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目:浅论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呈现中的人文关怀摘要电视新闻节目以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同时也符合电视新闻的发展规律。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人 文 关 怀 关 注 人 的生 存 与 发 展 ,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角色新闻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应当将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必需追求。(删)本文通过对“故事化” ,这一盛行的新闻呈现方式中的人文关怀的研究,来发现“故事化”盛行的原因,以及体现人 文 关 怀 在贯 注 深 化 新 闻 主 题 、 扩 充 新 闻 内 涵 、 提 升 报 道 品 味 、 引 发 受 众 的 思 考 与 共 鸣 的 意
2、 义 ,从 而 完 成 新 闻 信 息 价 值 和 文 化 价 值 的 双 重 构 建 , 使 新 闻 报 道 赢 得 更 多 的 读 者 , 为 自 身的 发 展 开 拓 更 为 广 阔 的 天 地 ( 删 ) 。 为了更好地体现故事化呈现中的人文关怀,在叙述故事的时候要讲究方法,并且新闻工作者也要具备良好的素质,从而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好的报道,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词:电视新闻 故事化 人文关怀引言科技在发展,人们接收的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信息传递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可以看出媒介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从电视这一媒介看,电视新闻节目要受到大众的欢迎,新闻节目中不再光是重要权威的国家大事,而出现
3、了很多百姓生活事件的报道。中国的新闻事业先后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的新闻以“时政性、权威性、导向性、综合性、主流性”为主,如新闻联播 ,第二时期的新闻注重新闻节目的舆论监督性、事件调查性、新闻评论性,如焦点访谈 、 新闻调查等,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的宣传机构和新闻媒体,必须将新闻的内容转到关注民生方面,也是第三时期“民生新闻”或“百姓新闻”的出现,打破了单调、简单、平面、僵硬的新闻报道方式,注重塑造新闻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如生活空间 、 第一时间等。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也曾2说:“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 ”1从新闻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仅知道为
4、何新闻故事化如此盛行,也明白了人文关怀在节目故事化进程中被提出来,不仅满足了受众的需要,也符合历史的潮流。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可以吸引受众,并且故事化呈现中的人文关怀让受众在紧张的社会压力下,轻松地接收新闻,使受众在观看新闻故事的同时放松身心。虽然当前这种新闻呈现方式受到媒体与大众的青睐,但是自身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硬伤,有些故事化新闻报道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希望媒体能够正确的把握好这种独特的方式,让中国的新闻事业更有益地发展。一、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应包含人文关怀( 一 ) 什么是新闻故事化与人文关怀新闻故事化也叫做新闻的情节化、戏剧化。顾名思义,就是把新闻用故事的形式表
5、现出来。因此,要具备故事的象征,即过程、悬念、冲突、细节,是新闻娱乐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2新闻的故事化,是新闻学与叙事学不断结合的结果,也是新闻作为一种叙事艺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用故事讲述新闻,使故事化的新闻在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同时,能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人性化内涵,对报道对象作更加立体的展示,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深刻性和接近性,从而提高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人 文 ”是 一 个 内 涵 极 其 丰 富 而 又 很 难
6、 确 切 说 明 的 概 念 , “人 文 ”与 人 的 价 值 、人 的 尊 严 、 人 的 独 立 人 格 、 人 的 个 性 、 人 的 生 存 和 生 活 及 其 意 义 、 人 的 理 想 和 人 的 命运 等 等 密 切 相 关 。 人 文 关 怀 就 是 对 人 的 生 存 状 况 的 关 怀 、 对 人 的 尊 严 与 符 合 人 性 的 生活 条 件 的 肯 定 , 对 人 类 的 解 放 与 自 由 的 追 求 。 一 句 话 , 人 文 关 怀 就 是 关 注 人 的 生 存 与发 展 。 就 是 关 心 人 、 爱 护 人 、 尊 重 人 。 3(二)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
