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新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毕业)检测命题方案A 卷(100 分)【命题原则】1遵循原则(1)依标据本原则。 “标”即新课程标准, “本”即教材。命题的目标、范围应在其中。(2)稳中求变原则。试卷的风格平稳明晰,形式多样,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由易到难,严肃而不失活泼。(3)整合创新原则。加强各知识点的有机整合,题型灵活,便于学生的发挥。2结构合理(1)试卷分 A、B 卷。A 卷分“听答训练” “基础知识” “积累运用”“理解感悟” “习作表达”四大主要模块,B 卷为“拓展空间” 。识记内容量不宜过多,积累运用、理解表达所占比例增大。(2)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约为 15、85。(3)难度分布,容易
2、题、稍难题、难题的比例为 70、20、10为宜。3、题量控制在 8 页(含作文格纸) ,答卷时间为 120 分钟。【命题方案】A 卷(70 分)听答训练(5 分)(一)评价要点:1、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2、听出语段想要表达的中心。3、听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二)参考题型:1、选择题。听录音材料后,经判断、揣摩、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目的选项。2、填空题。在听完录音材料后按要求填空。3、问答题。听完录音材料中设置的情境,为特定的对象表述吻合的内容。(注:听力材料要注意思想性、趣味性,篇幅在 350 字以内,尽量口语化,要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和听力疲劳。 )积累运用(10 分
3、)一、拼音检测(2 分左右)(一)评价要点:1、拼读音节的能力。2、易读错音节的判断。3、了解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二)参考题型:1、根据拼音写词语。 (注:本册教材无生字词,重在积累与运用,命题范围应从“日积月累”中和主体课文中常见的成语中选取,不包括拓展阅读中的词语。 )2、在词语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主要为易错音节)3、多音字组词或给句子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6 年级教材中常见的。 )二、字词检测(3 分左右)(一)评价要点:1、辨析字形相近的字。2、熟记 6 年级(下册为主)主体课文出现的生词及成语。3、熟练掌握和运用查字典的方法。4、掌握常见的几种关联词语的用法。 (因
4、果、并列、转折、递进、假设等)(二)参考题型:1、同音字、音近字或形近字的组词。2、改错别字。 (词语、句子或语段)3、把成语补充完整,选一个成语造句。4、查字典。 (音序、部首、结合语言环境选择字义;所考查的汉字,其部首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字义选择较为明显且无争议的。 )5、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三、句子及篇章积累(5 分左右)(一)评价要点:1、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对偶)2、熟练而准确地进行各种句式的转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一般陈述句与比喻句、拟人句的转换,直接引述与间接转述的转换)3、能扩写或者缩写句子。 (不包括把字句、被字句等;缩句的句子主
5、干较为明显,其他成分不要太复杂。 )4、能修改病句。 (成分残缺、重复多余、概念含混、用词不当、误用关联词语、自相矛盾等,病句中只出现一处病因,让其修改即可。 )5、学会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 (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分号。 )6、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打比方、举实例、作比较)7、古诗、古文、课文重点语段的积累。(二)参考题型:1、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2、照样子写句子或按要求写句子。 (句型转换、写比喻句或拟人句、扩句或缩句)3、用修改符号改病句。4、给句子加标点。 (建议此题的考查出现在阅读题的检测中)5、判断句子的说明方法。6、按课文内容填空。 (命题内容
6、从 6 年级下册教材必背篇目中选取。 )7、默写古诗等。 (从 6 年级下册教材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中选取经典句。 )阅读理解(25 分左右) (课内阅读 9 分左右, 课外阅读 16 分左右)(一)评价要点:1、能联系上下文选择或填写正确的字音、字形、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根据需要搜索信息。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结合阅读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及自己的感受
7、。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二)参考题型:1、选择或填写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词语的近反义词在文中寻找)3、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联系短文与自己的实际谈感受。4、按要求勾画句子(中心句、过渡句、修辞句、细节描写、首尾呼应等) ,并体会其表达效果。5、给文章命题目或给段加小标题。6、加标点,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7、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或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8、表达的思想感情。(注:阅读篇目课内、课外各一篇(课内阅读从本册的主体课文中节选 13 个自然段,以片断方式出现。课外以内容短小的篇出现)阅读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可从“字音字形、词语、句子(标点、修辞、体会句子含义)、段落篇章、主题中心”的梯度上升,不能局限在关于句子含义或整篇短文的体会、感悟一类的考题。)笔下生花(30 分)(一)评价要点: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2、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3、习作要有一定速度,400 字(为底线)以上。(
9、二)参考题型:半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各一题,学生二选一完成。如:1、话题作文: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老舍体会到了养花的乐趣,冰心感受到了与动物相处的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以“乐趣”为主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2、半命题作文:多彩的童年值得我们回味,翻开童年生活的纪念册,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浮现在眼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那个熟悉的面孔;那处曾经去过的美丽地方以“难忘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字数 400 以上。、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B 卷(20 分)知识点:1.课外阅读积累。
10、(与 6 年级主题单元有关的成语、古诗词、名言等的积累与应用。 )2. 了解主体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3. 能理解古诗、古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4.能背诵国学经典诵读中的经典语录,并能根据语言环境运用。附:国学经典三个单元中经典要义梳理如下:行节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俭,德之共也;移,恶之大也。 左转.庄公二十四年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 _管子.八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_论语.述而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荀子.富国治国之道,富民为
11、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二首(其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朱子家训强自信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_墨子.亲士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力诱也。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李白将进酒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论语.卫灵公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天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汉.司马迁史记.陈涉
12、世家努力图树立, 庶几终有成! 宋.欧阳修勉刘申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 陆九渊集.象山语录下讲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不之言,无以知人也。 论语尧曰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韩非子解老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者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孟子离娄下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 文子.自然何谓之智?先言而后当。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人,物也,万物之中有知慧者也。 汉.王充论衡.辨祟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宋.苏洵远虑参考题型:1、按要求写成语、名言、格言、诗句(6 年级下册教材主题单元相关内容,以情景对话形式出现) 。2、判断正误,或填空,或连线(考查范围是教材“小资料”里出现的与文学常识相关的知识点)3、词句解释(6 年级下册文言文、古诗中选取) 。4、读经典,学做人。将句子补充完整。给出一个情境,让学生填写国学经典中积累的句子。(国学经典考题占 B 卷的 6 分,命题范围从国学经典三个单元中的经典要义中选择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