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 录第一章 总论 .41.1 概述 4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41.3 筹建单位概况 51.4 项目提出的背景 61.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1.6 研究结论 9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02.1 建设内容 102.2 建设规模 10第三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 .113.1 改造前状况 113.2 改造方案 113.3 主要设备 123.4 自控技术方案 13第四章 原料、辅助材料及动力供应 .154.1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供应 154.2 动力供应 15第五章 建厂条件及厂址方案 .165.1 厂址的地理位置 165.2 厂址自然地理概况 16第六章 管
2、理机构、人员编制 .186.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 186.2 人员的培训 18第七章 节 能 .197.1 概述 197.2 编制依据 1927.3 节能计算 197.4 能耗分析及节能计算 20第八章 消 防 .218.1 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 218.2 设计原则 218.3 消防措施 21第九章 环境保护 .239.1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239.2 项目实施后新增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249.3 清洁生产分析 259.4 环保管理与监测机构 25第十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2610.1 编制依据 .2610.2 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710.3 职业安全卫
3、生防护的措施 27第十一章 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 .3111.1 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的设置 3111.2 生产班制和定员 3111.3 人员的培训 31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 .3212.1 建设周期的规划 3212.2 实施进度规划 32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413.1 投资估算 3413.2 资金筹措 34第十四章 财务经济评价 .3514.1 成本和费用估算依据及说明 3514.2 财务评价结论 35第十五章 结 论 .3715.1 结论 37315.2 建议 37附表: .38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82、主要设备明细表 384第一章 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名称项
4、目名称:洗煤水高效循环利用节水改造示范项目1.1.2 建设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主办单位: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民营股份制企业法人代表:1.1.3 建设地点建设地点:工业区1.1.4 编制单位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2.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暂行办法;4、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和“总量控制”的要求与清洁生产的要求;5、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有关基础资料。1.2.2 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5护 、造福人民”的基
5、本方针,从全局出发,根据工程规模、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全面论证,做到确保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规范和标准;3、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立足国内先进可靠的技术;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清洁生产和总量控制的原则;5、采用先进工艺、稳定可靠,管理方便的废水回收利用技术,以节约投资。1.2.3 采用的标准规范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HZB1-19993、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 GJ082-1999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2002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
6、19901.3 筹建单位概况有限公司是以生产精煤为主的洗煤企业。公司位于工业区,占地面积达 10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 2 万多平方米,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40 余万吨。公司注册资金五仟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达 1 个多亿。公司现有职工 200 余人,其中:中高级工程师及技术人员 30 余名。公司主要生产:主焦煤、高炉喷吹煤、1/3 焦煤、瘦精煤等;产品远销山西、陕西、山东、浙江等地。2011 年度公司共计实现销售收入 5亿多元,上缴税收 800 多万元,今年预计收入 10 亿多元,上缴税收预计可达 1500 余万元,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环保方面公司采用循环水洗煤方式,项目污水处理
7、后再度利用,6封闭式循环,不外排,废水污水达到零排放,同时,在原煤场区、精煤场区及生产区建有总计 2400 米的防风墙,2012 年 7 月又开始投建全封闭式储煤仓,对公司周边空气影响较小;公司项目通过某省省环境影响评价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现场勘查、评价分析后,预审合格,项目选址合理,符合环保要求。1.4 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 13 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使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水危机”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严峻的现实,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维持生命与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人类进
