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类型边立新: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新).docx

  • 上传人:jinchen
  • 文档编号:7849308
  • 上传时间:2019-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1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边立新: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新).docx
    资源描述:

    1、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主讲: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边立新同志们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并和大家交流,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主要是哲学,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为什么谈这样一个课题?大家知道,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讲话当中,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的重要性。其中,思想建党是一项很重要内容,希望引起全党同志的重视,而思想建党就是要党的领导干部学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书记在以前的几个讲话中都说到这个意思,他说, “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地学经典,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这是强调学哲学的重要性。最拿手的最擅长的本领就是看家本领。他还说

    2、,哲学是人类智慧之学,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所以他强调,我们的各级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所以,我觉得这些讲话对我们学理论、学哲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云山同志也在多次场合讲道:“开辟未来,不忘本来。 ”在这次九月一号的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他讲话也提出过这样的想法,他说“无论走多远,不忘出发点” ,跟“开辟未来,不忘本来”意思一样。什么叫“开辟未来”?就是把我们今天的事儿做好,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那么,要做好今天的工作,不能忘掉我们的本来,不能忘掉我们的出发点。 “本来”即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马克思主义,或者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其

    3、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列宁主义都是理论源头,但活水源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如果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好,就不能不了解、不能不掌握、不能不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因为那是原本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形态,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不理解,怎么会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呢?所以我们说思想源头在马恩,那是我们的源头活水,那是我们真正的老祖宗,所以马恩思想不能丢,特别是他们的哲学不能丢。我今天跟大家交流两个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立及其历史地位。谈谈这个哲学是怎么诞生的、怎么演变的,谈谈它的影响。二、谈谈马恩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当代意义。即是说,马克哲学内容丰富,基本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4、?我们做个提炼,这些基本观点在今天还有什么用?还有何意义?谈点理论与现实。一、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立的过程及其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哲学?它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历史悠久。最早所有学科都包含在哲学里,后来不同学科才分化演变出来。所以哲学古老,但哲学常新。今天哲学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哲学很复杂,所以对哲学的界定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即哲学就是智慧,这个说法比较古老,是古希腊罗马的说法。现在我们多采用这种说法。习总书记就说道:“哲学是人类智慧之学, ”这个说法就是古希腊罗马哲学讲的意思。哲学是两个词的合成

    5、:爱和智慧。你想提升智慧吗?怎么办?学哲学;第二项: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事物现象背后的原因的学说,不断追问那个深刻的道理。亚里士多德即有形而上学 ,我们中国古代也有这个讲法, 周易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研究的是大道理、深刻道理、普遍道理,所以哲学是研究大道理的。第三种说法认为,哲学就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近现代的说法。这种世界观和其它世界观不一样,这与朴素的世界观不同,后者是朴素的直观的、不自觉的,比如,宗教是诉诸情感的世界观,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哲学是诉诸于理性,它追求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总而言之,哲学的说法不是一种是多种,但概括起来,从根

    6、本上说,哲学就是一门学问,要学要问才能掌握这门学问。学好了,搞懂了,哲学就成为我们的一种内在素养,把素养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能力。所以,哲学如果学好了,学懂了,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学好了哲学终身受益,一辈子管用,管一辈子用。所以,掌握哲学事半功倍,好处多多,不光对人生,而且对工作都有好处。讲到这,我想起李瑞环同志哲学学得好啊。当年在天津当市长时,他讲市政建设时他将哲学,后来讲政协工作时又充满哲学思考。所以他讲话大家爱听且有思想有哲学。李瑞环原来是个小木工,最后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基层到高层跨度很大。有人问他,有什么经验?他说他的经验就是学哲学、用哲学!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不仅提倡全

    7、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学哲学,甚至他本人带头研究哲学,用哲学指导工作,所以他的讲话充满思想哲学智慧。看问题看得深、抓得准,谈得透,工作抓到点子上了。所以要学哲学,所有哲学都要学,特别是要学马恩哲学,马恩哲学从哪里来?它源于马恩以前的西方早期哲学,马恩以前哲学思想丰富,自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外部世界,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因为当时主要是本体论哲学,所以后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主要是跟古希腊哲学联系在一起的,但中世纪哲学退二线了,漫长黑夜,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哲学在中世纪不占主导。后到近代,资产阶级搞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哲学又一次开始蓬勃发展。中世纪人被神统治,启蒙运动恢复人的地位,用人代替神。这样一来,

