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渔技2011 22 号关于做好水产养殖洪涝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市、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近期,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引发了特大洪水,给水产养殖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做好洪涝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一、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渔技指导员和责任渔技员要加强对各自责任片区内的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对受灾严重的地区,要成立救灾技术小分队,迅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灾区,指导渔民开展减灾及恢复生产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生产技术服务。二、为及时指导生产,省总站制定了水产养殖洪涝灾后恢复
2、生产技术措施要点(附后)。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掌握当地灾情特点及发展变化情况,细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尽快组织落实。三、要配合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灾情统计工作,并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灾后恢复生产技术难点、要点的总结和宣传工作,及时发放技术手册,帮助广大渔民科学有效地应对洪涝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主题词:水产 洪涝灾害 恢复生产 紧急通知 抄送: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011 年 6 月 22 日印发 附:浙江省水产养殖洪涝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要点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6 月上旬以来,我省浙西北、浙中和
3、浙东等地连续遭受了四轮强降雨.时值梅雨季节袭击,连持续的大暴降雨天气引发的特大洪水,使不少地区的养殖场区内涝受淹,养殖池塘堤埂坍塌或大面积过水,大量鱼虾鳖逃逸或死亡,温室设施大棚进水,管理用房浸泡水中,给不少地区渔业生产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和损失。部分养殖单位及养殖户的鱼塘、龟鳖池被冲毁或灌入洪水,致使养殖鱼类、龟鳖类逃逸或死亡,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截止 6 月 20 日,全省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到 26.7万亩,水产品损失 1.5 万吨,直接经济损失 2.9 亿元,特别是重灾区兰溪市,出现了大范围的池塘漫溢、设施毁损、鱼类逃逸等状况,渔业损失达到 4850 万元。为了应对灾害,尽快恢复生产,并
4、防止灾后养殖病害的爆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要注意天气预报和汛情,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应尽早将水产养殖转移到远离河道或较高的安全地带,及时排水抢救。养殖场舍应建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地势高燥的场地,四周应挖排水沟。二、抓紧修复被毁坏的各种养殖设施。对水淹后尚能开展生产的,应积极采取措施。如应迅速重筑池塘堤埂,尽快利用人工清挖、泥浆泵抽吸等措施清除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的淤泥;在稻田四周开挖沟渠进行科学泄水;对受损网箱进行及时修补。对养殖设施损毁严重的,水灾后,应迅速重筑池塘堤埂,及时进行拦网,修复加固水库溢洪道拦鱼栅最大程度减少鱼类逃逸。对因受洪水影响的机电设备,如:增氧机、
5、水泵、照明线路与设施、饲料与药物存放设施等,也应尽快维护和保养。尽快利用人工清挖、泥浆泵抽吸等措施清除池塘和主要进排水口的淤泥,恢复正常的池塘和河道功能。 三二、及时起捕压塘和高价值经济水产品。因降雨影响起捕上市的各类水产品,宜根据市场需求及早起捕。对受灾严重的池塘,确实无法及时修筑塘埂确保养殖生产的,应及时起捕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高价值经济水产品,把损失降到最低。四三、抓紧补放苗种,争取受灾不减产。对虽受淹但能继续开展养殖生产的池塘,及时进行围网处理,并根据养殖品种的逃逸情况,开展科学评估,合理选择补放品种,确定增补数量,养殖模式可以有鱼种培育、鱼种培育和成鱼混养、成鱼反季节养殖三种方式,做到
6、放养的苗种既能利用水体的有效空间,又能使损失减少到最低。五四三、调剂补充亲本与苗种。对亲本苗种损失较大的生产单位,要摸清存塘亲本和苗种数量,及时组织补充、调运,并加强亲本培育,强化饲养管理,确保苗种供应。四、积极开展重新放养工作。对全淹、全逃池塘,要迅速整理池塘,消毒水体,开展重新放养工作。根据目前苗种的供应关系和放养季节,抓紧采购虾苗(白对虾、青虾)、夏花(黄颡鱼、翘嘴红鲌、加州鲈鱼、鳜鱼)、中华鳖等,重新开始养殖。六五、切实做好灾后水产养殖疫病预防控制工作。1、.消消毒养殖水体,杀灭病原菌。 水灾后水体病原菌复杂繁多,为防止灾后疫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水体消毒剂一般
7、有生石灰 (使用剂量:每立方米水体 2030 克)、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 1.0 克)、二氧化氯 (每立方米水体 0.20.3 克)、强氯精(每立方米水体0.3 0.4 克)、溴氯 海因(每立方米水体 0.030.04 克,以溴氯海因计)等,任选一种全池泼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 2、.及时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 水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 1 米以上最为有效。水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
8、、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3、.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 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由于持续降雨,光照条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体溶氧少,加上降雨过后天气闷热,大量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鱼塘,耗氧量增多,易引起水质恶化,易导致和鱼虾缺氧泛塘。因此要加强巡塘,坚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色、水质变化,鱼的活动、摄食情况和有无浮头、发病现象等,发现残饵剩料,及时清除,以防败坏水质,出现缺氧预兆时,要立即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4、准确诊断,科学用药。 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
9、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54、.加强水质调控,尽快培肥水质。强降雨后池塘普遍浑浊,水质偏瘦,养殖户可根据所养殖对象不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条件。若池水比较混浊,泥沙含量较大,影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有条件的可将池内浑水排出,换注新鲜清水;无法注入新水的池塘,可用(1520 公斤/亩)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澄清水体。对以养殖鲢鱼、鳙鱼、鲫鱼、珍珠蚌等应以肥水为主。在对池塘等进行消毒处理后 5 天左右,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微生态剂,改良池塘水质。65、强化投饲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
10、洪水过后鱼类、龟鳖类的体质较差,必须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配合饲料可添加维生素 C、中草药、多糖等,以增加鱼类、龟鳖类对致病因素的内在抗病力,在投喂时一定要做到“四定” ,即定质、定量、定位、定时。76、.准确诊断,科学用药。 水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保障养殖水环境稳定,保障鱼体健康与水产品质量安全。7.加强疫病测报。要提高灾后疫病防治意识,加大疫病监测力度,及时发现疫情或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六、考虑移址建场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应尽早将水产养殖转移到远离河道或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养殖场舍应建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地 势高燥的场地,四周应挖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