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825422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 世纪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3 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4 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作家及代表作:一、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 世纪他们

2、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1 19 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 ,形成了海德堡派。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等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3)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政治性讽刺长诗)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二 英国(1)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 1 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 2 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

3、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其中强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理解社会” 。自然山水诗:云雀 、 西风颂名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恶魔派: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称“桂冠诗人”骚塞是叛

4、徒。为此骚塞称拜伦、雪莱是 “恶魔派” 。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3)济慈 夜莺颂 、 秋颂三 法国文学夏多布里昂(法国第一个浪漫主义作家) 勒内 “世纪病”形象:19 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内中的主人公勒内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这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2 小说中的

5、主人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寡欢的情怀。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 欧那尼 (戏剧)缪塞(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三个火枪手小仲马:茶花女通过妓女玛格丽特同阿尔芒斯的爱情悲剧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四 俄国文学(19 世纪俄国是个沙皇专制的农奴制国家)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五 美国文学 前期民族文学的创立

6、)欧文、库柏爱伦坡侦探小说(“新英格兰文艺复兴” )爱默生历史性代表人物 、霍桑红字 、麦尔维尔白鲸 、梭罗瓦尔登湖惠特曼草叶集 (草叶作为一种最普通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当时正在发展中的美国的象征,也是诗人关于民主和自由的理想的体现。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一片藤叶第二节 拜伦东方叙事诗 1 18131816 年拜伦完成了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故事,称东方叙事诗 。2 叙事诗中的主人公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这些叙事诗又叫“叛逆者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一类英雄形象。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才识出众,意志坚强,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敢于和封建

7、强权社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高傲、孤独,脱离群众,个人奋斗,看不到前途,悲愤忧郁。这类形象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战士的斗争精神,但也有浓厚的悲观色彩。3应用:唐磺的人物形象和和艺术特色。唐磺的人物形象:诗作的同名主人唐璜本是中世纪西班牙民间传说中放荡好色的登徒子,在此之前的不少欧洲文学作品。1.作者着力强调和侧重的却是他性格中美好善良的一面,极力挖掘他性格中的积极因素,把他写成 18 世纪末的一个天真、善良、勇敢、热情、热爱自由、厌恶虚伪的贵族青年。2.他顺从人的自然本性而生活,不愿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无视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传统习俗和虚伪道德,勇于反抗压迫和奴役

8、,极力追求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3.他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则是玩世不恭、任性放纵、意志薄弱,随波逐流,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带有这一形象原始性格的痕迹。这是一个在生活的磨练中不断发展成熟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在他身上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艺术特点: 1.突出的特点是辛辣的讽刺。拜伦自称唐璜为“讽刺史诗” ,他在长诗中使用了夸张、变形、对比、反语、谐等手法,针对主人公活动的 18 世纪末以及 19 世纪初之“各国社会的可笑方面” ,展示其辛辣的讽刺艺术特点。2.其次,作品富于浪漫传奇色彩。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与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所营造的传奇性氛围,使得诗人对现实的描绘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传奇色彩。诸如海上

9、遇险遭遇人吃人的惨剧,海岛上享受爱情的欢愉、土耳其宫闱内的欲海风波等。3.再次,诗作具有浓烈的抒情性。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抒情性,无处不在,统贯全篇。4.唐璜采用了兼叙兼议的表现手法,即在第三人称的叙述中插入第一人称的谈话。这种插笔具有两种性质,一是讽刺性的,一是抒情性。5.最后唐璜还在格律、诗歌语言等方面进行创新,它是英国诗歌史上运用口语体取得最高成就的诗篇。简析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的主要思想内容。(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拜伦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主要歌颂了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反暴政、反侵略)第一章 主要写主人公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见闻,反映了拿破仑铁蹄下当地人民的苦难,反抗和对自

10、由的渴望。第二章 主要兴趣是景色和冒险。作者缅怀希腊光荣的过去,哀叹现在的懦弱,希望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土耳其的统治。第三章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超过并在最后遮住了游历主人公的形象。凭吊滑铁卢战场,咏叹拿破仑的命运,抨击神圣同盟,追忆启蒙主义者伏尔泰和卢梭。第四章 他的信心和希望变得最为明朗有力,以高昂的自由信念号召意大利人民起来斗争,争取独立。第三节 雨果欧那尼的决战:剧本欧那尼以 16 世纪西班牙为背景,主要叙述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为父报仇,反对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反对封建暴君的进步主题,反映出七月革命前夕人民高涨的反封建情绪。在艺术上,剧本完全打破了“三一律”的限制,地点随意变换,大量采用奇

