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第一章 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与现状第一节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背景与趋势为应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冲突,世界各国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变革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力图通过这些战略规划及具体措施,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发展模式,是实现这一变革的有效手段。1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背景循环经济是在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资源紧缺和环境恶化的矛盾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
2、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产品的输入端、生产过程和输出端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在不影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西方工业国家在经过70 到 80 年代的摸索实践后,循环经济的理论体系趋于成熟完善。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90 年代各国纷纷开始大规模发展循环经济,到 21 世纪初,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德国、日本、美国始终处于探索者、先行者的地位,形成了各具
3、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学者肯尼斯鲍尔丁(Kelmeth Ewert Boulding)于1965 年正式提出这一理念,首次使用循环经济这一术语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pearce,D.W,1990)。后来经联合国推动,20 世纪 90 年代初,循环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逐步传播,90 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基本特征为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 ,即 3R 原则。目前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已形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2成了以下三种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一是美国的企业小循环模式;二是丹麦的卡伦堡中
4、循环模式;三是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以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为代表的“宇宙飞船理论” ,以及资源的节约化、集约化使用,逐步发展为发崛永续再生资源和能源,寻求永续发展的工业革命探索,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循环经济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理念设想、实践探索,逐步进入到商业化运用的新阶段。循环经济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趋势;二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趋势;三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趋势。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特殊背景与趋势我国与国外在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实践方面有较大差异,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概念及实践。(1)认识特征。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认识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生的背景方面。
5、发达国家在逐步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后,由后工业化或消费型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以提高生态效率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及资源化(3R 原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我国是在压缩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在较低发展阶段,为寻求综合性和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来解决复合型生态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借鉴国际经验,发展自己的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二是内涵方面。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首先是从解决消费领域的废弃物问题人手,向生产领域延伸,最终旨在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探索实践看,发展循环经济
6、的直接目的是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我国循环经济实践最先从工业领域开始,其内涵和外延逐渐拓展到包括清洁生产(小循环)、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和循环型社会(大循环)等三个层面。(2)实践特征。从目前的实践看,中国特色主要是通过实施 3R 原则,依靠技术和政策手段调控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程,将传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提高资源能源效率,拉长资源能源利用链条,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3减少废物排放,同时获得经济、环境
7、和社会效益。一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预防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大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我国在三个层次整体推进循环经济方面成效明显。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在区域层面上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第二节 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主要解决的问题1 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1)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兰州市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较好地落
8、实了节能减排责任制;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得以淘汰;“两高”行业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一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2007 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2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7.83%;城区空气质量稳步好转,全年优良天数达到 271 天。兰州市将针对工业、建筑、交通、商用、民用、农村和政府机构等 6 大重点领域,全面、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2008 年实施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在工业领域实施 100 项改造项目助推节能。工业是节能降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兰州市将狠抓有色、石化、钢铁、电力、建材、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和 85 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推动企业调整产品
9、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2008 年内,组织实施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 300 万吨年催化装置余热锅炉节能改造、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墨化炉节能改造、连城陇兴铝业炭素回转窑节能改造、榆中钢铁有限公司风机、水泵系统电机改造和西北永新公司能量系统优化等 100 项节能改造重点项目,确保工业领域完成年度 5%左右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2008 年兰州市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严格实行 65%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快供热体制和分户供热计量的改革步伐,年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4内完成 25 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逐步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大力发展新型墙
