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哲学辅导概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9324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辅导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哲学辅导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哲学辅导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哲学辅导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哲学辅导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哲學輔導概述一 什麼是哲學輔導?英文為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又譯哲學諮商(台灣)或哲學諮詢(中國大陸) 。又稱為哲學的實踐(philosophy or philosophical practice,又譯哲學的實務)它是一門新興的哲學部門,在 1980 年代由德國哲學家阿亨巴赫(Achenbachian)創辦,可說是心理輔導(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與精神病治療(clinical psychiatry)的另外選擇或代替品(alternative or substitute)。三者的主要異同:相同處:對人們在心智(mental)(廣義,包

2、括精神 psychica、心理 pschological 或心靈 spirtual)上所遇到的疾病或問題加以治療或解決。相異處(約略的區分):精神治療以醫學進路對病人的精神性疾病(如抑鬱症、躁狂症等)作出治療。主要治療方法為使用藥物(如百憂解 prozac)或做手術(如電療或腦白質切除術 lobotomy 等) 。屬精確性(exactness)較高而價值密度(intensity of value)較低的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心理輔導受心理學訓練的心理輔導師對病人的心理性的或相關的行為偏差的問題(如偷窺狂、潔癖等)作出作出解答或指導。主要輔導方法為通過心理學對話(psych

3、ological dialogue) 等來作出治療輔導。屬精確性次高而價值密度次低的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哲學輔導受哲學訓練的哲學輔導師對一般人所感到困擾的心靈性的問題(如價值失落等)作出解答或指導。主要輔導方法為通過哲學對話(philosophical dialogue) 而分析心靈上的問題和以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屬精確性最低而價值密度最高的人文科學(human science)(牟宗三先生稱為生命的學問 ) 。2二 哲學輔導的原則和方法I 阿亨巴赫的無方法的方法阿氏是德國哲學家,他的哲學輔導方法有著當代歐陸哲學特色。他的哲學輔導方法觀可用以下其說話來表述:哲學不使用方法

4、,它發展方法;它不使用理論,而是發展理論。 哲學問題或即人生問題是關於人的具體情境問題,後者不能被歸類為情結或偏差。它們是獨一無二的,不能類化。他主張無方法的方法:被輔導者與輔導者通過對話,對前者提出的問題加以創造性的詮釋。講者:阿氏的哲學輔導方法,是一種較傾向於相對主義(relativism)或主觀主義(subjectivism)的哲學方法。II 馬瑞諾夫的寧靜(PEACE)方法1 寧靜方法概述馬氏是加拿大出生,在美國工作的哲學家,他的哲學輔導方法有著當代英美哲學特色。對阿氏的方法不表認同。若沒有共通的或普遍的哲學方法,則不可能進行哲學輔導以解決人生問題。將哲學輔導的程序和方法區分為五個歷種

5、或階段,分別以P、E、 A、C 、E 五個英文字母來表示。五歷程為:1.問題(Problem)辨識問題的所在。2.情緒(Emotion)辨識問題所引發出來的情緒。3.分析(Analysis)列出並評估解決問題的數種選擇;理想的解決方法,應可處理外在(問題)與內在(情緒)的議題。4.沉思(Contemplation)以哲學的觀點來解決問題。 (講者:前面只是一般理性的分析,這裏是哲學的分析。 )5.情緒(Equilibrium)在闡述問題、表達情緒、分析選擇及思考哲學立場後所達到的平衡的境界。講者:與阿氏的方法在一義下相反,馬氏的方法,可說是一種較傾向於絕對主義(absolutism)或客觀主義

6、(objectivism)的哲學方法。注意:上述方法除了由他人(主要是哲學輔導師)協助處理外,也可以由自己自行處理,i.e.自我輔導。有些被輔導者可以自行解決完成部分歷程,如能自我完成首三步3驟。這時後,哲學輔導員可以從第四步切入。此五個歷程可以通過一次輔導過程來完成,亦可能需要花上數週、數月或更長的時間;最後時間視乎個案本身及實際情況而定。哲學輔導與精神治療、心理輔導的分別:精神治療、心理輔導少數治療師或輔導師只及於首二步歷程,少數的可進至第三步。哲學輔導不單只及於首二步歷程,同時可進至後三步。2 寧靜方法例示可以馬氏的一個輔導個案文生事件作出例示:有關事件內容:文生是位專職作家。他在自己辦

