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古 7-H301 井施工设计(下油管作业)井 别:开发井施工目的:下油管设计日期:2010 年 1 月 16 日井控等级:一级钻井二公司二分 公司 50022 队一、基础数据1、兴古 7-H301 井基础数据完钻日期 2009.12.23 完井日期 2010.1.5完钻井深 4856.53m 完钻垂深 3779.79m联入 7.35m/11.16m/10.43m 造斜点 3009.34m最大井斜 88.40 最大井斜点 4133.07m生产层位 Ar 生产井段 4019.77m4856.53m钻井泥浆密度 1.23-1.27g/cm3 完井泥浆密度 1.23 g/cm3悬挂点 2564.27
2、m 引鞋位置 4019.77m2、兴古 7-H301 井井身结构基础数据套管 套管外径 mm 壁厚 mm 下深 m 钢级 水泥返深 固井质量 联入 m导管 508.0 12.70 59.7 J55 地面 / 7.35表层套管 339.7 12.19 1180.25 N80 地面 不合格 11.16技术套管 244.48 11.99 2507.26 N80技术套管 244.48 11.99 2715.40 P110350 合格 10.43光管 168.27 10.59 2564.27-4019.77 TP110H / 合格 、裸眼段 / / 4019.77-4856.53 裸眼井眼 215.9m
3、mZ1 / / 4219.66-4478.71 裸眼井眼 200mmZ2 / / 4410.00-4669.00 裸眼井眼 200mmZ3 / / 4610.79-4864.00 裸眼井眼 200mm注:悬挂器位置:2564.27m;技术套管 244.48mmN80 抗挤强度 P=32.8Mpa3、兴古 7-H301 井目的层油藏物性基础数据油藏类型 块状裂缝性油藏 生产层位 Ar孔隙度 5.5% 渗透率 14.7103m 3油藏埋深 2335m-4580m 原始地层压力及油层压 力(邻井,3940m) 41.2/22Mpa(参考兴古7 井)地温梯度 3.3/100m 原始地层压力系数 (邻井
4、,3940m) 1.13油层中深温度 121 岩性组合 区域变质岩及混合花岗 岩地面脱气原油粘度(50) 2.36-5.26mPas 平均原油密度(20) 0.8096-0.8326g/cm3含蜡 / 胶质沥青质含量 0.69-8.62%原油凝固点 14-28 天然气相对密度 0.5835-0.76214、井斜数据(见附表)5、原井状况井口类型、型号:KQ65-35,井内液体 类型及密度:钻井泥浆、1.23-1.27 g/c m3,井口升高短接高度 0.9m、通径 180mm,井内无管柱。6、H2S 安全提示钻井过程中未发现 H2S 气体,参考同区 块 H2S 气体监测结果,若有 H2S 气体
5、监测记录,则作业过程全程要求进行 H2S 气体监测,并制定相应 H2S 应急预案。7、周围环境提示该井地处城区北 200m 办公楼,南 50m 测井家属区,西 50-500m 空地,东 50-50m 空地。距本井 50m 有正钻井两口; 兴古 7-H309、兴古 7-H322 井。8、邻井情况1)注水井:该块 II 段有一口注水井(兴古 7),该井 2009 年 4 月 21 日试注,试注初期干线压力10.2Mpa,油 压 10.2Mpa,套压 8.5Mpa,日注量 30m3,8 月 30 日因兴古 7-H404 井钻井影响停注,累注水 4199m3,停注前干线压力 13Mpa,油压 7.0M
6、pa,套压 6.5Mpa,日注量 50m3。2)生产井距该井较近井兴古 7-H222 井于 2008 年 10 月 29 日投产,裸眼井段;3877.98-4686.0m(垂直中深 3593.3m) ,目前 5mm 油嘴生产,油压:11.7Mpa,套压 17.5Mpa,2009 年 3 月 23 日测静压36.6,压力系数 1.02。距该井较近井兴古 7-H302 井于 2008 年 12 月 11 日投产,裸眼井段;4036.04-4977.0(垂直中深 3929.8m) ,目前 5mm 油嘴生产,油压:12.9Mpa,套压 18Mpa,2009 年 2 月 9 日测静压 39.80,压力系
7、数 1.01。9、井控级别该井井控风险等级为一级井控,作业时制定相关预案,井控标准执行中油辽字 43 号文件【辽河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执行,杜绝井喷、火灾和污染事故的发生。二、施工目的下油管作业。下入生产管柱组合:73mm 导锥死堵+73mm 大眼筛管8m+73mm 平式油管(其中下部 250m 使用倒角接箍)500m+115mm 气举阀 1(位置 2300m,启动压力 6.8Mpa)+73mm 平式油管300m+115mm 气举阀 2(位置 2000m,启动压力 8Mpa)+73mm 平式油管300m+115mm 气举阀 3(位置 1700m,启动压力 8.9Mpa)+73mm 平式油
8、管300m+115mm 气举阀 4(位置 1400m,启动压力 9.6Mpa)+73mm平式油管300m+115mm 气举阀 5(位置 1100m,启动压力 10.2Mpa)+73mm 平式油管100m+73mm 加厚油管1000m备注:1)气举阀下入位置参考本井气举诱喷设计;2)115mm 气举阀内径为 62mm。三、设计原则及依据根据水平井自喷采油工程设计编写本次下油管作业的施工设计。四、施工目的和要求1.施工目的:下油管2.施工验收要求:(1)、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有利于施工车辆设备摆放以及突发事故抢险。(2)、压井、放喷管线长度以及走向设计合理。(3)、施工前按相关标准对井控装备逐一试压
