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志存高远.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80883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存高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志存高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志存高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志存高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志存高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志存高远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出处】张载正蒙至当篇 。【浅释】志向远大,才干就会大,就能干出一番大的事业来。说明人为了有所作为就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出处】 韩非子喻老 。【浅释】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自胜:战胜自己,克制自己。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出处】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浅释】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功。说明人必须立志。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出处】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浅释】志向小就容易满足,自满了就不能再进步。张载是我国宋朝的哲学家,他的文章往往充满了哲理,并有唯物主义思想。这句话提示人们:要进步就得立大志。从某

2、种意义上来说远大的理想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志向远大,才能放眼高远,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并且克服困难怠惰,不断进取,取得更大的成就。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出处】 后汉书虞诩传 。【浅释】人立志应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做事应不回避困难。也就是说立志当高远,并应知难而进。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处】 论语卫灵公 。【浅释】志士仁人不会为了苟活而做违背仁义的事情,相反,他们只会牺牲自己以成全仁义。孔子认为,为了道义,为了理想,应该连死都不怕。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为国为民杀身成仁的光辉典范。近代志士谭嗣同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临死前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壮烈诗句,在刑场上发出的“有心杀贼,无

3、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壮语,至今仍然震撼人心。志不强者智不达。【出处】 墨子修身 。【浅释】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意志、天才与勤奋结合起来的结果。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就没有超人的智慧来完成它。达:至,到。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出处】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浅释】有志气的人不在年岁大小,无志气的人虚度终生。这句话是我国自古即有的俗语,许多人都用它激励从小立志。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出处】 论语里仁 。【浅释】一个读书人既然有志于追求真理,但是会因为穿不好吃不好而感到羞耻,这样的人

4、不足以与他商议大事。古人另有言“安贫乐道” ,也是把精神的、理想的追求看得比物质追求更重要。孔子还曾发出“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等慨叹,强调的是同一个意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处】 论语泰伯 。【浅释】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坚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说的,对此,他进一步解释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这个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这个历程不是很遥远吗?曾参在孔子的弟子中一向被认为是性情温和的人,可是这几句话却掷地有声,表现了他对道德的自信和对人格理想的执著追求。男儿不展风云志,

5、空负天生八尺躯。【出处】冯梦龙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 。【浅释】男子汉如果不能施展远大的志向,便是辜负了上天赋予的八尺身躯。意思是说人必须志在有为,不可随意打发一生。风云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出处】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李太白全集 ,中华书局 1977 年版,第480 页)【浅释】受到打击和挫折仍然志向不移,这才是大丈夫。屈:不顺利,挫折。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出处】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 。【浅释】男子汉大丈夫志在为治理国家出力献身,所希望的是让全天下的人们都过上舒适的生活。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爱国爱民的可贵思想。丈夫:大丈夫。经国:治理国家。期:希望

6、。四海:天下各地。衽()席:卧席,代指寝处之所。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出处】 管子牧民 。【浅释】把家当做家,把乡当做乡,把国家当做国家,把天下当做天下。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在历史长河中,国家的观念是逐渐形成的。在春秋时代,诸侯的领地称为“国” ,卿、大夫的采邑称为“家” ,周天子统治的全国称为“天下” 。乡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春秋时齐国国都附近两千家为一乡,远离国都的地方三千家为一乡。所以说这几句话旨在强调官员治理国家要有爱心和责任感,对自己的家族、乡里、国家,对普天下的事务,都要竭尽全力,认真对待,一丝不苟,这样国家才会强盛,人民才会富庶。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

7、里心。【出处】郝经老马 。【浅释】老马低垂着头,为自己这身千金之骨而可惜;它虽然伏首马槽,但心里仍想着去万里之外纵横驰骋。作者借这两句诗抒发自己不甘沉没、依然渴望为国家效命的可贵思想。第二句话借用了曹操的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千金骨:指千里马,古有千金买马骨以示对马的珍惜的传说,此系作者自比。伏枥:伏首在马槽里。枥,马槽。万里心:奔驰万里之心。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出处】王安石金山之三。【浅释】红红绿绿的楼阁都是一时之物,只有江山万古长存。比喻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丰功伟业不可磨灭。丹楼碧阁:泛指华丽建筑,比喻功名利禄。时事:一时之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

8、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出处】李白上李邕 。【浅释】有朝一日,大鹏随风飞起,直上到九万里的高空。假使风停,大鹏落下来,也能掀起巨大的海浪。作者以大鹏自比,显示出了很强的自信心。大鹏:传说中的大鸟,由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扶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假令:假使。沧溟:大海。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处】 孟子尽心上 。【浅释】东山,当时鲁国境内的一座高山。若是登上了东山之巅,放眼四顾,鲁国全境尽收眼底,发现它原来不过就是这么一块地方,并不大。但是,东山高度有限,目力所能见到的只是鲁国,鲁国以外的天下就要大得多了。泰山,是五岳之首,地跨当时的好几个诸侯国家,主峰高达 1 500

