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79585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本章用相量法分析线性电路的正弦稳态响应。主要内容有: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图、电路方程的相量形式、线性电路定理的相量描述和应用、瞬时功率、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谐振以及电路的频率响应。9-1 阻抗和导纳教学目的:掌握复阻抗和复导纳的概念,阻抗和导纳的串并联电路。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阻抗和导纳的概念。教学难点:RLC 电路的阻抗及导纳形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一、一端口阻抗和导纳的定义1定义:(1)一端口阻抗 Z:端口的电压相量.U与电流相量.I之比。(2)一端口导纳 Y:端口的电流.I与电压相量.之比。2阻抗、导纳的代数形式Z=

2、R+jx R 为电阻 X 为电抗(虚部)Y=G+JB G 为电导 B 为电纳(虚部)3单个元件 R、L、C 的阻抗及导纳(1)Z =R Z =jwl 其电抗 X L=wl(感性);Z C= -j wc 其电抗 X C=- wc1(容抗)(2)Y R=G=1Y L= jl=-j 其电纳 B L=- l1(感纳) ;Y C=jwc 其电纳 B C=wc(容纳)4RLC 电路的阻抗及导纳形式(1)RLC 串联电路:Z=.IU=R+jwl+ jwc1=R+j(wl- c)=R+jx= Z虚部 x 即电抗为:X= X L+X C=wl-1X0 即 wl c1称 Z 呈感性X0 即 wc l1称 Y 呈容

3、性B0(感性) L= wxx0(容性) C= wBB0,z 呈感性,等效电路为一个 R=4 的电阻与一个感抗为 X L=3的电感元件的串联,其等效电路为 L 1= wX=3=0.03H,由于 Y= G+Jb= Z1= 375=0.2 =0.16-j0.12S.B=-0.12S0 2上式第一项等于零,称这一项为瞬时功率不可逆部分;第二项为可逆部分,其值正负交替,说明能量在外施电源与一端口之间来回交换。图9-7 一端口网络的功率2平均功率:也称有功功率,代表一端口实际消耗的功率,是恒定分量,用式子表示: p=UIcos纯 R: =0 , p=UI;纯 L: =90 , p=0;纯 C: = -90

4、 , p=0。3无功功率:Q(var,kvar)与瞬时功率的可逆部分有关,表示电网与动态 L、C 之间能量交换的速率。用式子表示:Q= sin纯 R:Q=0 ; 纯 L:Q= I; 纯 C:Q= - UI。4视在功率:S( AV) (表征发电设备的容量) ,也称表现功率,用式子表示:S= UIS、P、Q 可以用功率三角形来表示其之间关系:S=2=arctan( PQ)5复功率: ( )S=P+jQ=UIcos+j Isin =UIe )(iuj= e ujIe ij=.I= arg S=注:(1)正弦电流电路中,总的有功功率是电路各部分有功和功率之和,总的无功功率是电路各部分无功功率之和,因此

5、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分别守恒。(2)复功率也守恒。设电路中有 b 条支路,b 个支路电压相量.1U、.2.b应满足KVL, b 个支路电流相量应满足 KCL,其共轭复量.1I、.2.bI也必须满足 KCL,由特勒定律知kkIU1.=0,所以复功率守恒。(3)视在功率不守恒。二、功率因数的提高1功率因数: = cos = SP=arcos( S)2意义: cos越高,电网利用率越高。P 表示一端口实际消耗的功率。(1) p=UI= S, 一定时, csp电网利用率一般在 0.9 左右.(2) s, 、 一定时, oI线路损耗大大降低。3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1)引言:提高 co,也就是减少电源与负载

6、之间的能量互换。由于实际上大量感性负载的存在,功率因数一般降低,当 cs后,电感性负载自然所需的无功功率由谁负担?我们自然想到时时与电感持相反性质的电容。提高功率因数,常用发方法就是与 感性负载并联一个静电容。(2)计算 C 的公式:并联电容 C 不会影响感性负载与支路的复功率 1S,因为.U和.1I都未改变。但是电容的无功功率“补偿”了电感 L 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源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了电路的功率因数。设并联电容后电路吸收的复功率为 ,电容吸收的复功率因数为 CS,电容的无功功率为 CQ,原电路感性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P,电路外加电压 ,频率为 w的正弦电压,见个功率因数有 1cos提高到

7、2cs,求 C=?(3)公式推导:设 1= cos 电路的无功功率 1Q= P1tan S= P+ 1jQ2= 2 电路的无功功率 2= 2 = + 2CS= - 1= j( - 1)= j( t- 1t)= C+ jQ= - 2wcu= P( 2tan- 1)= ( 1- )R图 9-8 功率因数提高例: P=20 kw, =314 srad, U=380V, 由 0.60.9,求 C=?解: C= 2u( 1tn- 2)= 23)80(4.1( 1tan- 2)=374.49 F三、最大功率传输 例:如图 5.20 电路负载分三种情况如下给出,求负载功率,并比较上功率大小。a. 负载为 5

8、 的电阻; b. 负载为电阻与内阻抗配; c. 负载为共轭匹配。 解: 四、三表法测交流参数 教材 p 204例 9-9五、其他例题例 1:已知正弦电流 i=5 )531cos(A,通过 30的电阻 R,试求 R 消耗的平均功率。解: I= 2m=5A UIP= 2R=( ) 230=375 w例 2:教材 p 3 9-27例 3:教材 p 24 9-28例 4:教材 p 7 9-37图 9 - 9 例题9-6 谐振 教学目的:学习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教学重点:谐振的特点。教学难点:实际的并联谐振电路。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一、串联谐振1.谐振频率: )(CLXjRZ当 时, 0,Z,

9、此时称为谐振;由1记谐振角频率为 0,得:LCfL2,002.串联谐振特点:(1)电压、电流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2)复阻抗 Z最小,当 U 一定时,电路中电流最大, RZ0;(3)特性阻抗 CL01;(4)电感电压:UjQRjjIjXL 电容电压:jjCjjUC001Q 为品质因素,定义为 RQ得 CL, 13谐振曲线:参见教材 P211结论:Q 越高,谐振电路的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越窄,通频带窄会引起失真现象。因此设计电路时候必须全盘考虑!二、并联谐振电源内阻大时,采用并联谐振电路,分 R、L、C 、并联和 R、L 串联与 C 并联两种;1R、L、C 并联: 复)1(jY当 LCB时,0,R,称为谐振;此时Cf21,100图 9 - 1 0 串联谐振图 9 - 1 1 并联谐振2R、L、C 并联谐振特点:(1)电压、电流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2)复导纳 Y最小,当 U 一定时,电路中电流最小,R0;3实际 RLC 并联电路( 线圈与 C 并联):(1)谐振条件: LR201;(2)当 R, 几乎与串联谐振相同;(3)谐振特点:A电流、电压同相位,电路呈电阻性;B电流源供电,电路呈高阻抗特性;C SLQII,即通过电感或电容等效的电路的电流是总电流的 Q 倍,故又称为电流谐振。图 9 - 1 2 实际的并联谐振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