陆碰撞拼合,由此形成多期特提斯 6。特提斯的多岛洋模式认为,冈瓦纳超大陆与欧亚超大陆的裂解块体群在其漂移过程中,漂移前方的洋盆萎缩、消亡,后方则由裂谷发展为新的洋盆,如此循序出现的洋盆就构成了古、中、新特提斯等不同阶段裂解、漂移和消亡的多幕次过程,使特提斯与大西洋、太平洋等“干净”的大洋不同,它在其各个演化阶段,始终是个充满着裂解地块与裂谷、海道,微扳块与小洋盆,岛弧与边缘海等不同裂离与聚合程度的海陆相间的多岛洋盆。多岛洋体系板块运动具有软碰撞、多旋回和造山长期性的特点,其扳块碰撞通过岛屿或块体增生的多幕次微型碰撞而实现。每一微型碰撞的速度为2个碰撞
13、块体速度的差,而不是速度的和,两碰撞块体的质量总额又是很小的,因此不能引起造山运动,这就是“软碰撞”。多旋回是沿用黄汲清的概念,每一次微型碰撞之后往往跟着一个松弛扩张的过程,造山运动并不是紧随各次碰撞而发生的,而是可能要延迟100 Ma乃至更长的时间,这就造成了造山长期性(图2) 7 。南 秦 岭 被 动 大 陆 边 缘 裂 谷 盆 地秦 岭 微 板 块 中 秦 岭 小 型 克 拉 通 盆 地宽 坪 群秦 岭 群秦 岭 小 洋 盆后 龙 门 克 拉 通内 裂 陷 海 槽 武 当 原特提斯洋骨 山 克 拉 通 盆 地 滇缅泰马地块北甫华小洋盆碧 口原 特 提 斯 洋昌 都 思 茅 地 块扬 子
14、克 拉 通 盆 地扬子板块 华夏板块 华 夏 内 克 拉 通 盆 地闽 浙 古 陆02040km 大 川 滇 古 陆秦 岭 活 动 边缘图2 华南多岛洋体系图(根据文献 7)三.特提斯的范围特提斯是在认识一条跨越现在的阿尔卑斯到喜玛拉雅的古海道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地质概念 8。古生代发育的大洋称古特提斯,中生代张开的盆地叫中特提斯(即阿尔卑斯到喜马拉雅一带),而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如现今地中海和红海则为新特提斯。现在仍保持为一定程度洋盆性质的有地中海以及墨西哥湾、黑海和南里海这三个残留的小洋盆10。特提斯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与全球构造运动中的海底扩张、大陆增生和洋壳俯冲有关。我国地
15、质学家还提出了“特提斯构造域”的理论概念,认为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中、新生代构造域,其西起北非和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褶皱带,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入我国青藏高原,再向南延至马来西亚、印尼构造带 9。文献中提及特提斯的范围,张旗等 22认为古特提斯洋盆可能从西欧中亚西藏北部青海南部折向南东,经川西滇西东南亚,呈向南东张开的喇叭口,认为新特提斯位于古特提斯南部,从西欧经南欧、中亚、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西藏南部,一直延伸到东南亚的缅甸- 苏门答腊,地中海是其残留海,中国境内特提斯构造域包括班公湖- 怒江和雅鲁藏布江蛇绿岩。Xiumian Hu等 23根据上白垩统的海洋红层分
16、布,划定该时代的特提斯洋海水覆盖范围大致为:北大西洋西班牙Subbetic带意大利翁布里亚- 马奇盆地意大利南阿尔卑斯奥地利阿尔卑斯斯洛伐克西喀尔巴阡山脉波兰喀尔巴阡山脉匈牙利东南部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土耳其东PontidesLadakh-Zanskar喜玛拉雅西藏喜玛拉雅。甘克文 10认为特提斯域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带。北带介于原始特提斯缝合带至古特提斯缝合带之间,它是劳亚大陆在古生代时的拼合增生部分; 中带介干古特提斯缝合带和新特提斯缝合带之间,它是中生代时海槽洋盆与大陆碎块或海台交替并最终拼合的地带,现今则构成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褶皱系;南带则是新特提斯发育过程中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大陆架