    8、近代哲学发展了,认识论凸显、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所以资产阶级运动充满思想的争论,唯物论、唯理论、经验论,大讨论,是哲学的一次大讨论,是人类社会上的一个伟大壮举,最后它只是促进了理性的权威,最后人的地位没有确立起来,只是发展了人的某些方面,但它又把精神和理性无限夸大了。所以,资产阶级有悖论打到了神,但人没有站起来。这样哲学的进步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英、法、德等几个欧洲国家哲学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二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光有理论来源是

    9、不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是时代的需要。19 世纪 40 年代,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物质财富丰富(生产力发展了) ,但是资本主义存在一个重大问题两极分化。生产力发展了,物质条件丰富了,但是占有物质财富的人不是多说而是少数,资本家占有大量社会财富,而劳动人民、普通工人沦为无产者,这是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大弊端。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工人运动的需要,工人运动需要理论来指导,需要马克思主义,所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工人运动一开始是自发性的(砸毁机器) ,后来才觉悟了,马克思主义告诉工人,不要砸机器,贫穷不是机器造成的,根源在资本主义制度,工人们要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砸碎资本主义的

    10、生产关系,这才找对根源、找对斗争的对象。所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一开始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条件:马克思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仅跟历史时代有关联,还跟他们的主观条件有关系。为什么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别人没有创立?这是主观条件马克思的价值立场在起重要作用。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说:“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可以成为一个著名的学者,成为一个哲学家,成为一个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伟大人物。 ”天天只想自己的事儿,不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跟我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相联系,不能成为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11、,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这就是马克思一个年轻人的报复,这就是他的立场、价值取向,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人民带来幸福。可谓掷地有声。前两年有个栏目,也不叫什么栏目,反正就有个问题,电视台记者就拿着话筒到处问:“你幸福吗?”结果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后改问:“什么叫幸福?你是怎样理解幸福的?”问了很多人,答案不一样,如果他们问马克思经典则答案是:要为人类谋幸福。他一生都为工人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直到在写作的过程中去世,逝世在桌前。恩格斯在

    12、其墓前发表了一篇讲话,他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这是对马克思一个高度的评价,马克思为人民代言那是第一人。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这也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但是,今天我们的许多党员领导干部说出了雷人雷语:“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这个话就是把党和人民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了。这个话不像话呀,半点马克思主义都不懂。这是话中有话,干群关系紧张,有些党员干部就不是替人民说话,不是替人民办事。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马

    13、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强调思想建党?这是学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之一。第三、社会实践: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产生还有其他复杂原因。马克思一开始学法律,他说, “我的专业本来学法律。 ”但一年之后,马克思思想发生转变,他转向哲学,他认为没有哲学就不能前进。而我们今天的“哲学无用论”倾向是急功近利的。为何这么多人认为哲学无用?哲学之用在“大用” ,它大到让人感觉不到。比如,重庆谈判时期,白天谈判,晚上蒋介石睡前写日记说:毛泽东这个人是阴阳怪气、绵里藏刀,故不堪大用,中国的命运都在我的手中。蒋介石这样说是有依据的,他是学军事的,所以爱打仗,谈判不久很快就内战了,并以失败告终,逃到台湾岛。蒋介石临死时说:“

    14、我这辈子不仅没有打败毛泽东,反而被毛泽东打败。很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懂哲学,而我不懂啊!”说完即含恨而终。蒋介石用军事学指挥打仗,毛泽东用哲学指挥战争,没有哲学就不能前进、不能胜利。当然,光有哲学也还不够,马克思从法学转到哲学,他当年先学黑格尔哲学,黑格尔是唯心主义集大成者,所以马克思当年学得哲学都是唯心主义哲学。毕业后马克思就办报,经常到处接触社会热点,参与各种辩论。他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农民为生活所迫,在冬天来临之际,到树林里捡树叶、枯枝,林木占有者发现后,要求修改法律,增加一个条文:捡枯枝就是盗窃林木。一旦这个条文被通过,谁也不能捡枯枝。围绕这个事件展开辩论,马克思在这个事件中受到启

    15、发:林木占有者要修改法律,目的就是维护他们的物质利益。所以,是物质决定法律,物质决定精神,而黑格尔哲学认为:精神、法律、观念决定物质利益,马克思开始苦恼:谁对谁错?黑格尔哲学不能解释现实。这时费尔巴哈出现了,费尔巴哈是德国最后一位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开始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随后也开始批判黑格尔。后来,马克思研究费尔巴哈哲学,他发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半截子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所以又批判费尔巴哈,实现了哲学领域的伟大革命。他保留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中合理的成分保留下来,把前人不好的部分进行改造,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诞生了。(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贡献恩格斯说,马克思有两