11、情剧的手法,充满浪漫的奇异构想。围绕它的上演引起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阵营之间的一场决战。它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美丑对照原则:一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 。二主要内容:1 大自然中美丑并存。2 艺术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该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同时采取艺术的夸张。3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雨果的人道主义。贯穿他一生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他的人道主义思想随着作家对社会人生问题认识的加深和创作的成熟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他 30 年代初创作的巴黎圣母院中,他的人道主义的进步性表现为对封建专制王朝、天主教会黑暗势力的批判,对劳动

12、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作者还极力夸大爱和美的感化力量,其人道主义中“仁爱万能”的思想也在此初露端倪。此后他的思想不断发展,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頁越来越明显突出。在 60 年代初出版的悲惨世界中,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性,同情关注劳动人民的困难,歌颂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同时頁幻想以仁爱感化、开办慈善事业阿里解决社会矛盾,为拯救社会指明一条出路。从悲惨世界看雨果人道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人道主义思想是贯穿悲惨世界始终的主线,在作者看来,它既是批判社会罪恶的有力武器,又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救世良方。反映出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双重性:进步性和局限性。(1)雨果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首先

13、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国家法律的不公正,暴露其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压迫劳动群众的反人民本质,并对下层人民的不幸生活寄予深切同情。雨果在作品中用激愤的语言,生动感人的艺术典型,深刻指出了广大下层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根源,愤怒谴责资产阶级把人民剥夺得赤贫如洗,而反过来却把劳动者投进监狱的强盗行径。(2)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 、 “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表达了雨果的人道主义理想。然而当他试图以人道主义来解决上述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立即暴露出这一思想体系的局限性。他不了解社会问题的症结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不合理,而是在作品中提出道德感化和兴办慈善事业两条改造社

14、会的道路。在雨果的时代这决不可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因而只是作家本人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3)在小说里,雨果充分肯定了法国革命的历史进步性,肯定了暴力革命,这就突破了人道主义的局限性。悲惨世界雨果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作者从 1848 年动笔,到 1862 年出版,历时十几年之久。小说共分 5 部:第 1 部芳汀,第 2 部珂赛特,第 3 部马吕斯,第 4 部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第 5 部冉阿让。贯穿整部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冉阿让。在悲惨世界中,作者同情关注劳动人民的苦难,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反动,歌颂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反映了雨果人道主义的进步性;而他企图以仁爱感化、开办

15、慈善事业解决社会矛盾的设想则是其人道主义局限性的表现。悲惨世界:人道主义思想主要人物:冉阿让、芳汀、小柯塞特。悲惨世界揭示的本世纪三大问题?它的思想价值?答: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1)小说通过冉阿让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和芳汀、柯赛特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深刻地批判了造成穷苦人民悲惨处境的社会罪恶,猛烈抨击了法律和司法机构的不公正。(2)小说对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社会生活面貌作了出色的描绘。小说对“六月起义”的描绘具有文献价值,它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和共和主义者的英勇斗争精神。(3)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16、,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体现者,通过他的言行,表达了作者希望以仁慈和博爱、宽恕和感化改造社会的人道主义理想。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小说还对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命运表示深切同情,赞美这些“低贱者”美好的心灵和品德。1.爱斯梅哈尔达是一个封建制度下无辜遭受侮辱迫害的下层妇女形象和人性美的化身。她处身社会底层,但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反抗性格。她不计前嫌,给加息莫多在刑台喂水;为救穷诗人甘果瓦,自愿同他“结婚” ;她真诚爱着曾救过她的侍卫长法比,而对克罗德的威胁利诱,她则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也不屈从他的淫欲。在她身上外貌的美与心灵的美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成为美的化身。加西莫多