17、区。认为中带是严格意义上的特提斯域,北带和南带则可分别视为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大陆架被海侵的部分。将特提斯域在东半球的部分自西向东划分为欧洲-北非段、西亚段、中亚段和东南亚段四段。北带(n)介于原始特提斯缝合带至古特提斯缝合带之间,它是劳亚大陆在古生代时拼合增生的部分,进人中生代时已经克拉通化而成为新地台区,是中生代时的浅海大陆架沉积区;中带(m)介于古特提斯缝合带与新特提斯缝合带之间,它是中生代时海槽洋盆与大陆碎块或海台交替发育并最终拼合的地带,即特提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体系;南带(s) 则是新特提斯发育过程中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大陆架区。将东半球的特提斯域划分为四段,它们分别以死海勒凡丁
18、(Levantine)转换走滑断层作为欧洲- 北非段(I)与西亚段( )的分界,以恰曼-欧文断层带作为西亚段() 与中亚段()的分界,以阿拉干-那加断层带和九十度海岭作为中亚段 ( )与东南亚段() 的分界。严格地讲,上述三条界线主要反映在特提斯南带上,即把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分割为非洲、阿拉伯、印度及印支-巽他等四个块体。对于北带,除帕米尔构造线比较明显外,将克里木半岛或亚速海作为欧洲部分和西亚部分之间的分界,并以松潘-秦岭 -大别褶皱系作为北带东侧的分区界线,使中朝块体和扬子块体分别与中亚段和东南亚段相对应。 10西半球段是现今位于西半球南,北美洲之间的近东西向海道,其古生代时的构造,Zieg
19、ler11称其为原始大西洋,但Klemme和Ulmishek 12的全球四领域的方案将其归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这一地区包含有二叠盆地、墨西哥湾沿岸、雷福马-坎佩切、马拉开波和东委内瑞拉等五个属于世界上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的盆地 10,这一段被划为V 段。(图3)图3 特提斯范围及分带(根据文献 10).欧洲-北非段;.西亚段; .中亚段;.东南亚段;.西半球段在这里,作者关于原特提斯和新特提斯的概念是:在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早古生代裂开的东西向海道称为原始特提斯,晚古生代裂开的称为古特提斯,而在中生代裂开的称为新特提斯 10。这个概念与现今的关于特提斯的三分法 5是有一些出入的,但是作者用了比
20、较限定的时间来阐明了关于特提斯的概念。关于特提斯关闭张开的时间,无论是主流的三分法或是其它的分法中,都是比较一致的。四.关于特提斯的问题1.特提斯的命名及其分类了解一个事物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其分类和属性,这个也是研究这个事物的最终目的,就像在认识一个新生物种的时候,最初是很难将其分类,然而这个对研究它来说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在开始就是按照经验或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大致地将其划为哪一种,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个新的事物也越来越了解,最终也就可以将其归为哪一群落了,或是一个新的种群的诞生。研究特提斯也是如此,最初的特提斯研究中,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其规模有多大,范围有多广,延续时间有多长,只是在认识一条跨越
21、现在的阿尔卑斯到喜玛拉雅的古海道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地质概念 8,到底特提斯是一个新的模式、或是特提斯是一个特殊的地质现象、或是其就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早期的研究中是无法回答的,所以,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可以用自己合理的一套方案来划分特提斯,给其一个能说服人的概念。所以在早期,出现了前面所列出的那么多的关于特提斯的概念和分法。现今,研究的深入,关于特提斯的性质越来越明朗,所以有了一个研究者们普遍接受主流概念-特提斯是在欧亚和冈瓦纳两大陆之间长期存在的、向东呈喇叭形张开的低纬度多岛洋。特提斯域的主要地质过程是陆片阶段性地裂离冈瓦纳大陆并向北漂移,最终与欧亚大陆碰撞拼合,由此形成多期