7、包含人文关怀的意义从 19 世纪 30 年代出现的便士报来看,它给人的主要印象就是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是运用煽情感官刺激手法,来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阅读情趣。从世界范围来看, “俗”的电视文化是一种主流,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是电视运作体制的商业化;其二是3迎合低等级的观众情感以追求高收视率。社会越发达,人类生活内涵越复杂,相应的情感也越复杂。就像埃里克.塞瓦赖德所说,任何一个低级趣味的人都不会有高级趣味,但是每一个自称趣味高级的人都会有相当分量的低级趣味。因为,无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他都要经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和情感。如今社会发展越快,人们的压力越大,弗洛伊德理论,压力可以通过移情的方式
8、在非现实的虚拟空间中得到释放。电视基本上每家至少有一台,看电视是一种纯粹的日常化接受行为,伴随的是一种休闲的家庭生活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只有轻松浅显的电视节目才能让受众看懂并感兴趣。这样,观念也就往往产生轻松的接受心理,这种心理无疑只适合接受俗文化的传播。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而言,在这些影响下,更要关注人文关怀。中国行业里存在这样一个潜规则盲目跟风,如果大家都去播报低俗的东西,到时候就会像很多没有任何意义的广告那样,让受众不停地换频道,最终就不会再有人看了。而故事化的方式来传递新闻,使新闻更吸引受众,引发兴趣,乐于被受众所接受,而且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中的人文关怀也具有了重要意义。故事化的呈现方
9、式易于人们接收,并且贯彻的人文精神,也让人们轻松接收信息的同时,能让人们从内在精神方面得到高尚的思想,潜在地影响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让人们在了解社会现状的同时,能够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让世界充满爱。二、当前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进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一)过度集中于弱势,忽视人的心理及现实存在新闻报道中不乏弱势群体,电视新闻故事选材大多集中于农民工、下岗工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在灾难性报道中,弱势群体更是充满画面。另外还有些受害者,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当对这样的群体进行报道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反映他们的苦难遭遇的同时,要尽量安抚他们的心理,并且保护他人的隐私。如,对有些不宜刊播的画面、声音要进
10、行加工处理。对那些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还在侦察、尚未定罪的赌博、卖淫、吸毒人员,还有为生计所迫出卖劳动力的童工等,荧屏、报刊及网络在刊播登载时,必须对当事人的脸部、声音以及明显的肢体标记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因为这不但涉及法4律法规问题, 同时也体现了记者的职业道德。(二)过度强调刺激性,忽视人的心理很多新闻通过吸引人的眼球来得到收视率,因此常常播放些带有刺激性的图片或音乐。虽然这些图片声音等能够刺激人们的感官,加上故事化的情节,抓住受众的心,得到心理满足,但是过度渲染刺激,往往使新闻报道浅薄、庸俗,缺乏人文关怀的深层次理解。新闻工作者要尊重受众,处处为受众着想。比如,一些过于肮脏、刺激、丑陋的
11、镜头和画面要简单地进行处理,医院进行手术的镜头不要太血腥;凶杀案、烧伤、烫伤以及车祸的现场,恐怖、凄惨的场景以及残肢断臂的躯体等尽量少用特写镜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连很开放很自由报道新闻的美国媒体,除了反复播放飞机冲向世贸大厦的镜头外,并没有过于血腥的情景,媒体采取的消解残酷、淡化血腥的报道方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就像在吃饭的时间段内,不会播放些影响食欲的节目一样,这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三)过于肤浅局限,缺乏理性深度一些故事化新闻报道局限于人物生存状况的介绍,没有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和思维理解,更加反映不出来新闻所要反映的深层次理性意义和人文关怀。举个例子,就像小学生写日记,很多记的就
12、是流水账,没有主要想表达的,体现不了中心思想。就如同写文章,我们都知道选材要小,但立意要高。新闻是反映客观存在的事情,当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事件中,他们就是把关人,通过对事件的理解,明白想要呈现给受众的、让受众理解、体悟的东西,就通过他们选择的画面、采访来形成。通过故事揭示出人文关怀的实质,使受众的思想得到启发与提升,而不是一味的媚俗和讨好受众。三、如何体现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中的人文关怀(一)从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体现故事化的人文关怀1、用形象的事实说话,突出情节和细节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一个好的故事应该蕴含一系列情节、细节,当一个令人同5情的人物偶然碰到一个复杂的情景,他的遭遇和反映就是情节的
