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免疫调节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 作用的时间短暂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 B C D2、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甲 乙 丙 注:“”代表增加, “”代表减少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
2、状腺3、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B体表温度一定与体内温度相同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D人体散热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4、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 ab 段和 bc 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 )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 B细胞周期变短C. 核糖体活动减弱 D核糖体活动增强6、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增加、增加、减少、不变C.增加、减
3、少、增加、不变 D.增加、增加、减少、减少7、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骨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8、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比常人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
4、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10、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 A 细胞的分泌活动内环境渗透压的升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B. C. D.11、天气变冷时,维持体温所散失的热能增多,人体内下列哪些腺体的分泌量会增多( )垂体 甲状腺 胰岛 肾上腺 卵巢A B. C D. 12
5、、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 )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1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的原理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达到平衡B体温的恒定依赖于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C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小部分变成热能散失,造成能量的浪费D人体的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14、人体血液中各种激素的含量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上,这是通过下列哪项实现的 ( )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6、B.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C.神经-体液调节 D.反馈调节15、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C. 喝水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16、在临床上常使用氨茶碱、利尿素等药物来利尿,这主要应用的原理是( )A 加快血流 B.抑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D.增加排尿反射功能17、2008 年 1 月 12 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量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18、研究人
7、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19、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H1N1 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 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 B 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BT 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 T 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0、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疾病是由鼠疫杆菌(宿
8、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鼠疫杆菌合成、释放类毒素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21、下列免疫反应中,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 ) A泪液中的溶酶菌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C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从而抑制病菌的繁殖 D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可抵抗病毒感染22、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
9、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2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期间,一些医院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胸腺素的作用是 A促使 B 淋巴细胞形成 B促使 T 淋巴细胞形成C促使 B 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 B 细胞 D促使 T 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 T 细胞24、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和过敏反应中的抗体的区别表现在 ( ) 作用的机理和方式分布位置作用的结果化学性质 所产生的细胞 作用对象A B C D25、下列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同的表述,不正确的
10、是 ( ) A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熟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中遗传物质一般未改变,而 mRNA 种类不同D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的攻击目标是已经被抗原入侵了的宿主细胞26、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效应 T 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 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 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27、哮喘是世界
11、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为 B 细胞 B细胞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C细胞为靶细胞 D阶段、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28、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作用(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Aac Bad Cbc Dbd 29、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该病毒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 A.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B.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12、,从而使病毒被消灭C.效应 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抗体消灭D.效应 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毒被干扰素消灭30、肠道病毒 EV71 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EV71 侵入机体后经 T 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 EV71 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 T 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 EV71 入侵的细胞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 EV71 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3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
13、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32、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33、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 B 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34、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
14、,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可促进效应 B 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35、我国人用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获准生产,专家称,这对防控禽流感以及可能的流感大流行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禽流感病毒的衣壳制成的疫苗,能使机体产生抗体 B.禽流感病毒与 HIV 一样,都是以 RNA 作为遗传物质C.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第一次残留的具专一性的抗体会大量增加D.当禽流感疫苗接种后再追加一剂时,机体产生抗体所需的时间变
15、短36、右图中的 X 代表什么细胞 ( )AT 细胞或效应 T 细胞 BB 细胞或效应 B 细胞 C吞噬细胞 D癌细胞37、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 疫苗,它们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 DNA 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 DNA 疫苗是抗原BDNA 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CDNA 疫苗导入人体后,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38、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
16、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39、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 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 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 ,应尽快治疗 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A B C D40、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B
17、抗原刺激 T 细胞是效应 T 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C效应 T 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选项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选项第二卷 非选择题 (40 分)41、 (12 分)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 4 周龄以后, 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犊牛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 57 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
18、较,其特点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比常乳高 2025 倍。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试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 ,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 。(2)初生犊牛要到 4 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 。(3)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由母牛的 细胞中的 (细胞器)合成,并由 (细胞器)加工分泌的。合成它 的原料是 。(4)初乳中若不存在蛋白酶抑制素,进入消化道中的免疫球蛋白会被 分解成 。(5)初生犊牛通过牛初乳能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被动免疫;长大到 12 岁龄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
19、获得的是人工自动免疫。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 ,后者的免疫球蛋白来自 。(6)极少数人服用初乳后出现过敏反应,此时的初乳被称为 。这种过敏反应发生在 (初次;再次)服用初乳时。42、 (8 分)如下图所示,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问题。(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痛觉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 。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的反应,调节该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部位 (;) 。(2)图中此人反应是一系列神经调节的结果,参与此过程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多个,包括 及下丘脑。(3)图中此人肾上腺分泌增加,同时下丘脑的 分泌量也增加,使垂体的 分泌增多,从而促进肾上腺
20、皮质激素分泌,协同调节血糖、血压以应对该紧急情况。(4)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 进行应急免疫治疗。该方法属于 (A非特异性免疫;B.特异性免疫) 。43、 (7 分)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1)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_及 A 结构中的_。(3)当激素增多时,和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_。(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_;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_,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10.( 13 分) 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 和 。 (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 , 易溶于 , 因此可用 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 (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 通常可用 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 , 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 理由是 。 (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 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5)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 芳香油将分布于液体的 层, 原因是 。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 。 (6)从乳状液中分离得到的芳香油中要加入无水硫酸钠, 此试剂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