9、 多米(按现代海拔计)。一旦攀登到泰山的顶峰,整个天下似乎都俯伏在脚下。此时心胸广阔了,天下却好像变小了。这两句话是孟子赞美孔子的道德学问博大精深,他眼中的纷纷扰扰,犹如登泰山而远眺天下,清楚而渺小得很。其中也蕴含着登高望远,足以扩大眼界、开阔胸襟的道理。“登泰山而小天下” ,既可表示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也可按字面原意表示登高者的感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浅释】这是诸葛亮对其子的谆谆教导,也是他关于修身养德的至理名言。一个人利欲熏心,就不能有远大志向;心浮气躁,就不能有真知灼见。淡泊名利才能立志恢弘,心态平和才能深思熟虑。崇高的理想必然要远离世俗的贪欲,透彻

10、的思维也经常出自宁静的心态。伟大的人格,需要高尚情志的支持,需要在淡泊和宁静中不断追求和升华。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出处】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浅释】仅注重小节操的,不能成就美好的名声;不能忍耐小耻辱的,不能建立大功。说明目光远大,胸襟宽广的人,才能建立功名。规:谋求。荣名:美名。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出处】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浅释】自古以来史书记载的事情谁不知道?就是那些而已。我看今人建立的功勋和得到的名望,已经超过古人了!青史:史册,古时以竹简记事,因竹为青色,故称青史。功名:功绩名位。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出处】 论语子罕

11、。【浅释】这句话是对青少年的称赞、激励。后生,就是年轻人,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他们聪敏灵活,只要立下了正确的志向,努力去学、去做,什么都能做到。现在我们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前途不可限量。此格言中,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是用问句形式来否定“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怎么就知道未来的人会不如现在的人呢?意思是说青年人当中不乏后起之秀,不能轻视他们。居不隐者,思不远也;身不危者,志不广也。【出处】刘昼刘子激通 。【浅释】处境不穷困的人,思虑不会很远;自身不危难的人,志向不会太大。这是在告诉我们地位越低下,处境越困难的人,就越能深谋远虑,且有雄心

12、壮志,也就是说困苦能促使人发愤图强。居:指处境。隐:困穷。危:艰危,危难。广:远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处】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浅释】只要专心专意去做,就是碰上金属顽石也完全可以打开。比喻真诚足以打动人心,或者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这句话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五中也有“至诚则金石为开”之语。精诚:真诚。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最难以被攻克的东西。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出处】高适送桂阳孝廉 。【浅释】现在虽是回归乡里的普通人,但到来日,便会成为超群出世的非凡人物。此两句诗旨在表达这样的道理:来日方

13、长,只要积极进取,就会有美好的前程。即今:现在。云霄万里:极高的天空,比喻地位显达。枥骥不忘千里志,病鸿终有赤霄心。【出处】张居正慰刘生卧病苦吟 。【浅释】伏在食槽上的骏马时刻都有疾驰千里的志向,疾病在身的天鹅始终都有直冲云霄的雄心。比喻有志之士虽然身遭疾困,仍然怀有远大抱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处】屈原离骚 。【浅释】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而上天入地去探求。屈原是楚国的贵族,他因力主政治改革和联齐抗秦而两度被放逐。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便抒发了这种去国离乡的忧愤愁思。这两句诗是离骚中的名句,表现了屈原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想象的世界中,诗人乘着龙车凤辇,遨游宇宙

14、,向古帝陈情,向上苍发问,不知疲倦地追寻。这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后人为追求真理,为正义事业而不畏艰险,并且勇于进取。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出处】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浅释】树立志向一定要坚定,而不要匆忙;事情的成功在于能持之以恒,而不在一时之快。锐:急速。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出处】陶潜杂诗十二首其五。【浅释】壮志超越四海,我要像鸟儿一样展翅远飞。比喻志向远大,并要有所作为。逸:超越,超过。骞翮():展翅。骞,举。翮,鸟翼。翥():鸟飞。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 。【浅释】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够在万里长空高高飞翔。比喻本领不全面的人