22、特提斯 6。所以也就有了一个大部分学者所接受的关于多期特提斯的分法Metcalfe的关于特提斯的三分法。然而,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多个概念和分法存在的状况,像“原(始)特提斯(Proto-Tethys)、古特提斯(Paleo-Tethys)、中特提斯(Meso-Tethys) 、新特提斯(Ceno-Tethys) ”的概念还是比较混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原特提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提斯,如接受Metcalfe的关于特提斯的三分法的学者就不会倾向于提及原特提斯,而是将“原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概念等同。而原(始)特提斯的概念在另外的一些学者中的概念是:在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早古生代裂开的东西向海道
23、称为原始特提斯 10。而这个时期的特提斯洋按照Metcalfe的分法是古特提斯洋;在 Metcalfe关于中特提斯与新特提斯的概念中,非接受Metcalfe三分法的学者会将二者统归于新特提斯,即晚古生代裂开的称为古特提斯,而在中生代裂开的称为新特提斯 10。所以,在提及特提斯的分法,或是引用特提斯的概念,特别是研究特提斯的各个时期的时候,最好是在这些“原、古、中、新”后面加上限定的时间,这样,即便是不同的分法也能知道别人所提及的概念在自己接受的一套分法中的概念,那么在引用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混淆的情况。2.特提斯张裂闭合的时间无论是关于特提斯的三分法还是其他学者所倡导的另外的关于特提斯的分法,都是
24、根据特提斯的闭合开张的时间来划分的,但是没有哪位研究者真正确定特提斯的几期开张闭合的时间。Metcalfe5认为:东南亚显生宙构造演化包涵了大陆地体从冈瓦纳大陆边缘的裂离、向北漂移以及拼接或增生等地质作用过程。其中,华南、印支、羌塘-思茅和海南地体于泥盆纪期间从冈瓦纳大陆边缘裂离出来,形成了古特提斯。Sibumasu地块在早二叠世晚期与冈瓦纳分离,形成了中特提斯。西Burma,Sikuleh和Natal 等地块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时期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离,形成了新特提斯。早古生代时,在冈瓦纳大陆体系与劳亚大陆体系之间的大洋体系称为原始特提斯(Proto-Tethys);到了晚古生代,原始特提斯
25、关闭碰撞,形成劳亚大陆南缘增生的海西褶皱带,同时在增生边缘与冈瓦纳之间裂开成为古特提斯(Paleo-Tethys)洋。直到石炭纪-二叠纪时,两个大陆才拼合成为晚联合大陆(Pangea B),此时的古特提斯只剩下了一个向东呈喇叭状张开的海湾;晚二叠世至三叠纪,晚联合大陆逐步解体,欧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分离,与此同时,从原始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分离出若干碎块,近乎有序地向北漂移,呈接力式地与欧亚大陆拼合,这时产生的海槽或洋盆称为新特提斯(Neo-Tethys) 10 。这两种对于特提斯的不同分法对于特提斯的张开时间是比较一致的,都比较认同特提斯的三期张裂是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晚中生代。但是在
26、具体的时间上是有误差的,甚至不能统一到“纪”单位。关于特提斯的关闭的时间就更不统一了。杨经绥 17等通过做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的岩石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这个蛇绿混杂岩带代表一个被构造肢解的古特提斯洋壳,其代表环境是大洋中脊环境,是一个快速扩张型洋脊,研究表明洋壳形成时代至少开始于晚石炭世(308.24.9)Ma,但如果按陈亮等做玄武岩全岩(345.37.9)Ma Ar-Ar坪年龄 18,则洋壳形成的时间可能要早到早石炭世,而关闭的时间可能延续到晚三叠世 17。新特提斯西段(阿拉伯、意大利、巴尔干、希腊、土耳其 )的关闭是由于非洲板块的北移与欧亚板块的欧洲部分碰撞,关闭时间是
