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780396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新版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力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即: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其它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作用)2.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弹簧橡皮筋的形变、铁球变铁饼变铁条等)(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3)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单位:(1)主:牛顿(牛) (N) 。(2)规定: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在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 9.8N。4.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5.作用点的找法:一般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2、重力、平衡力、合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重心上。6.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并使力越大线段越长,线段的起点或终点都可以表示力的作用点。如:画 50N 的推力和拉力。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1)定义: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质。 (弹簧)(2)限度:弹性物体受力形变后还能复原的最大范围。(3)塑性:物体受力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4)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常见:压力、支持力、拉力。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力。 (2)单位:牛顿(N) 。(3)产生:弹性形变时而产生的。3.弹簧测力计(弹簧秤):(1 )用途:

3、测力的工具。(2)制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工作原理)(3)使用前的观察:量程、最小分度和拉力回零。 (4)使用时注意:A. 弹簧秤匀速直线运动。 B.待指针稳定后读数。C.读数视线与指针相平。 D.记录数字后面写牛顿。4.力的分类:弹力、场力和摩擦力。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物体存在的相互吸引的力。 (重力来源于万有引力)2.重力:(G) (1 )定义:地面附近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 的力。 (简称物重常叫重量)(2)单位:牛顿(N) 。 (3 )测量工具:测力计。 (常用的是弹簧测力计弹簧秤)(4)特点:A. 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面上被研究物体。B

4、.方向:竖直向下。(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A. 内容: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公式:Gmg(G重力、m质量、g9.8N/kg)C.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 1kg 的物体在 地球附近受到的重力为 9.8N。D.图象: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重心:(1)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找重心的方法:对角线法和悬挂法。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1 )研究过程:A.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错)B.伽利略:a.实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获得相同的速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一次比一次远但最终还是停下来。原因是:小车在不

5、同表面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一次比一次小。b.结论:平面越光滑受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速度减小的越小,越接近匀速。若在运动中不受力,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2)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还叫惯性定律)(3)注意:A. 此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力学定律。B.不受力的含义:a.理想:不受任何力。 (实际上不受力的物体是根本不存在的)b.实际:不受外力、受平衡力、受合力为零。 (效果抵消)c.“或”不能理解成“ 和”。2.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

6、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还叫惯性定律)(2)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3)解释惯性现象的方法:A. 先说明原来物体的运动状态。B.再说明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C.后说明因惯性运动状态不变。(4)例:铲子送煤、跳车易倒、惯性小球、锤头套紧。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是一对平衡力)2.实验:小车在支架上受 F1F2 两力作用,改变物体、直线、方向、大小,都会使小车失去平衡。3.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7、,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4.应用:举起的杠铃、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挂在教室里的电风扇、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5.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作用在同 一个物体上的为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滑、滚)2.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 )压力大小。 (接触面一定,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产生摩擦的原因:相互接触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相对运动时产生彼此碰撞、啮合、阻碍作用。 (“ 光滑表面”时摩擦力可

8、忽略不计)4.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弹簧秤匀速直线拉动物体时摩擦力等于弹簧秤的读数。 (平衡力)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或把接触面弄粗糙些。6.减小有害摩擦的主要方法:(1)滚动代滑动。 (滚动轴承) (2)使摩擦面彼此离开:A.加润滑油形成油膜。B.充气形成气垫。 (气垫船)C.磁悬浮列车形成同极相斥。7.方向:一般情况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特殊情况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压强1.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F)(2)方向:跟物体受力面垂直。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单位:牛顿(N) (4)作用点:在所压表面上。 (5)注意:压力不都是重力

9、产生的,压力和重力 是不同的物理量,只有水平放置的物体在数值上压力才等于重力。2.压强:(p) (1)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如何的物理量。 (2 )定义: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p)(3)公式:p F/S(p压强、 F压力、S 受力面积)(4)单位:A. 主:帕斯卡(帕) (Pa ) B.它:千帕(Kpa )兆帕( Mpa) (毫米高汞柱 mmHg)C.算:1Mpa103KPa106Pa106N/m2 (1mmHg133Pa)液体的压强1.产生: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的重力产生的。 2.压强计:(1)用途:测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2)用法:据 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来确定液体内部压强大小。3.

10、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底、壁、上下、左右、前后)(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4.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原理: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是相平的。(3)推论:一种不动相平。 一种流动不平且高向低处流两种不动不平且密度小的液面高。(4)应用:船闸5.公式:(1)内容:Pgh(P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密度、g9.8N/kg、h液体的密度)(2)单位:主单位。(3)注意:A. 此公式只反映液体本身产生的压强,不是液体某一深处的真正压强。 (大气压

11、) B.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 大气压强1.大气压强:(大气压) (气压)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2)产生:是由空气的重力产生的。 (3 )研究存在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与 1654 年 5 月 8 日在马德堡市做的实验)2.大气压的测定:(1 )实验:托里拆利实验。(2)器材:1m 长、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插在水银槽中。(3)结论:大气压能支持 760mm 高水银柱。 (4)值:1.01105Pa (或 760mmHg)=1atm(5)注意:倾斜、上提下移、换粗细管不变,进气偏小、打孔相平。3.气压计:(1)用途:测大气压的

12、仪器。(2)种类:A. 水银气压计。 (测量准确携带不便)B.金属盒气压计。 (无液气压计) 4.应用:抽水机:(1 )原理:靠大气压的作用把水抽到 10 米高的地方。(2)种类:活塞式和离心式抽水机。5.大气压的变化:(1 )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位置越高气压减小越慢,但在 3000m 以内,位置每升高 10m 大气压降 100Pa。(2)天气: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压强越小。3.飞机的升力:(1 )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2)原理:上面空气流速大于下面流速,上