8、行积极的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资,其需用量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增加。地球上水的储量是有限的,水是不能新生的只能通过大循环而再生。我国水资源形势比较严峻,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虽然不低,而且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是人口 14 亿的大国,人均持有的水量是低的,在世界人均储量之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的使用急剧上升,水短缺的现象凸显,我国许多地方的水资源已近枯竭,严重的人为污染和浪费对于人均用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四分之一的我国来讲已经是能否继续生存的大事。节约用水,合理配置资源
9、,让工业用水做到“按需论质、分质供应”是目前减少废水外排,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少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7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已被国际社会公认是影响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较大,污染严重,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及人民生活与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大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
10、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口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因此,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节能降耗。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自 1985 年以来,我国污水的年排放量介于 350-400 亿 m之间,2010 年的污水排放量高达 416 亿 m,我国每年排入水环境的CDO 高达 1757 万吨。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全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是节水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1.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5.1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
11、求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拥有量很少的国家,能源利用率低和环境保护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已被国际社会公认是影响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较大、污染严重,、源紧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及人民生活8与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大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12、特别是严重危害人口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因此,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节能降耗。目前节能降耗及环境整治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点,有限公司的领导层深深意识到了节水降耗及环境整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始终把这项工作做为重点来抓。公司将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加强生产管理、加大环保投入、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等措施推进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将公司建设成安全型、节约型、环保型的绿色企业。洗煤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产业,也是高耗水企业,洗煤企业排放的大量废水,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洗煤企业要把节
13、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1.5.2 企业发展的需要受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现状和某省地区水资源储量以及环保压力限制,水的用量和排放量必将成为有限公司发展的掣肘。鉴于此,有限公司领导层积极寻求节水减排的可行方案,通过对循环水的回收利用降低水用量和减少废水排放量。1.5.3 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现单位 GDP 能耗降低的约束性目标肩负重要责任,该公司必须大力9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大投入,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或新建节能装置,降低能源消
14、耗,确保“十二五” 期间实现万元工业总产值目标。1.5.4 建设项目的经济意义该项目总投资 210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1800 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均新增利润 1200 万元,投产后 3.2 年内可回收全部投资。该项目的实施,是一项建设节约型企业行之有效的技术改造措施,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要求,经济效益、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投资建设本项目装置,对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合理利用能源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6 研究结论通过各方面分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1、“洗煤水高效循环利用节水改造示范项目” 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