27、白垩纪末-第三纪初( 约66 Ma) 13;但是,东段新特提斯的最初关闭发生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Hazara (Bossart et a1,1989),Zanskar (Searle et a1,1987; Gaetani et a1,1991) 等地区,时间是始新世中期的鲁帝特期初期(约50 Ma);尔后发生在中段喜马拉雅地区(西藏的仲巴、定日),时间被推定为鲁帝特期(万晓樵, 1987;李才等,1988 ;Willems et a1,1996),Liu 等(1994) 推测这一地区新特提斯沉积史结束发生在渐新世和中新世,但并无证据 13。李祥辉等 13(2001)根据在西藏发现的非
28、碳酸盐地层中化石带的顶部时间计算新特提斯在西藏南部(喜玛拉雅中段)的闭合时间,认为其关闭时代为始新世普里亚本末期,关闭的最后时限应约为34 Ma,并且认为东段新特提斯的关闭是阶段性的,最初发生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Hazara、Zanskar等地区,时间是鲁帝特初期(约50 Ma);之后是中段喜玛拉雅,到普里亚本末期(约34 Ma),关闭延伸到西藏南部;渐新世末期(约24 Ma ),关闭发生在喜玛拉雅东段的印度 -缅甸山岭地区(Indo-Burmese Range)和安达曼岛弧(Andaman Island Arc)地区(Achararyya, 1991) 14,中新世早期的末期(约16
29、 Ma),巴基斯坦Katawaz残留盆地彻底关闭(Qayyum et al. ,1997a,1997b) 15,16。 闫全人等对西南三江地区的4条蛇绿岩带甘孜-理塘蛇绿岩带、金沙江- 哀牢山蛇绿岩带、澜沧江-孟连-昌宁蛇绿岩带及丁青-八宿蛇绿岩带中的一条甘孜-理塘蛇绿岩带中的辉长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分析,其中的辉长岩的结晶分离年龄为2924 Ma,确定甘孜-理塘特提斯洋的蛇绿岩或洋壳的形成年代为石炭纪末或二叠纪初,这样,三江及青藏高原南北两侧特提斯洋壳的形成,与Metcalfe 提出的东南亚三阶段模式并不相符 19,20。所以,根据广泛的文献表明,虽然关于特提斯有Metcalfe的
30、三分法,或是其他学者的不同的分法,关于特提斯的张裂或是闭合的时间都是不确定的,或者说,只能够确定到地质年代中的“纪”单位。这是由于对特提斯的张裂和闭合的时间是由特提斯的遗迹蛇绿岩套确定的,但是可能在蛇绿岩上覆就位于缝合带的时候有缺失等原因 39,造成了对定年的误差。而特提斯各个区域不统一的张裂闭合事件使得确定各个阶段的特提斯的张开闭合时间更加困难。3.特提斯构造带的油气聚集特提斯构造带共有80多个沉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近l 60010 8t,在地理分布上,这些盆地和储量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7个盆地,l 318 10 8t储量)、中亚北部(4个盆地,9810 8t储量)、非洲东北缘(5个
31、盆地,7310 8t储量) 、东南亚(8 个盆地,5310 8 t储量) 等四个地区,这24个盆地的油气探明储量为l 542 10 8t,占了特提斯构造带油气总储量的97%21。其中特提斯构造带上主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及其探明储量见表1 21。表1 特提斯构造带主要含油气盆地及探明储量分布表地区 盆地名称 面积(km 2)探明储量(油当量,108t)阿拉伯板块东北缘扎格罗斯西阿拉伯维典-美索不达米亚中阿拉伯鲁卜哈利阿曼马里卜-沙卜瓦68500068500043967449330173926015310049200360.004.8129.08743.22158.7417.045.59中亚北部北高
32、加索卡拉库姆阿富汗-塔吉克南里海35000042000013000028355015.4842.576.0033.56非洲东北部古达米斯苏尔特北埃及阿布加拉迪克-盖塔拉尼罗河三角洲3403094727255028025250731559.1556.091.971.673.95东南亚伊洛瓦底马来西纳土纳北苏门达腊中苏门达腊南苏门达腊西爪哇东爪哇130000107303404001373101124001326601445151685503.7616.241.008.7011.564.355.392.20探明储量合计1542.12甘克文 10的将东半球特提斯构造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带的方案中,北