15、,不能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告诫人们必须刻苦磨炼自己,掌握一套过硬的本领,这样,才能大有作为。毛羽:即羽毛。蚯蚓霸一穴,神龙行九天。【出处】方孝孺闲居感怀诗三。【浅释】蚯蚓以独占一穴为满足,神龙却要在万里长空翱翔。比喻猥琐小人虑极安身,英雄俊杰则志存高远。蚯蚓: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当中,通称曲蟮。神龙:古时候以龙为神物,故称之为神龙,比喻俊杰。九天:九重天,天的极高处。一生有不死,所贵在立功。【出处】张羽清口 。【浅释】人世间有些人之所以千古不朽,是因为人们重视这些人为国家建立的功勋。说明只要能为国家建功立业,就能流芳百世。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出处】王安石骐骥在霜野 。【浅释】人生在世,贵在

16、能如愿以偿,不必为处境困窘而怅恨。得意:称心如意,指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枯槁:困苦,贫穷。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出处】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 。【浅释】人只怕不能立志,如果立定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名不流传四方呢!说明人贵有志,只有立定远大的志向,才能建功立名。令名:美名。彰:传扬。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出处】曾巩寄舍弟 。【浅释】男子汉原本就怀有远大的志向,一点小的挫折怎能影响他呢?意思是说小小的挫折丝毫不能动摇远大的志向。大意:远大的志向。秋毫:比喻小的挫折。干:牵连,影响。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出处】 宋书宗悫传 。【浅释】愿意趁着有利的风势,破万里浪,奋勇前进。南朝宋代宗悫年少的

17、时候,叔父问他的志向,宗悫以此两句作答,表达了他要排除困难、奋勇前进,来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的气概。李白行路难诗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亦可见此雄心壮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出处】 孟子告子下 。【浅释】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某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让他的内心痛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使他饱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总是不如意。这里所谓的天,实际指的就是时代。这些话是在强调,一个人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挫折,惟其如此,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业。司马迁便是一例,他因为替李陵辩

18、护,遭受宫刑,遭到奇耻大辱后,几次想自杀。但是为了写史记 ,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最终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出处】 列子杨朱 。【浅释】可以吞没一条船的大鱼,不在江河的支流中游泳;鸿鹄翱翔在万里高空,不栖止于污浊的水塘旁边。比喻英雄人物志向远大,秉性高洁。吞舟之鱼:非常大的鱼。枝流:支流。枝,通“支” 。鸿鹄:即天鹅。污池:污浊的水池。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出处】顾炎武精卫 。【浅释】我立志要填平东海,即使身体沉落到了海底,这一心愿也绝不改变;不见东海被填平的时候,我的心也就不会终止。四句诗借歌颂精卫鸟,表达了作者驱敌复国,不

19、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出处】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浅释】嘴里含着的木石虽然很小,但心里却想着把大海填平。这两句诗是在借精卫鸟身小志高、衔石填海的精神鼓励现在的人们。衔:用嘴含着。细:小。物情大忌不量力,立志亦复嘉专精。【出处】刘过呈陈总领诗之四。【浅释】人情、物理最可忌讳的是不自量力,确立志向也应该以专一为美善。意思是说人应当正确估计自己,并树立专一的志向。不量力: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嘉:好。专精:集中精力,专心一志。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出处】林逋省心录 。【浅释】心地不纯净就不能发现事理,志向不坚定就不能建立功业。说明人必须清心坚志,这

20、样才能洞察世间万象,有所成就。道:事物的道理。确:坚固,坚定。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出处】欧阳修送惠勤归余杭 。【浅释】胸有壮志,这着实值得赞扬,但还应该抓紧时间,奋发图强。这两句诗是作者勉赠友人的话,说得语重心长。可嘉:值得嘉许。及时:立刻,抓紧时间。自强:自己奋发图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处】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浅释】抬头挺胸、开怀大笑地踏上进京路,准备为国家大展才智,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久处乡野呢!这是李白得到入京诏书后的得意狂喜和踌躇满志之态,做人都应有如此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蓬蒿人:终生默默无闻的乡野之人。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出处】屈原九章涉江 。

21、【浅释】意思是说我要和天地一样长寿,和日月一样放射出光辉。此两句是诗人要建功立业以流芳后世的远大抱负的抒发。同寿:一样长寿。齐光:一样放光辉。有志者事竟成。【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 。【浅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志向的人终究能够完成自己的事业。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大将耿弇提出攻取齐地的策略,刘秀虽然心存疑虑,但是仍然支持他的计划。后来,耿弇攻下齐地,刘秀亲自劳军,耿弇以这句话评价。当然, “有志者事竟成”并不是说一个人立下志向之后,就可以坐等成功了。在立志与成功之间,还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如果没有具体的行动,再好的志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唐代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历尽磨难,前五次均告失败