    16、大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第一大发现。这是哲学的主要内容。第二,马克思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这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正是有了这两大发现,社会主义就从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两大发现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是人的解放,这是他们创立理论的使命,并为此奋斗一生。马克思批判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创立彻底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彻底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揭示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亚当斯密、

    17、大卫李嘉图就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来源。马克思批判改造英国古典经济学,创立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研究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第三是社会主义理论,是批判改造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了工人阶级解放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人的解放和发展:解放工人阶级,解放劳动人民,进而解放全人类。他们的理论说到底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这就是他们理论的使命。马克思写资本论很长一段时间,生活艰难困苦,经常是恩格斯自助他,恩格斯非常慷慨地资助马克思,没有恩格斯的资助,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不完。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创立者。恩格斯对

    18、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作了一段说明:“我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在各种专业上互相帮助,这早就成了我们的习惯。 ”马克思早年从事哲学,后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它是哲学的具体应用;恩格斯早年从事工人运动,没有上大学,是自学成才,由于家里有工厂,和工人接触多。恩格斯早年研究政治经济学,晚年转向哲学研究。所以马恩的思想演变是交叉的,既交叉又互补。总之,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对哲学贡献很多,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马克思早年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1845) ,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份文件。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1

    19、846) ,是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之作,这两部著作标志着他们哲学思想的形成,但当时没有发表。紧接着,马克思完成了哲学的贫困 (1847)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 (1848) ,这两部著作标志马恩哲学的公开问世。第二阶段:从 19 世纪的 50-70 年代,马克思重点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共六大分册,其中, 序言 (1859)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概述。马克思接着研究的是资本论 ,第一分册完成于1867 年写完并出版,很畅销, 资本论第二版接着面世, 第一卷第二版跋 (1873) ,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写完了,马克思没来得及出版就去世了,所以是恩

    20、格斯帮助马克思整理出版的。这一时期,恩格斯也写了大量著作,他的代表作是反杜林论 (1876-1878) ,是批判杜林的思想产生的著作,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第三阶段:马恩晚年著作主要指 19 世纪 70 年代末马恩分别逝世。马克思 1883 年就去世了,恩格斯到 1895 年才去世的,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比马克思多活了十年, 。马克思晚年思想主要是给杂志编辑部的信(1877) ,主要强调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对待我的理论,不要照搬照抄,不要把我过去说过的话搬到今天,不要把我在西欧说过的话搬到俄国,如果那样做,表面上给我荣誉,实质上给我侮辱。 ”晚年马克思强调,我们的理论得

    21、发展,不要以为创立一种理论,我们就无所事事,停留以往,不要教条主义而是要与时俱进。比如, 共产党宣言每一版序言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其中有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有些理论需要向前发展,晚年马恩强调他们的理论要发展。恩格斯晚年贡献更大,写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1886) ,这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重要著作。恩格斯晚年还写了大量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都是理论不断创新、理论不断发展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在不断地发生演变。总而言之,他们一生哲学贡

    22、献最大,他们的理论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一是马克思的一生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准确的,使资本主义内部发生了新变化,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使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生长了。比如,现在的北欧,社会主义的因素占得很多。资本主义因素发生巨大变化,功劳是在马克思的影响。二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在世界上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很快形成阵营,从而成为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变化。当然,社会主义诞生在落后的国家,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国家,包括苏联,包括中国。这里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怎么搞?这说明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的过去许多观点,因为

    23、他讲的是过去在生产力水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诞生,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生产力水平并不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应该有不同的搞法。在这个问题上,列宁有过艰辛的探索新经济政策。但由于列宁晚年身体不好,很快去世,导致新经济政策没有搞下去。斯大林上台以后,过早结束了这种探索,而是搞了两个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经济上,计划经济高度集中;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当时虽然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长期使用这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进行改革,使得这种社会主义模式走到尽头,导致苏联解体。这是个惨痛的教训啊。不是社会主义不好,是你这个社会主义没搞好,是你社会主义这样搞不成,所以社会主义的这种模式在苏联解体。我