13、展开。”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也认为:一个好的完整的故事应该类似于戏剧表演, “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强调冲突的紧要性” , “时刻保持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 , “提供给读者任何可能得到的细节” 。4 江苏电视台的1860 新闻眼就曾经报道南京一户居民楼里飞进了一对燕子,在一家住户的阳台上安了窝。当时这条新闻的解说词是这样的:今儿一大早老李起床后,本想到阳台伸伸胳膊练练腿,没想到竟然有了大发现,原来他家的阳台上来了不速之客。 (老李同期声)看,这就是小燕子的家,就安在阳台窗户的拐角处,随手就能摸到,老李探了脑袋,往它们的家里看着,呵,里面居然有两个小宝宝,正安稳地睡大觉呢。燕爸爸燕妈妈一定
14、去给孩子们找吃的去了,这两个小宝宝还真乖,就那么老实实呆在家。这是一条充满趣味的新闻,老李的家中阳台来了客人,如何表现燕子在老李的阳台上安了窝,如何介绍两个燕宝宝,上面的解说词就充分利用了细节,包括老李“探了探脑袋” 、燕宝宝“安稳地睡大觉” ,都将这一份情趣表现出来了。电视新闻的细节可以体现在新闻内容上,也可以展现在画面语言上,更可以运用一些画面外的非语言符号。52、以人为故事主体,以人的视角写故事1990 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 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 93 人。据警方统
15、计,在从 11 月 3 月开始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 100 多人被雷电击毙。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6虽然这篇文章报道的是自然现象,但是却是从人的视角来看待,吸引读者的兴趣,获得具体印象。生活空间定位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跃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崇高美。还有热播的“第一时间”、“今晚 800”等节目也大多是以人为故事的主体,从身边的小事说起,用故事化的手法,让受众喜爱,并且体会人文关怀。3、建立多维的、立体的故事叙事视角(1)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每到高考时就会增加一个板块
16、小赵跑高考 ,记者小赵穿梭于各个高校,以学生的视角采访高招办或是高校招生办,而不是站在媒体的角度,及6时地将最全最新的高考信息传递给观众,解答考试的疑问。里面就多次运用图表、动作等手段,和往年高考情况比较,更清晰,还有字幕注释和字幕评论,这些小小的细节都展现了第一时间节目组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所做的努力, 小赵跑高考也成为每年高考时最受欢迎的板块。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在高考期间除了小赵跑高考之外,还有一个小板块让我飞得更高圆梦大学 。7(2)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记者站在客观的世界,把自己放在受众的位置上去观察周围,捕捉新闻的价值,记录新闻事实。如 2000 年,上海青年报策划了一次“牵手行动”,记
17、者前往医院与艾滋病患者握手,非常轻松地和病人交谈,并向他们送鲜花,情景十分感人。在 12 月 1 日,世界艾滋病日当天,报纸组织的一个专版刊登了这些记者的体会和与病人握手的照片,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感染力。8凤凰卫视的热火巴格达,通过镜头,我们看到伊拉克这个几度经历战火的国家已是满目苍夷,人民生活极度困难,到处是战争的废墟和瓦砾这种公众代言人的叙事视角,使读者对事件有了理性的思考。9(3)第三者的叙事视角即借他人的眼睛对事实进行客观的叙述。如一位石油工人妻子谈她的丈夫,妻子叙述:“油田组织人抢救,国强也参加了。那天晚上他对我说:明天我去战井喷,你就别离开家了。要是治不住,我可能就回不来了”通过第
18、三人的叙述更能表现新闻主题。10总之,新闻报道叙述视角的选择必须出奇出新,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抓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因素,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一定要注意营造高潮,没有高潮,叙述就会缺乏起伏,就很难吸引人。新闻故事化就是借用文学的技巧写新闻,使新闻报道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然而,新闻故事化手法突出强调趣味性、人情化和矛盾冲突,注重新闻事件的画面、细节,重在技巧的运用,也能够通过演绎的形式去表现某种现象,但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用技术手段处理或演绎出来就不再是新闻了,就会失去它的价值。所以,记者在运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时,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意识,在追求审美效果的同时,绝不可忽略新闻7真实性的
19、要求。(二)从新闻工作者素质体现故事化的人文关怀1、关心被采访者,感同身受地为当事人着想,维护他人尊严例如,对于灾难性新闻,无论被采访者有没有意愿配合采访,记者都应采取富有人情味的接近方式,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有些情况下,先对遇难者家属表示真诚的同情,以恰当的形式宽慰他们的心情,会让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拉近,制造更容易沟通的人际环境。在采访中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尽量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二度伤害。很多在采访遇难者家属时,记者常常会问他们知道不幸消息后的心情如何、感受如何等等。这种问题,就像在他们的伤口撒上一把盐,无疑会使被采访者稍稍平复的心情再受刺激。而记者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悲痛、激动、愤怒
