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现代汉语(下)复习题简答答案.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81096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下)复习题简答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题简答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题简答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题简答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汉语(下)复习题简答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简答1、举例说明“把”字句的特点。(P123-124)2、“爱、恨、希望”等是动词, 经常受程度副词修饰;“笔直、雪亮、红彤彤、绿油油等是形容词,却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为什么说前者是 动词,后者是形容 词?答:一般动词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爱、恨、希望 “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有程度之别,所以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我们 之所以判定这些是动词,是因为这些词都能做谓语中心,又能带宾语,如 “爱祖国”、 “恨敌人”。一般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笔直、雪亮、 红彤彤、绿油油”等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为这些词本身含有程度深的意思。我们之所以判定它们为形容词,是因为它们都可以做定语和谓语,

2、不能 带宾语。例如 “笔直的大道”、“眼睛雪亮”等。3、举例说明动词和形容词的关系。这两类词共同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两条:(1)大都能受到副词“不”的修饰;(2)都经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它们相对立的语法功能差别主要也有两条:(1)能不能带宾语,能带的是动词,不能带的是形容词;(2)能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能加“很”的是形容词,不能加“很”的是动词, 这两条要同时作鉴别标准。 请看下表:例 词 能不能带宾语 能不能加“很” 词 性1 洗、赠送 + 动 词2 短、平常 + 形容词3 想、喜欢 + + 动 词4 休息、出发 动 词5 碧绿、雪白 形容词6 端正、纯洁 形动兼类第一行是动词,第二行

3、是形容词,功能 对立,界线清楚。第三行能带宾语,又能加“很”,也是动词,不过主要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困难在于第四、第五两行,都不能带宾语,也都不能加“很”。 这就要用第三条功能差别来鉴定了,能不能受副词“没有”修饰,能加“没有”的是动词,不能加 “没有”的是形容词。据此,可以确定,“休息”、 “出发”是动词,“碧绿”、 “雪白”是形容词(状态)。第六类是形动兼类,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受“很”修饰,如端正 态度、很端正。这类词和第三类的区别在于:它不能在带宾语的时候又受“很”修饰,例如不能说“很纯洁队伍”,但是第三类的心理动词可以这样用,例如我们可以说“很喜欢这个小孩”。4、举例说明时间名词和

4、时间副词差别。这两类词的主要功能差别是:(1)时间名词可以修饰名词,时间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刚才”可以修饰名词(如“刚才的事”“刚才的话”),应归入时间名词,而“刚刚”只能归入时间副词。(2)时间名词前面可以加介词“在”、“到”或者“从”,构成介词结构,时间副词前面不能加这些介词。根据这个差别,可以确定 “早上、平时、目前”之类是时间名词,“从来、 时常、立刻”之类是时间副词。这两条标准只要满足一条便可以确定是时间名词,因为副词除了作状语外不能再作其他成分。由于部分时间名词跟介词组合有一定困难(即习惯上反而不用介词),如“在现在”,因此第一条标准最简单可行。5、举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区别。这两类

5、词的主要功能差别也有两点:(1)形容词一般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而副词则不能。“非常努力”“很亲切”中的“努力”“亲切”都应当确定为形容词;“大力”“亲自”不能说成“非常大力”“很亲自”,则应是副词。(2)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不能。“共同的生活”“静静的顿河”中的“共同”“静静”都修饰名词,应当确定为形容词;而“互相”“悄悄”不能修饰名词,则是副词。此外,要特别注意一部分同音同形的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它们是:“好、光、老、白、直、怪、硬、净、干、穷”等。由于它们在作状语和作定语、谓语时语义不同,因而应分别属于副词和形容词两类,它 们是同音词。例如 (P26.)形容词 好 戏 白手套 路很直

6、 人老了副 词 好漂亮 白跑一次 直 哭 老不说话6、举例说明动词和介词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动词和介词不难确定,如 “被、从、对于、关于、以、自”等从来不单独作谓语,即使带上名词也不作谓语, 显然是介词。但是, 现代汉语里,还有一批动、介兼类的词,如“在、为、比、到、 给、通过 ”等,就容易发生界线模糊不清的情况。区别的办法是:凡句子里有别的词充当谓语的中心语,它就是介词;没有别的词充当谓语的中心语,它就是动词。他在教室里。 (“在”是动词)他在教室里读书。(“在”是介词)他到北京。 (“到”是动词)他飞到北京。 (“到”是介词)我给你一支笔。 (“给”是动词)我给你买铅笔。 (“给”是介词)

