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基本知识,西部药学论坛 ,第一节 药物的性能,四气 五味 归经 升降浮沉,一、四气:,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性药物多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如黄芩等; 温热药多有温里散寒,助阳通脉等作用,如附子等。 平性药:寒热之性不大明显,作用比较平和的药物。,二、五味,指中药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味:能行能散;可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可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酸味:能收、能涩,可收敛,固涩。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可通降,清泄,燥湿、坚阴。 咸味:能下、能软;可软坚、散结、泻下。,三、升降浮沉,药物对于人体的作用
2、趋向。 升是升提; 降是降逆; 浮是上浮发散; 沉是下行泄利。,四、归经,指每种药物对人体脏腑经络具有的选择性作用。酸味药多归肝经,苦味药多归心经,甘味药多归脾经,辛味药多归肺经,咸味药多归肾经。,第二节、药物的禁忌,配伍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药物配伍,相须 相使 相畏 相杀 相恶 相反,+,单行,七情,一、配伍禁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岌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岌反乌头; 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 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反藜芦;,二、妊娠禁忌,禁用: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斑蟊,水
3、蛭,虻虫,麝香,三棱, 术,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水银,轻粉,雄黄等。 慎用:破血,活血,通经,行气,祛瘀以及辛热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天南星等。,三、服药饮食禁忌,一般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第八章 方剂基本知识,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方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主药和辅药,酌定剂量,按一定的配伍原则,组合成的一种处方。方剂的组成原则:君 臣 佐 使,一、组方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一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用于
4、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三是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 使药: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等。,麻黄汤,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主治: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作用: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方解:麻黄 辛温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药桂枝 辛甘温 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臣药杏仁 苦温 下气降逆,助麻黄宣肺平喘-佐药甘草 甘温 调和诸药- -使药,二、组成变化,药味加减的变化 药物配伍的变化 药量增减的变化 剂型更换的变化 合方的变化,影响中药的用量的因素,药物的性质 方剂剂型 中药配伍
5、疾病性质 气候季节 年龄体质,三、方剂剂型,剂型的种类繁多,既有丸、散、膏、丹等古老的剂型,又有采用现代制剂方法,在保持传统制剂的基础上创造出的针剂、片剂、糖浆等新剂型。,第二节、煎服方法,一、煎法,1、一般煎法: 器皿:以沙锅,搪瓷锅为宜,忌用铁器。 火: 先用武火(大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 时间:,时间,2、特殊煎法,先煎 后下 另煎 包煎 烊化 泡服 冲服,一般药物:日服一剂,可分2-3次空腹温服。 饭前服:补益药、驱虫药、攻下剂、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 饭后服:抗风湿药、消食药。 特殊时间:安神药、缓下药、涩精止遗药、截疟药、急性病。,二、服法,气虚体质,表现为体倦乏力,语声低微,不
6、耐劳作,气短汗出,稍饥饿即有心慌、头晕之症,平日易患感冒。 补药补品可选用黄芪、人参、山药、糯米、鲫鱼、鸡肉、驴肉、鸽蛋、黄鳝、泥鳅、党参、西洋参、孩儿参等。,血虚体质,表现为面色萎黄或 白,易心慌、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妇女月经量少且色淡等。 可选用熟地、当归、阿胶、鹿角胶、鸡血藤、白芍、枸杞子、龙眼肉、大枣、动物肝脏、胎盘等进补。,阴虚体质,表现为体型瘦长,五心烦热,性情急躁,脸色潮红,大便干,口干易渴,夜间盗汗等。 可选用百合、牛奶、桑椹、兔肉、白鸭肉、蛤蜊肉、龟肉、蟹肉等进补。,阳虚体质,表现为面色 白,手足易冷,畏寒,腰膝酸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 可选用杜仲、巴戟天、鹿茸、紫河车、蛤蜊、狗鞭、海马肾、补骨脂、骨碎补、羊肉、牛肉等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