10、体材料,积极探索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在交通领域实施公交优先推广清洁燃料。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化路网和站点布局,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加快运输车辆的更新改造,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机动车发展,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标准,鼓励和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加快发展专业化运输物流公司,促进全市运输业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节能型方向发展。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强尾气排放监管监测,开发和推广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在商用领域开展能耗限额试点。兰州市将在公共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
11、品等,在大型商场电梯推广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开展大型宾馆、商厦进行能耗限额试点。并对试点单位用能情况进行公布。公共建筑的空调温度也将被严格限定,夏季室内不低于 26 摄氏度,冬季室内不高于 20 摄氏度。在农业领域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新增户用沼气池 5000 户,使户用沼气总量达到 1 万户以上。积极推广省柴节煤灶。积极开展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集中供应沼气工程试点建设,按照防止污染、生产能源、发挥生态农业的要求,推广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推广太阳灶 5000 台以上。在政府机关制定兰州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开展创
12、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在机关办公场所、电器开关、水龙头等处张贴节能标语和提示语活动,推进政府机构无纸化办公,对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由同等优先采购转变为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实现政府机关节电5%、节水 5%、人均办公纸张使用量降低 5%、单台公务用车平均油耗减少 5%的年度机关节能。(2)提高各县(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已经启动,但在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方面,各县(区)在重视程度上却存在着较大差异。西固区制定了西固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提出了到 2010 年循环经济发展的总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5体目标,并确定了
13、石化产业、铝工业、机械工业、建材行业、纺织工业、基础设施行业、环保产业、循环社会八类发展循环经济项目规划。现已编制或申报了循环经济项目 5 项: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玻璃熔窑烟气余热发电项目”;兰州裕隆气体有限公司的“利用二氧化碳废气生产高纯度液体二氧化碳”项目;兰州西固热电有限公司 2165MW 机组烟气脱硫项目;兰州鹏飞保温隔热有限公司的年产 20 万立方米泡沫玻璃生产线;西固区东川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三方合作的东川生态循环链综合建设项目。城关区制定了城关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到 2010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重点建设区域和重点项目。现有循
14、环经济省重点项目 1 项,即:西北永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涂料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有机溶剂“的循环再利用项目。循环经济区建设项目 3 项,即:甘肃西亚工贸有限公司”粉煤灰标准砖“生产项目;甘肃颐和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轻质复合保温砌快“生产项目;兰州岷山橡胶厂“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再生产橡胶扩能改造”项目。红古区提出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实现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部署了着力节约替代工业锅炉(炉窑)、区域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余热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检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十项重点节能工程。另外,红固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中提出发
15、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增长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提高煤炭回采率,以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而其他县(区),有的目前只是用已制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方案、意见和规划等简单代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只是在有关部门成立了循环经济项目工作组开展了一些亟待综合开发利用的能源矿产废弃物情况调查。(3)加快各地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上的速度从兰州市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分县、区启动情况上看,西固区、城关区开工建设情况较好,而其他县(区)的循环经济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还处于正在考虑准备阶段而尚未启动。从各类循环经济示范区域建设情况上看,积极性较高、动手较快的西固区已确定了以工业园区
16、为重点,启动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建立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6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城关区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认真规划实施循环经济项目。而其他的县(区)有的虽有一些循环经济项目,但至今仍尚无任何启动迹象;有的只以节能减排的一些指标代替循环发展经济项目,这是远远不够的。(4)拓宽融资渠道,缓解制约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家支持资金争取的难度大、速度慢,地方配套资金受财政收入的制约又跟不上,企业自身积累也不足,因此,资金不足是制约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最大难点。皋兰等一些县(区)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在不断增加,但经济总量不大、综合经济实力
17、不强、经济发展能力偏低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此,对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能力明显不足,这严重阻碍了兰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区等辖区内各单位的循环经济发展步伐。由于兰州市自身财力有限,作为兰州市的一些循环经济重点领域试点项目,由于在资金上全靠企业自筹或银行贷款来发展,必然在其建设上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至于那些得不到方方面面大力支持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虽有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但资金投入的瓶颈制约阻挡了他们前行的步伐。只有有效解决了资金投入的问题后,兰州循环经济才能迎来大的发展和全方位推进。(5)积极营造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快宣传力度。循环经济目前在我国和甘肃省的发
18、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社会上许多人对“循环经济”这一新名词颇感陌生,只是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的重大意义有着相对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二是健全法制环境。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但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行强的行政法规缺失。三是逐步确立循环利用意识。人们对资源稀缺性的认识不够,资源危机感不强,普遍缺乏循环利用的意识。从企业层面上看,即便是一些服务比较到位的大型企业,其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产品在送达消费者后,其完好的包装物也同时被遗弃在消费者家中,也没有做到回收再利用,这样既无形中增加
19、了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7图1-1 年度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广大消费者的额外经济负担,又使各种包装物在再加工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再从家庭和居民层面上看,人们普遍缺乏将生活“垃圾”分类捡装的习惯,对可回收垃圾的范围也不十分清楚,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日常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不足 20%,而经济发达国家的回收利用率大多在 65%以上。2 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发展经济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研究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动时就可发现: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是在资源承受力和环境承受力之间的能动活动,所处的环境决定着生产和消费的模式,影响着发展道路的选择。(1) 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不高,
