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提倡美育摘要: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理想,这正是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所在。本文从美育的概念、历史、要素、功用等方面阐述在当代中国我们应大力倡导美育的必要性。关键词:美育 历史 要素 功用 倡导在我以文字的铺陈大力提倡美育之前,让我们先来读一首德国著名诗人赫尔德林的诗。致大自然 当我还在你的面纱旁游戏,还像花儿依傍在你身旁,还倾听你每一声心跳,它将我温柔颤抖的心环绕,当我还像你一样满怀信仰和渴望,站在你的图像前,为我的泪寻找一个场所,为我的爱寻找一个世界;当我的心还向着太阳,以为阳光听得见它的跃动,它把星星称作兄弟,把春天当作神的旋律;当小树林里气息
2、浮动,你的灵魂,你欢乐的灵魂,在寂静的心之波里摇荡,那时金色的日子将我怀抱。不知你是否有种被打动的感觉抑或共鸣?诗是美的化身。诗人用他那近神般的情感,把自然中的“可泣之凄美”,作“婉约之表达 ”,把稍纵即逝的瞬间化为唯叹唯美的永恒,从而沟通天人,沟通有限和无限,使你在当下的曾经拥有中,体味着那种充分自由的情境,那种充分去时间化了的永远的地久与天长。美育是一个历史概念。美育对现代素质教育, 发展现代生产力,培育新的社会性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现代性层面上讲,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实现人类社会和 谐发展的美好理想。当代社会是一个哲学、 艺术、宗教、科学等既均衡发展又互 为张力的时
3、代。 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言, 为中华之崛起而言,在当代中国我们大力倡导美育, 强调美育,推广美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美育的内涵和外延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主要是指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进行的教育。艺术的本 质是审美的, 艺术活动是以 创造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艺术价值是一种新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广 义的美育是利用一切审美价值对人进行教育。这些审美价 值包括知情义神四个方面。意志的表现行为属于伦理学的审美,知识的表现行 为属于科学审美,情感的表现行为属于美学审美(狭义),神性的表现属于宗教 审美。宗教意 识具有审美根源,对神的信仰本身就蕴涵着浓重的审美情感。科学研
4、究中的审美价值-求知。科学家从事艰辛的科学研究的根本动机是对自然的“预定和谐” 的一种宗教式的虔诚情感,科学家们带 着神圣的激情和伟大的想象力来探索和发现自然,并从中获得完美和谐的快乐(满足感)。科学中的审美主义,是在对自然世界和谐完美秩序信念的基础上,认为 科学研究的内在动机,不是出于实用目的,甚至也不是为了认识自然真理,而是 为了发现和展示自然世界和谐完美的秩序;科学的审美感,是引导和推动科学理 论发现的力量,是 鉴别一个科学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主要标准。科学不仅要解决人对于自然世界无知的问题,而且要面对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一个真正可以理解的宇宙,必须同时是一个显示出对人有意义的宇
5、宙。爱因斯坦所代表的科学的审美主义,不 仅具有在科学体制内部坚持经典科学原则的意义,而且包含了深刻的人性理想和形而上学动机。它的意义超越了科学领域,是在面对科学揭示的宇宙图景的无限性和不确定性时的一次对整体性和确定性的激情的维护。它的确在这个无神时代具有宗教的意义,而且是一次悲剧性的抗争。因此,我们应当在坚持人类关于世界的整体信念的意义上,来理解20 世纪科学的审美主义运动,而不能只限于科学内部来认定其是与非。伦理学的审美-道德。以崇善为旨归的伦理与审美具有历史亲缘性及内涵的某种统一性。美育致力于研究人的审美活动特别是审美人的造就,他既是理解审美活动的过程,又是陶铸灵魂的过程,它致力于 实现个
6、体人格的完满和群体生存的和谐,这既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伦理学所企求接近的理想境地。美育引导人们造就完整道德人格。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建构体现人类生存完满性的形象,真与善内含其中。正如黑格尔所说,真与善只有在美中才能实现水乳交融。放眼人类发展的历 史进程,古人的理想人格主要取道德维度, 侧重于持善。审美 总是潜在地引导人 们扬弃单向度的追求,培养和造就完整的人格, 这种人格既享受感官的快乐,又 热衷于认识世界,且保持道德良知,具有崇高的信念。或者说, 审美人最为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持善与 寻 真在求美中达到有机统一。美育促进人们营造和谐环境。高扬道德精神具有自律性质,服从社会伦理则有较多他律成分,
