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穷则思变记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动感的 08 年,并没有感动我这 80 后。一场海啸吹来,把我的饭碗吹丢了。站在大街上,一阵风吹来,我摇摇欲坠。人才市场永远都是那么热闹,不亚于每天菜市里的早市。大专毕业以来,我一直都在一家小得可怜的贸易公司做文员,从来没有想到去离开和改变。而真正离开的时候,才发现过去的经验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更不用说什么竞争核心力。像一条虫子在一堆烂菜叶里寻找丁点肉一样,在人才市场寻寻觅觅了大半个月,都无所获。穷则思变或许是逼出来的,望着渐渐消瘦的口袋,终于在一个翻来覆去的夜晚,如同沉寂的湖面突然一条鱼跃出湖面,一个念头闪过:创业!因为一直以来都对饮食方面比较有兴趣,而且认为
2、名以食为天,认为做生意做大人不如做小孩,卖用的不如卖吃的,所以很快把目标锁定为做小本的饮食生意。经过一番研究和衡量,定下三个候选:早餐包子、肠粉店和千层饼。后来发现做包子的大都是一家子几个人在折腾,因为做包子天天要搞肉剁菜之类的,不想去连累父母,所以把早餐包子这一项目淘汰掉了。至于肠粉店,真是忍痛割爱,因为好点的地段一个转让费就让我觉得是天文数字,而便宜点的动辄也是几千,因为我的目标是小本生意,所以只能将其也淘汰。最后是千层饼,也就是东北大饼,因为经常吃,而且认为成本和人力都符合小本生意的条件,所以就作为最后的入选名单进入我的创业项目。要商品化的东西和自己闲来没事乱捣一番可不一样,因此,我首先
3、想到要去拜师学艺。在网上点击搜索,还真有教做大饼的呢。于是经过对比和筛选,定了一家算老牌一点的职业技工学校,学校就在中山八路,里面有个小食创业班,而我决定报个电饼档班。所谓电饼档班,就是在三四天内教会十几种饼的做法。大饼师傅自称是在广州某星级酒店做了十多年饼的老广州。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师傅很耐心的传授了配料、和面、把握饼铛的温度等等,四天后我也居然学会了十几种饼的做法了。当然这项投资花了我 650 快钱。虽然有点心痛,但觉得还是值得。接下来是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了。因为手里只有一两万钱,所以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因为住在东圃珠村,对这边比较熟悉,而且这边是典型的城中村,人口很集中,所以决定把
4、地点设在这里,并且也跟一士多老板谈成协议,同意以每月 500 元的租金借其门口空地经营。选了一个良辰吉日,我的饼店开张了,虽然没有店名。至此,我的前期投资包括学习费、电饼档、面粉配料和一个保温柜、再加上杂七杂八的不到三千元。 开张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父母跟我说过早起的鸟才有虫子吃。第一天早上我一口气做了十几张千层饼,和几十个葱油饼,然后等着我的上帝们来品尝。我把葱油饼的价位定在一元钱一个,而千层饼是按斤算。七点左右,上学的上班的陆陆续续出来了,虽然我所在的位置是很多打工和上学的必经之路,可生意并没有我想象的出现火爆场面,整个早上,营业额也就四五十块。不过下午五六点又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这给了
5、我很大的信心。那天晚上,我在本子上用颤抖的手(因为和了一天的面)记下了第一天的战绩:72.8 元。再接下来的日子里,为了保证和提高销售量,我始终按照师傅教的方法,把该放的料放足,严格控制电饼档的温度,以保证做出来的饼比同行更香、更脆、更软。这样我那些上帝们的胃口也渐渐被我留住了,而相配套的,一个月后我又投资了一台豆浆机和封口机,虽然每天只有不到四十杯的销售量,但一个月下来,也可以增加八九百块的进账。虽然不多,但可以抵每个月的铺租和水电了。当然,也并非没有压力,刚开始除了担心生意不好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耗空外,更大压力来自舆论的压力。一些知道的亲戚和朋友都认为一个大专生在街上卖饼简直就是浪费,说白
6、读了这么多年书。刚开始听着也是挺矛盾和难受的,后来想开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现在,开业以来已有八九个月了,我的客源也基本上很稳定,每天的营业额都在 100 至 200 元之间,而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也陆续开发了其他项目,例如春卷、萝卜糕等。我的手已经不再是敲键盘的手了,而是做大饼的手了;上班时间不再是五天八小时,而是七天十几小时了,当然做为这些的回报,我也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因为不到一年,我的饼店已经给我带来了四万元左右的收入,虽然在一些人眼里,可能不算什么,但可能是我的一笔重要的启动资金。因为不可能永远这样摆下去,我希望有足够的能力时,能开一家茶餐厅。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对那些失业的朋友们还有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