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上第 0 章第四节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第 1 课时)-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质量的含义和单位;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和维护方法;能力目标:学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体验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经,感受实验的严谨和成功的乐趣,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质量的含义和单位;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和木块:教师一套,学生一桌一套。教学方法:老师讲授、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山川、河流、食物、生活用品
2、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出示:一袋“小王子鲜贝酥”。读出包装袋上的配料:淀粉、棕榈油、食用盐等。指出其中的淀粉、油、盐等都是构成这包食品的物质。再读:净含量 72 克。讨论:72 克指的是什么?学生:。二、新课过程:1、质量教师:72 克指的是鲜贝酥的质量。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越大说明所含物质越多。就像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买的商品质量越大我们得到的物质就越多。问题:这样一袋包装完好的鲜贝酥在商店里它所含的质量是 72 克,我们买了带回家,如果没有打开包装,它在我们家里时的质量又是多少?(还是 72 克)追问:如果原封不动地带给很远的北方朋友家里,它的质量会增加或减小吗?(不会),
3、如果压成粉再带上月球呢?(质量不变)小结: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的质量不随位置、形状、温度等改变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教师:从刚才的包装袋中我们可知鲜贝酥的质量 72 克,这里的“克”就是质量的常用单位。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中关于质量单位的内容。强调主单位和常用单位的区别。 3、质量的测量工具:磅秤、电子秤、天平等;实验室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4、托盘天平1)介绍托盘天平的结构和各部分作用:要求学生对照实物复述:天平的结构 2)托盘天平的使用要注意的几点:使用前:应注意天平的测量范围,估计被测物的质量,被测物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使用时:天平要放平稳;不能用手摸托盘;不能把潮
4、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必须用镊子轻拿轻放。使用后:把砝码及时放回砝码盒内,天平和砝码要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生锈。5、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边讲边演示(以测量木块的质量为例)1)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具体是: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右旋;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左旋),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作等幅摆动,此时横梁平衡。2) 称量:把被测物(木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由大到小的加减砝码(左物右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3)读数:被测物(木块)质量所用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刻度值(
5、注意标尺的最小刻度值;读游码左侧所指的刻度值)。4)记录:数值+ 单位(克)5)整理:测量完毕要及时整理天平,及时将砝码放回到砝码盒。6、学生活动:学生练习天平的调平,利用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活动结束后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对活动进行合理评价。三、课堂小结1、质量、质量单位;2、天平的结构;3、天平的正确使用(调平、称量、读数与记录)四、作业: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内容。2、课外测量自己的体重(用千克表示)。五、板书设计: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质量的测量一、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二、质量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会随位置、形状、温度等改变而改变;2、质量单位:主 单 位:千克 kg常用单位:吨 t 、克 g 等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三、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1、选:量程 2、放:平稳3、用:规范归零:游码移到标尺左端调平:指针偏左,螺母右移称量:物左码右,平衡读数读数:砝码值加游砝指示值记录:数值加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