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球科学漫谈结业小心得.doc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7832140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科学漫谈结业小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球科学漫谈结业小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球科学漫谈结业小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球科学漫谈结业小心得在地球科学漫谈这门课堂中,当然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把自己记忆深刻的一点知识及感想做一个小总结。当然,地球科学漫谈还有好多其他知识我肯定没有总结到,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门选修课,它不在于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得如何认真,笔记记得怎样好,而在于拓展我们的知识横向面,让我们了解,认识地球,激发我们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我们保持对地球的长期好奇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身边发生的一些地质地理现象,并且尝试从各方面去解释它,并从中不断学习,知识才能越来越渊博,才能不断收获,进步!首先我知道了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

2、间) 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以及新的交叉学科(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分支学科。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我觉得这门课基本是围绕地质作用展开的,那么我就从地质作用开始总结吧。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其中内力作用使

3、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地质作用大概分为以下几类: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按地质营力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沉积作用。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

4、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风化作用虽说是可以分为以上三种基本风化类型,但我们也应该注意,三种风化类型往往是同时存在的,相辅相成的。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2:剥蚀作用是将分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的面貌,这种作用称为剥蚀作用。剥蚀作用就是指各种运动的介质在其运动过程中,使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其产物剥离原地的作用。剥蚀作用是陆地上的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地质作用,它塑造了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同时又是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动力。由于了

5、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同时又是地表物质迁移的重要动力。由于产生剥蚀作用的营力特点不同,剥蚀作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湖泊、冰川、风等的剥蚀作用。剥蚀作用按方式有机械、化学和生物剥蚀作用三种。3: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按沉积环境它可分为大陆沉积与海洋沉积两类;按沉积作用方式又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物质沉积三类引。广义指造岩沉积物质进行堆积和形成岩石的作用,狭义的指介质(如水)中悬浮状物质的机械沉淀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火山;有的微弱缓慢

6、,如风化作用。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其中,我对地震比较感兴趣,下面我就总结一下地震现象的概念,产生原因,现象。地震: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 ,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地震的征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地下水异常:地下水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

7、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动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日常中见到地震前动物反应异常表现: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

8、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地声地光:地声与地光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出现。古今中外关于震前出现地声、地光的事例很多,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多种多样,可是很难将它们作出确切的描述。不过它们与人们听惯的声音、看惯的光象是很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出现也不合常规,往往使人感到惊异。地声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地光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有时,地声、地光也不易鉴别,因为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从远处传来很

9、像地声;地光的形状和颜色,与电焊光、电线打火、闪电、晚霞、火光、灯光等也有相似之处。地震产生的原因: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查了一些资料,大概有以下集中说法:断层说:是指板块漂移导致地应力积累,其应变能量破坏了岩层,导致岩层断裂发生地震。岩浆说:指地下岩层导热不均,部分体积膨胀导致岩层断裂而发生地震;相变说:指地下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结晶状态发生了改变导致体积变化引发地层断裂,产生地震;气爆说:岩浆渗入岩层引发地层中可燃气体爆炸,产生地震;弹性回跳说:地壳受挤压弹性形变,反弹回来产生地震;核爆炸说:地震是地壳下面核原料达到临界值发生天然核爆炸,其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象。地下雷暴说:指地层中热压电效应产生的电场及其感应电场之间发生剧烈放电,形成地下雷暴,产生巨大爆破力,导致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