7、7、举例说明连词和介词的区别。甲组:和、跟、与、同区分方法一:“和、跟、与、同”连接的两个单位可以变换位置,而意思基本不变,这是连词的用法。否则,便是介 词的用法。例如:张三和李四都是武汉人。 李四和张三都是武汉人。(意思不变, “和”是连词)为了报告喜讯,王五跟赵六通了电话。 为了报告喜讯,赵六跟王五通了电话。(意思变了,“跟”是介词)区分方法二:“和、跟、与、同”前边能插入修饰语的,这是介词的用法;不能插入的,便是连词的用法。例如:为了报告喜讯,王五已经和赵六通了电话。(可以插入修饰语, “跟”是介词)张三已经和李四都是武汉人。()(不能插入修饰语,“和”是连词)乙组:为了、由于、因为区分

8、方法是: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算介词;后面接非名词或非名词性短语的,算连词。例如:为了祖国,前进!(介词)由于有空调,不觉得热。(连词)8、如何辨别具体句子中的动词“没有”和副词“没有”(1)在汉语中,有两个“没有”:“没有 1”是动词, “没有 2”是副词。它 们在语法形式上最大的不同是:“没有 1”后跟名词性词组,“没有 2”后跟非名词性词组。例如:1 我没有语 法书。2 我没有借 语法书。例1“没有”后接的是名 词性词组“语法书”,所以是动词;例2中“没有”后接的动词性词组“借语法书”,所以是副词。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例句变换组成相应的主谓谓语句,则也可发现这两个“没有”和它们的后续成分

9、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不同的。3 语法书我没有。(例1的变换式)4 语法书我没有借。(例2的变换式)从以上的变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 1”是支配后面的名词性词组的,因而是动词;“没有 2”只是修饰限定后面的动词性词,因而是副词。(2)这两个“没有”都是表示否定的,但是它们所否定的内容有所不同。“没有1”是对“领有、具有、存在”等意义的否定,即是 对动词 “有”的否定;“没有 2”却是否定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或出现的。所以,它们的肯定形式有所不同。如:5 我有语法 书。(例1 的肯定式)6 我借了语 法书。(例2的肯定式)(3)这两个“没有”在结构地位上的不同,也造成了它们的提问形式有所不同。“没有

10、 1”只有一个提问形式:“有没有”;而“没有 2”的提问形式却不止一个。例如:7 你有没有 语法书?(例1 的提问形式)8 你借了语 法书?(例2的提问形式)9 你借没有借 语法书?(例2 的提问形式)有的方言(如上海方言)存在“你有没有借语法书?”这种格式,但普通话里是不能这样说的,因为不存在“有借语法书”这种肯定形式。9、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助词“了“和语气词“了”(1)有两个“了”容易发生混淆。从形式上看,一个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而且还必须紧挨着前面的那个动词或形容词。这就是说,如果动词或形容词还带有宾语或补语,这个“了”要放在宾语或补语之前。我们把这个助词“了”叫做“了 1”。例如:

11、1 他批评了我。2 屋子里亮了起来。另一个“了”,是用在句子末尾。我们把这个语气词称之为“了 2”。例如:3 他批评我了。4 下雨了。这两个“了”还可以在一个句子里共现,足见例12句子和例句34中的两个“了”不是语序上的变化,而确是两个不同的词。例如:5他批评了我了。(2)“了 1”紧挨着动词或形容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完成或变化完成。如例句1中的“了 1”是表示“批评”的动作已经完成,例句2中的“了 2”则用以表示“原先屋子里是暗的,现在已经变得亮了”。所以,“ 了 1”是时态助词。“了 2”用在句末,紧跟在名词之后, 语法意义表示一种新的情况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并起煞句作用,表示一个句子的终