7、公室裏掛了一幅名畫家高更(Gauguin)的名畫複製品,後者描給在海漢上半裸的大溪地女人。有位女同事向上司報告,表示那幅畫令她覺得被性騷。上司根據性騷擾的規定,要求文生把畫移走。文生覺得被不公平地對待,但若不妥協,則會被革職;在權衡輕重(被不公平地對待與被革職)下,他決定把畫移走。找一幅新畫比找一份新工作容易得多。但是,他沒有預期在取走畫作後,他的氣憤及背叛原則的感覺愈來愈強,精神飽受困擾。馬氏以寧靜方法來輔導文生,結果解決其精神困擾。歷程如下:1.問題(Problem)他受到不公平的對待。i.e.他的藝術品味被視為對別人的性騷擾,甚至被上司勒令拿走畫作,否則工作不保。2.情緒(Emotion

8、)他覺得生氣和自我背叛。3.分析(Analysis)他的行動處境:不可能的行動請律師控告上司以討回公道;但他沒有足夠的財力。可能但不正義的行動威脅他的上司、騷擾他的女同事、拿槍到辦公室亂槍掃射。可能而相對來說合乎正義的行動辭工不能消除不公平的對待;不高興而又失業。換畫不能消除不公平的對待;不高興但不失業。在兩惡取其輕的情況下,文生可說作出了最佳的決定。4.沉思(Contemplation)4馬氏協助文生作出了兩項突破:a. 區別出冒犯(offense,=侮辱 insult)與傷害(harm)兩者的分別:冒犯非故意的行動;不損害受害者的人格尊嚴。傷害故意的行動;損害受害者的人格尊嚴。以文生事件來

9、說,文生只是受上司與同事的傷害而非冒犯不公平的只是整個商業制度而非其上司與同事的針對他的行動。5.情緒(Equilibrium)文生不再對他的上司和同事心存芥蒂。馬氏更建議文生把他最想掛的十幅給其同事過目,確定她沒有感到受冒犯的畫才掛出。各人都會得到精神上的最大滿足。III 講者的問答行程序及人生層階理性反思法上述阿、馬二氏的哲學方法有其合理處,但亦有其不足處:阿氏方面:合理處處理人生問題沒有絕對客觀的方法,i.e.適合於每個人和每個具體情況的方法。其方法有類中國哲學的因材施教(儒家語)或對機施教(佛家語) 。不足處如馬氏批評一般,若沒有普遍的方法,則解決問題沒有了客觀的標準,則一義下無法解決

10、問題。其實,這時不單哲學輔導不能成立,一切學科也不能成立。沒有了普遍性。馬氏方面:簡言之,其優點阿氏的缺點,其缺點則是阿氏的優點。合理處承認有共通的方法,人生問題才有解決的可能性。e.g.以馬氏提出的文生事件來說,有是非對錯可言。講者以為馬氏的觀點大抵可說是對的。不足處忽視了方法的具體性。e.g.講者不以為馬氏的方法是唯一的方法。我自己覺得有更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如果講者是文生,則講者會嘗試解釋藝術與色情的分別給其女同事及上司了解,說服他們接受,講者是讀哲學的,較長於理論思辯與說理,亦對箇中問題有所了解(講者講應用倫理學課曾處理個此問題) ;對方不能接受時才考慮以馬氏提出的方法解決問題。講者:

11、哲學輔導的方法應具有具體的普遍性(concrete universality)。i.e.既有普遍性,亦有特殊性。此即宋儒朱子講道德價值時所提出5的理一分殊說的意義。講者的哲學輔導方法可說是黑格爾式的辯證方法,或中國哲學所講的圓融方法。 (如老子講正言若反方法,佛教空宗講相遣方法。)e.g.愛人一普遍的道德原則,但須因應具體情況而有不同的決定。就愛人者的性情來說陽剛性格的人可以是大俠的方式;陰柔性格的人可以是細水長流式等。就被愛者的身份來說不同的倫理關係可以有不同的愛的方式,如對父母講孝,對朋友講義,對情侶講愛等。若就馬氏所提出的具體的共同方法來,即寧靜方法來說,講者以為可以加以修正和補充。馬氏