    24、们曾经也向苏联学习,也有过惨痛的教训,后来我们梦醒,发现这样搞不行。所以我们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探索摆脱了消除了破除了以往的社会主义模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给社会主义带来光明。总之,要发展,不能停滞;要探索,不能封闭。第三是马克思当年批判的社会问题,在今天并没有完全解决,马克思当年的批判在资本主义没有解决,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我们搞改革开放,高市场经济,刚刚开始,时间不长。马克思当年指出和揭露的社会问题,在我们今天当代生活当中不同程度存在,那么,马克思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难道在我们今天没有启迪吗?当然有,所以马克思有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的人。问题还

    25、在,所以马克思还在。所以要返本开新,为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找到一种武器,找到一种思想,找到一种办法。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马克思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四)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命运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不仅产生东方马克思主义,还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马克思主义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苏联,产生了列宁主义;我们国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东方马克思主义。还不要忘记,在西方有一大批人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丰富马克思恩格斯。后来资本主义发生很大变化劳资矛盾缓解了,所以工人后来不搞运动了。工人运动从高潮转入低潮,为什么

    26、工人后来不搞运动了,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变了。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把剩余价值都拿走了,后来资本家也意识到都拿走也不合适,拿出一点给工人,这叫利润分成。拿出一部分来给工人,特别是白领工人,不至于影响生产。工人收入增加后,他们便不搞革命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就研究这个现象就告诉工人,不要因为资本家给这点利益就分成就不革命了,太掉价了,我们还要革命,但革命不一定是暴力,而是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比如议会斗争,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它不仅在东方,在社会主义有,它在西方,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现状。 同学们,前面我们是对马克思

    27、主义的创立,过程,他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影响以及历史演变,做了一点回顾。第二个问题是二、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基本观点和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怎么学?学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很多,浩如烟海,120 卷,非专业的根本读不完。在短时内怎么学呢?小平同志早就告诉我们了,他有办法,他说学马列要精,学就学精髓,基本观点,抓住核心、抓住要点,抓住基本。所以个人认为要抓住四个观点,同时对其意义进行梳理。 坚持实践观点,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 坚持矛盾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生产力观点,在改革中求发展 坚持群众观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一) 坚持实践观点,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

    28、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我们问费尔巴哈,这个杯子是什么,他说杯子是客体,是个客观事物。对不对?不准确。为什么呢?我问杯子从哪里来?人创造的。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所以杯子离不开人的能动性,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因而,如果不从主体的角度去理解,不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能理解这个杯子吗?所以杯子的产生,不可分离地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能动联系在一起。所以没有人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有杯子、桌子、房子。原来没有有的东西今天有了,源于人的

    29、实践。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彻底,不了解实践活动。马克思同时指出,黑格尔也错了,他说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唯心主义是抽象地发展了,它把人的能动性完全归结为精神,归结为理性,绝对精神创造一切。黑格尔看来,建造房子得有图纸,图纸是设计家设计出来,跟人的思想理性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但我们问:图纸从哪里来?图纸的产生源于生活社会实践。房屋的建造也要考实践和能动。所以唯心主义也错了,否认实践。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特点是否定实践。马克思主义和他们“两个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同于旧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 其中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

    30、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德意志意识形态 )比如说,石油不是自然界存在的吗?但它早就存在了,什么时候发现的?早没发现,是工业革命后才发现的。石油本来是自然物,后来变成自然资源,这种转化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当然我们还有发现新的能源,不能只满足于石油,这有赖实践发展,科学进步,技术提升,都是与社会实践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不能不说实践,不说实践,你还能说话吗?不说实践,你将无语。所以,马克思认为改造世界是重要的,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31、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是马克思的碑文,说明非常重要。用我们今天讲实事求是意思相近。毛泽东说过:“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然后认识我们的世界,改造我们的世界,所以我们坚持实践观点,说到底就是做到实事求是,通过主观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此,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教条主义特点是照搬照抄书本,把书本上的论断当作万古不变的教条,王明就是教条主义,当部

    32、下问他怎么打仗,他说“拿本本来” ,十月革命胜利是攻打的大城市,所以王明就认为捡大城市打,结果打一次败一次,使革命力量损失殆尽,把中国革命引向黑暗。毛泽东纠正了教教主义的错误,他说在中国革命不能打大城市,中国革命弱小,要到农村去,从而把中国革命引向光明;那么,搞经验主义行吗?也不行,照搬照抄经验,企图用以往的经验解决当下的问题。用过去的经验解决今天的问题,肯定不行。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日新月异。出现的都是新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条件、发展新理论,不能搞教条主义,也不能搞经验主义。怎么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敢问

