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必修 3 学案 2019-5-27第 1 页 共 4 页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
2、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过程:问题一: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发展演变轨迹:春秋时期 战国后期 秦朝时候 西汉初年 问题二:汉初与民休息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问题三:儒学在西汉的复苏的社会原因?董仲舒的学说哪些可体现相应的解决之道?问题 原因 学说思想王国土地 限田、薄敛、省役边境阶级矛盾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问题四:汉武帝“独尊儒术”采取了哪些措施?或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高二历史必修 3 学案 2019-5-27第 2 页 共 4 页思想: 政治: 教育:规定教科书和教官(内容和名称): 兴办太学: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问题五:试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积极可取得的意义,哪些是今
3、天应当扬弃的消极影响? 积极: 消极: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 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 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 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3、 (20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4、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4、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 “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5、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 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7、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8、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高二历史必
5、修 3 学案 2019-5-27第 3 页 共 4 页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君权神授思想 D阴阳五行思想10、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 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最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6、加强1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上书说,火灾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机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火灾天意说15、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
7、奉儒家思想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16、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A “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D.“限民名田” “塞兼并之路”17、汉武帝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了直接的作用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 举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 C. D.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高二历史必修 3 学案 20
8、19-5-27第 4 页 共 4 页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之主张导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事
9、件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2)按照材料二之主张,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两则材料之主张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请回答:(1) 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2)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该思想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 上述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儒家经典诗 书礼 易 春秋高二历史必修 3 学案 2019-5-27第 5 页 共 4 页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答案问题一:应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问题二
10、: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问题三:问题 原因 学说思想王国 诸侯国实力日益膨胀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土地 土地兼并剧烈 限田、薄敛、省役边境 匈奴为患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上的统一阶级矛盾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问题四: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规定教科书和教官(内容和名称):诗 书 礼 易 春秋博士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建立地方
11、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问题五:积极: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选择题:15DBDBC 610CBCCB 1115 DBCBD 16 A 17 C材料题:1 (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相同之处:都主张统一思想,禁绝异端邪说。不同之处:前者主张“以吏为师”,后者主张“独尊儒术” ;前者手段残暴,采取焚书的幸事,后者手段温和,采取国高二历史必修 3 学案 2019-5-27第 6 页 共 4 页家扶持的方式。2.(1)董仲舒(2)独尊儒术和罢黜百家(3)有利于从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