33、带含油气盆地有:,欧洲-北非段:法国的阿基坦盆地、前喀尔巴阡盆地、磨拉石盆地、莫埃西盆地,其中前景好的法国的阿基坦盆地、前喀尔巴阡盆地;西亚段(目的层是侏罗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北高加索盆地、曼格拉什克盆地、卡拉库姆盆地和塔吉克盆地,中亚段(是目前发现含油气最少的地段):我国的塔里木盆地、酒泉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亚段:我国的四川盆地和雄楚盆地;中带含油气盆地有: 欧洲-北非段:埃布罗盆地、亚德利亚盆地和伊奥尼亚盆地这三个克拉通边缘弯曲盆地,波河盆地-在活动带中硬化下沉的中间地块盆地,塔拉戈纳盆地、爱琴海盆地、色雷斯盆地、阿答纳盆地、维也纳盆地、潘诺这几个晚第三纪时因拉张活动而形成的断陷盆地
34、;西亚段:卡尔维尔盆地、库拉盆地和西土库曼盆地,中亚段: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昌都、羌塘盆地东南亚段:苏门答腊盆地、西爪哇盆地这两个弧后前陆盆地,马来暹罗湾盆地、昭披耶河等一些新克拉通上的断陷盆地;南带含油气盆地主要有:欧洲-北非段:苏伊士盆地、西部沙漠盆地、苏尔特盆地、佩拉杰盆地、伊利齐盆地、古达米斯盆地,西亚段:中东波斯湾油气区,中亚段:孟加拉盆地和印度河盆地,东南亚段:库杜布油田。盆地的保持,特别是第三纪以来是否仍为盆地,是对油气聚集的潜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这些油气分布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中东地区,其次是北非和中里海的北高加索-曼格拉什克-卡拉库姆盆地带,而这些占很大比重的油气带是在
35、南北两侧的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中- 新生代的大陆架上 10。在西半球,特提斯构造域的含油气盆地主要有:二叠盆地、墨西哥湾沿岸、雷福马-坎佩切、马拉开波和东委内瑞拉等五个储量丰富的盆地 10。4.特提斯的形成前面已多次提到,特提斯是在欧亚和冈瓦纳两大陆之间长期存在的、向东呈喇叭形张开的低纬度多岛洋。特提斯域的主要地质过程是陆片阶段性地裂离冈瓦纳大陆并向北漂移,最终与欧亚大陆碰撞拼合,由此形成多期特提斯 6。可能这个旋回的周期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短。根据对西藏地区的蛇绿岩的研究发现,新特提斯洋内结构复杂,玻安岩的广泛产出(日喀则、丁青、藏北)反映洋内频繁的消减事件 22。现在对特提斯洋的研究主要是对蛇
36、绿岩的研究,对西藏阿尼玛卿构造带中的德尔尼蛇绿岩分析,得出德尔尼蛇绿岩具备典型的N-MORB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17,24,说明岩浆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24,岩浆未受到壳源物质的混入,经历了程度高且稳定的部分熔融过程,说明德尔尼代表的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成熟洋盆 17,24。Gweltez等 25在印度喜玛拉雅西北部的Ladakh-Zanskar 发现存在两个蛇绿岩带,北部的为Dras蛇绿岩带,南部的叫 Ladakh蛇绿岩,二者都是大洋洋壳的代表,作者将二者分别称作新特提斯1(在南Ladakh和南亚洲活动大陆边缘之间)和新特提斯2(南Ladakh 和北印度被动边缘之间),二者在时限上来讲都是新
37、特提斯,但是是两个独立的洋壳,而且在后期的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中,这两个洋壳也发生碰撞,造成其间的岩石复杂性。孙勇等 24研究中国古特提斯蛇绿岩的特征,提出不同位置的古特提斯洋壳是一个“存在密切关系的整体”,设想东古特提斯洋盆可能具有独立和统一的大型热循环对流单元。肖龙等 26研究川滇西部古特提斯域后认为川滇西部古特提斯域(造山带)保存了很好地幔柱幕式活动的岩浆记录,证明地幔柱的活动直接参与并主导了特提斯的演化进程,并将这一超级地幔柱暂称为“特提斯超级地幔柱”。郭新生等 27根据在桂东南和粤西识别出一批富钾侵入岩,认为它们产出于板内环境,很可能是在中生代华南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背
