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长学校授课材料.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779987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授课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授课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授课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授课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长学校授课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家长学校授课材料一、坚决纠正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晨晨在家是独生子,当然是深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疼爱。从小时候起,家里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晨晨,晨晨逐渐地变得很“独” 。曾经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实在太饿了,进家坐下后,顺手拿起晨晨的饼干就吃起来了。因为,这些饼干已经买回来好久了,晨晨根本不喜欢吃。然而,晨晨看到后不愿意了,进家坐下后,让爸爸把饼干还给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里去抢,尽管妈妈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给他买来更多的,但还是不能说服晨晨,他不仅哭闹,而且还躺在地上打滚,不依不饶的。最后,还是爸爸说带他去吃麦当劳,才阻止了晨的哭闹。晨晨对于他的玩具更是丝毫不让别人碰,邻

2、居家的小朋友金玲来玩耍。看见晨晨的电动火车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摸,并且对晨晨说:“你的火车好神奇呀!”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中无不流露着对那个小火车的喜爱,谁都能看出金玲是多么希望能玩一会儿。可是晨晨却很小气地将电动火车藏起来了,并且对金玲说:“这个是我爸爸买来让我玩的,你回家让你爸爸给你买呀!”晨晨的表现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味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要帮助儿童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父母需要学习并采取

3、科学的教育方式,在正确认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议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1)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 “特殊”地位要改变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持拒绝,以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担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而不能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其发展。同时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意识,这样可以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2) 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

4、心地位,父母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在成年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成人了,而对别人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感兴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去关心,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予说服和指导,而不能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同时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好的表率作用。(3) 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有意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比如当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要分给别的小朋友;当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时,教给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会有意义。爸爸妈妈最好引导

5、孩子和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这样较大的孩子不仅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意识,教育孩子虚心学习伙伴的长处,尊重别人的意见,珍惜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可以制止他的某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父母帮助孩子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教给孩子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才能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负孩子抱有自负心理对其成长是极其有害的,父母应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克服自负。父母帮助孩子克服自负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孩子的自我认识受到

6、成人评价的极大影响,这就要求父母在进行评价时要客观、全面,不能只看到其优点,更要指出其缺点,万万不可忽视、缩小甚至帮助其掩盖缺点。对优点要表扬,但要适度。要让青少年意识到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理应有合格的表现。父母要提醒自负的孩子在归纳原因时要注意实事求是,要认识到老师、父母、同学的帮助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促进作用,切不可把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而沾沾自喜。(2) 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父母应指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以促使其树立良好的“理想自我”形象。学会欣赏他人才不会自视过高。对于孩子来说,学会欣赏他人并非易事,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从点滴做起,慢慢就会做到,从而克服自负心理,比如学会宽容

7、、学会倾听、尊重与理解他人、关心爱护他人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中,宽容是很重要的品质。古今中外,成大事者莫不以大度为怀,可以这样说,但凡能与同学、朋友相处融洽的孩子,必定是豁达开朗的人;但凡胸怀大志,目光极远的人,必定胸襟开阔,气度宏伟。父母应教导孩子不要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去对比别人的缺点,甚至挖苦、讽刺别人,而应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容许别人出现不足或失误,那么大家就可以友好相处了。父母还可以让孩子为同班的每一位同学写出 3 条优点,并对同学当面给予赞扬。当孩子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自负心理也就会悄然隐遁。理想的自我是发展的目标,树立良好的“理想自我”形象也会激发青少年奋起拼搏,超越自我。(3) 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 “挫折教育”父母可对自负的孩子提出更高要求,安排难度更大的任务,让其遭受挫折,品味失败,清楚地看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体验需求别人指导和帮助的感觉。(4) 表扬孩子时感情流露要 “浓淡”适度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点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正确的方法是:在表扬孩子时,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会起到许多赞美之词难以起到的作用。并且,父母应尽量少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多么优秀,从而产生骄傲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