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一地理期末考课本知识重点专题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系统天体是宇宙中物质主要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大行星,小行星,矮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体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知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人类目前所能观察到的宇宙2. 太阳系冥王星“出局”主要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降为矮行星3. 太阳光球 色球 日冕亮度: 降温度: 升 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太阳最内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以 11 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异常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天气气候异常,扰乱磁场产生磁暴。4. 地球地球适宜生命居住的原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体积质量适中(吸
2、引适宜的大气) 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节奏适宜)专题二 月球1. 月球月球体积为地球 1/49,质量是地球的 1/81,引力是地球的 1/6月球表面基本没有大气(无风) ,表面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特征。公转周期为 27.32 日,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2. 月相(见下页图)专题四 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2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 15(
3、两极除外)平均 1/日 线速度 :平均 30 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1670KM小时,两极为 0.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 2.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 4 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 小时,则减 24,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 24 小时,日期减去 1 天. 经度:1h per 154min per 1时区:从某 0或 180(未知)经线两边经度递减,则该经线为 180,且此经线西面(左面)为东经,
4、东面(右面)为西经;两边经度递增,则该经线为 0,且此经线西面为西经,东面为东经。3. 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4. 公转近日点(1 月初)快 ,远日点(7 月初)快 回归年:365 又 1/4 天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326专题五 板块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3(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板块:亚欧板块、非洲版块、美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多火山,地震等)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5、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ATTENTION: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2.地震与火山(1)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2)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叫震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 30 倍。(3)地震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级(大)震源(浅) 震中距(小)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版块及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包括西太
6、平洋岛屿和东太平洋的美洲西部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横跨亚欧非三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版块、印度洋板块的结合地带;大洋中的洋脊也是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带地震前兆:地下水变浑浊、动物狂躁不安、小震频繁、地面变形等。世界四大火山主要分布带: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以及洋底火山带。专题六 岩石与矿物(1)岩石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石圈的主体,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沉积岩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
7、母、长石方、解石 专题七 地貌1.主要的地貌类型基本地形地貌 堆积 侵蚀 典型分布区平原 流水 三角洲、冲击平原、冲击岛“V”形谷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丘陵 喀斯特 石钟乳、石笋、石柱溶洞 西南,云贵山地 海岸 滩地,海滩海蚀洞,海蚀崖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杭州湾为界)高原 风成 沙丘 风蚀蘑菇、风蚀柱新疆(中国风力资源从沿海到内地递减,过季风界再递增)盆地 黄土 塬、梁、 陕西、山西(黄土涂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4峁 性好、富含矿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水土流失严重:1.土质疏松 2.植被稀少 3.多暴雨治理措施:1.植树造林(经济林)2.建梯田 3.退耕还草还林 4.建自然保护区 5.
8、打坝拦沙专题八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 、水汽、尘埃(水汽和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原因)对流层具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平流层适宜飞机飞行,电离层能反射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2.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则反射向地面,人们讲反向射向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强,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逆辐射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多,出现霜冻。专题 9 行星风系1. 大气环流7 月气压带风带北移(低压控制)1 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信风控制)(必须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必须掌握)见书 P8
9、7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气候5(要求:能分辨各气候年雨热变化图,详细图例见地理图册 P35 并知道其主要分布地区)(恶补一下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 要知道一些著名城市的所在洲、国,以及在各洲上的大致方位)专题十 季风1. 亚洲季风区域 主导风向 冬季 出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往阿留申低压)东亚:中日韩 (一月份)西北 夏季 出现印度低压(从夏威夷高压)(七月份)东南南亚:印度、孟加拉国 (一月份)东北巴基斯坦 (七月份)西南2. 季风与农业受季风影响,我国夏季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干旱地区以
10、外最暖热的地区。来自低纬海洋的湿热夏季风给我国大陆带来充足的雨水,形成雨热同期的水热组合,为农业提供有利条件。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夏季风是我国大陆水汽主要输送者。夏季风强弱变化使我国南北频繁发生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时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时南涝北旱。专题十一 台风、寒潮和梅雨1. 台风气旋:低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主要是海南、台湾、广东、福建、浙江) 。2. 寒潮大范围强烈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反气旋:高压,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夏季,暖性反气旋过境时产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副热带高
11、气压) 。冬季,冷性反气旋形成于蒙古西伯利亚强大的冷高压,形成寒潮。北半球向原来目标右面发生偏转南半球向原来目标左面发生偏转3. 梅雨冷锋是指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即锋的方向的前方为暖空气,后方为冷空气)冷锋过境时,场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在冷空气控制下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暖锋是指暖空气向冷空气方向移动的锋(即锋的方向的前方为冷空气,后方为暖空气) 。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在暖空气控制下,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准静止锋是指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呈准静止状态的锋。每年 6 月中旬到 7 月上旬,源于海洋的暖湿气流北上跃过南
12、岭后与南下的北方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于江淮地区至日本西南部,使这一带出现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天气,即“梅雨”梅雨结束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入伏旱季节。专题十二 人类活动与气候1. 全球变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即大气逆辐射)反射回地表,使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直接表现为冰川后退,雪线上升,海冰大量融化。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暖膨胀和极地、山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岛屿和低地,使城市排污系统失效等等。全球变暖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那个和暖热气候向极地扩张,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6而迫使世界各国改变木业结构。高纬度地区气候
13、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产;中纬度内陆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增加,干旱,使草原荒漠化面积扩大;中低纬度海区气温升高,台风频度强度增加,台风源地扩展。对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原子能、风能、太阳能等)植树造林,通过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承担共同而有差别的责任。2. 酸雨全球酸雨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3. 臭氧洞臭氧层中臭氧量的减少会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的热量状况发生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4. 城市热岛和雨岛城市热岛形成原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中生产生活集中,排
14、放废气多,致使城市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城市缺少绿地。城市热岛使城市夏季更闷热,导致人们工作效率降低,中暑人数增加,诱发各种疾病,加剧大气污染,破坏城市中自然环境等。城市热岛效应还导致了城市雨量比郊区多,形成城市雨岛。专题十三 水循环1. 水圈的构成海洋是水圈的主体。淡水主要存在于冰川、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河水中。冰川: 高纬 大陆冰川(南极、格陵兰岛)高山 山岳冰川(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2. 水循环类型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通过上述环节使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同时又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
15、等相互转化,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动态系统。水循环调节地球各圈层的能量,对全球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它通过侵蚀搬运等塑造丰富的地表形态,是地表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海洋不断向陆地疏松淡水,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可再生。3. 河水补给河水补给形式: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谁,地下水,降水等。降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似。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与降雨量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多雨期为洪水期,少雨期为枯水期。我国河流洪水期多在夏秋,枯水期多在冬春。内陆地区(西北地区)主要靠冰川和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则随气温高低变化。夏季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这些河流的汛期。 (在温带和汉代的一些地方如我国东北,春季积雪融化汇入河流,使河流形成春汛,这样的河流一年有大小两次汛期,次汛为春训,主汛为夏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