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 蜇海蜇又名白皮子,在水产动物中属腔肠动物,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外形似伞,身体分为伞部和腕部。海蜇经过腌制加工后,伞体部成为“海蜇皮” ,口腕部俗称“海蜇头” 。在中国,海蜇皮的出口历史较长,从 60 年代开始,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出口量达三、四千吨之多的出口商品,深受国外欢迎。近年来,受海区污染的影响,海蜇皮的产量大幅度夏建国,出口量也大幅降低。海蜇分布主要以辽宁营口为主。目前仍以自然捕捞为主,每年产期分春、秋两季,春季46 月,所产蜇体嫩小,含水量多,脱水后出成率较低;秋季 79 月,所产蜇体较大,成熟,含水量较低,出成率较高。海蜇体中水分含量在 90%以上,渔获的海蜇一般进行腌制加工,也
2、可鲜食。形态结构海蜇身体的主要成分水,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他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配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海蜇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而当海蜇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海蜇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海蜇的“耳朵“。由海浪和空气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泼冲击听石,刺激着周围的神经感受器,使海蜇在风暴来临之前的十几个小时就能够得到信息,从海面一下子全部消失了。科学家们曾经模拟海
3、蜇的声波发送器官做试验,结果发现能在 15 小时之前测知海洋风暴的信息。构造海蜇的身体有 95%以上是水分,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肪所构成,所以海蜇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分之故。海蜇具有三胚层,最外是表皮层(epidermis ) ,最内层则是胃皮层(gastrodermis) ,由胃皮层构成一简单的体腔,只有一个开口,兼具口及排泄的功能,在表皮层及胃皮层之间的则是中胶层(mesoglea ) 。以钵海蜇为例,海蜇的身体有几个构造:1、胃腔:即是由胃皮层所形成的胃腔,也是海蜇的消化系统,胃腔内有胃水管系统(Gastrovasularcavity) ,内有许多的触手状的胃丝(Gast
4、ricfilament ) ,胃丝上又有刺丝胞(Nematocyst ) ,可将吃进来的饵麻醉,再放出消化液来进行消化。生殖腺也是位于胃腔壁上,同样是发源于胃皮层(Gastrodermis) 。2.感棍:在海蜇翼的边缘均均有八个感棍(Thopalium) ,内有一个平衡胞、小眼(Ocellus)及两个感觉窝(Sensoryclubs ) ,是在水中平衡其身体及触觉之用,可说是海蜇的感觉器官。3.触手:在海蜇翼的边缘有许多细小的触手,触手的前端有刺胞,刺胞可捕捉浮游生物及攻击敌人。4.刺丝胞:为触手前端的细胞之一,腔肠动物又称为刺胞动物,就是指此,因此海蜇多少都还有毒性。刺胞是一个充满液体的囊,内有一条中空缠绕的管子,刺丝胞的表面有一小针称为刺胞针(Cindocil) ,如同是开关般,当刺胞收到触动时,刺丝胞会马上射出管线,这些含有毒液的管子会使被刺之生物麻痹。5.口腕:由海蜇翼中心延伸出来的腕状物,数量和胃囊相同。口腕上也有许多的刺丝胞,除了可以捕捉猎物之外,也可以将食物送入口中。口腕的底部有保育囊,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实囊幼虫,会附着在保育囊中。6.口器:位于口腕的基部,直接通道胃腔。可吃入食物之外接通到胃腔。可吃入食物之外,也具有排泄的功能。7.放射管:由胃腔呈放射状向海蜇翼延伸的管子,可将消化的营养及氧气在体内循环,具血管般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