7、二者的最佳 结合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当今世界的很大区域,人们的伦理关系主要依靠宗教来维系。可是由特定教义确定的伦理关系很难与发展中的社会生活相同步,况且不同教派之间的排他性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审美无须借助神的意旨就可以启迪人们既厚德载物又自强不息。王国维曾指出,处在审美境界中的人自合于道德法则,“ 一人如此,则犹入圣域;社会如此,则成华胥之国。”斯言信哉!造就完整人格,臻于自由境界,促 进人际和谐,既是审美学的宗旨,也是伦理学之所期。(三)美学(狭义)意义的审美-艺术。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作为实施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手段,具有最好的思想性、整体性与可操作性。艺术是人类心灵的
8、伟 大创造,是 许多高尚心灵的展示,艺术 的形象性与情感性 对心灵具有最强的渗透与感染作用,因此,我 们可以通过艺术的高雅情操来建立人们最早的认知结构,并为形成高水平的认知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与创造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与认识基础。 学生通过艺术教育这所情感学校来丰富和培养高尚情感,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亚里士多德 说:“音乐之所以必须学 习不只是为了一种益处,而是为了教育,为了心灵的净化,为了理智的享受, 为了 紧张劳动后的精神宽驰与修养。 ”从古代智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对于实现美育的培养目标有重要的作用。美育要培养塑造高尚人格,人格的形成又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而 艺术则包涵了
9、十分丰富的情感,因而没有什么东西比艺术能更有效地塑造人格。当你欣赏颜真卿、王羲之、赵孟頫书法的时候,当你诵读陶渊明、苏轼、王维、李白的诗赋的时候,当你倾 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的音 乐的时候,当你迷恋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席罗姆法庭上的夫丽涅、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时候,当你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 复活、 生命不能承受之 轻的时候,你无不充满了一种优美、崇高、悲情、喜悦的力量(四)、宗教的审美-信仰。宗教的审美意义在席勒那里得到了充分的体证。席勒的宗教观点立足于西方神人关系的传统,继承了近代康德的观点,但又把康德的道德神变成了审美神。在席勒那里,上帝只有作为审美假象的自由游戏的形象出现时才是自由
10、和审美的神,才是值得赞美的。而“ 与 现实和真理相混淆“的上帝 则是席勒极力批判的。从人性的自由出发,席勒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但在席勒看来,真正的自由的人还必须具有道德修养,这是审美教育的第二步,它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从“ 完整的人“向“ 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 ,强盗中的卡尔穆尔正是这样的典型。所以审美活动(终极意义上)是一种“显现” ,被信仰、宗教精神以及神性(信仰之维)照亮。这种意义上,审美活动仅仅是受命而吟,仅仅是一位传言的使者赫尔墨斯,必须要先聆听“命”他有所言说的“命” ,然后才能有所“
11、言” 。“终有一死的人说,因为 他们听。 ” 因此,是信仰、宗教精神以及神性(信仰之维)莅临于审美活动而不是相反,否则,审美活动就无异于西壬女妖的诱 惑人的歌声。 审美和宗教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内涵,但审 美不可以完全取代宗教。二、美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是一种广义上的美育,其中乐是一种狭义上的美育。朱光潜先生 认为, 乐的精神和礼的精神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儒家从这两个观念建立起一套学说体系。孔子极爱音乐,是中国古代最早懂得音乐的人之一。孔子强调美育、德育的结合,他的教育宗旨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即学诗、学礼,最终还是归于美育。孔子把音乐教育放在远离佞人之
12、前,特别 慨叹诗亡乐坏,把美育和国家兴衰联系起来。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美育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对后世美育发展有着很深远的意义。他认为,美育的内容主要是艺术教育,他把艺术完全变成为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服务的工具。 艺术教育的内容应当是敬神的、善良的、勇敢的。柏拉图十分注意美育的方法,他深知艺术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美育应该顺其自然,不能有任何强 制和压力,要把 这种教育 变成儿童感到愉悦的游戏。美育既要从每个人的自然禀赋出发,又要调节人的性格和性情,达到某种和谐。柏拉图主张美育和一般教育是相互渗透的,甚至是同一的。他认为优秀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等在艺术方面应有很深的造诣。席勒是西方近代