13、面压强和压力小于下面压强和压力,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为飞机的升力。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托力。 (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叫浮力。4.浮力的大小:(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公式:F 浮G 排V 排 g。 (F 浮浮力、G 排排开液体重力、液体的密度、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g 9.8N/kg)(3)注意:阿基米德原理还适应于气体 V 排V 物。补充:1.冰化水的四种情况:(1 )冰中不含杂质(化水)水面不变;(2)冰中含有下沉体(化水)

14、水面下降:(3)水中含有漂浮体(化水)水面不变;(4 )淡水冰在盐水里(化水)水面上升。 2.漂浮体的口算法:。3. 求浮力的三种方法:(1)公式法;(2)受力平衡法;(3)压力差法。浮力的应用1.浮沉条件:(1)物体受力不平衡:A.上浮:F 浮G 物 ( 物 液) B.下沉:F 浮G 物 ( 物 液)(2)物体受力平衡:静止时向上力的和等于向下力的和,合力为零。A.漂浮:F 浮G 物 ( 物 液)B.悬浮:F 浮G 物 ( 物 液)C.挂浮:F 浮F 拉G 物 ( 物 液)D.压浮:F 浮G 物F 压 ( 物 液)2.应用(1)轮船:A.原理:利用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浮力而漂浮在水面上。B.公

15、式:m 排m 船m 货。(2)潜水艇:A.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达到上浮、下沉和漂悬浮的。B.普潜深度:300m。(3)密度计:A.用途:测液体密度的工具。B.原理:重力不变,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受浮力相等,被排开体积大的液体的密度是小的。C.刻度:间隔是上疏下密,值是上小下大。(4)气球和飞艇:A. 用途:气象观测、空中运输、体育活动。B.原理:内充密度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使 F 浮G 球而上升。C.浮沉:靠改变自身体积或重力来达到上升和下降的。功1.意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这个 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功包括的两个因素:(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

16、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大小:(1)定义:功等于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2)公式:WFS(W功、F 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单位:A. 主 .焦耳(J) 。 B.算.1J1Nm4.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率1.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P )3.公式:PW/t (定义式) FV(导出式) 。 (P 功率、W 功、t时间、F 牵引力、V速度)4.单位:A. 主:瓦特(W ) (J/S ) 。B. 常:千瓦(KW) 、兆瓦(MW) 。C.

17、算:1MW103KW106W106J/S。5.常见功率:(见 P112) 动能和势能1.能量:(1)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并且能够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 (2)单位:焦耳(J) 。(3)判断:A. 物体能够做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越大。B.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做功越多。 2.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2)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

18、度。 (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的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3)举例:4.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弹性形变时而具有的能量。(2)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程度)(3)举例:形变的弹簧、橡皮条(橡皮筋) 、拉开的弓、压缩的海面等。5.检验物体具有能量大小的方法:(1)能够做功多少。 (2)破坏力的大小。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E) (1)定义:动能与势能之和。 (动能和势能统称) (2)单位:焦耳(J) 。(3)算式:机械能动能势能。 (4 )例:空中飞的小鸟、飞机、子弹、炮弹等 2.动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1)内容:动能可以转化成势能,势能可以转化成动能,在

19、动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不计额外力做功)(2)举例:A. 人造卫星:卫星在近地点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在远地点动能最小,势能最大。 (在近、远地点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B.滚摆、单摆、乒乓球的上升和下降等。3.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五要素:(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 (3)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0 )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L2)3.作图:4.杠杆的平衡:杠杆在

20、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5.杠杆平衡条件:(1 )内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3)性质:作用在杠杆上的力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6.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L1L2) (撬棒、铡刀、板子等)(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L1L2 ) (理发剪刀镊子船浆等)(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L1L2 ) (天平、定滑轮)7.杠杆上力和距离的关系: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但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由少移动距离的杠杆是根本不存在的。8.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为了省力、省距离或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21、。其他简单机械1.滑轮:(1)定滑轮:A.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B. 实质:等臂杠杆的变形。 (L1 L2 F1F2 ) C.特点: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D.应用:旗杆上的滑轮。(2)动滑轮:A.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B.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的变形。 (L12L2 F1 1F2/2) C.特点: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方向。(3)滑轮组:A. 定义: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装置。B. 特点: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方向。C.性质:a.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重物拉力是总重力几分之一。 (FG 总/n)b.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重物,重物上升的高度就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22、的几分之一。 (n 股 h S/n ) (与摩擦无关)2.轮轴:(1)定义:轮和轴组成绕共同轴线旋转。 (2)实质:连续旋转的杠杆。 (3)公式:F1RF2r3.斜面:(1)特点: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的简单机械。 (2)公式:FL Gh机械效率1.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我们有用功。 (W 有)2.额外功:利用机械工作时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额外做的功。 (W 额) (即: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做的功)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动力做功) (W 总)4.机械效率:(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公式: W 有/W 总(机械效率、W 有有用功、W 总总功)(3)特点:机械效率是一个小于 1 没有单位的百分数。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减小额外功减小额外力机械自重和摩擦力。 B.增大有用功 增大有用力增大物重。5.斜面:(1)定义:能把重物移到某一高度斜的平面。 (2)原理公式:FL Gh (光滑、理想)(3)机械效率:A. 实验:测力计测拉力 F、重力 G,刻度尺测斜面长 L 高 h。B.计算:W 有Gh、W 总FL、Gh /FL C.结论:斜面效率随斜面越陡而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