12、的寧靜方法,沒有區分開程序與方法,講者以為有問題。容易令人誤會他所說的哲學沈思方法只適合於解答問題的其中一步驟。但事實上,哲學的方法其實可貫徹到任何一個輔導程序上。講者的哲學輔導體系區分開程序和方法兩方面:程序問、答、行三步驟把握問題(問)解答問題(答)行為實踐(行)方法人生層階理性反思人生層階反思方法思辯理性與實踐理性反思方法1 問答行的程序a 把握問題(問)的程序此步驟可兼容馬氏的首兩步驟問題與情緒。馬氏的限制,是沒有詳細分析人生問題的各個層面及其主要涵義。講者以為可以人生層階反思法來取代馬氏提出的首兩步方法。馬氏首二歷程一義下可說是將人生問題簡單分為外在與內在兩種,前者他稱為問題 ,後者

13、他稱為情緒 。講者以為過於簡略。更細緻的方法,是對應於人生層階而辨識出問題所在。此義詳後。另外,他看不到哲學的專門的輔導方法在了解問題方面也有很大的重要性。6b 回答問題(答)的程序此步驟可兼容馬氏的後三個步驟分析、沉思、平衡。馬氏的限制,主要為:1. 他講的分析方法(指一般人的思考方法)可有可無,他講的是哲學輔導的思考方法。2. 他不能充分說明沉思方法(指哲學的專門的輔導方法)與一般邏輯的或即批判的思考方法上的不同。c 行為實踐(行)的程序這一步驟可說是超越馬氏寧靜五個歷程的方法的最主要地方。馬氏的平衡的方法,依其說,明嚴格來說只是進行哲學輔導的結果,而不是方法,內容頗空洞,往往在講具體個案

14、時,只說明經過了沉思方法後,案主的問題得以解決或情緒得到平衡。他這一步其實可取消。另外,馬氏的哲學輔導方法,承襲了西方哲學過於偏重理性的傳統,只重理論而疏於實踐。這方面,講者以為可以心理輔導或中國哲學的工夫論加以補足。e.g.恐懼症可用脫敏方法2 人生層階理性反思方法a 人生層階反思方法使用哲學的思考方法進行輔導,必須針對人生不同的層階,講者以為可以人生五層階的結構來表示。人生層階可依中國哲學 esp.儒家哲學(主要是大學及王陽明)區分為五層(講者的觀點亦吸收了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主要觀點自我實現、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前三者屬心、情、意方面,後二者屬身、物方面):講者以為,人生

15、可分為五個主要層階。我們可以圖來表示:7心情意身物價值經驗案:1 越下層表示價值密度越低而經驗內容越多,越上層則相反。2 每層由虛線分隔,表示各層的區分只是有分際意義的不同,實踐上難以分割。3 下二層與上三層間的虛線較粗,表示物質與心靈較明顯的區分,雖然仍不是截然二分。物以西方哲學用語來說,可說是物質(matter) 或世界(world)。可進而區分為:自然世界人處身的外在的自然環境。人類社會人處身的外在的社會環境。身以西方哲學用語來說,可說是具體的、物質意義的身體(body) 。意以西方哲學用語來說,可說是意志(will)和意念(volition),是超越的行動機能(發出意念者)與經驗的行動

16、機能(發出軀體活動者) 。中國哲學講意亦比西方哲學好,可包括行動(act)本身。另外,亦包含欲望,即對外在對象的欲求,如食色等欲求。意可上下其講上指屬形而上的意志下指屬形而下的意念、行動與欲望情以西方哲學用語來說,可說是情感(feeling);與前者不同之處在於其非知識機能。8中國哲學講情更完備,講情感可以有普遍性。e.g.四端之情。道德情感具普遍性,故又是理性;而此情感要求行動去實現,故又是意志。這裏又可見知、情、意三者不即不離。心以西方哲學用語來說,可說是理性(reason,或稱知或知性understanding);是辨別是非對錯的機能。中國哲學講理性比西方哲學的理性或知性更完備,不只包括

17、聞見之知(經驗知識) ,亦包涵德性之知(價值知識) 。不只是理性機能,而同時是情感機能和行動機能。簡單來說,頭三項對應於西方哲學所謂心靈(mind)或精神(spirt),馬氏所說的情緒大抵可收攝其中;後二項可收攝馬氏所講的問題。以上是各層階的圓融不即義,但五者同時有圓融相即義,即在實踐上不能分離。一義下,可說五者互相貫通,故此可以其中之一,如用心來概括其他各層意義。此義可以宋儒朱子所講的心統性情來表示。一義下,可說五者意義相同。笛卡兒式的心物二元論中具有的心物溝通問題並不存在。此義可宋明理學中的性即理或心即理來表示。人生所有的問題,不止馬氏所講的問題(物與身)與情緒(情)方面,尚有心與意方面。