17、则是另一种类型的“低贱者”的代表。他外貌奇丑:驼背、跛足、独眼、声哑,但心灵美好、性格善良,坚强勇敢,富于牺牲精神。小说在描写下层人民苦难的同时,对于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也予以一定反映,精心描绘了“奇迹王朝”的流浪汉、乞丐攻打圣母院的场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反封建民主力量的觉醒。艺术特色: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特点。1.运用“美丑对照原则”进行创作。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了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了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对照艺术在巴黎圣母院中主要体现在情节、场景对照与人物形象对照两个方面。2.恢宏的史诗性质。

18、 巴黎圣母院以 15 世纪路易十一时代为背景,全面再现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3.曲折离奇、引人的情节。比如,加西莫多力大无比,当街抢人,烈日下受鞭刑示众、劫法场、一人保卫巴黎圣母院、摔死克洛德、殉情而死。4.精彩的心理描写。小说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曲折过程,揭示行为的内在原因。5.此外, 巴黎圣母院善于将无生命的事物描绘得庄重神奇、动人心魄,仿佛使富有灵性的活物。第四节 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主要代表作,被认为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是诗人对俄国社会生活长期观察、体验、分析的结果,生动地描绘出 19 世纪 20年代俄国广阔的生活画

19、面,塑造出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把抒情诗、叙事诗与小说创作的艺术形式融于一体。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主人公形象、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思想意义体现在:小说以彼得堡和外省乡村为背景,广泛而生动地展现了 19 世纪初俄国社会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上流社会贵族生活的罪恶。同时,小说通过奥涅金这个“多余人”的形象,批判了专制的沙皇农奴制度,也指出了他们远离人民、脱离实际的致命弱点。通过达吉亚娜的形象的塑造,赞美了纯洁、善良、真诚等优美的品德,批判了沙皇专制制度对人类社会美的亵渎。小说对农奴的悲惨生活也作了一定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同情。1.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他是 19 世纪

20、 20 年代俄国贵族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专研果亚当斯密斯的经济学著作国富 ,研读果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著作民约论 。他还非常喜欢拜伦那些讴歌自由与个性解放的诗歌。西欧这些进步文化思想的影响使他看清自己原来所沉醉、所迷恋的贵族社会灯红酒绿的生活毫无意义和价值,悔恨自己白白蹉跎了大好年华。他烦闷、痛苦,对贵族社会的庸俗、空虚感到不满,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他想认真读书,从事写作,又要搞农事改革, “用较好的地租代替古老的徭役” ,希望西欧的资本主义出现于俄国。这一说明,奥涅金在精神上,远远高于那些贵族社会中的庸人之上,使开始觉醒的贵族青年一代的典型。2.奥涅金并没有完全摆脱贵族阶级传统道德的影响,他对社会的

21、厌恶只能停留在精神上和思想上。因此,贵族的教育,使他毫无实际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个贵族社会的土壤培植起来的青年,对生活缺乏实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处身之中的环境,找不到自己生活的位置,性格极其复杂和矛盾。1.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使普希金心目中的理想贵族妇女形象。诗人称她为“灵魂上的俄罗斯人” 。2.在这一形象中,包含着诗人对人民的理解,体现着诗人创作的高度人民性。诗人把达吉亚娜美好的品德和性情同人民的影响联系在一起,从俄罗斯普遍人民身上,她学得了纯朴、善良;3.从大自然中,她领悟了生命应该而且必须自由、舒展,后来她违背心愿嫁给一个年老的将军,并且拒绝了奥涅金的狂热追求

22、,因为她清醒地意识到奥涅金并不能帮助自己走向理想的生活,反而会摧毁自己内心这块最后的理想的天地。这正反映出她性格的优美,虽然这种性格美带有柔弱的悲剧色彩。艺术特点:1.人物于环境的典型性。奥涅金这个“多余人”形象,使时代的产物,他体现了 19 世纪 20 年代俄国贵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他们不满现实、追求理想;但又脱离实际,远离人民,一事无成,这正是十二月党人和先进贵族的特点,也是十二月党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鲜明的对比手法,小说中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3.诗体小说的独特体裁。这是一个诗体长篇小说。一方面,它具有一般长篇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长篇的典型特色。另一方面,它又用诗歌的凝练笔法,使形象、景物、场面的描写都具有诗的意境。同时,还有许多抒情插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