20、能耗、水耗有待进一步降低进入“十五”时期,兰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摆脱“九五”末期的缓慢增长,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工业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2.55%,比“九五”时期高出5.02个百分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12020320420520620710.%10.841.09%13.5616.4%16.17.2%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年 度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82032042052062070501015020250年度工业增加值(亿元)年 度单 位 :吨 标 准 煤 /万 元0.3 0.161.220.8 0.881.110.78 0.5
21、92.26 2.5200.511.522.53世 界平 均 德 国全 国平 均 北 京 上 海 天 津 广 州 深 圳 甘 肃 省 兰 州图 1-3 2005 年国内外主要城市万元 GDP 能耗比较(2)环境治理力度虽然逐年加大,但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据甘肃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会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显著下降,2007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42万吨,比2006年减少0.5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2.11万吨,比上年减少0.32万吨。2006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71天,比上年增加6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
22、74.25%。随着兰州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一些重点单位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仍然威胁着水源地的安全,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城市排污设施建设比较缓慢,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37%,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这与省会城市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水土流失面积2005年为1247.10千公顷, “十五”期间水土治理图 1-2 年度工业增加值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9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达到361.85千公顷,占流失面积的29.02%, ,生态恢复的任务仍相当艰巨。(3)绿化和植被面积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在兰州城区中,绿化和植被面积较低,地表裸露现象严重,
23、兰州城市用地20400km 2,全市绿地面积仅5191.4km 2,其中,公共绿地642km 2了,绿地率25.5%,人均公共绿地3.5m 2,生产防护绿地面积约1.44l0 7m2,在全国同等城市中排序比较落后。尤其是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距全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m 2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兰州,树木和绿地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所具有的吸附和降解作用,以及改变局地小气候的作用得不到发挥。(4)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程度低050100150200250300产生量 单位为:万吨2003 2004 2005 2006年 度图1-4 兰州市年度固体废弃物产生量0501001502002003 2004 20
24、05 2006年度数量(单位为:万吨)固体废弃物处置量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0图1-5 兰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置量与综合利用量(5)节约意识不强,浪费现象较严重兰州市资源匮乏,但节约资源的意识不强,节约制度与措施尚不完善。土地的集约利用、有效利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2000年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0.00升/人日,2006年人均生活用水量上升为176.81升/人日,全省为132.43升/人日。兰州市目前有8033户用水大户。由于体制原因,被列入计划管理的只有1114户,覆盖率仅为13%,距离国家对北方城市要求的95%的计划覆盖率相差很远。在这1114户管理单位中
25、,有100余户单位超计划用水。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每月特种行业用水量约4万吨,一年近50万吨。这些“特种行业”指的是高档桑拿、洗浴、美容美发、纯净水生产、游泳馆、洗车等行业。此外在兰州的农业灌溉大多还是大水漫灌的方式。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世 界 全 国 甘 肃 省 兰 州 市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 单位:立方米图1-6 国内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对比污水回用、中水利用、河水利用设施建设滞后。市民和企业对节能和节能产品认知不足,节能市场尚未发育,节能奖惩机制、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能源利用效率低,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目前兰州
26、市的既有建筑存量约为9500万平方米,有约80%的建筑属于不节能建筑,每个采暖期比节能建筑多烧近百万吨标准煤,节能改造十分紧迫。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1第二章 兰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第一节 兰州市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1 兰州市地理区位与基本概况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90个乡镇、40个街道办事处、804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29.4
27、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8.03万人,居住着汉、回、藏、东乡、裕固、撒拉等38个民族。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2图2-1 兰州市辖区图2 兰州市自然条件状况(1)气候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和投资创业之地。2007年兰州市各县区年平均气温在6.811.7之间,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均偏高1.72.3。各地年降水量在167.93.13.3mm之间,与历年相比,其余各地均偏少15成。(2)土地资源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山
28、地、梁峁、丘陵,盆地和河谷川台阶地三大类型。山地和梁峁丘陵是主要地貌,面积为9.6105km 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2.90%,海拔一般在1500367Om;盆地位于境内北部,是地势最平坦的地区,面积为1.6l05km2,占全市总上地面积的12.32%,海拔1800m左右;河谷川台阶地位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3于境内中部和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4501800m,面积l.9l05km 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4.75%。21.97.676.523.5 耕 地林 地牧 草 地未 利 用(3)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大理石、石英岩、白云岩、石英砂、芒硝、石膏和一些有色金属。其中以煤、
29、石灰岩、石英和白云岩储量较大。煤矿主要矿点有窑街、海石湾、阿干镇、大有乡和大同镇等5处,其它地方有零星分布,总储量7.510 8t。石灰岩 主要有永登富强堡、中堡、大闸子和高崖等16处,储量2.1109t。石英岩 主要矿点有永登奖峻埠岭、石砾沟和榆中银山等5处,储量1.5108t。石英砂 主要有阿干镇、颜家坪、咸水沟和仁寿山等4处,储量l.3107t。白云岩 主要有榆中黄石坪、香木沟、马莲滩、马卸山和永登连城等5处,储量约为3.210 7t。此外,蛇纹岩矿、黄金矿和耐火粘土等矿藏也具备一定储量,海石湾盆地的油气资源也前景喜人。目前兰州境内已探明各类矿床、矿点156处,35个矿种。非金属矿相对丰
30、富,有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石英岩、硅铁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储量集中,储量达3亿吨,为硅铁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图2-2 兰州市土地资源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4(4)水资源自产地表水资源年仅2.0110 8m3,其中大部分属暴雨洪水,含沙量大,矿化度高,难以利用。且由于植被覆盖率低,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平均年径流量系数仅为0.045;客水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自产地表水资源之不足。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年平均径流量单位:立方米黄 河 大 通 河 湟 水 庄 浪 河 宛 川 河图2-3 主要河流年平均径流量水能资源较为丰富,除黄河上游已