15、策、节能政策和国家“十二五” 发展规划。2、项目建设单位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本项目可依托公司现有资源,结合生产现状,进行节水改造。3、本项目拟采用的改造技术先进适用、成熟可靠、经济合理。4、由财务评价指标看出: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符合公司发展要求,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必要的和必需的。10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1 建设内容该项目不新增用地,利用厂区原有空地 8 亩,项目购置精煤脱水筛、立式离心脱水机、精煤压滤机等设备,新建循环水池、事故废水池等。2.2 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
16、节约用水量 270 万吨,达到零排放。浓缩池及泵房采用钢筋硅结构,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特征表见表2-1。表21 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表序号 名称 规格 备注1 循环水池 20152.5m2 事故池 20152.5m3浓缩池及泵房 30m一座(半地下式)11第三章 项目建设技术方案3.1 改造前状况项目改造前对洗煤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及环境污染。3.2 改造方案为节约用水,从根本上治理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问题,本项目将煤泥水直接浮选和尾煤浓缩压滤,做到洗水闭路循环。煤泥水处理系统:浮选入料经预处理后进入浮选机分选,经精煤隔膜压滤机进行脱水后作为精煤产品,滤液经滤液泵直接返回浮选入料预处
17、理器,浮选尾矿中加入絮凝剂后进入浓缩机澄清洗水,浓缩机底流泵人尾煤压滤机脱水回收尾煤,溢流作为循环水复用。压滤机滤液返回浓缩机入料。主厂房所有滴、漏、溢流水经地漏、地沟汇入集中水池,泵至浓缩机回收固体物料和洗水。本项目选煤用水从个生产环节汇集到沉淀池,通过角锥沉淀池浓缩后,用渣浆泵打入高效深锥浓缩机进行浓缩。煤泥水通过加药器进入逆反式静态混合器与絮疑剂充分混合均匀形成絮疑状态,从浓缩机两侧进入浓缩机的下部,逆反式固液分离给料器,再经布料反射罩反射高分子材料折射板上,沿水平方向缓缓向四周扩散,絮疑后的污水形成大而密室的絮团,快速短距离陈顶并形成连续而稳定致密的絮团过滤层。未絮疑的颗粒在随水上升过
18、程中受到絮团过滤层的阻滞作用,最终随絮团层的沉淀进入浓缩机下部的浓缩区,从而完成污水的固液分离。浓缩料经由底流泵打入煤泥压滤机压出煤泥送出厂外,压滤水流入生产循环水池,溢流作为洗煤用水进行循环使用。同事项目设置事故水池,使得选煤厂不但12生产正常时能完全实现煤泥水循环,即便生产发生事故或设备需检修时也能实现煤泥水循环使用。若浓缩持中出现溢流水,在选煤厂发生事故时,该事故池处理处理事故排放水,该事故池设计尺寸为20102.5m 可满足 5 小时事故溢流水的储存量,事故池池底采用粘土及水泥硬化作防渗处理,当发生事故溢流时,开启水泵将溢流水泵入事故废水池。3.3 主要设备本项目生产采用国内成熟、先进
19、生产工艺,设备的选型立足于国内。 在设备材质选用时,充分考虑各种腐蚀性介质对设备的寿命影响,综合比较一次性投入与连续生产的经济性。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设备的密封性能、制造及检验要求均应严格执行国家、部级和行业的现行有关规定。新增的主要设备如下表所示:表3-1 主要设备选型表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处理能力t/h入料量t/h不均衡系数计算入料t/h计算台数选用台数1 预脱水固定筛 3400 X 1800 300 648 1.00 648 2.2 22 精煤脱水筛 2ZK2460 136 100 1.15 115 0.8 13 立式离心脱水机 TLL-1000A 80 88 1.15 101 1
20、.3 24 精煤压滤机 XMZ-400 50 40 1.15 46 0.9 25 尾煤耙式浓缩机 NJ-30 700 667 1.00 667 1.0 26 尾煤压滤机 XNIZ-400 10 17 1.15 20 2.0 2133.4 自控技术方案3.4.1 自控水平本装置设一套 DCS 控制系统。有部分工段和公用工程采用数显表,并设就地操作室进行操作。3.4.2 标准和规范仪表设计和安装采用以下主要标准: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HG/T20505-2000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T20507-2000控制室设计规定HG/T20508-2000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20509
21、-2000仪表供气设计规定HG/T20510-2000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20511-2000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20512-2000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2-2000仪表及管线拌热和绝热保温设计规定HG/T20514-200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3.4.3 管道工程标准化设计1. 管道、管件、阀门等材料采用的现行标准(1)管材标准无缝钢管件 GB12459-200514
22、无缝不锈钢管 GB/T 14976-2002无缝不锈钢管件 GB/T 12459-2005镀锌焊接钢管 GB/T 3091-2008焊接钢管 GB/T 13793-2008增强聚丙烯管及管件 HG20539-1992钢衬胶管及管件 HG21501-1993钢衬聚四氟乙烯管及管件 HG/T21562-1994(2)管道连接件标准钢制管法兰标准 HG/T 2059220635-2009 焊接法兰标准 HG205935-1997螺纹法兰标准 HG20598-1997焊环松套法兰 HG20599600-1997非金属法兰 厂标紧固件标准 GB/T 5782-2000垫片标准 HG20606-1997(
23、3)阀门标准阀门按中国阀门协会 CVA 标准,部分按制造厂标准。15第四章 原料、辅助材料及动力供应4.1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的供应本项目是节水治理项目,通过节水改造达到节能目的。但不改变企业主要原材料的消耗,改造结果只体现在企业生产线整个系统的水、电的消耗量,因此本项目中不考虑洗煤生产的原辅材料供应。4.2 动力供应本项目改造完成后,年节约新鲜水量为 270 万吨,需补充新鲜水30 万吨,新增用电量为 273 万 KWh。改造工程主要消耗见表 4-1表 4-1 主要能耗需用量一览表序号 项 目 单位 新增量 备注1 新鲜水 万 t/a -2702 电 万 KWh/a 273注:以上仅
