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云南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强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教育和劳务培训,健全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是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云南省积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
2、业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人口的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增长迅速,农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了解,云南省现有农村劳动力 2086 万人,占总人口的 73.4,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 750 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而且每年还以新增富余劳动力 20 多万人的速度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了云南省目前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民进云南省委十分重视云南省劳务开发问题,早在云南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就提出了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建议,被云南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引起了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把“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作为深化
3、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并成立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编制了2003-2010 年云南农村劳务输出规划,大力加强对全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 去年,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又实施了“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同时,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项资金 3000 万元,并积极向国家争取了 800 万元“阳光工程”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支持成立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按照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全云南省 16 个州市和大部分县、乡镇都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切实加
4、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各项工作力度。去年 1-9 月,全云南省外出务工农民达 415 万人,比往年全年增加 63 万人,增长17.9,提前完成了全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在 2004 年里,云南省政府还把“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 100 万人,新增转移农民工 50 万人”作为云南省政府要着力办好的八件“民心工程”之一。 云南省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云南省劳务开发工作在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一系列的举措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有关专家则认为,过于倚重“就近转移”模式,也使拥有 750 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云南省劳务开发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据了解,云南省在去年上半年的劳
5、务输出中,就近转移约占了输出总数的 60以上。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副秘书长晏国珖对此认为,过分依赖“就近转移”,将使劳务输出很难形成劳务产业,这与偏重对外输出的四川、山东、湖南等劳务输出大云南省还有较大的差距。晏国珖告诉记者,云南的基础不比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在乡镇企业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人员仅占全云南省农村劳动力的15.3,很多就近转移缺少更积极的意义,这种转移的作用有限,所以,云南仍需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 长期致力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云南省农科院专家游承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劳动力就业水准与当地经济成正比,其乡镇企业自然发达,如玉溪市红塔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36
6、82 元,86来自乡镇,其从业人员达到 133155 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74.8,而云南省目前有 73 个国家级贫困县、5 个云南省级贫困县,乡镇企业很难得到充分发展,基层组织仍然没有形成产业意识,更没有形成劳动力资源向劳动资本转移的战略意识,像这样的转移很难使云南的劳务输出形成良性循环。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负责人对此也有同感,他对记者说,劳务输出必须实现向外云南省甚至国外的规模输出才能实现劳动力转移的深层价值,而基层工作者及领导能不能及时树立“产业意识”在当前尤为重要。 农民专业素质低制约了劳务输出 一位来昆明打工的文山小伙小刘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由于家在农村,家庭贫困,出于生计便
7、来昆明打工,因为没有熟人介绍,自己好不容易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是干苦力,所以只是干了 20 多天便由于吃不消而只得向老板提出辞职,但老板却以时间短,没有干够两个月,给公司带来了损失为由而扣发了他的工资。后来由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找苦力的活干,但每次由于工资少,而且吃不饱饭提出辞职,因此工资都被老板以各种理由扣发。当记者在火车站碰到了正准备回家的小刘时,他向记者说,来昆明三个月了,吃了许多的苦,也没有挣到钱,现在生活不下去了,只能回家。当记者问到将来有何打算时,小刘无奈地摇摇头。 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说,作为企业,他们也想用一些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这样既可以节约工资费用,又可以帮助政
8、府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但是令企业感到为难的是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因为缺少技术,文化水平、专业素质低,对现有的许多工作都无法胜任。 民进云南省委一位负责人认为,目前云南省农村劳动力的规模转移存在五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闯出去难。农民由于信息等多方面的原因,走出去不知干什么;二是出门难。种庄稼都缺乏资金垫本,外出的路费更是找不到赊借的地方;三是外出后家里难。主要劳动力出走以后,家里的承包地由于人手不够没有能力种好,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四是做工领钱难。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资,大老板拖欠小老板,小老板拖欠民工,辛苦一年往往领不到路费回家;五是社会治安不好。外出民工由于环境生疏,人际关系不熟,遇到社
9、会治安问题往往会加重困难,有些因此被逼迫到生活崩溃的边缘。 云南省政协委员陈海如认为,云南省目前劳务输出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领导思想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看不到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基础工程。二是农民对参加劳务输出的培训认识不够,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造成自我发展能力低,往往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参加培训的紧迫性,看不到智力投资的必要性,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培训,只把培训当成政府叫参加的行为,被动接受培训,对劳务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云南省政协委员王爱春对记者说,对劳务输出的经费投入
10、的不足和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也是影响劳动力素质低、培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云南省一些州市县虽然成立了劳动力转移机构,但却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只能靠政府从其他经费中拿出一点,中介或者用工企业给一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的开展,云南是教育相对落后的云南省份,其农村基础教育本来就比较薄弱,对农民教育经费的投入就更显得微不足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农村,涌入城市,现在他们已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但由于他们缺乏技能,大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安全系数不高且收入低的行业。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他们的就业面越来越窄,就业形势显得极为严峻。
11、 加强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教育和劳务培训 民进云南省委在云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再一次以提案和大会发言的形式建议:“加强云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教育和劳务培训”。 云南省政协委员高红武说,云南是多民族云南省份,地域差异比较大,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各地特色、特长,精心组织好劳务输出。把对农民的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的总体规划中,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增加财政经费的投入,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出台优惠政策,对参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的企业、中介组织、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及补贴。 在滇全国政协委员彭兆清在接受记
12、者采访时说,要积极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种社区服务业。农村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和社区服务业,是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目前农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放手发展,充分发挥小城镇增加农村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小城镇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中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希望国家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对于劳务输出中一些问题除了农民自己要加强技能培训和学习外,各地区也要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纠正简单粗暴清退农民工的做法。要积极发展各种劳务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进城务工农民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