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779201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蜀目圜本期的“关注”栏目,聚焦于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设计实践。30年前, “老四中”六边形教室的突破性设计在当时业界被热烈地讨论;建筑师黄汇的文章北京四中设计发表在本刊1986年第2期。2013年7期,本刊在四中房山校区结构封顶后发表了其作为中国首个绿色三星的校园在“绿色设计研究”方面的探讨和成果,自此,对该项目建造进程的关注,一直在延续。之所以关注北京四中房山校区项目,并不仅限于其在绿色设计方面的成果。该项目在运作模式和设计经验上的唯一性才是我们认为值得为业界分享的内容。这个模式建立了一种投资、项目管理、使用者和建筑师4方的新型关系,为项目的高完成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筑师从改变现有教育中的弊端

2、出发,提出了开放校园空间的思路,并在场地的限制中以专业手段使这一思路得以实现。最终,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学校校园的印象,呈现出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深受师生喜爱的空间环境。我们期待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经验对今后相关建筑的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本期“关注”栏目,邀请了建筑评论家史建先生,组织两条不同线索的访谈。一条线索通过对使用者(四中校方)、资金管理人(由投资人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委托的万科公司)、建筑师的三方访谈,讨论该项目成功(全新的学校建设模式)的重要原因:由政府全权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基建统筹,通过有效的设计竞赛选择建筑师,校方作为使用者以主导设计的身份介入。另一条线索来自30年先后主持“四中设计”的两位

3、女建筑师。如果说30年前的突破更多在于其六边形的教室平面设计,今天四中的设计焦点则在于校园空间的营造策略,建筑师通过对基地垂直方向设计创造出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探索人与自然相处的关系。本栏目还特约东南大学的史永高老师撰文,从其社会性和本体性两个层面阐释并梳理该项目在当下呈现出的特殊意义。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Architecture Is Still Capable of Changing the WorldAn Interview with OPEN Architecture on the DesignofBeijing No4 High School Fangshan Ca

4、mpus史建有方空间合伙人建筑评论家访谈1时间:2014年11月3日12:00-13:3021:00-22:00地点:北京四中房山校区OPEN一纽约电话连线(毛大庆访谈部分黄文菁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黄春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副校长【史建】Shi Jian作者单位有方空间(深圳,518053)收稿日期20141 I05访谈1)使用者投资管理者建筑师,一个都不能少史建I 与以往的设计(如秦皇岛歌华营地体验中心)相比,四中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为多元,如与学校、万科和政府的关系。OPEN是如何面对应对并将之转化为设计中的积极因素的?李虎l 四中房山校区确实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项目,从牵涉到的人员、耗费

5、的精力、历经的时间上等等,都可以看得到。作为建筑师,而且是爱“多管闲事儿”的建筑师。这确实是我们目前为止碰到的最复杂的情况。但比较幸运的是,有力量推动和影响这件事的关键人物,不管是万科的王石主席和毛总,房山的区长、西城和房山教委的负责人等,还是四中的刘长铭校长,都始终保持着建设一所高质量的学校来推动教育服务公众的初心。作为建筑师,我们除了把设计做好,更艰难的是始终坚守着建设的过程以确保设计能够被尽可能忠实地建造起来。招标和建造过程中,我们管了很多份外的事。要跟“差不多就行了”的大环境和充满“猫腻”的施工行业不断地做斗争,非常艰苦,除了要感谢我们自己的团队,能够坚持下来确实不易。那么这后面决策人

6、物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四中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开放探索精神的学校。还有一个开明的、理想主义的校长对设计师来说能为这样的学校工作,是莫大的幸运。四中的老师们在设计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支持。l史 建I 记得那天在Studio(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关于ARCHIfECTURAIJOURNAl0们舀念_溉薹研啦计2师设司筑筑公建:建限总江市有问京院顾黄北究所万方数据多样的公共空间(摄影左:陈诚右苏圣亮城市的论坛上,毛总谈到与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建设相关的3个重要方面的关系:政府+万科、四中、建筑师,这3个因素是缺一不可。即政府把建校资金委托给万科管理,万科通过设计竞赛遴选建筑师,校方提供