24、涉及到拟改造装置的动力消耗,其它原料和未涉及改造的装置消耗不变。16第五章 建厂条件及厂址方案5.1 厂址的地理位置5.2 厂址自然地理概况17第六章 管理机构、人员编制6.1 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适应企业组织经营,体现集中管理,强化专业归口管理和职能部门综合管理的原则,结合该工程推荐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先进、可靠、自动化水平高、生产管理方便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实现劳动生产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本项目为节水改造项目,由公司管理机构管理,不再新增管理机构。6.2 人员的培训本装置人员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和强烈的责任感,新增装置和改造装置操作人员上岗前,通
25、常需要进行本装置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经培训后员工必须掌握安全贮存知识和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及环境保护知识,并且必须熟记各种工艺控制参数及熟悉风隐患源、风险源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条件、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平时对职工加强安全培训,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用本单位或其他单位发生的事故、事故隐患、典型案例,强制对职工进行反复教育,让职工吸取经验教训,把安全生产、防范事故工作放在第一位,严格安全管理,经常检查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事故隐患。18第七章 节 能7.1 概述节约能
26、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节能降耗是国家基本建设的一贯方针,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社会、环保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也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加强管理,逐步改变生产用能方式,加快建设节能型企业和节能型社会,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即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与规划设计方法,对现有生产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减少整个生产系统的能源与物质消耗,可实现对生产系统相关资源的最佳配置,
27、并按照能源(能量)品质实行能量的梯级利用与多次利用,实施能源利用过程与用能需求的匹配。7.2 编制依据根据原化工部计发(1997)426 号文件中有关节能篇章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 年 1 月 1 日执行)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3485)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确定原则和方法7.3 节能计算19表 7-1 项目节能计算回收/节约实物编号 项 目 实物 数量折算标煤(吨/年) 备注1 节约水 水 t/a 6562 新增耗电量 电 kwh/a 34小计 6227.4 能耗分析及节能计算 表 7-2 折标系数序号项目 折标系数 备注1 新鲜水 0.2429 kgce/t2
28、电力 0.1229kgce/kwh本项目是节能、环保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年节标煤共计622tce/a。具体节能计算如下:本项目共节约新鲜水 270 万 t/a,折标煤 656tce/a;项目新增用电量:273 万 kwh/a,折标煤:33tce/a;项目合计折标煤:622tce/a本项目实施后,生产中节能监测工作依托公司能源管理机构进行。项目的节能量的监测方法按GB/T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的要求进行,监测设备应符合GB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的要求。20第八章 消 防8.1 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第 4号建筑设计防火
29、规范 (GB 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 1990 年 4 月 10 日第 6 号令)8.2 设计原则充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设计思想,对生产中的易燃、易爆物品设置防范措施,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消防设施的设计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执行有关消防、防火设计规范和标准,根据工程的规模、火灾的危险性程度、现有和临近单位消防力量,合理地设置消防设施。技改装
30、置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 7-1。表 7-1 主要生产装置火灾危险性分类序号 名 称 火灾危险性分类 备注1 节水及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戊类 改造8.3 消防措施厂区内各建筑物,设计中严格按照(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21范及其它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满足建筑物埘火等级,平面布置合埋。满足疏散要求,方便实用、经济合理、保障安全。根据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消防用水量按室内为5Ls,火灾延续时间为 2 小时,室外为 25Ls,火灾延续时问按 3小时考虑。故一次消防用水量为 324m3。选煤厂需设室内消防给水的建筑有:受煤坑、原煤皮带廊、主厂房及各转载站。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按
31、常高压考虑,根据各建筑物的特点,室内系统采用环状或枝状网。根据现行规范要求,建筑物及可燃物堆场应设灭火器。考虑到选煤厂特点,本厂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采用手提式,每具灭火级别为 5A,每一设置点不少于 2 具,每具保护面积为 75m3。本设计采用临时高压消防体制,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泵及时起动,各消火栓处满足消防要求。厂区设地上式消火栓 2 座,最大间距 80 米,主要设置在原煤储煤场,主厂房附近,供厂区室外消防。 变电所消防系统按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实施。集控室消防系统按 GB116-87建筑设计防炎规范实施。