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硕士论文如何选题下面谈一下硕士论文写作的总体步骤,然后再详尽谈一下几个重点环节,最后说说引证的规范题目。第一节论文写作的八个环环相联的步骤严格地说,论文写作并不是从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开始的。此前的很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很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预备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一旦真正预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硕士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
2、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假如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即是成功了一半。根据很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 ,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缺、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 、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 、有新的插进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题目。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 “。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预备。
3、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 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这一步是必要的,假如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即是白做; 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即是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 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预备。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题目。选题是指预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碰到两类具体的题目
4、。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很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实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题目?你可以提出很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题目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串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题目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题目,说了很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第四步,决定采用
5、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回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定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题目,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
6、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往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实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题目。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
7、章、进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公道;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往,沉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碰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屋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 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 “节 “更好(但“节“ 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 ,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由于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
8、花费的时间未几,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题目。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轻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回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实论点或说明具体题目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牢牢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题目,调动自己所学的
9、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 、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题目,得出结论,完成论文。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题目、逻辑推理的题目、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题目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材料和访问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对此要作出计划。假如时间安排不当,有时论文功亏一篑的原因就在于写作时间安排过紧,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这很不值得。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
10、么就要及时调整整个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这种情形也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不要长时期犹豫未定,必须较快地作出决定,以便有时间重起炉灶。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 http:/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重新做起,花费的时间不会很多,对此过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选题不当、置物架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题目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里最大的障碍在于作者舍不得“割爱“,花费了很多功夫预备论文,一旦很多材料用不上,难以割舍。这种情况当然会涉及到重新设计论文框架结构的题目。不过,将较大的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总比相反的情形要轻易得多。硕
11、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由于二三万字的论文,本来大多适宜开口较小的选题。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题目(含目录) 、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 、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固然属于技术性题目,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
12、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题目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第二节论文的选题:一个适当的选题即是论文成功了一半由于十年“*“这场浩劫,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林彪、“四人帮“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谬论充斥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几乎一切从头开始,因而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还没有显现为一个题目,由于写什么题目,即使不是空缺,也是需要重新熟悉和论证的。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几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努力,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研究生的招收数目大幅度进步。年年招生,年年写新的论文,而各学科的研究领域
13、是相对稳定的,空缺越来越少,新题目的研究又有一定难度,于是现在文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局面,如何选择好论证的题目,凸现为一个新题目。有鉴于此,需要重点谈谈硕士论文的选题题目。关于选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选题的大小选题大而不当,这是硕士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的题目。因此,在动手搜集资料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选题是否过大。例如“谈谈学理论的若干基本题目“,在这样的选题下,当然什么都可以谈到,但这只适合某个具体学科的领导人做总结报告时采用。若具体一些,例如“论传媒受众的心理“ ,似乎好点,但在这样的选题下必须谈几十个大小题目才可能做到论证全面、深进,适宜写成一本学术论著而不是一篇