13、重要的美学家,从人性着眼来考察美育的本质功能,是他美育理论的原初思考方式。他 对游戏与审美的关系作了专门研究.认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审美游 戏“ 那里才有 ,并将美育视为完善人性 ,拯救民族,实现自由的文化手段与途径.席勒认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是造成人性分裂的根源,而美是实现人性完善的唯一手段。由此出发。席勒建立了以“游戏说” 为核心内容的审美教育思想。在席勒心目中,拯救人性的裂伤,恢复人性的完美,将人性引向自由和谐状态,是美育的本真功能,也是美育对人的本体承诺。蔡元培在中国首倡“ 美育”,他并不只是从学科角度进行研究,他着眼的其实是更为根本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拯救之道。在他看来, 这是扭转中国贫弱受
14、欺现状的道路之一。蔡元培借用了康德的说法, 认为美感有四个特点:超脱、普遍、有则、必然。他认为,人类共同之最高目的,不外乎人道主 义,而人道主义的最大阻力,是人的专己性。而美感具有超脱和普遍的特性,实为专 己性之良药。 “人既脱落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而 为浑然之美感, 则即所谓 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于 实体世界之观念矣。 ”至此,蔡元培揭示出了美育的最终价值,我们也由此清楚了他大力提倡美育的良苦用心。 三、美育发展在当代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却日益荒芜的今天,人们由于无端地被抛而惊恐、厌烦、沉沦,人们由于无法走出西西弗推 动巨石式荒诞循环而悲观、失落、绝望。而美育依其具
15、有普遍性和超脱性的特点,必将在当今世界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美育有可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美育有可能是我们走出悲 剧宿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我们要对美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充分地认识。美育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方面呢?美育关切着国家的兴衰。美育能提高人们的普遍素质,事关国家人才培养。李岚清同志在讲座中提到,在分管教育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到全面素质的重要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知识不等于高素质人才,有知识不一定有文化。高素 质人才是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李岚清同志指出,在很长时期里,我们只讲“德、智、体 ”三育并举,忽视了美育。写作音乐笔
16、谈的目的在于身体力行地普及和推广美育特别是音乐教育。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美育是进行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就是运用人类实践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审美教育,发挥审美创造中的主体能动作用,以全面提高人的精神面貌,塑造 时代精神。厚德载物为博爱胸怀,是世界和平的精神基石;自强不息则积极进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基石。一个既和平又发展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美育唤醒人的诗意存在。美育揭去物性对自己的遮蔽,使人性澄明、敞开,从而体会到自身的存在。艺术 、诗歌、神性把一切存在恢复到它 们原有的状态,使所蔽的东西去蔽,从而使人 们由技术的生存到“诗 意地栖居”。 人应该是一个诗意地存在的人,一个有自
17、然生命力的自由人。美育解放人的情感,完善人的品格。美育兼具工具性和本体性双向诉求的特征,它能发展人们的审美创 造能力,完善人的 审美趣味,给本能冲动和情感以自由发泄的机会,并把它们提升到一个较高尚较纯洁的境界,从而使每个人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具有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创新活力的人。美育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希望、自由。我们可以把美育视为沟通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之间的桥梁,就象康德所期望的那样, 抚平事 实和价值、有限和无限的裂痕,达到对自然主义的一种超越。所以美育可以使我们超脱世俗之羁绊,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通达到理想世界的彼岸。尽管这种人生境界可能只是审美乌托邦,却有着刻骨铭心的真
