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7847925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社会调查】我国货币政策近期发展情况考核目的:现代货币金融学说重点研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及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它主要通过对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方面的研究,阐述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从而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 10 个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般说来,其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基于广播电视大学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实践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学活用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

2、问题的方法,为学习金融学和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1) 结合各学派的理论特点,尤其是货币政策主张;(2)由辅导教师组织针对我国近期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文献调研和讨论,发挥教师对调研的指导作用;(3)学生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收集相关资料、走访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阅读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各种政策规定或文件;(4)整理调研材料,写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原则上不少于 800 字。解题思路:(1) 结合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 结合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3) 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4) 你对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对货币政策

3、的最终目标,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观点。第一为单一目标论:认为我国中央银行只应选择稳定通货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其理由是:中央银行是独占货币发行权的银行,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防止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如果赋予中央银行多重目标的。第二是双重目标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应是稳定币值和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发展经济是最根本、最中心的问题,不能把发展经济排除在最终目标之外,但同时稳定币值是发展经济的前提,一国如果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可能在短期产生经济超常增长的效应,但由于物价上涨所导致的种种问题,最终要制约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是稳定货币的物质基础,只有

4、经济发展了,有效供给增加了,货币才能真正持久地保持稳定。两大政策目标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第三是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信贷活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货币政策及货币流通的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民经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部过程。因此,制定货币政策,不能仅仅着眼于稳定货币,发展经济等目标,而应当考虑社会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本人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社会人员的充分就业;而币值稳定是经济收支平衡(包括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保障之一。币值不稳、必然影响经济的收支平衡;经济收支不平衡、必然影响社会人员的充分就业;社会人员不能充分就业、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要高速发

5、展,要求币值需稳定。我国独特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货币政策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货币政策在中介目标的选择上,沿用了改革开放前的做法,即以贷款规模与现金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把贷款规模作为中介指标的理论依据是: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渠道供应的, “贷款存款现金” ,只要控制住贷款,就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随着市场化金融体制运行机制的确立,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和环境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贷款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逐渐失去了两个赖以

6、生存的条件:一是资金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二是国家银行的存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迅速提高。因此,中央银行指令性的贷款规模不宜再作为中介指标,而是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变量,中国人民银行按月进行统计监测,以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1994 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主要有四个: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超额储备率。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

7、为代表的信用总量。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特别是应否采取加息的手段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从世界经济实践活动来看,货币政策手段特别是利率手段一般被视为是市场经济体系中运用广泛,见效最明显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进程,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及其有效性成为检验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同时也是关系到宏观调控能否打破回归旧体制质疑的一个关键性指针。但是,正如我们在有关研究中所指出的,此轮投资过热主要反映的仍是中国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即未能摆脱行政主导的过度投资增长方式。从对症下药的角度,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好土地、看紧

8、信贷”仍是当前实施宏观调控切中要害的做法。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总体上仍带有转轨经济的特征。以增量促存量的渐进式改革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二元结构(增量的市场经济特征和存量的计划经济残余并存)的现实环境。使得货币政策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种种制约,阻扰其有效性的发挥。因此,从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是从根本上提升货币政策手段效用的不二选择。 货币政策手段虽然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关于其有效性在理论上却备受争议。从考察中国货币政策手段的有效性来看,不仅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内在矛盾和关联,更要放到中国现实的运行环境中加以分析。当前较突出的制约货币政策手段有效

9、性发挥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手段的目标冲突。2.银行体系的传导机制有待完善。3.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尚未形成。4.汇率政策和外汇占款的干扰作用。近期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2007 年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需要货币政策调控加以缓解。但与此同时,货币政策面临的制约因素也进一步突出,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现阶段,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导致基础货币被动增加,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下降。为了保持国内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中央银行需要对冲外汇占款,保持基础货币的平衡增长。而中央银行在对冲外汇占款时,经常会面临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冲突问题当。当中央银行收回流动性导致

10、利率上升,或直接提高利率以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时,会使国内利率水平相对国外来说上升,吸引资本流入,反而加大本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外汇占款进一步增加。前一段时期,由于美国持续加息,美国的利率水平高于我国,因此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冲突问题相对缓和。近期,随着美国经济趋缓,美联储停止加息,而我国由于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市场利率逐步回升,这使得美国与我国之间的利差逐步缩小,进一步限制了我国利率调节的空间。 面对 2007 年的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稳定;继续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多方面采取着眼于中长期的综合性措施.加快经济结构性调整,实现向以内需为主导、内外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