38、景下形成的,并认为其代表重要的幔源物质加入地壳事件。总结这些关于特提斯残留蛇绿岩的特征,许多学者都是认为特提斯的形成与地幔活动有关,而且蛇绿岩中火成岩的亲地幔特征也表示的确如此。笔者认为是可能由于活动的板块在固定的地幔柱上方,由于地幔活动,这些多岛洋体系中的板块活动,逐渐彼此裂离或拼合,形成一个个洋盆,这些洋盆构成一个统一体,就是特提斯洋壳,而当今发现的断断续续的蛇绿岩即代表当时的特提斯洋壳。这些洋壳必定是一个快速扩张的洋中脊系统,这样才能形成规模如此巨大,延伸如此广泛的多期特提斯洋。洋脊扩张的速度,杨经绥等 17通过对德尔尼蛇绿岩的分析已经计算过,德尔尼蛇绿岩的确是代表一个快速扩张的洋脊。由
39、此引申到我国南海关于特提斯的存在与否争论很大的区域。关于南海,基本上没有文献提到有蛇绿岩的发现,可能是因为巨厚的沉积层 28的存在的缘故。而在南海南部巴拉望岛发现有蛇绿岩 6,但也是在陆地发现的。所以若是南海真的是特提斯洋壳,必定会有蛇绿岩的存在,而且蛇绿岩中的地幔物质会造成一个高速带,在重力图上也应该会有一个高异常带的存在。若是没有这些特征的存在,那只能说南海可能是特提斯延伸的一个边缘海,或是大陆架,就和现在的构造属性是相似的。所以对南海的特提斯研究,还是必须从大的构造背景入手,从地震剖面和重磁异常上寻找突破口,而且几条缝合带进入南海后的走向,或是几条蛇绿岩带从陆地向南海如何延伸(图4) 3
40、0-38?都必须突破上覆的巨厚沉积层,也就是必须对这些区域做这些地震、重力、磁力工作 40-44,从陆地延伸到海洋。南 海 洋 盆文 东 -劳 勿 带程 逸-琅 勃 拉 邦 带加 里 曼 丹 岛马 江 带XXX XX X X XX X X X X X X XX X XXX XXXXX XXXXXX X X X X黑 水 河 带XXXX x x x x俯冲带俯冲带1琼 南 带图4 南海及邻区缝合带分布及走向图(根据文献 29)1.加里东褶皱基底2.海西褶皱基底3.燕山褶皱基底4.前寒武基底5.推测海西褶皱基底6.印支褶皱基底7.喜山褶皱基底8.缝合带五.总结特提斯以其构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吸引着地
41、质学者、地球化学学者、地球物理学者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在特提斯构造域中的大型油气田的发现,更加激发了研究者的浓厚的兴趣,所以,近年来,对特提斯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对特提斯的认识也是越来越准确,但是在研究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限定多期特提斯的时代、对特提斯多期次旋回的认识;特提斯油气的聚集模式;特提斯的界限等。我国南海一直是一个关于特提斯争论很大的区域,由于海洋这个比较特殊的区域的限制,对海洋中的特提斯的研究比较麻烦,不可能像在陆地上那样相对简单地采集样品,也无法直观地分析特提斯的延伸,所以对海洋中的特提斯研究不能像在陆地上那样比较简单地追索,所以对海洋中的特提斯构造域的研究
42、,必须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研究,利用特提斯构造域拥有的地球物理异常追索其位置和延伸,在划定确定的构造区域后才能进行对特提斯的详细研究,如采集样品进而确定为什么时代的特提斯,特提斯经历了几期构造演化,特提斯型油气聚集模式等。参考文献:1 罗建宁,论东特提斯形成与演化的基本特征A ,特提斯地质( 19)C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2叶和飞,罗建宁,李永铁,童箴言,余谦,王小龙,朱同兴,冯心涛。 特提斯构造域与油气勘探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9:20(1):1-27。3潘桂棠,陈智梁等,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7。4Sengor A M C and Bot
43、umU J. The Tethyside orogenic system: an introduction A. Sengor A M 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ethyan RegionC. Dordrecht/Boston/London: Kluwer Acadamic Publishers, 1989:1-22.5 Metcalfe I Paleozoic and Mesozoic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SE Asian region: multidisciplinary constrains and implicati