18、实 。因 为正像西方马克思主 义者布洛赫所说,它是主体以整个生命为底蕴而建构起来的。“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个体反求诸己便能由 诚而明,从而 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由执法走向立法,由自然走向自由四、当代普及美育的方法当今,我们的价值和文明体系离不开哲学、艺术、宗教和科学多维度支撑,为和谐共生、和平崛起、民族兴盛而言, 我们应重视 美育、倡导美育、实施美育。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应在全社会展开大力普及美育的宣传。要大张旗鼓的宣传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利用一切媒体资源, 发挥我国媒体善作宣传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使美育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有切身的体会和感
19、受。其次,从家庭开始美育计划的实施。家庭美育方面,美育的普及 应给从胎儿受孕即可开始,孕妇应处于平和活泼的环境中, 对婴 儿要给予必要的胎教。要 给家庭美育创建一个好的环境,建议钢琴入户、中外文学名著入户,必要 时国家可以给予经济资助。第三,教育部应该制定美育教学大纲,要在学校广泛实施美育。幼儿园要开设舞蹈、唱歌、手工等课程。学校教育方面,要多让孩子亲近自然,主动接受美的熏陶,而不是一味灌输和压迫。要开设美育课程,如音乐、图画、运动、文学等学科,并和语文、 历史、地理、体育以及其他各科教学 进行渗透。广泛地开展课外、校外文娱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 设,鼓励学生自己 动手。第四,社会美育方面,美育
20、要走出学校,伸向社会和大自然中去。设置少年宫、文化 娱乐场所,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注意城市的绿化,居民区的园林化,注意对自然的保护 。美 术馆、纪念馆、展 览馆、音乐厅、剧院、影院、名 胜古迹、道路、建筑等都可以大力利用作为美育场所和教材。第五,鼓励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读书、学 乐、绘画、雕塑等等活动。大力开展科普讲座、艺术鉴赏讲座、文学欣赏讲座、道德文明讲座、宗教审美讲座、哲学学术讲座等等,举办艺术节 、音 乐会,鼓励 发明创造,大力提倡“五讲”“四美”等守秩序、讲 文明的行为,加强国际间的美育交流, 为人 们的审美教育搭建一个更为广泛的平台。第六,建议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美育讲坛。可以由
21、美学大家李泽厚先生、 陈望衡先生、叶朗先生主讲,以权威的声音向全国传播美育思想、倡导美育精神、完善美育人格、美化一代国人。可以说美育繁荣则国家繁荣,美育盎然,则文明的生机就更有底蕴,因 为它提供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无形基础。欧美之所以创造了灿烂的现代文明,跟他们悠久的美育传统有关,跟他们 自近代以来艺术与宗教的良性互动有关。当前我们应尽量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这里面需要政府的觉醒和重视),发扬先秦时期孔老夫子就已大力倡导的美育精神传统,大力提倡美育, 让美育走进家庭,走 进社会,走进我们每一个人。让美育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情感,深化我 们的内涵,让美育引导我们走向繁荣和自由,走向神圣和辉煌,走向我们那已久违了的美的精神家园 五、结语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首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吧: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的酒杯,你是从哪儿带来的这份不安的,我的爱让我的心接触你的心,把痛苦从你的沉默里吻去。如果说泰戈尔的诗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宗教关怀的话,笔者和其诗,让我们一起步入美的国度: 美就是充实了的自然,正如芳草萋萋的初春,你是从哪儿忧郁地匆匆路过的,我的美让我的肌肤接触你的肌肤,把希望带入你的灵魂。参考书目:1、 蔡元培美学文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2、席勒:美育书简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43、 朱光潜全集第九卷4、凌继尧 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