    33、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靠探索,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和正确发挥主体能动性,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在中国高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不断提高认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能力。提升主体地位和主体能力。英国当年有某一个制鞋公司,老板派了两名推销员来到非洲某地考察,开拓市场。来到非洲某地,两个人看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第一个人得出结论:这里没有市场,结果被老板炒鱿鱼;第二个人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这里有巨大的市场。建议老板投资建设分厂:结果这里的人都穿上了鞋。两个人的能力不同,境遇不同,第二个人实现主客统一,关键在主体的能力。有能力,才敢担当。要实现目的,必须把握规律。(二)坚持矛盾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

    34、方法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承认变化,但精神决定一切。马克思认为不对,思想渊于物质,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 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资本论一卷二版跋 )辩证矛盾就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以,将辩证法就是讲矛盾的,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说到底就是承认事物的矛盾,主张矛

    35、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根本否认事物的矛盾。承认矛盾就要看到:1.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结合矛盾的两种属性是统一性和斗争性,坚持矛盾观点,必须坚持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只讲斗争性不讲统一性,是错误的,不全面;只讲统一性不讲斗争性,也是错误的。它是两个方面的结合。讲斗争形式多样,暴力是斗争,非暴力也是斗争;革命是斗争;改革也是斗争;阶级斗争是斗争,利益关系调整也是斗争。所以把斗争理解为广泛的范畴,不能把它归结为一种斗争哲学,斗争哲学只讲斗争不讲统一;也不能把斗争归结为暴力革命,暴力只是斗争的一种形式。阶级斗争是斗争,咱们人民内部的这种讨论、研究、探讨、争论也是斗争。斗争一定是从广

    36、泛的意义方面来理解。2.辩证否定: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斗争要讲两个方面,既肯定理解又否定理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资本论”一卷二版跋 )辩证法强调,辩证事物必然灭亡,总把新桃换旧符。辩证法强调辩证事物必然灭亡,因此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事物,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这就是发展。3.认识的辩证法: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要将两个方面。恩格斯认为, “

    37、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反杜林论哲学编)读原著比较绕,要读懂,读进去,还要走出来。恩格斯的观点是说,人的认识能力有两重性,第一,无限,总体而言是至上的,无限的,小孩为什么那么多疑问,甚至会问“我是从哪来的?”恩格斯又说,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的现实来说,人的思维又是不至上的、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是有限的。所以习总书记说,要有底线,要有红线,要有界限,要知道限制自己,就是不要什么都干,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知道有自己的界限。但是,现在有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限制自己,什么都敢干,什么

    38、都想干,活着要进入政治局,死了要进八宝山。但有些人当了官之后,要发财,小财不够要发大财,只要学会拒绝就会发财。但当官要想发财必会出事。白天当官,晚上发财,后半夜不睡觉,起来写小说,为了出名呗。不能这么干!要知道限制自己,要知道能力有限。晚年毛泽东说:“回顾我的一生,我无非做了两件事儿:第一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把国民党反动派轰到小岛上;第二了我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议论的不少,评价不一。 ”最后是三七开。所以伟人只能做两件事,我们普通人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很了不起。因为有限,所以只能做一件。关键如何把有限和无限统一起来,雷锋同志说得好:“人的生命有限,为人民服务无限,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

    39、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当年学雷锋之前,毛泽东看到雷锋的日记里这一段,很兴奋,说雷锋同志不简单,懂得点哲学,所以一高兴,大笔一挥写道:向雷锋同志学习!毛主席一生酷爱哲学,研究哲学,谈论哲学,国外元首来见毛泽东,说,主席,今天我们谈点什么,主席说谈点哲学。主席说,要谈就谈哲学,国家大事与总理谈。为什么领导干部要谈哲学?如果不谈哲学,就没有共同语言。坚持矛盾的观点说到底就是批判,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发展与批判共存。离开批判,就不可能发展。批判就是要发现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成就有问题,要正视问题,“

    40、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承认矛盾就必须批判,共产党人是战士,不是“绅士” 。要直面问题,敢于发出对待问题的声音。面对错误,不可听之任之,不能当“老好”先生,不能一味地赞颂歌颂。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要弘扬这个优良传统。 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绕着走;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明哲保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些都背离了共产党人的品格。所以,今天我们研究矛盾的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推进事物发展,推动事业前进,就要拿起批判的武器。(三)坚持生产力观点,在改革中求发展马