14、论文。普通的论文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不同层次的题目。对于硕士论文来说,选题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个层次为宜。若选题之下能够再分出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的层次,就不大好把握,难以将论证深进下往。假如把刚才的“论传媒受众的心理“ 题目,缩小为“ 试论读者阅读消息时的选择性理解“,显然后者比前者的论证范围小多了。第一,它从广泛的传媒受众缩小到报纸这单一传媒的读者;第二,又从泛泛的一般心理具体到接受心理;第三,再缩小,只涉及接受新闻文体中的一种-消息时的接受心理状态;第四,又将选题进一步缩小到只研究读者接受时的一种心理表现-选择性理解。选题小了,才可能对题目探讨得更深进。当然,假如作者既有较多的材料,又有较
15、强的论证能力,可以将选题定在刚才说的第三个层次,甚至第二个层次上。把握多少材料和估量自己的驾驭能力,确实是选题时必须考虑的题目。常有这样的情形,自己对某个选题特别感爱好,下定决心要写,但是材料很少,并且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搜集到更多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换一个选题为好。材料是论文的基础,基础打不磁实,仅凭爱好,是写不出成功的论文的。例如一位作者作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带有道德色彩而西方的新闻传播带有机械性“的理论假设,但是他除了对当前的中国大众媒介有所了解外,对中国解放前一百多年,以及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的大众媒介,几乎没有接触过,对于国外传媒的接触非常有限,这个假设固然有新意,但是可供论证
16、的论据寥寥,这样的假设就难以成立。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这就是材料太多,作者的研究经验有限,难以驾驭,而且论文的篇幅也有限,这种情况下,最好果断将选题范围缩校我本人1978年读研时,一上学就确定了写“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这当然要建立在通读他们全部著作的基础之上,而三年时间完成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他们的著作太多了(共3000多万字) 。于是我缩小到写他们活动的六年,即“从莱茵报到新莱茵报“(1842-1848年) 。但即使这六年的材料,也使我花费了两年时间才全部看完和作出笔记。若用于写论文,一篇硕士论文是难以容纳下的。在动笔前我再三考虑,征求导师温济泽的同意,决定只写一年,即莱茵报这一年(
17、1842-1843年)马克思的新闻思想,恩格斯也暂时不写了。结果论文写了五万多字,外加注释二万多字。由于集中气力写一年,较为深进,论文是成功的。二,选题的价值学术研究要追求某种价值,这包括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因此,假如说选题大小尚属于个人把握的技术题目,那么论文的学术价值,是更重要的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为了保证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首先在确定选题之前,对预备选择的题目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价值评估,假如自己继续这个题目的研究,是否有价值,这可以从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两方面衡量。假如某方面的选题,其学术方面总体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那么还要掂量一下自己把握的材料和提出的假设是否足以产生新的学
18、术价值。假如属于引进、先容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在国内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但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理解、概括的能力,以及翻译水平、普及能力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社会价值,即有些选题在学术上看起来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通过其科学的论证,可以使社会较直接地受益,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样的论文,应当与具有学术价值、但不一定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论文,其价值评估给予同等看待。当然,这类论文同样要求学术规范,只是衡量的价值标准有所差异。例如,一篇论文通过对很多出土汉简的研究,论证西汉时期我国就有了官方新闻传播体系。假如得到学界的认可,那么我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将提前800多年,这就是一篇具有明显学术价值的论文。而另一
19、篇关于当前少年儿童与电视的论文,以科学的抽样调查报?选题的价值评估,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多听取本学科专家的意见,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人士的意见。有时到了论文答辩的时候,作者还说不出自己论文到底有什么价值,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会严重影响对论文的评价。第三节 文献检索:必须经历的论文写作的预备阶段很多人文社科研究者都有这样的经验:为了完成某一个研究选题,搜集资料、阅读堆成小山般的论著、做笔记、找人访谈、搞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等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些工作做得越充分,写作的时间就越短,并且会感到十分顺手。像硕士论文这样规模的论文,几天就能脱稿。最令人感到为难的情况,就是材料未几
20、,思路不明,却由于某种原因一定要写出来,花费了很多痛苦的写作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往往水平有限。 在这里,特别对于硕士论文的作者来说,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做好文献检索。 由于这样规模的论文,专门为它搞抽样调查、大量访谈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较小的假设来论证,因此预备工作大多集中在文献检索方面。文献检索可以考虑走以下几个步骤:一,首先以选题为中心,对广义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材料搜寻,然后缩小到选题本身较小的研究领域。例如研究性社会学中关于“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这个选题,那么了解的范围一开始就不应局限在中国女性,而应先了解世界女性般总体、一情感、所有关于性的题目等等面上的情况,然后
21、再缩小到中国妇女、一般情感和独特的中国女性情感。广泛搜索之后,再逐步缩小搜索范围,这对于把握自己预备论证的话题在较大范围内的地位和意义,是必要的一个步骤。二,在适当缩小搜寻范围之后,一个侧重了解的情况便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它们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哪些题目;它们没有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选题是否能够产生新的结论等等。三,了解不同学派的基本情况。多数选题在学科的历史发展中都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检索时要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分析,在比较中确定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倾向。这个步骤对于形成作者自己的观点,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四,对选题涉及的领域中学有所
22、成的专家进行有计划的访问。以上的文献检索步骤,接触的主要是死材料,不论是找寻途径,还是理解材料的内容,硕士论文的作者都是新手。因此,这种访问对于深化选题,亦是关键的一步。有的硕士生写论文时只是埋头找寻材料,由于自己的社会阅历有限,以这种阅历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回纳,即使存在重大遗漏,自己往往感觉不到;另外,对具体题目、材料的理解,也轻易出现较多的差误。很多材料实在并不存在于有形的文字和声像之中,而是存在于专家的头脑中,及时挖掘这类活的材料,对于进步论文的价值,意义重大。找有关专家访问,具体的目的有两条 。第一,取得进一步找寻材料的途径。碰到题目到那里能够找到材料,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专家们以
23、自身丰富的研究经验,往往可以在材料的找寻方面指点迷津。作者通过专家提供的有效的捷径,一般都能找到比自己知道的多得多的材料。第二,访问本身也是听取对选题意见的机会。专家既然在所选题目领域内学有所长,那么只要你说出自己关于选题的想法,往往会得到很多忠告,包括对选题的价值评估、选题的大孝可能的论证视角,甚至未来论文的框架结构等等,这种帮助是十分可贵的。在这个题目上,除了作者熟悉上重视外,还需要一点韧性。专家们一般工作都很忙,难以顾及硕士生们的造访。这就需要论文作者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工作上能够给专家们以帮助(例如帮助打字、抄写、复英购书、查找材料等等) ,以诚心感动专荚痘专家最宝贵的是时间,为了节省
24、专家们的时间,访问要有周密的计划,题目得当,不要那些虚套的东西。君子之交淡如水,多数文科的专家对于宴客吃饭很厌烦,这种既浪费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也耗费专家时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术造访与贸易公关的宴客吃饭性质不同,这一点希看硕士生们留意。经过对专家们的访问,再进一步进行材料的查寻。这项工作结束后,所谓“文献检索“ 的第一阶段可算完成,进进第二阶段,即以对材料的分析为主的阶段。但这仍然属于文献检索的一部分,尚不是研究本身。五,面对已有的材料和专家们的意见,分析研究空缺和不够深进的地方。这时考虑两个题目:在选题范围内,有哪些尚没有被涉及到(空缺) ;哪些虽有所涉及,但并不深进。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手头材料的突破口,成为论文的主攻方面。这第五步,意义在于“沉一沉 “,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