9、合格后开始施工。(4)、井口上风口 3-5 米内配备灭火器 2 支。(5)、油管旋塞阀扣型与井内管柱相符,摆放于无碍井口操作距井口 2m 内。(6)、施工工作就绪后,开工前做一次合格的防 喷演练。(7)、施工前,作业队人员要熟悉施工环境,设置合理的逃生路 线。(8)、下井油管及工具必须仔细检查、准确丈量,并用相 应的通管规通过。(9)、油管丝扣要清洁,并涂好丝扣油。(10)、作业过程中做好硫化氢检测,若有硫化 氢含量超标, 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五、施工准备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1 高压井口 KQ65-35 个 12 导锥死堵 73mm 个 13 大眼筛管 73mm m 84 N80 新加
10、厚油管 89mm m 105 超膨胀封隔器 Y244-156 个 16 N80 新平式油管 73mm m 1800(250m 倒角)7 N80 新加厚油管 73mm m 10008 气举阀 115mm 套 59 泵车 700 型 部 110 污染罐车 / 台 111 罐车 15m3 台 812 生产油嘴 2-10mm 套 213 分离器 1.6-1200 个 114 制氮车组 组 215 其它设备和材料根据现场需要准备备注:上述相同规格型号材料可重复使用六、施工步骤、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施工步骤:1)在确保井口零压力情况下,由钻井队拆除钻井封井器,安装升高短接、大四通及2FZ18-35 防
11、喷器(防喷器根据室内试压标准安装),下 89mmN80 新加厚油管及 Y244超膨胀封隔器,Y244-156 超膨胀封隔器下深位置为 9+-1m(套管接箍位置为 10.52m),关闭防喷器,使用清水对井口进行试压, 试压 20Mpa,稳压 30min,压降小于 0.5Mpa 为合格,试压过程注意操作平稳,防止卡管柱的 现象,要求试压合格确保井口符合安全生产要求;2)试压合格后放压,打开井口封井器,平稳起出试压管柱后,下入替 喷生产管柱,下入 5根油管后要求进行防喷演习一次,以检验井口防喷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后将气举管柱下至设计位置。在下管柱过程中加强坐岗,观察液面下降、溢流、井涌等 现象,并要求
12、每下入 10-20根油管,补充压井液,使井筒内保持常满的状态,防止井喷事故,并全程观察井内液面高度,防止井漏事故出现。3)安装采油树井口,后交井。2、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1)施工要求(1)编制 HSE 计划书,预案针对水平井施工可操作性要强;(2)加强作业监督,严防井下落物;(3)下井工具及管柱要认真检查,要求清洁、完好无损、符合 设计要求;(4)下井管柱必须按设计要求丈量准确,并用对应通径规对油管与气举阀通管;(5)油管扣要清洁,每根油管扣都要涂上密封脂、上紧,并做好下井管柱 记录,起下管柱使用带护垫的小滑车或护丝,不准拖地;(6)作业过程中发现异常问题及时与兴隆台采油厂作业管理中心联系;(7
13、)重点工序须经建设方监督现场认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2)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按照作业操作进行作业;(2)现场监督人员及时准确记录每道作业工序,确保每道工序严格按标准执行;(3)及时将作业情况通知有关部门;(4)施工结束后,及时编写投产施工报告,所提供的资料、数据 计算、图标、记录等必须齐全准确,分送有关单位存档;(5)整个投产作业过程中注意安全,做好防喷、防火等安全环保工作;(6)严格执行 HSE 体系标准,做好 H2S 等有毒气体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七、井身结构图508.0mm 导管60.0m339.7mm 表层套管1180.55m244.48mm 技术套管
14、2715.40m168.28mm 光管(2564.27m-4019.77 m)200mmZ1 分支(4219.66m-4478.71 m)200mmZ3 分支(4610.79m-4864.00 m)215.9mm 裸眼段(4019.77m-4856.53 m)悬挂点:2564.27m 200mmZ2 分支(4410.00m-4669.00m)73mm 加厚油管1000m73mm 平式油管1100m115mm 气举阀 5(位置1100m)115mm 气举阀 4(位置1400m)115mm 气举阀 3(位置1700m)115mm 气举阀 2(位置2000m)115mm 气举阀 1(位置2300m)
15、73mm 平式油管2800m(其中下部 250m 使用倒角接箍)73mm 大眼筛管2808m+73mm 导锥死堵八、井控要求 1、根据地层压力、油井类型、钻井液密度等因素,现场准备密度为 1.3g/cm3 的无固相压井液 240m3,以防井喷事故。2、安装井口、循环压井液、下油管作 业过程中的井控工作必 须严格执行中油辽字 43好文件【辽河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装好压井管汇,防喷管汇和防喷器,试压 合格后方可开工。3、兴古 7-H301 井位一级井控风险井,按 压力等级 35Mpa 选配 2FZ18-35 防喷器,配备旋塞阀,配备压井、节流放喷管线各一条, 抢喷短接、及各种配合
