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联邦的石油经济,是在俄罗斯帝国及苏联石油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石油外交主要通过石油公司实施。俄罗斯石油外交呈现出与苏联石油外交不同的特点。俄罗斯联邦时期石油外交主要由国家掌控石油公司的对外石油贸易兼有实现国家外交政策目标的重任;国际石油贸易中俄罗斯与其他国家之间争夺与合作并存。石油经济对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外交影响很大。石油出口刺激俄罗斯经济的增长,石油政治与石油外交既影响俄罗斯外交政策决策,也受到对外战略的制约。后冷战时期,俄罗斯以石油扩张弥补地缘政治的削弱,但国家经济过分依赖石油出口也带来负面影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尽管俄石油经济多为外国石油公司,但具有丰富石油储量资源的俄国颇
2、具竞争力。俄国最初的对外石油贸易与其对外战略分不开。19 世纪后期,俄国的对外战略已从近东巴尔干半岛转向亚洲。与此相呼应,帝国外交部试图对铺设巴库海湾石油管道以及保障俄石油企业获取伊朗石油资源施加影响。1878 年,俄国石油商终于获得了位于德黑兰以东的塞姆南地区的石油开采租让权。20 世纪初,为了缩短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运输路线,俄国与伊朗订立了修建从巴库至海湾的输油管道计划,该计划威胁到英国在伊朗和海湾地区的势力影响。对此,英国采取外交行动遏制俄国的计划。另外,英俄两国还通过石油开采权、贷款和其他经济外交手段,在伊朗展开了争夺。20 世纪初,英俄在伊朗的石油资源争夺与这个时期英俄地缘政治扩张相一
3、致,其结果因俄罗斯帝国实力衰落而使石油公司的出口市场萎缩,“19041913 年,俄在世界石油出口中的份额由 31% 下降到 9%”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石油经济受到国内经济与政治的制约。石油公司的对外贸易服务于帝国的军事扩张,石油外交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苏联时期石油经济的主要实体为国家石油公司,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1921 年开始了石油工业国有化运动。苏联“石油总委员会”对石油工业进行了重组,把所有的石油公司联合在一起,创立了三家可信赖的本地石油公司对主要的石油产地进行监管。这三家公司是: 阿塞拜疆石油公司、格罗兹尼石油公司和恩姆巴石油公司。1922 年,这三家公司
4、合并创立了石油辛迪加,垄断了苏联石油的对外贸易。在 20 世纪 20 年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石油成为苏联政治权力的重要支柱。为了复苏石油工业,苏维埃政权并不排除对西方资金和技术的引进。1920 年 7 月,美国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以 650 万美元和承诺日后再付 750 万美元的绝对最低价买下了诺贝尔家族在苏联 50%的油田控股权。新泽西公司控制了至少 1/3 的苏联石油产量,40%的炼油生产和 60%的苏联国内生产。8 1920 年 11 月 23 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公布了 “经济和司法让步的基本原则”法令,主要是“对油田和木材”兴趣的外国投资者实施租让制。1921 年 3 月,列宁宣布了“新经
5、济政策”,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体系,恢复私有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出售矿区开采权。并宣布“我们无法在没有国外设备和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单靠自身力量恢复衰败的经济”。为得到外援,苏联愿意向“最强大的帝国主义辛迪加”提供广泛的特许权,为此租让巴库的 1 /4 和格罗兹尼的 1 /4。在新经济政策的吸引下,美国纽约美孚石油公司同苏联政府签约,在巴统为苏联建造一座煤油厂并租赁经营。继而 1921 年 11 月,列宁又宣布向外国投资者提供特许权。在苏维埃一系列政策刺激下,西方技术和投资大量涌入,石油工业开始恢复,苏联作为石油输出国重新返回国际市场。1924 年,苏联石油辛迪加在英国创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俄罗斯
6、石油产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石油零售贸易。苏联石油公司参与了美国和英国之间石油市场的争夺。壳牌公司出于无奈,被迫在 1929 年与苏联就市场分割进行协商,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壳牌公司将英国石油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给了苏联,而且这一份额还可根据增长的石油需求每年按比例增加。在工业化时代,苏联通过石油出口为国家换回美元,缓和与意识形态对手之间紧张的外交关系。苏联的石油出口在 1926 年到 1935 年占西欧国家石油进口的 1/710,1975 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输出石油 4520 万吨11。苏联还与西方国家进行补偿贸易,用石油换回本国工业化所需的设备和技术。此外,出于冷战政治利益的需要,苏联石油公
7、司对东欧经互会国家输出石油。经互会国家除罗马尼亚外,没有一个国家具有实际意义的石油储量,经互会国家 8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是依靠苏联供应的。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苏联铺设通往东欧国家的“友谊”管道系统。苏联对经互会国家的石油输出往往是牺牲经济利益,经互会国家进口苏联石油的价格一直是低于当时世界石油市场价格,苏联与东欧国家的能源关系,主要是出于维护华约国家团结和社会主义阵营安全的军事政治目的。冷战时期,苏联石油外交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图,不论是对东欧经互会国家还是对西欧国家的石油贸易,都被纳入了外交战略的整体框架内,石油成为其谋取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工具苏联解体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