20、等情绪化的表述,不问受众也想得出,缺乏信息价值。在沉痛的汶川地震事件中,当时很多救援人员的家就是汶川的,他们在救助别人的同时,而自己的亲人可能就在灾难中,也有的已经遇难了,可想他们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悲痛,如果你是记者,在当时的环境下,你又如何对他们进行采访呢?记者在采访他们救援事件进行状况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心情,避免一些敏感的话题。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女警,她自己的婴儿还在襁褓中就不幸遇难了,可是她还坚强的给其他幸存下来的婴儿喂奶,这种事迹多么伟大,可是如何去采访她呢?就需要注意采访的同时要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了。在灾难报道中,还要特别注意:虽然记者在采访中会对灾难事件当事人或遇难者家属
21、产生同情、悲悯等情感,但仍要明白记者的职责对新闻事件客观中立的记录者,在报道中应尽力避免因为对弱者的同情而妨碍报道的公正。2、不能将灾祸事故变换一个角度当作先进典型来报道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存在一种误区,就是对事故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常常轻描淡写,而对事故发生以后的抢险却连篇累牍地大书特书作文章。例如,森林失火了,我们会报道这场大火如何的大,场面如何的惊险,当然也要报道,这场大火是如何引起,造成了多大的灾难等等,要多角度、多重点地报道,避免进入误区,造成受众对信息的片面化理解。前几年,有一个地方金矿发生塌陷事故,几十8名正在现场进行挖矿运矿的民工被压。这是因为矿主置国家的法令于不顾,趁春节期
22、间偷偷开采而酿成的祸端。经过当地军民的奋力抢救,除救出少数民工外,大部分民工都遇难了。事件发生之后,个别媒体却以风采,在井下燃烧为标题,对这一事故的“抢险纪实”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明明是一起矿主违法开采、使他人的生命受到了重大伤害和摧残的灾难事件,经报道反而变成了舍己救人的英雄赞歌。113、记者以身作则处处关怀帮助有困难或受到伤害的被采访者记者的采访,不仅作用于采访对象,还应通过自己的报道作用于社会许多层面。记者伸出友爱之手,不但不会降低新闻价值, 反而还可为新闻报道增色, 赢得更多的受众。面对需要帮助的被采访者,也许我们的及时相助可以避免一场灾难,也许我们的爱心,可以带动更多的有爱之人。有一位
23、“中国最美的女记者”是这样选出来的,2006 年 7 月 10 日下午,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曹爱文,奉命采访发生在河南郑州市郊黄河岸边的一起儿童落水事件。当落水女孩被救了上来时,由于 120 尚未赶到现场,为了抢救昏迷中的孩子,曹爱文为她做起了人工呼吸。尽管最终很不幸,孩子没能获救,但曹爱文在现场的表现却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当人们访问她时,曹爱文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当时我没有看她的脸,我也不敢看,没有看她的脸,我就感觉她的气息,就是从鼻子以下吧,再观察,眼睛不敢看,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的害怕。但是还是有温度,还是有温度的,能感觉得到。”12 曹爱文的行为是一名记者应该做的,她的行为更有力
24、的宣扬了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参考文献1 李希光新闻学核心 ,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2 杰里施瓦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3 陈燕侠 孟晓新闻报道与人文精神的构建 , 应 用 写 作 2002 年 第 7 期4 罗伯特赫利尔德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 ,华夏出版社,200295 孙晓静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故事化的表达方式 ,2008.5.26 第 19 页6 圣才学习网 新闻故事化体现新闻人文关怀,2010.11.047 孙晓静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故事化的表达方式 ,2008.5.26 第 20 页8 张子让 当代新闻编辑M.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 47 页9 中国新闻网 香港
25、凤凰卫视记者深入伊拉克前线拍摄纪录片 ,2002.09.2010 陈雅丽 实用播音教程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 276 页11 熊奇录 一枝一叶总关情浅议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视听天水期刊 第 3 页12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8 月 2 日播出“最美”节目,节目实录致谢这篇论文终于告一段落,它跨越了 2010 年的结尾,迎来 2011 年的开头。本论文从选题、撰写到最后定稿都是在周正昂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作风,在学术问题上敏锐的洞察力、富于创新的学术思想、敬业的精神、平易敬人的高贵品质以及对我的教诲使我在写作论文期间受益匪浅。论文的每一次完善无不凝结着导师的智慧和心血,非常感谢周正昂老师对我在论文写作上精心的指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