18、意方面的問題(宋明儒家稱為行的問題)行動傷害了自己或他人,或者不合乎道德理性的反省而受到自己或他人的責備。e.g.無禮貎、 .酗酒、婚外情、傷人等。意志力不夠堅定或欲望夾雜的問題,即使知道善惡是非,但卻不能實踐出來。e.g.明知酗酒、婚外情、傷人等是不對的,卻不能自我節制。心方面的問題(宋明儒家稱為知的問題)不能合理地判別善惡是非。e.g.不了解酗酒、婚外情、傷人等行動的是非對錯。人生層階反省法還可以在哲學輔導師正式對被輔導者作出輔導前,決定哲學輔導是否最適合解決該人生問題的方法;後者可稱為分流方法。此點馬氏在其著作中提到,但在講寧靜方法時卻有所忽略。i.e.不同的層面問題適宜用不同的方法來解

19、決:物的問題9最適宜用社工的個案工作(case work)來解決。e.g.失業、貧窮等問題協助申請綜援、社會福利金等。身的問題最適宜用醫學方法(medical method)來解決。e.g.傷殘與疾病。因身體疾病(主要是腦部的疾病)而導致的行為問題,一義下也可說是身的問題,也是最適宜用醫學方法,這裏可特指精神治療(psychiatric theraphy)來解決。e.g.常有幻覺、控制不了肢體行動等精神疾病。心、情、意的問題單從現象界(經驗層)的角度來說,心理或經驗意識的問題,心理輔導最適宜來解決。e.g.知道洗手癖是不對但無法控制到洗手的行動(意的問題) ,心理學家提供的方法有助解決問題。e

20、.g.因單戀而感到精神痛苦者(情的問題) ,心理學家提供的方法有助解決問題,如音樂治療之類。e.g.對狗有很大的恐懼心理(心的問題) ,心理學家的方法亦有助解決問題,如用脫敏方法等。再從本體界(價層)的角度來說,精神或價值理性的問題,哲學輔導最適宜用來來解決。除傷病所引致者外,人生所有的心靈或價值理性(自由意志)問題,一義下都可說是哲學問題,最適宜用哲學的方法來解決。b 理性反思方法馬氏講的沉思方法的主要限制,主要是側重講一般經驗知識方法,i.e.一般所謂批判的 (critical)或分析的(analytical)的方法。當中可再分為:語理分析方法正確使用語詞、語句的方法。e.g.上面馬氏輔導

21、例子區別冒犯與傷害。論證方法正確使用演繹或歸納論證的方法。e.g.馬氏另一例子:瓊安(年近 60 歳) ,半生(30 多年來)為其童年夭折的兒子賈斯丁於 8 歳時患癌症死亡而難過,以為自己無法醫好兒子是自己沒盡好母親的責任。這是一論證的錯誤,癌症是絕症,與瓊安有沒有責母親的責任無關。在哲學輔導來說,這種方法雖不算錯,也有一定的作用,如一懷疑丈夫有外遇但證據不足的妻子,若通過嚴格的分析方法證明其推論犯錯,則也可以解除其痛苦。但這種方法在哲學輔導卻非最重要或最適合的方法。10講者以為最重要的方法有二:思辯理性方法訴諸幸福或快樂原則來解答問題。人生的目的之一為趨樂避苦,不少人生問題源於苦多於樂,故運

22、用理性,依幸福原則來令人能達到趨樂避苦的目的,是哲學輔導重要方法之一。思辯理性方法可再分兩種:苦樂的量度分析計算苦樂的量度。苦樂的因果分析探討苦樂的原因,並以最適當的手段來達致趨樂避苦的目的。實踐理性方法訴諸道德或價值原則來解答問題。這方面,中西方的大哲學、大宗教的學說有助人解決人生價值意義的問題。依儒家的先義後利及康德的實踐理性優先學說來看,這種方法解決人生問題較前面所講方法(思辯理性方法)更為重要。e.g.孔顏之樂三 講者有關家庭關係的個案I 案主的主要問題案主名阿連,約三十歳,已婚,大學畢業,有固定職業,但收入只有萬多元。他大學畢業後四年與家人鬧翻了,並離家出走,自行搬到外出居住,後來與