8、有石油企业实行股份化和私有化,私营石油经济应运而生。俄罗斯联邦时期的石油经济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其形成的因素有几种。首先,20 世纪末,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的变迁成为俄罗斯石油经济形成的背景条件。在国际方面,90 年代初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加大,石油进口量增加,形成巨大的世界石油市场。“石油是最大的全球性的世界能源商品,世界上55%的国家的石油依靠进口”12。世界政治的剧变和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的变化,使石油消费国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出路。而且,随着冷战的结束,俄罗斯与西方的经济贸易壁垒被打破。在这种形势下,俄罗斯便利用石油资源的优势,实施石油外交,将石油作为国
9、家经济复兴和外交攻略的武器。在国内方面,解体后政治经济体制转轨,为巩固新政权的经济基础,叶利钦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强力推进经济改革,彻底否定苏联石油工业原有的体制。1992 年11 月,叶利钦签发关于石油工业、炼油工业、油品销售业的国有企业、生产联合体及生产科研联合体推行私有化和改造为股份公司的命令,俄石油工业开始实行股份化与私有化改造。在此过程中,俄油气资源开发逐步为少数大型公司所控制。1995 年底,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企业重组结束。原来的300 多家国有企业重组成了十余家独立的垂直一体化公司,从事石油开采、加工、销售和石油化工行业。各大石油公司活跃在国内及国际石油市场。其次,运用石油资源的优势弥
10、补地缘政治变迁带来的劣势。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发生了变化,尤其对其不利的是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受到钳制。1990 年3 月10 日,立陶宛宣布独立。1991 年8 月20 日和21 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分别宣布独立。同年8 月24 日,濒临黑海的乌克兰宣布独立。所有这些变化使俄罗斯丧失了一些大型海港集散地。解体后,超过60%的海洋出口需要经过外国港口。“石油管道输出也受到独联体国家的牵制,石油出口经过俄港口或者俄境内出口站点所剩的份额只有30%。”13解体后,其周边国家出于各种原因铺设新的油气管道,已有约6 条绕过俄罗斯的输油管线铺设完毕,因而使莫斯科失去了其部分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影响力
11、。在这种境遇下,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之间达成协议,管道运输系统整体使用,运输费用和税率需进行协商,俄竭力将本国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石油“不仅与一个国家的执政当局关系密切,甚至对其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这就是石油与生俱来的地缘政治特性”14。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之一,“占地球13% 的领土,居住着不足世界人口2% 的居民,蕴藏的天然气可探明储量占世界天然气总量的34%,石油占13%”,“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石油和石油制成品产量占世界第二位”15。在新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确定了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包括参与世界能源一体化以及推动俄石油打入世界市场的战略方针
12、。提出“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其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主动行动,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全球能源的稳定剂”16。“在新的地缘政治秩序中,国家的等级已不再由核弹头数量、军舰与军人数量等所决定,而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或取决于以其他财富形式购买或占有富油国资源的能力。”17后冷战时代,俄罗斯外交把石油作为再崛起的资本,将石油资源储量转化为巨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力,石油扩张成为地缘政治扩张最为理想的替代手段。此外,对外战略中经济因素上升。社会转型带来对外政策的调整,对外政治战略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俄罗斯能否根据新的全球形势去改革社会结构。这其中包括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
13、的在国际市场有效运行并保护原材料资源的经济框架。普京上任后注重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强调外交要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条件。2003 年5 月,俄政府批准了2020 年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能源战略的目标是: 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能源潜力,保证国家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能源资源不仅是确保俄能源安全和长期稳定外汇收入的重要因素,在能源问题政治化的背景下,更是推行外交政策,巩固和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工具。18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体现在对外政策中的“经济外交”的作用不断提升。“这反映出一种世界性发展趋势: 经济因素对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全球性和地区性国际关系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921 世纪初,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加大了对外贸易的力度,尤其重视与油气行业相关的外交战略,石油贸易的外汇收入在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石油产品占国家预算收入的1/3,石油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的30%。”20 俄罗斯石油经济形成历程充分显示出,石油经济的发展与俄罗斯帝国和苏联时期的政治经济变迁息息相关。在解体后的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确立了国家对外政策中的能源外交战略。在此过程中,石油实业界中的石油公司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