22、,但他并没有放弃,屡败屡行,直到第六次,终于到了日本,把唐朝的文化带到日本,他本人也成了日本佛学中律宗的创始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 。【浅释】此句的意思是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语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典故。陈涉年轻时曾给别人耕地,一次,他走到田埂上休息,对同伴说:“我们当中如果有人富贵了,可不能忘掉别人。 ”一人笑话他说:“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会富贵呢?”于是,陈涉长叹道:“唉,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后来,人们常把那些没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为低飞的燕雀,把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比喻为高飞的鸿鹄。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出处】李白观放白鹰二首之二。

23、【浅释】我劝燕雀不必吵闹不休,妒火中烧,苍鹰到时候就能飞上万里高空。这两句诗既讽刺那些卑鄙小人,也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的宏大气魄。燕雀:比喻小人。啅,古同“啄” 。云霄:极高的天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处】欧阳修伶官传序 。【浅释】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安闲逸乐,可以把自身一同葬送。说明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勤苦操劳,而不能贪图安逸,恣意享乐。忧劳:忧患劳苦。逸豫:安乐。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出处】王令送春 。【浅释】杜鹃鸟夜半时分还啼叫不已,不相信春风一去就再也呼唤不回!此处表现出的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相近。子规:鸟名,即杜鹃。啼

24、血:啼叫。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出处】李白赠友人其二。【浅释】挖井就要挖出泉水,扬起风帆就要驾船过江跨海。比喻做事一定要做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济:渡过。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出处】陆游入瞿塘登白帝庙 。【浅释】男子汉大丈夫最可贵的是百折不挠,事情最后成功与否哪值得老是挂念在心?也就是说做事情应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不必计较成败。挠(no):弯曲,喻屈服。论:考虑,理会。丈夫当为黄鹄举,下视燕雀徒啁啾。【出处】王士祯采石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歌 。【浅释】大丈夫应当像黄鹄一样高飞,看那些燕雀在地上徒然叽喳。意思是说有志之人应当努力奋发,积极进取,而不要理会庸俗小人的议论。丈夫:大丈夫,有志气

25、有作为的人。黄鹄():鸟名,天鹅,比喻有大志的人。举:飞起。燕雀:鸟名,比喻世俗小人。啁啾( ):形容鸟叫的声音。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出处】郭嵩焘送王归湘乡兼寄曾九弟 。【浅释】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肯因为别离而悲伤?男子汉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丈夫:大丈夫,有志向、有作为的人。忍:岂忍,岂肯。哀:悲伤。丈夫无所耻,所耻在无成。【出处】宋懋澄送洪二北上 。【浅释】大丈夫可觉得没有什么耻辱的,唯一可觉得的耻辱就是一事无成。这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就应当有所成就;一事无成,这是最大的耻辱。丈夫:大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人。志当存高远。【出处】诸葛亮诫外甥书 。【浅释】立志应当崇高远大。人的志

26、向与成就从来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可能成就大业。一般来说,对自己的要求高,取得的成就就大;对自己的要求低,取得的成就则小,以致一事无成。所以说一个人即使身居陋室,饔飧不继,只要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抱负,便能奋然前行,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 。【浅释】孟子在各诸侯国之间有一定的名望。有些诸侯希望孟子去拜谒,以便提高自己的威信,孟子拒绝了。孟子的学生陈代便说:“老师屈尊去谒见一下,可能对行仁政有好处。 ”这时孟子说了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齐景公突然要去打猎,用一面旗帜去召唤猎场管事。按规定,召唤猎场管事应该用皮冠,所以管

27、事即使在人们的威胁下也坚决不前去应召。孔子知道后,便赞扬此事,认为不合礼制就是不该去。接着,孟子对陈代说:“一个有志气的人,不怕葬身山野沟渠;一个勇敢的人,不怕丧失自己的头颅。如果我们降低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随便去谒见诸侯,迁就他们不合王道仁政的做法,不就辱没了自己吗!”此处所选的这两句话是在告诫人们至死不做不合礼仪之事。不忘:这里是不畏惧、随时有这准备的意思。在沟壑:指死在野外、弃尸山沟。元:人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浅释】大丈夫立定志向后,越是处于困境,就越坚定不移;越到老年,志气越壮。告诉人们应该有在困境的时候能藐视困难、年老的时候不服老的豪迈气概。益:更加。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出处】鲍照拟行路难其六。【浅释】大丈夫生在世上能有多少时间,怎能像垂着翅膀、小步行走的鸟一样呢?说明大丈夫在世应奋发有为,不要垂头丧气、意志消沉。安能:怎么能。蹀躞( ):小步行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出处】 尚书周书 。【浅释】立下的功劳高是因为有大的志向,做出的业绩大是由于勤恳不怕辛苦。崇:高。惟:因为。广:大。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出处】苏轼晁错论 。【浅释】古时候那些干出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志向。说明志向坚定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