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东方古堡桃坪羌寨各位游客,经过 3 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乡的桃坪羌寨。羌寨距成都市 180 公里,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 ”、 “神秘的东方古堡” 。羌族人自称“尔玛” ,是个古老的民族。据历史考证,四川阿坝一代的羌族是古羌人的一支。古羌人原居西北地区,汉魏以来,受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始向东向南大迁徙。一部分进入西藏,融入藏族;一部分内迁中原地区,融入汉族;还有一部分羌人迁入岷江上游,分布在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县及绵阳北川县、雅安市和甘孜州部分区县,形成四川的
2、羌族,目前四川羌族总人口近 20 万。桃坪古堡建筑始于汉朝,是当地原始居民因地制宜,以本地盛产的石片为原料,采用黄泥为粘合剂做成的民居建筑,叫“邛笼” ,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羌族迁入岷江流域后,为了防御外族侵扰,也大量采用这种建筑。桃坪羌寨“邛笼”包括碉楼建筑和民居城堡建筑两部分。羌寨有碉楼 2 座,雄踞于古堡后面的山腰,具有军事观察所的含义;桃坪古堡是寨内民居,由许多石楼拼合而成,形成雄伟壮丽的建筑群。古堡内石楼摩肩接踵,高低错落,棱角清晰,远远望去,俨然一座方正宏大的石制宫城。桃坪羌寨最早名为“赤溪寨” ,因为当地溪水里的石头呈红色,映红了溪水。后来这里栽种大批桃树,春季桃红柳
3、绿,秋季果实累累,人们便称此地为“桃子坪” ,简称“桃坪” 。民居建筑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羌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由片石砌成的平顶房屋,便是桃坪羌寨的古民居,当地人称为“庄房” 。 “庄房”多数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中层住人,最高一层用来堆放粮食和杂物,房顶平台是打麦子青稞以及晒粮食的场地,另外还垒一个“小塔” ,摆放羌人信奉的白石神,体现出羌人“人在畜上、神在人上”的习俗。羌族信仰天神,并以白石作为天神的象征。传说羌族先民在迁往岷江上游时,曾在天神帮助下以白石战胜了强敌戈基,使民族转危为安,所以羌族以白石作为保护神,山顶、屋顶和石塔内,均供奉白石神。羌族民居建筑往往就地取材,采
4、用当地特有的片石,用毫无杂质的深层粘土粘合,加上房基深入石层,房屋间互相连接,使墙基坚固耐用,一般可以使用数百年之久。桃坪羌寨户户人家相连相通,相互依靠。寨外面有八个门,为传统的八卦布局,寨子里大小甬道错综复杂,13 条四通八达的通道互为联结,犹如进入诸葛孔明摆下的八卦阵;通道各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发生战争时,在通道里既可互相支援,又可埋伏士兵。桃坪羌寨构建了复杂而又实用的水网系统。他们修筑的水渠顺山而下,穿寨而过。从山上下来,水渠为明渠,进入寨中之后,明渠变成暗渠,并有多处分支使渠水分流。寨内的主要通道下面和部分人家房内都筑有暗水道,揭开石板就能取水。水道的作用不小:一是方便生活;二有消防
5、作用;三可调节寨内气温湿度;四是水道宽敞,可以通人,战时可作防御之用。寨前一片开阔地上,暗渠复原为明渠,宽了很多,村民有需要清洗的各式物品都在此洗涤,然后渠水直流寨下的杂谷脑河,不致污染饮用水源。这种设计既卫生又科学,让人不得不对羌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叹服。请大家注意,古堡每户人家的窗户都较小,房顶互相连接,这是为什么呢?对,窗户小可以保证房间内冬暖夏凉,也便于防盗,小窗户还有利于房屋墙体的稳固。庄房互相连接,既方便抵抗敌人侵犯时互相支援,还巧妙地利用了房屋间的牵引力,提高了房屋抗震性,2008 年 5.12 汶川大地震,古堡大部分幸存下来,这与古堡强烈的抗震性是分不开的。各位,请看这间庄房外
6、墙上留着一个穿孔的石板,你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吗?对了,是用来拴马或拴牛等牲畜的。其实,在桃坪羌寨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秘密。这不,古堡家家户户使用的门锁和钥匙多是木制的,没见过吧?这种锁在修建房屋的同时就安装好,木制门锁开启需要一定的技巧,外人是难以打开的;再如,古堡内许多房屋的墙体上有“十” 、 “工” 、 “王”等石砌符号,甚至还有奇特的太阳纹,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当地人也说不清楚了,算是待解之谜吧。请看,这是羌寨常见的“石敢当”碑。石敢当是羌族的守护神,具有镇宅的功能。这尊石敢当高 150 厘米,宽 40 厘米,面目狰狞,眼球外突,张着血盆大口,口中衔着一支典型的西夏剑。据考证,这尊
7、石敢当还是西夏时期的文物哩。碉楼建筑现在我们来到了桃坪羌寨中最具特色的景点碉楼。羌碉一般高达 20 多米,是羌寨的标志,对羌族人来说,无碉不成寨,所以过去羌寨是碉楼林立。碉楼形状有四角、六角和八角形多种,也采用石片加粘性黄泥砌成。其棱角锐利笔直,似刀切斧削而成,结构匀称,墙面平整光滑,坚固耐用。碉楼主要用作军事用途,下层可驻军和堆放粮食,楼顶设置观察哨,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只需在顶层点燃烟火,便可将信息传遍村寨。楼内兵士可据楼力守,所以碉楼一般建在路口或山地险要地位,易守难攻。但解放以后民族和睦,羌碉已失去原来的意义,大部分自然损毁了。桃坪羌寨共有两座碉楼,高达 30 米。楼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
8、由下向上倾斜,使碉楼下大上小,台基相当稳固。据说修建碉楼的工人不绘图、不吊线、不用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施工,可保证数百年不倒。请大家注意看,桃坪羌寨碉楼正中有一个从顶到底的棱角,它起什么作用呢?不仅仅是装饰美化作用,重要的是使楼房所受的压力通过这一曲线波纹分流扩散,更好地支撑起高大的碉楼。桃坪地处地震频发的岷山大断裂带上,但数百年来碉楼矗立不倒,不能不说与羌人精湛的建筑艺术有密切关系。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 2008 年 5.12 汶川大地震,桃坪古堡受损并不严重的原因了吧?对,古堡和羌碉采用轻薄的石片,用深层的黄土粘接 ,地基深入岩层,下大上尖的外形和建筑物间相互拉扯的建筑结构,以及梭角支撑等 ,分别起到了稳固作用和地力分散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古建筑的安全。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桃坪羌寨不在这个断裂带上,它所处的茂县、理县断裂带基本是安全的。各位游客,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桃坪羌寨是一个集日常生活和战争防御体系为一体的古老城堡,它的路网、水网、房顶共同构成了三维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远可观察,近可接敌,十分神奇。但当战争的硝烟散尽,高大的碉楼和迷宫般的建筑就失去了抵御外敌的意义,留给我们的就是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成为研究羌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