44、ons for biogeographyAIn:Hall and Holloway Eds. Biogeography and Geological Evolution SE AsiaMLei den:Backhuys Publ.,1998,25-41.6周蒂,陈汉宗,孙珍,许鹤华。南海中生代三期海盆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关系J 。热带海洋学报,2005,24(2):16-25。7殷鸿福,吴顺保,杜远生,彭元桥。华南是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一部分。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24(1):1-12。8肖国林,郑浚茂。对南海北部陆坡至东海南部“残留特提斯 ”的几点认识J 。现代地质,2004
45、,18(1):103-109。9蔡乾忠,刘守权,莫杰。寻找海相油气新领域- 从南海北部“残留特提斯”谈起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0,14(3):157-162 。10甘克文。特提斯的演化和油气分布J 。海相油气地质, 2000,5(3-4):21-29。11 Ziegler P A. Evolution of Laurusi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89.12 Klemme H D, Ulmishek G F. Effective petroleum source rocks of the world: stratigraphic distrib
46、ution and controlling depositional factors. AAPG Bull,1991,75(12): 1809-1851.13李祥辉,王成善,胡修棉。西藏最新非碳酸盐海相沉积及其对新特提斯关闭的意义J ,地质学报,2001,75(3):314-321 。14 Acharyya S K. Late Mesozoic-early Tertiary basin evolution along the Indo-Burmese range and Andaman Island arc. In: Tandon S K,Pant CC, Casshyap S M. eds.
47、 Sedimentary Basins of India: Tectonic Context, Gyanodeya Prakashan, National, India, 30 04-.15 Qayyum M, Lawrence R D, Niem A R. Discovery of the paleo-Indus delta-fan complex.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1997a, 154:753-756.16 Qayyum M, Lawrence R D, Niem A R. Molasse-Delta-flysch continuum o
48、f the Himalayan orogeny and closure of the Paleogene Katawaz Remnant Ocean, Pakistan.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1997b, 39:861-875.17杨经绥,王希斌,史仁灯,许志琴,吴才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缘德尔尼蛇绿岩:一个被肢解了的古特提斯洋壳J。中国地质,2004,31( 3):225-239 。18陈亮,孙勇,裴先治,高明,冯涛,张宗清,陈文。德尔尼蛇绿岩 40Ar-39Ar 年龄:青藏高原最北端古特提斯洋盆存在和延展的证据J。科学通报, 2001,46(5):
49、424-426 。19闫全人,王宗起,刘树文,李秋根,张宏远,王涛,刘敦一,石玉若,简平,王建国,张德会,赵建。西南三江特提斯洋扩张与晚古生代东纲瓦纳裂解:来自甘孜蛇绿岩辉长岩的 SHRIMP 年代学证据J。科学通报,2005,50(2) 。20Metcalfe I. The PaleoTethys and Paleozoic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east Asia. In: Dheeradilok P. Hinthong C. Chaodumrong P. et a1. E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