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旅游规划原理5.ppt

上传人:mcady 文档编号:7842977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规划原理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旅游规划原理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旅游规划原理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旅游规划原理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旅游规划原理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5章 区域旅游规划 第 1节 区域旅游规划的概念及流程 第 2节 区域旅游规划调查 第 3节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第 4节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 第 5节 区域旅游线路组织 区域旅游规划的概念 区域旅游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对未来一段时期(一般为 5 20年)旅游发展所做出的科学安排和总体部署,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以寻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最优化的过程。区域旅游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规划内容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又要反映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特征,并根据区域内外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旅游发展趋势,对规划的内容及时修订和调

2、整。 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流程 确定目标 展开调查 问题诊断 战略运筹 形成产品 规划形成 (注:本图摘自顾朝林等 .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地理科学 , 2003( 1) ) 区域旅游规划调查方法 区域旅游规划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调查 : 旅游资源类型、规模、特征;开发现状、组合结构。 旅游市场调查: 主要客源国(地)宏观环境调查;现实旅游市场和潜在客源市场;区域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旅游市场营销调查。 自然环境调查: 调查区概况; 地质地貌要素; 水体要素 ;气象气候要素 ;动植物要素; 环境质量 。 人文环境调查: 历史沿革;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状况;土地利用总

3、体状况与权属关系。 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国际上相关的旅游发展规章;国家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区域内的政策法规。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确立评估模型 式中: E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值; Qi 第 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Pi 第 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 n 评价因子的数目。 1niiiE Q P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 (保继刚等, 1999)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吴江市与淮南市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因子所占权重比较 区位特性评价因子权重 区域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潜力评估 楚义芳以湖南武陵源和南岳衡山为实例,采用山岳型旅游地评价模型,在因子标定分级

4、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武陵源的旅游资源得分值( 59.92)远高于衡山( 41.24)。仅就资源而论,武陵源具备开发成全国一流旅游地、吸引国际旅游者的条件,但目前开发的区域条件相对较差,加之武陵源本身的通达性尚低,客观上对武陵源近期接待大量旅游者不利。因此,改善区域条件和通达性势在必行。而衡山则具备开发为以满足国内旅游需求为主的国家二级旅游地的条件。 , 案例分析: 安徽省淮南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淮南市单体旅游资源共 103处,旅游资源亚类 20种,占旅游资源全部亚类数( 31种)的 64.5,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34种,占旅游资源全

5、部基本类型数( 155种)的 21.9。其中,自然类旅游资源亚类 6种,占全部亚类数的 35.3,基本类型 9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12.7,单体资源 31处,占淮南市单体总资源数的 30.10;人文类旅游资源亚类 14种,占全部亚类数的 100,基本类型 25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 29.8,单体资源 72处,占淮南市单体资源数的 69.90。 发展潜力评估 : 资源本体评价;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淮南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淮南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估 区域旅游等级开发体系 等级开发内涵: 根据旅游资源的质量、地区集散程度、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开发的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分析,运用定性、定量

6、方法,按一定程序进行对比论证而确定的开发顺序。 等级开发措施: 旅游发展潜力评估确定了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后级别,一般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开发措施不同。 等级开发实例: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该总体规划将内蒙古旅游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确定了不同阶段的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规划区的规划要点。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状况。 区位条件: 旅游区与外部客源地间的区位关系;旅游区的内部区位条件;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空间关系。 市场因素: 目前,国内旅游者在我国旅游市场中仍占主体地位,国际客源对区域旅游规划布局的影响有限,国内旅游需求对旅游布局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因

7、素: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旅游发展提供的有利或不利条件,直接关系到区域旅游发展和空间规划布局。 中国城市居民在不同距离目的地的到访率 空间布局主要模式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演化: 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可将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发展阶段分为生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依据 DianneDredge (1999)提出的目的地空间结构模型,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模式,即单节点、多节点及链状节点布局模式。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主要模式: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因地而异,变化多样,但综合起来主要有增长极布局模式、点 轴布局模式和圈层布局模式,其他的布局模式大多建立在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或是其变形

8、。 实例分析: 内蒙古呼伦贝尔 阿尔山旅游区空间布局。 呼伦贝尔 -阿尔山旅游区空间布局模式 单节点和多节点 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模型 单节点布局是旅游空间成长的第一阶段。随着旅游业发展,一些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或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开发,多节点并存的旅游区开始出现,形成多节点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模式。 链状结点旅游空间规划布局模型 随着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旅游节点越来越多,不同性质的旅游地开始出现,旅游区日益呈现出多极的空间增长格局,区域旅游体系从发展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成熟的标志是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稳定性好的旅游网络。 皖南旅游区总体布局构想 区域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宜采用增长极布局模式,促成

9、增长极的形成,并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对区域内其他旅游地的辐射作用来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陆林( 1995)提出的皖南旅游区总体布局应采用以黄山为中心的 “ 众星拱月 ” 型区域旅游布局的构想,体现了增长极布局模式的思想。 武汉市旅游圈层布局结构分析 区域旅游线路设计原则及影响因素 设计原则 : 旅游线路的主题必须明确突出,充分展现线路上各景点的景观,有吸引力和号召力;旅游线路的内容必须充实,活动安排应有节奏韵律感;旅游线路设计应该经济,路程尽量不重复,应体现出为游客提供“经济、实用、安全、舒适”服务的主题思想;旅游线路设计必须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发挥区域旅游功能,与区域旅游供给系统相配套。 影

10、响因素 : 供给方面包括区域内城市布局,自然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交通及其他相应的旅游设施条件等;需求方面包括旅游者的旅游目的,旅游主体的生理条件 ,旅游者的经济和时间购买力 ,旅游者的爱好等。 旅游线路的类型划分 旅游行为空间模式 Campbell模式: Campbell( 1967) 根据目的地类型的不同,勾勒了回路中的游憩与度假类型的模型,提出了出游旅行的路径模式,包括度假路径、游憩性度假路径以及游憩路径 3种具有一定等级差异的空间结构。 Stewart-Vogt多目的地旅行模式: Stewart-Vogt( 1997)以到访美国密苏里州的布兰森 ( Branson) 旅游区

11、的旅游者问卷式日记数据为基础,构造了 5种不同类型的旅行线路模式,即单一目的地旅行模式;线形旅行模式;营区基地模式;旅行链模式;区域游模式。 Mings-Mchugh模式: R.Mings和 Kerm E.Mchugh在研究美国黄石公园旅游者空间行为时,发现有 4种空间模式 :直游式;直游周游式;周游式;飞行 /驾驶式。 楚义芳模式: 楚义芳 ( 1992) 在讨论大尺度的旅游线路设计问题时,根据旅游者行为和意愿特性,将旅游线路大致分为 :周游型;逗留型。 Campbell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模式 Stewart-Vogt旅游行为空间模式 旅游线路设计实例: 安徽省淮南市旅游线路设计 从空间角度设计的旅游线路 区域性旅游线路: 历史文化游;淮河风情游;战争警示线;著名古战场游;豆腐文化线;汉代文化游;保健美食游。 市域旅游线路: 陆上线路;水上线路。 从时间角度设计的旅游线路 一日游线路: 八公山名胜古迹游;上窑、高塘湖观光休闲游;淮河风情游;农业、渔业休闲美食游;煤炭工业体验旅游;民俗美食专线等。 二日游线路: 观光、休闲线;观光、美食线;爱国主义教育线;淮河风情水上游览线。 多日游综合旅游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