22第九章 环境保护9.1 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2、二级标准 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 GB3838-200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 类标准 GB3096-93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标准 GB12348-1990环保标准污 染 物 浓 度 限 制类 别 标准号及名称 类 别 名 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值年平均 0.06日平均 0.15二氧化硫(SO 2)1 小时平均 0.50年平均 0.20总悬浮颗粒物(TSP)日平均 0.30年平均 0.08日平均 0.12环境空气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3、二 级二氧化氮(NO 2)1 小时平均 0.24名 称 类标准值生化需氧量(BOD 5) 4mg/l高锰酸盐指数 6mg/l氨氮 1.0mg/l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总磷 0.2 mg/l名 称 2 类标准值昼夜 65dB(A)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 类 等效声级 Leq( A)夜间 55dB(A)23名 称 最高允许浓度其它颗粒物 120mg/m3SO2 排放浓度 550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240 mg/m3废 气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二级氟化物排放浓度 9.0 mg/m3氟化物(以 F
34、计) 10 mg/l磷酸盐(以 P 计) 20 mg/lGB1558095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时段一级标准 pH 值 6-9生化需氧量(BOD 5) 20mg/l化学需氧量(CODcr ) 100mg/l氨 氮 15mg/l悬浮物(SS) 70mg/l氟化物(以 F 计) 10 mg/l磷酸盐(以 P 计) 0.5 mg/l污水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 级pH 值 6-9昼夜 65dB(A)排放标准噪 声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类 等效声级 Leq( A) 夜间 55dB(A)9.2 项目实施后新增污染源、污染物及治理措施本项目是节能及环境综合治理改造
35、项目,未新增产品,项目本身就是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实施,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尘土,噪声等污染,但这些污染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建设期间可对工作场地、汽车运输道路等无组织扬尘点拟定期进行洒水降尘,以减少建设期间对环境的污染。废气本技改工程不产生新的废气。废水本项目改造后,将减少废水排放。废渣本技改工程不产生新的废渣。 24噪声本项目不增加新的噪音。9.3 清洁生产分析本项目各节能改造装置均是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有效地消除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音,并将资源再利用,既减轻了环保压力,又合理利用了资源,节约了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效益。本项目的实施,将生产废水分工段循环利用,并且有效
36、利用了废热水的热量,具有废热综合利用的特点,而且不会影响原系统的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技术成熟可行,具有显著的节能和减排污染物效果,因此从源头上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大大减轻了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9.4 环保管理与监测机构本项目实施后,日常生产中的环境管理工作依托公司环境管理机构进行。监测点的布置可按当地环境监测站推荐的监测布点而定。并定期请当地环保部门指导工作,以确保环境监测的质量。25第十章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10.1 编制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37、(GBl2801-91)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198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 年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l2158-19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安全色GB2893-2001安全标志GB2894-1996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 1-200
38、3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1999)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2-1999)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HG23014-1999)厂区吊装作业安全规程(HG23015-1999)厂区设备检修作业安全规程(HG23018-1999)2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187-85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00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1053.2-199
3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1053.3-199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4053.4-1983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81968-1997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12265-90噪声作业分级LD80-95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10.2 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项目实施后各类运转设备的电机传动部件运电气设备漏电、循环水池安全防护措施等均是职业安全的潜在威肋。因此,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以确保职工的身体似康和安全,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10.3 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的措施项目实施后,不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