31、建起直接为兰州服务的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大型电站外,黄河兰州段还可建6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1.5108kw。兰州市域内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且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可满足城市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测全市每年地下水9.6亿立方米。兰州深居大陆腹地,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降水量稀少,年均降水量为329.6毫米,自产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年平均量约为2.39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74亿立方米,允许可开采量为1.59亿立方米,人均仅为742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十分有限,远低于国际缺
32、水警戒线1700立方米的水平,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5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废 水 排放 量 (万 吨 )化 学 需氧 量 (吨 )氨 氮 排放 量 (吨 )工 业 排 放 量生 活 机 器 污 水 排放 量图2-4 2007年全市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为兰州提供了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目前兰州市城区日供水能力为166万立方米,实际日供水为7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90%,地下水占1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3384.34万吨,工业废水达标率为90.86%,比上年相比上升1.26
33、个百分点。黄河兰州段共设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即扶河桥(对照点)、湟水桥、新城桥、包兰桥和什川桥,其中扶河桥、包兰桥、什川桥为国控断面,新城桥、湟水桥为省控断面。监测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黄河兰州段按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3 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1)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7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732.8(GDP)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与全国相比,经济总量还很低,位居全国 31 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第 26 位(2006 年)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6.09 亿元,同比增长0.49%;第二产业增加值 336.08 亿元
34、,同比增长 15.78%;第三产业增加值370.59 亿元,同比增长 10.2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 GDP22243 元,增长13.93%。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为 96.13 亿元,较上年增长 13.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6.6 亿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6341.68 381.41433.65500.25567.04638.47715.09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产值(单位为:亿元)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年 度国 民 生 产 总 值图 2-5 20012007 年兰州市生产总值元,同比增长 40.5%
35、,经济总量逐年递增(见图 25) 。尤其工业化水平的逐年提高,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007 年,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 45.86%,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 44.91%,较 2001 年的 22.55%提高了 22.36 个百分点,成为 2007 年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导产业的支柱作用进一步提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业结构向城市农业转型,产业结构的服务业主导特征更为明显。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7 年底兰州市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 3.56:45.87:50.57。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
36、率分别达到 45.87%和 50.57%,2007 年生产总值达到 732.7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其中第一产业 26.09 亿元,同比增长 3.69%;第二产业336.08 亿元,同比增长 15.78%;第三产业 370.59 亿元,同比增长 10.22%,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为 3.56:45.87:50.57。二、三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十五”时期兰州市粮经播种面积呈现粮食播种面积不断调减,高效益和优质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趋势。2007 年粮经播种面积比由 2000 年的 73.526.5 调整到 60.139.9。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重
37、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7点行业,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优势支柱产业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 66.4%,以新医药、新材料、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市工业的比重由 2000 年的 2.5%提高到 2007 年的 6%,上升了 3.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日益显著,大商贸、大流通、区域性贸易、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建设成效显现。2007 年在全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和热力生产供应业、烟草加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医药等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约 180
38、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85.5%,同比增长 17.57%,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 15.98 个百分点。(3)企业改革力度加大,组织结构得到优化,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后,全市工业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同时也积极响应省政府“两抓两放”的号召,全面实施国有企业“393”攻坚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两个置换”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兰州石化集团公司,兰石集团完成改制,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进规范的股份制改革,兰铝、祁连山水泥等企业成功上市,全市工业上市公司达到 13 家,比“九五”末增加
39、了 9 户;27 户省属企业下划兰州市管理后,改革脱困步伐加快;采取破产、兼并、联合、拍卖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 90%,国企改革攻坚战的主体任务基本完成。通过企业改组改制,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2007 年全市股份制企业资产总量为 373.36 亿元,营业总收入 169.998 亿元。27 户省属下划企业在内的 236 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面铺开并完成主体任务,组建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有利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有序稳定推进。(4)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不大,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迅速膨胀,自然资源的先天不足,导致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大气环境为例:空气质量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_-_18兰州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2007 年,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为 271 天,比上年增加 66 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4.25%。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 0.06 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 5.26%,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 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 0.042 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19.2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8 毫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 0.129 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33.16%,超过国家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