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研安排活动主题: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达到情感共鸣的?活动时间:2013年4月3日主持人:马登雄 授课教师:张莉莉 总结:边宏才课题: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活动流程:1、4月2日下午全体成员讨论确定主题,集体备课;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搜集、整理这方面的相关资料;作课教师做好课件、说课材料。2、4月3日(星期三) ,作课教师说课、授课,观课。3、作课教师反思,集体议课、探讨、交流。4、总结活动成果。5、实践运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观课点分配:冷长莲、李元才:朗读目标是否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否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山成英、:朗读指导的方法、效果如何?甘发珍:学生朗读的方式、方法、次数
2、、效果如何?李文廷:教师是如何利用评价来促使学生的朗读交流的?陈蓓:如何利用媒体来辅助朗读教学的?李婷:朗读的指导、效果是否达到文本的情感共鸣?汪元德:教学效果检测。边宏才:总结总堡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活动主题: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达到情感共鸣教研组名称:语文组 活动时间:2013.4.3 地点:总堡学校学科:语文 年级:二年级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主持人:马登雄 记录人:马登雄 嘉宾:活动方式:课例研讨活动流程:确定主题-备课- 说课-观课- 议课-总结-深化、运用1、集体备课2、活动主题: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达到情感共鸣的?3、课件准备:PPT、常规媒体观课点及人员分工:冷长莲、李元才:
3、朗读目标是否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否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层次。山成英、:朗读指导的方法、效果如何?甘发珍:学生朗读的方式、方法、次数、效果如何?李文廷:教师是如何利用评价来促使学生的朗读交流的?陈蓓:如何利用媒体来辅助朗读教学的?李婷:朗读的指导、效果是否达到文本的情感共鸣?汪元德:教学效果检测。边宏才:总结集体议课记录:冷长莲: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穿针引线,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读的过程中指导朗读语气_-高兴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建议:教师重视引导读,对指导读略微忽视,如果有教师的范读,
4、更容易让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情感。山成英:本节课呈现出几个亮点:1、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来了解课文内容。2、运用视频短片,加深学生对语言故事的认知。建议:教师高估学生的水平,对难字进行重点的指导。这样本节课的目标就能完成的更好。甘发珍:学生朗读的方式很多,我在课堂上总结了以下几种:指名学生读、小组之内读、集体朗读、自由读、听老师范读、看视频读。学生读的次数很多,在读之前老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按要求读完后,从回答的情况来看,效果很好,学生读的很流利,并且读懂了课文内容。建议: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时,让学生多次、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比赛读,读出难忘、高兴的语气,这时可以配音读,课堂气氛就
5、营造出来了,所表达的难忘情感也就体现出来了,不用老师干巴巴的讲解难忘的意思。李文廷:本节课张老师上的是难忘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张老师的上课思路清晰,但是课堂评价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对于自己的学生很熟悉,平时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没有刻意的评价。但是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尤其是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希望张老师以后能运用课堂评价这一个环节,把这一环节穿插的课堂的始末。陈蓓:1、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注重朗读,以不同形式的读,读中感悟总理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2、教授本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录音朗读和视频短片播放,图文并茂做
6、的恰到好处。建议:如果想做到尽善尽美的话,可以将齐读课文的环节改为赛读等形式,这样的话学生的感悟、学生的情感会再次得到升华。李婷:1、录音朗读,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的这一课产生了兴趣,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对着一颗印象更深刻。 2、让学生在“洒啊,泼啊”等词多读三遍,让学生对泼水节的热闹和难忘加深了了解。3、在读四个感叹句时,老师范读,使学生对泼水节有了更深的了解。汪元德:通过课后检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读中感悟,齐读课文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校本教研生成性成果生成性成果1、语文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让学生多听多唱。2、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师要以各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
7、生学习。3、教师的适时地、适当的引导非常关键,否则会陷入尴尬的境地;4、教师的谈话,师生的交流讨论,各种形式的朗读,很好的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校本教研活动全过程评估部分教师在观课中没有注重教师及学生的细节,因此在议课时大部分是理论,缺乏论据,没有很好的和课堂结合起来。另外议课时的争论不够激烈,因此碰出的火花也较少。改进意见教师平时要将课堂上的好的经典积累下来,最好是记载在课后反思上。长期积累加上理论学习一定会有好的成果。注:教师教学设计、说课材料、课后反思等附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
8、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二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运
9、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 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
10、 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 细读读懂 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1、3. 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 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
12、,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四、说教学过程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二) 新课教学1、听
13、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 (学生自读)3、全班拼读生字。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凤凰” 的书写注意“恩”与“思 ”的区别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全班齐读)6、并思考:1961 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用“一边一边” 练习说话。8
14、、师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 ,第二自然段强调“ 特别”、 “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最后两个自然段, “幸福哇” 、 “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三)读中感悟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四)课堂小结从课文插图和课
15、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六)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心连心 周总理 傣族人民幸福、难忘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体会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2、 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16、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二) 新课教学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2 、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 (学生自读)3 、全班拼读生字。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重点指导“凤凰” 的书写注意“恩”与“思 ”的区别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全班齐读)6、并思考:1961 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在此教学阶段
17、,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用“一边一边” 练习说话。8、师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 ,第二自然段强调“ 特别”、 “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最后两个自然段, “幸福哇” 、 “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三)读中感悟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
18、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四)课堂小结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六) 、板书设计11、难忘的泼水节心连心 周总理 傣族人民幸福、难忘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对小学生而言有难度,我想:“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