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版年画是由传统绘画所派生出的一种民间艺术。是中国覆盖面广、文化含量密、流派多、地域风格丰富的民间艺术门类。作为中国“年文化” 的代表,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它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气氛浓郁,画面情趣盎然,深为百姓喜闻乐见.从明代起,随着木刻版画的发展,年画正式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数百年来,装点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说:“木版年画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地域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另外,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及扑灰年画也都历史悠久,身受人们喜爱。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
2、木版年画的鼻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杨柳青 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约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清雍、乾至光绪初期为鼎盛期。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 ,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多以仕女、娃娃、神话传说为题材,采用寓意写实等手法,构思巧妙别致,线条流畅清新,敷彩古朴曲雅,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反映人民群众向往国泰民安和幸福生活的万象更新 、 莲年有余
3、 、 富寿平安等作品,流传极广,驰名海外。霍庆有, 1954 年出生于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世家,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之一,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木版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勾、刻、刷、画、裱是制作一幅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五大流程。在木板上勾勒轮廓,是为“勾” ;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是为“刻” ;将版样刷墨印在纸上,是为“刷” ;依纸上的轮廓处填色涂彩,
4、是为“画” ;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是为“裱” 。 这张 “五子夺莲”图是五个丰腴可爱的儿童,在为夺得莲蓬而戏耍起来。中间的儿童身高体壮,手握莲蓬一束,高举过顶,身边的三个娃欲夺而不能,合力在围住事间的儿童,势不得到不肯罢休;最乖的是右边的那一胖娃娃,正当他们争夺不休的时候,双手捧了无数莲蓬搭在肩上,洋洋得意地离去。“五子”寓意多子,亦有“教五子,名具扬”之意;“夺莲”寓意“连生贵子”之意。 五”在古代书面语言中意含“ 多数” 之意。诸如“五福和合、五福临门、五福捧寿、五子登科”等祝颂词语,已是街巷传诵,妇幼熟知。何谓“五福”?书经 洪范记述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5、”;民间则把“五福”演绎为“福、禄、寿、喜、财”,并撰联吟诵;“ 人臻五福,花满三春” 。在祈求“五福” 的同时,还希冀“五子登科”即多子多孙,鹏程万里,代代繁衍,兴旺发达。从“五子登科” 到“ 五子夺莲 ”,又是一次情感愿望的飞跃,后者的期望值再次提升。因“莲”与“连”、 “籽” 与“ 子”都属同音双关, “连生贵子”、 “连中三元”则又顺理成章与之链接。所以说, “五子夺莲” 的“ 莲”除有“连生贵子”含义,还有“ 连中三元”意蕴。 “五子夺莲”图,确实图中寓图,画外有画,是对“ 五子登科、五福临门 ”与“ 连生贵子、连中三元”四幅祥瑞图和这四句祝颂语的高度浓缩。誉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