12、结。例句34 中的“了”,就是起这个作用的。所以,“了 2”是语气词。(3)“了”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又紧挨着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例如:6 他终于来了。这个“了”既表示动作的完成,又起煞句的作用。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时态助词“了 1”,和语气词“了 2”的重合体,即 “了 1+了 2”。语气词“了”与助词“了”有时紧跟在动词后的“了”也出现在句末,是语气词还是助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如果“了”表示情况变化,或表达祈使语气,并不表示动作的变化已经实现,这时的“了”是语气词,而不是助词。例如:姑妈,我走了。( 过几天再来看您。)听姑姑妈的话,把借款退了。语气词(未然的事实) 一场大雷雨就要到来了。(未

13、然的事实) 我再也不能让父母为自己的事儿操心了。(未然的事实) 快点把饭吃了。(未然的事实) 去把衣服洗了。(未然的事实) “了”如果既表示情况发生变化,又表示行为已经实现,这样的“了”是助词和语气词的凝合形式。她个把月前就走了。(=她走了个把月了。=她个把月前就走了了。)我已经把借款退了。( 我已经退了借款了。 =我已经把借款退了了。)语气词+助词(已然的事实)她几天前就回家了。(已然的事实)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已然的事实)高老汉一大早就出去赶集去了。(已然的事实)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已然的事实)11、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助词“的”和语气词“的”。“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附着在实词

14、或词组后表示前面的成分是定语,也可以附着在实词或词组后构成具有名词性功能的“的”字结构。作宾语的“的”字结构中的“的”有时会和处在句末的语气词“的”发生混淆。我们把构成“的”字结构的“的”叫做“的 1”,把语气词“的”叫做“的 2”。(1)“的 1”之前的实词或词组,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非名词性的;“的 2”前的词或词组却一定是非名词性的。如:1 在那么多的 设计方案中,我还是赞成小王的。(“的 1”)2 在那么多的 设计方案中,我还是赞成小王提出的。(“的 1”)3 我要去的。(“的 2”)(2)“的 2”一定出现在句末,而“的 1”就不一定出现在句末:4 小王提出的最合理。(“的 1”

15、)5 我找了卖 瓜的三次。(“的 1”)(3)“的 2”是表示肯定的语气词。因此去掉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会改变的,只是肯定的语气不那么强烈罢了。“的 1”是“的”字结构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标志,所以不能去掉。例如:6 我要去的。7 我要去。(这两句话的基本义不改变)语气词“的”与助词“的”“的”的几种常用用法a、结构助词:我们的祖国。红的花,绿的叶。 这是木头的(的字短语)。b、时 指助词 (准时态助词) :用于动宾之间或者离合动词内部,表示行为在过去发生,已经成为事实。例如:他回来坐的飞机。|我昨天进的城。 |他什么时候参的军。“的”的几种常用用法c、语气词,通常用于句末:这样做是有道理的。d、

16、列 举助词 ,位于列举对象之后:桔子、苹果的买了一大堆。结构助词“的”有时也出现在句末,容易与经常出现在句末的语气词“的”混淆。例如:那样说是可以的。(语气词)她是北京的。(结构助词)区分“的”是语气词还是结构助词时,应注意三点:第一,看去掉后能不能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表达。语气词“的”连同前面的“是”去掉的话,仍然成句,不会影响原句的基本意思。(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可以);结构助词“的”是构成“的字短语”与前面的“是”搭配使用,所以不能省略。(她是北京的*她北京)。第二,看后面是否能够加上适当的名词。处于句末的结构助词“的”后面可以加上适当的名词。(她是北京的她是北京的居民/学生/干部)语气词

17、“的”后面不能添加相应名词。第三,看否定词的位置。否定副词能加在“是”前面,证明“是”是判断动词,句末的“的”是结构助词。(她是北京的她不是北京的);否定副词只能加在“是”后面,证明“是”是副词,句末的“的”是语气词。(那样说是可以的那样说是不可以的)。12、“我催着他干活。”和“我瞒着他干活。 ”是同样的句型 吗?为什么?“我催着他干活。”是一个兼语句。 “我瞒着他干活。”是一个连谓句。二者的区别是:(1)连谓句前后两个动词为同一个主语,可以分化为“我瞒着他,我干活。 ”而兼语句的前后两个动词分别有自己的主语,可以分化为“我催着他,他干活。 ”(2)连谓句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只是受事,而兼语句中