    41、克思恩格斯研究社会问题,他们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冲突,他们发现根源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不足,生产力发展就成为全部历史的基础。社会发展靠什么?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所以马恩说,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 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旦社会陷入极端贫困,普遍平穷,全部陈腐的东西就要死灰复燃,为生存而斗争,

    42、人们吃不饱,吃不饱就会动乱。所以要消灭贫穷。怎么消灭贫穷,就要发展生产力。怎么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两个相适应” ,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人类社会三个层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是生产力。生产力是底层,生产关系是基层,然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我们要做到“两个相适应”: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

    4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这样,生产力就不能发展。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生产力是我们的脚,生产关系就犹如我们的鞋,谁和谁相适应?鞋子要与脚相适应。所以姚明的鞋太大,我们穿上之后,就走不了路跑不了步,不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一定要相适应,这样才能跑得快。总书记说,鞋子是否适合自己的脚只有自己我们知道。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一定要把生产关系调到与生产力相适应。马克思还说了“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4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两个绝不会”实质上是在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看第一个绝不会,会帮助我们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新变化,过去我们老说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丧钟马上就要敲响了,敲响了吗?敲响了,但资本主义并没有灭亡,而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所以我们老想不开:都敲响了,怎么不灭亡啊?马克思说了,只要这个社会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发会出来,这个社会就绝不会灭亡;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生产关系在不断调整,科学技术在发展。调整的结果使得:它还有生命力,这个社会生产力还在发展,它所以没有灭亡。所以最终灭亡不等于立即灭亡。所以有人说,资本主义不灭亡,我就不灭亡,你还别叫这个真,它有它的规律性

    45、:就是生产力能不能容纳,能不能发展。第二个绝不会更新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生产力很低的时候,这个新的生产关系是决不会出现。我们看看我们过去是怎么搞社会主义的,30 多年以前,改革开放以前高社会主义就是搞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水平的实际,当年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我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穷二白啊,但非得当年要搞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种生产关系完全否认个人利益,所以无法调动人们积极性,不讲个人利益,能调动积极性吗?没人干不就普遍贫穷吗?所以我们为什么普遍贫穷?就是那个生产关系搞得不对。当年吃食堂啊,大跃进,全村一口大锅,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一开始有饭,后来没有

    46、饭,没人干哪有饭哪,就剩下两把米了,怎么办哪?熬粥,那叫什么粥啊?那叫喝水了,喝饱了下地干活啊,结果两泡尿下去就没劲儿,哪有劲儿?有劲儿也不出啊,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捣乱的!这当年就是这么个搞法。戳伤了人的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搞不下去了,这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当年有首歌嘛,后两句话就是气人的,记者去采访老大爷:老大爷,社会主义好不好?老大爷说好,又问:社会主义哪儿好?老大爷回答说哪儿都好,不过,就是吃不饱。吃不饱的社会主义能叫好的社会主义吗?所以当年我们搞社会主义搞错了,生产力水平在生产关系不成熟的的时候不会出现。我们硬让它

    47、出现,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绝不会出现,我们不信哪,没读懂啊!出现是暂时的,出现是曲折,出现失误,后来我们错误当中,教训当中,失败当中走出来,得改!改生产关系,不能搞一大二公,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而是搞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所以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所以生产关系不是越高越好,越新越好,生产关系好不好,要看它是否与生产力相适应,所以判断生产关系的标准要看生产力:三个有利于。第一个有利于就是看生产力是否发展,这样的生产关系好,反之则不好,打死我们也不能要,所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应当说从错误中走向正确,一定要坚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

    48、能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今天也是这样,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发展生产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经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生产力的大发展作为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以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怎么样才能坚持下去?改革!解决发展的问题,必须靠改革。为什么要改革,还存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不改革就不相适应,所以要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须依靠改革,没有改革就不能发展。所以不断地进行调整,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一切都是为了带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问题是,今天改革遇到新问题了,什么问题?对改革认知不同,因为利益群

    49、体不同,有的认为不用改了,有的说这样改,有的说那样改,所以没有完全形成共识,怎么办?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的合力, 必须“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 ” 从大局出发 ,就是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只要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地改,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 ”这是总书记讲的(2014-2-17) 。(四)坚持群众观点,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著名论断就是讲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主题人的解放,后来马克思逝世以后,有人请求恩格斯,希望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未来社会的思想。恩格斯说,除了宣言中的一段话,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话来概括马克思和他的基本思想了。能够表达我对未来社会思想的就是共产党宣言的那段话,所以马恩都把人的解放当成他们思想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内容、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许多场合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边立新: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新).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784930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