16、接头。4、预计井口最大关井套压为 35Mpa。5、该井钻井过程中未发现 H2S、一氧化碳气体。但参考同区块邻井钻井过程中多次出现过 H2S 异常情况,建议配备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防毒面具等;作 业员工必须经培训再上岗,同时作业全程要求进行 H2S、一氧化碳气体监测,并制定相应 H2S 应急预案。6、防喷管线应使用硬质管线,宜安装在当地季 节风下风向,一 级井控风险井接出井口 30 米以上,通径不小于 50 毫米。防 喷管线压力表接在内控管线与防喷闸门之间,如果特殊情况需要转弯时,转 弯处应使用 120 度弯头或 90 度锻造弯头,每隔 10-15 米用地锚或填充式基墩固定牢靠(重量大于 20
17、0 公斤)。7、井控装备在井控车间进行试压、 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8、作业现场井控设备的安装后试压、 检验1)现场安装前认真保养防喷器,旋塞短节尺寸应与闸板芯子尺寸相吻合,配合四通的钢圈尺寸、螺孔尺寸应与防喷器尺寸相吻合。2)全套井控装备在现场试压后由值班干部或作业监督签字认可并做好记录。3)防喷器在现场试压后由值班干部或作业监督签字认可并做好记录。4)压井、节流管汇上安装的压力表量程应与审计要求防喷器组压力级别相匹配,35Mpa 压力级别的防喷器组用两块量程为 16Mpa 和 40Mpa 的高低压组合压力表。9、备好合适的压井液及压井设备,及 时补充压井液,确保井筒内液柱压力。九、施工过程
18、执行参考标准 1、SY/T5678-2003钻井完井交接验收规则2、SY/T5053.1-2000地面防喷器及控制装置 防喷器3、Q/SY1124.3-2007石油企业现场安全检查规范4、SY5225-2005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 发、储运防火、防暴安全技术规程5、SY5858-2004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6、SY/T5727-2007井下作业安全规程7、SY/T6023-2007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8、SY/T6362-1998石油天然气井井下作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9、SY/T6137-2005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作业的推荐办法10、SY/T6610-2005含
19、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11、SY/T6627-2005含硫化氢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12、SY/T5587.5-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 5 部份井下作业筒准备13、SY/T5578.9-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 9 部份换井口装置14、SY/T5016-1998油气田用封隔器通用技术条件15、SY/T5587.3-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 3 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 诱喷防井喷应急程序施工前,司钻负责对井口的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封井器安装是否符合标准,旋塞阀是否处于常开状态,位置摆放是否合理(距井口 1.5-2m 处),吊卡打好,并配 备好两把开口与旋塞阀和管柱相符的管
20、钳,放在易取合适位置,对本班各岗进行安全讲话。现场干部负责全面检查,监督各岗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有停产整改,合格后方可施工,对三高井派专人监测井口。在施工中发生溢流,司钻发出长笛信号的同时,停止起下作业,下放大钩,由外钳工挂吊环,接旋塞,上紧。同时内钳工听到信号后,马上跑到井口,配合外钳工抢装井口旋塞(下 2 7/8 平式油管抢装旋塞时需通过平公+3 变 2 7/8 平式变扣与油管连接;下 2 7/8 加厚油管抢装旋塞时需通过平公+3 变 2 7/8 加厚变扣与油管连接),上紧旋塞后,关闭旋塞阀,司钻上提油管,试关封井器,下放大钩摘吊环使大钩空载。副司钻在关封井器时(双闸板防喷器的上部为2 7/8 闸 板,下部为 3 闸板),跑到放喷管汇处,试关井,观察压力,向现场干部汇报。抢喷结束后,到规定的集合点,清点人数,确定人员伤亡情况,由现场干部上报领导,采取措施,在抢装井口中,现场干部应始终在井口,确保井口抢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