18、的兼语既是前一个动词的受事,又是后一个动词的施事。13、“我们要求他唱了一段京戏。 ”和“我们听见他唱了一段京戏。 ”是同样的句型吗?为什么?“我们要求他唱了一段京戏。”是一个兼语句;“我们听见他唱了一段京戏。”是一个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宾谓语句。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兼语句中的第一个动词带有使令意义,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宾谓语句的第一个动词不带有使令意义。换言之,兼 语句中前后两个动作之间有因果关系,可以分化为“我们要求他,结果他唱了一段京戏。 ”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宾谓语句中前后两个动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它不能分化为“我们听见他,结果他唱了一段京戏。”(2)从意义上看,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的对

19、象是人,“要求”的对象是“他”,而不是“他唱了一段京戏。”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宾谓语句的第一个动词的对象是事,“听见”的对象是“他唱了一段京戏”这件事。14、写出 A、B、C 三组的重叠形式,说明为什么不能依照同形的重叠形式归并词类。A 组 不能受 “很”修饰,D 组却可以, 为什么 A 组为形容词,D 组反而是动词?A、笔直、血红 、滚烫、雪白B、干净、漂亮、 马虎、文静C、打扫 、布置、调查、整理D、同情、害怕、理解、担心答:A 组 ABAB 方式重叠,如“笔直笔直”,B 组 AABB 方式重叠,如“干干净净”,C 组也按 ABAB 方式重叠,如“打扫打扫”。虽然 A 和 C 在重叠方式这一

20、点上相同,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更多:C 组可以带宾语,A 组不行;A 组既不能受“很”修饰,也不能受“不”修饰,但可以 进入“是的”格式中,而 C组这些及物动词虽然不能受“很”修饰,但却能受“不”修饰,不能进入“是的”格式中。因此,不能仅仅只凭重叠形式相同这一点来把 A 和 C 两组归为一类。D 组可以受 “很”修饰 的同时又可以带宾语,如“很同情他”,因此还是动词。七、名词解释结构助词、句式、词类、可能补语、拈 连、回环、顶真、修辞句式:在结构上比较特殊,或者有特殊标志的句子叫作句式。现代汉语主要的句式有连动句、兼语句、“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是”字句等等。单句分析示例1、句子分析的

21、符号主语和谓语之间用: 动语和宾语之间用: 连谓之间用: 双宾语之间用:定语用:( )状语用: 补语用:主语中心语用:=谓语中心语用:-宾语中心语用:波浪线兼语中心语用:2、定语的意义类别(1)限制性定语起区分作用,表示数量、范围、时间、 领属、处所、材料、同一关系,目的是分类和划界,使语言更加明确。(2)描写性定语又叫修饰性定语。起描绘作用,表示性 质、状态 、特征等,使语言生动形象。1、限制性定语五十名优胜者(数量)今天的事情(时间)大门外的法桐树(处所)中学教师(范围)他哥哥(领属)玻璃杯子很漂亮(质料)提高教学水平的问题(同一)2、描写性定语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性质)温暖的阳光

22、照耀大地。(状态)这是一个高个子的同学。(特征)二、析字二八佳人,16 岁的女生。三五之夜,十五日晚上。米寿之年八十八岁如:“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红楼梦)“子系”合起来是繁体字“孙”,暗指小说中的孙绍祖。白寿九十九岁(日文)(二)析字的作用:1,委婉含蓄如:“凡鸟(鳳)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曹雪芹红楼梦)暗指王熙凤。“一从二令”指冷,“三人木”指休。 这里暗示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将要变为冷淡,最后休弃。2,能使语言幽默风趣,增添表达的情趣。如:“张俊民道:胡子老官,这事在你作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言身寸” 。(吴敬梓儒林外史) “言身寸”是“谢”三、镶嵌(一)定义:镶嵌是指在相关的词语当中故意镶入一些无关紧要的词语,或者把所要表达的词语巧妙地嵌入诗文当中。(二)镶嵌的种 类:1镶字:就是在相关的词语中间镶入一些无关紧要的虚词或数字。如:“他相信波拿伯只是一位平者常也的法国人。”(郭沫若译战争与和平)2嵌字:就是在诗文当中巧妙嵌入所要表达的词语,嵌入的词语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如;“芦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施耐庵水浒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