23、在大陸相識的女朋友結婚。他與家人鬧翻,主要原因是自少以來,感到不受家人重視和關懷。他家中成員除父母外有五人他和四名姐妹。他是家中賺錢最少的,他感到全家人因此看不起他。他覺得常受家人 esp.父親的指責,許多事情不問根由都說他不對。他離家出走的導火綫有二:他大學畢業後曾往其父母在大陸開的製衣廠工作,認識到一女友,即現在的太太,但家人卻甚為反對。其太太曾叫其女性朋友與其母親傾談,但結果卻不歡而散,家人與女友的關係更為惡劣。他的母親與父親在管理工廠上有很大的分歧,特別是在是否將工廠交由案主在大陸的阿叔擔任主管方面。其母以為阿叔的人品不好,但其父卻以為阿叔識做生意,兩人因此而有意見上的衝突。後來,案主

24、的母親交通意外受重傷,個多月後逝世。在逝世前曾向家人表明遺願欲結束工廠而不讓阿叔任主管。但其父卻沒有遵照其遺願,反而說謊說其母的遺願是由阿叔打理工廠。案主原本想永遠與家人斷絕關係,但此想法,卻受到其家人、親戚朋友,甚至他的太太指責。他為此事感到非常不開心。11案主就他的問題曾看了多次心理輔導(足足一年多) ,雖然離家出走後的不開心情緒稍為平復,但他覺得仍根本問題仍未解決,仍常感到不開心找講者以哲學輔導方法幫忙。他想講者認同他與家人斷絕關係的想法。他給出的主要論證:1. 一些人也可以離開家庭生活得好。2. 他的家人只知事事指責他而不懂關心他。II 講者的主要輔導工作講者作分流判斷,覺得其主要問題

25、在心、情、意方面而不在身、物方面,以為適合以哲學輔導來幫助他。他的心、情、意方面的問題主要為:意(行為)的方面他與家人斷絕了來往。情的方面他感到非常不開心。沒有了親情,常受到別人(親戚朋友及妻子)的指責。心(價值認知)的方面以為與家人斷絕來往並無不對。首先,講者反駁他將離家出走合理化的論證。1. 他說人們離開家庭可生活得好雖是事實,但卻不合乎道德反省。講者從哲學的角度區分:實然問題(problem of is)有關經驗的事實,e.g.天下雨應然問題(problem of ought)有關價值的判斷,e.g.人應孝順父母人們離家出走而生活過得好雖然是事實,但卻不合乎道德的反省。2. 他說家人事事

26、指責他似流於主觀武斷。反而,從案主的講述中,esp.其離家出走的導火綫上,較合理的說法是:雙方雖然有部分道理,但各持己見,不能互相包容。雙方都有責任。其次,講者講出每個人對其家人都有關懷愛護的責任。人們是由父母養育而成長的,一旦成長,則須有反哺的責任,不能因與家人的一些爭執而離家出走。除非家人完成沒有盡家人應盡的責任。E.g. 父母一生下子女便遺棄街頭或自己遠走他方。案主同意講者說人對其家人都有關懷愛護的責任,但他以為其家人根本蠻不講理,完全非理性,不必對他們盡任何責任。講者回應:從案主的陳述中,只覺得其家人在一些方面與案主有意見上很大的差距,但卻並非完全沒有盡家人的責任。案主聞言後產生很大的

27、情緒反應,說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與家人鬧翻的責任在於他而不是其家人。但他以為自己沒有錯,錯的是家人。講者意識到案主的個性較主觀武斷,而且容易鬧情緒。嘗試以別心理上較容易令案主接受的說法說明其與家人雙方都有責任。12講者用的是現代哲學中講知識的多元性與具體性的觀點來說明人們常有意見上的分歧。i.e.傳統哲學只講知識的普遍性而忽略知識的具體性或多元性。現代哲學強調知識的具體性或多元性。後一種說法若以講者的具體普遍性真理觀來詮釋會較為合理。i.e.真理既有普遍性,又有具體性。以不同的人看同一塊白板為例,不同的角度來看,被看到的形狀有不同。以案主離家出走的兩個主要導火綫為例:他家人反對他與女友來往應是為他好。工廠應交由阿叔管理與否,也是觀點與角度問題。單從案主的角度來看,案主完全對;對從家人的角度來看,他們也不算錯。案主應改變以往認對家人的看法,不要太執著自己個人觀點的是非對錯,而應以包容的態度來重新處理自己與家人的關係。案主接受了講者的觀點,並同意嘗試努力與家人修補關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