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期课改提出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教育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一代新人。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所谓“ 有幻想才会有创造”。因此,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的一代新人,必须注意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在教学中,通过一篇篇文章的教学,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因为要使文字转化为生动逼真的形象,离不开想象。一个想象丰富的学生不仅仅是具有初步的创新潜能,他们必定也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这样 的人必定也是有健康人格的人。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小学生更多的是再造想象,因此,在我们 的语
2、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放在首位。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课文首先必须熟读课文。因此,教学中必 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好好读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通过想象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 庐山的云雾这节课中具体的阅读教学我采用以下做法。1、利用生动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教 师的言语是启发学生想象的重要因素。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或片断时,教师不可枯燥地、死板地讲解,而应在小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内,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情,并借助一定的体态语言来描述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激起情感共鸣。2、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
3、丰富学生的表象。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要以丰富的知识和表象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 过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简笔画、等直 观手法,使学生充分 调动各种感官,获得丰富的表象。此外,还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引导学生阅读,提高想象力。3、加强朗读指导,激 发想象灵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根据语言文字,唤起自己记忆中的有关表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绘的形象。如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 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四蹄生风的白马” 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
4、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 刚刚还 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朗读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的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在吸收中展开想象,在吸收中领会意境的。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朗读指导,尤其要注意教师自己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对激发学生想象的作用。4、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笼统的描述具体化,把省略的情节明朗化。教材选材精练,文字比较简洁,概括性较强,省略的情节往往比较多。这对学生展开想象既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云雾的颜色、形状、变化等等
5、,使学生对文中概括、笼统、省略介 绍的物、有比较具体、形象的把握。对于笼统的描述、省略的情节,教 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作出种种推测,想像一下作者省略的会是什么,这时当我提出让学生“猜猜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时,我注意到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有些人已经忍不住在座位上悄声的说了起来。这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变化,再让他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练习。如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 等词句 说,学生的说话并不是一开始就很生动,他 们中的很多人只是用了“可爱” 、“调皮”、“美丽”等简单的词语来对云雾的形态进行描述。我就提示他们“可以让云雾动一动” ,机灵的孩子们
6、一下子就知道了给“小 动物们” 加上点动作描写,说的话也更生动优美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想象能力。5、适时指点,及时评价,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教学中,我 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想象不出,二是想象雷同,三是凭空想象,漫无边际。 针对这些现象,教 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无法开展想象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点,或提供一些类似的场景,获讲述一些必要的联想。当有二、三个学生想象不当时,教师应马上提醒学生从其他角度展开想象,避免产生依样画葫芦的现象。当学生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 时,要注意保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进行合理的想象。 庐山的云雾这篇
7、课文,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教师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以整体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读,自己去慢慢琢磨文章的写法特点,细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及其创设的情景。学生读出味道来了,自然就有了学的兴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根据他们的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学贵知疑,质疑问难是思维的开始,多思善问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具体表现。学生从不能发现问题到能发现问题,从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并坚持不懈地引导,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引发学生自己探索,读懂课文, 这就是从“ 不会”到“会” 的发展过程。“一切为了学生,为
8、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 40 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深刻的明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初期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说”与“ 写” 分离,则两败俱伤;“说” 与 “写” 结合,才会相得益彰。作为教师,我 们应该让学生和语言进行亲密接
9、触,让语言不但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胸中活起来,最终使得学生不吐不快提笔下言,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切实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一、要激发学生的“ 趣”。激发学生的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兴趣怎么来?就是要老师根据情景教学,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生动、诱人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读入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做 诗也能吟。”等都是古人读书经验的精辟概括,说 明了“读”的重要。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多读,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可 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0、,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读中感悟,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二、要引导学生“ 问”。引导学生问,是打开课堂教学实效性之门的金钥匙。教 师在课堂上不要去做“监工”,应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让课堂充满开放。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的方式可以自由化:可以是教师向学生、学生向教师、学生向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即使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和帮助,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 习环境中。三、要让学生大胆地“ 想”。让学生大胆地想,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源泉。
11、这里的“ 想” 就是想象力,它是由此岸到达彼岸,由已知通达未知的桥梁。“ 想”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入角色、融入课文,想象再现课文情节,帮助他们感悟、导行。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 是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并且把文字中的内涵充分释放,滋养我们的才气和灵性。” 让想象这朵“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进入孩子的生活, 进入孩子的学习,是 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四、 结合教材,创造条件,开启学生思维。(一)、抓住中心 词,开启学生思维。中心词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贯穿于全文。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既加深对课文
12、内容的深入理解,又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我教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围绕“千姿百态、瞬息万 变”中心词,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云雾是如何变化的,又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模拟情境,渲染情感气氛,开启学生思维。生活阅历, 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异等都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一障碍的好办法,就是借助视听媒体,创设“ 场效应”,使学生“直接”, 闻其声,观其景,临其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开启创造性的思维。如我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在悠扬的音乐中,播放录像,庐山的水平静而清澈,云雾千姿百态,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13、山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以图示境,以声传情后,我说:“ 现在你就在庐山之中,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关闭画面,此时的学生还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中,描 绘美丽的画面正是心中所求,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描绘就从口中诞生了。(三)、理解内容,延伸情节,开启学生思维。延伸情节,有些文章在高潮处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教 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不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文中 讲云的变化形态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说说你想到云会变化成什么形状。学生们一经提醒,他们对课文已有的认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美丽的画面。通过以上这几种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思维也明 显地活跃。在阅读教学中, 对学生 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够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必将产生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