40、和安全不利的因素,如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声、电器设备的漏电,以及高大建筑物遭受雷电的袭击等,只是对人生安全存在隐患,为确保劳动者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工程投产后能够符合职业安全要求,采取以下安全措施:2710.4防机械伤害和人身安全措施(1)选煤厂的主要设备选型,均选用先进、安全、经生产实践可靠的设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2)合理安排岗位定员,提高劳动生产率。(3)主要工艺设备要保持一定的工作面,主要输送设备两侧有适当宽度,横跨设备时设过桥,以利于方便操作、通行及检修人员安全。(4)机械的转动部分设置安全防护罩,避免工作人员接近而发生意外事故。(5)提升孔,楼梯孔,排水
41、沟等处设置必要的安全栏杆和活动盖板,以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6)较高的设备四周,设置操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和检修。(7)联系紧密的工艺设备采用自动闭锁保护装置,保证系统正常启动及意外事故紧急停车。(8)设备驱动电机设有自动过载(过流、过热)、短路保护,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9)配备必要的检修、维护人员,确保主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10)采用具有较高标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减少不安全因素。10.5防触电伤害措施(1)所有电气设备均采用接零保护,电气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应与电源中性线可靠连接,电源中性线在每个建筑物进线处应进行重复接地,以防人员触电,避免人身伤亡。28(2
42、)离主配电室较远的配电点设置重复接地,加强接地保护。(3)设在非电气专用间内的电气箱、柜等装置,加锁保护,防止触电。(4)对于高出地面 15m 的建筑物,设置防雷接地装置,并采用带状接闪器防雷,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与工作接零,接地电阻在4 以下。10.6 防火防爆措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柱、非燃烧体墙梁。装置内的设备、管道、建筑物之间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有火灾爆炸危害场所的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材料按防火防爆要求选用,具有易燃液体的生产装置设置防静电接地系统;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装置设置防静电接地系统;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设备和管道设计安全
43、阀、爆破板、阻火器等防爆阻火设施。对有火灾爆炸存在场所安装火灾报警设施。10.7 主要防火措施:1、钢柱、钢梁外涂防火涂料保护层,耐火时限分别为 3 小时、1.5 小时。2、火灾报警系统:本项目在车间内设置火灾报警装置,其报警装置采用火灾报警控制网,并将其安装在监控室内,在防火区域内根据防火规范,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消防广播,以便准确发出火警信号。3、厂区设计相应的消防给水管网及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水系统采用生产、消防给水合流制给水系统。在各生产车间及仓库内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内消火栓及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或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94、在主要路口均设置疏散指示灯及停电应急灯。5、在总平面
44、布置中,各生产区域、装置及建筑物的布置均留有足够的防火安全间距,道路设计则满足消防车对通道的要求。 10.8 防噪声措施在设计上选用低噪音的设备,在风机、泵类等设备基础上安装橡胶减振垫,减少由于设备振动产生的噪音;管道采用隔振避震喉,以减少噪音的传播;风机气体进口管安装消声器,减少由于气流扰动产生的噪音;隔音室在设计上选用高效的吸音建筑材料。出入高噪声区的人员必须配带耳罩或耳塞等防护用具。10.9 防静电、防雷击措施重视用电安全,根据车间的不同环境特性,选用防腐、防水、防尘的电气设备,对各种用电设备和设施,采取防护、保护接地、电力线路重复接地、防雷等措施。在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或操作岗位设置静电
45、消除装置。车间内设置应急照明,防止突然停电发生事故。防雷按第一类设防。对较高的建筑物设置屋面避雷装置。烟囱设避雷针,高出厂房的金属设备及管道均考虑防雷接地以防雷击。变电所配电室需作变压器中性点的工作接地。三者的接地线可连接在一起,但要求满足接地电阻最小者的要求。该接地系统最终尚需与全厂接地网相连。10.10 防机械运转、防高温高压措施选用先进可靠的生产设备,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尽量减少操作人员与设备的接触机会和由此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所有转动、运转机械在传动部分加设防护装置,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工艺系统及电气设计中都考虑了联锁及自动切换等设施。蒸汽管道、高温设备等采取保温隔热措施。30第十一章
46、工厂组织和劳动定员11.1 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的设置本项目属于原有水排放系统的改造和治理,属于环保项目不需要增加组织机构及人员。11.2 生产班制和定员选煤厂年设计生产能力 240 万 t/a,根据最新选煤厂设计规范要求,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日为 330 天,每天工作 16 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本项目所有人员全部利用原有职工。11.3 人员的培训本装置人员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和强烈的责任感,新增装置和改造装置操作人员上岗前,通常需要进行本装置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经培训后员工必须掌握安全贮存知识和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及环境保护知识,并且必须熟记各种工艺控制参数及熟悉风隐患源、风险源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条件、风险事故的防范措施和事故发生时应急措施。平时对职工加强安全培训,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用本单位或其他单位发生的事故、事故隐患、典型案例,强制对职工进行反复教育,让职工吸取经验教训,把安全生产、防范事故工作放在第一位,严格安全管理,经常检查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