7、使用者的相关经验。最终促成建筑师实现新校区成功的设计实践。毛大庆l这件事情很复杂。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当地的教育质量,从这个角度上考虑,有很多问题就会变得比较单纯。也比较直截了当。从万科的角度来讲,事实上我们考虑的也很直接。就是我们在这个很大的规划区域本来需要有一个学校。学校不属于房地产开发范围。也不属于万科,但是要有好的教育环境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去引入四中。一方面当然是说服学校参与;另外一方面是说服政府;第三方面是万科的信誉担保。而且最终我们还要解决好多问题,区政府、市政府与教育系统之间,等于我们是各方的对接人,例如编制问题、预算问题、教师派出问题教师住房问题、教师的生活安置问题也可以这么

8、说,万科的介入在这件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史建I 四中新校区设计先期的预想与后期实现是否一致?李虎l 我们当时做设计竞赛方案,参加竞赛的还有马达思班、张雷、标准营造,山水秀等后面两个事务所竞赛中途退出了。当时没有说是给四中做设计,但是很有趣,做设计调研的时候。我们选的就是四中。我觉得比较关键是老四中的设计师黄汇老师写的“任务书”。这个“任务书”写得很用心,跟她设计的四中本部是有关系的,从规模到内部功能,比如说技能教室,一般学校是没有的。老四中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模式,在中国是并不多见的。“任务书”本身就有丰富性给我们很多发挥的余地。中标以后。学校从使用方的角度提了一些特别的要求,四走廊中学生

9、的手工坊(摄影:陈诚)002 I建筑学报2014111 I惹兰;中的刘校长说应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些东西共享,比如图书角。互相交换图书;还有走廊里面可以展览学生自己的作品。这些我们都特别专心地听、记下来,在设计中考虑进去。还有个细节,卫生间是放在户外的。这是四中提出的要求。当时领导坚持卫生间不能放在走廊里面。说有味,一定要放到通风的地方。黄春I有些细节像食堂怎么管理,怎么样使用。四中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毛大庆l作为学校的主体,校方在建筑方案方面有绝对的主导权,这也是很少见的。把学校设计的主导权还给学校真正的主人,这是功能设计比较成功的原因。史建I 开放性、社会性、城市性的理念。眼下已成为一种学

10、术上“政治正确”的指标,但落实到设计中,尤其是“不折不扣”建成,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四中房山校区罕见地实现了上述理念,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设计不仅具有上述特征也促成了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可喜转化,这是如何做到的?李 虎I是否“政治正确”我们倒真从来没想过。您说的这几条,可能本来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一部分吧,和我们自己的性格与经历,OPEN建立的初衷与信念都是相关的。建筑设计是个很综合的事情,可能我们自己坚信的一些东西,虽然是非物质的不可量化的。但在设计的每一笔中,会自然地流淌出来。比如空间的自由和灵活可变,各种层次的公共空间的创造,会启发使用者去不断改变自己和重新发现,这点我们在歌华营地过去几年的使用中已

11、经很欣喜地看到了,四中新校区里也开始在发生了。史建I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新校区在设计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7黄春I 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本身就带给使用者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希望学校是一个舞台。如果这个地方只能干一件事情就不太好。我们这个学校空间变化都比较容易,也比较简单。第二个是我们觉得整个校园最大的特点,包括来参观的很多人跟我们聊,走到哪儿都不封闭,窗户、门打开跟外边都是连通的,这很难得。所以去哪儿都很亮堂,到地下去都不觉得黑。留给孩子们很多开放的空间:大走廊、带点弯曲的走廊。还有很多角落,我们常常利用的,比如楼道有十几个小空间,学生们下课经过这个地方,可以随手去操作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这个学

12、校教室是挺少的,所有的空间都可以作为各种教室。教学活动不是只放在教室里面,草坡上、台阶上,哪儿都可以,走廊里,楼梯上都可以上课。运动会的时候,我们是全体老师、学生和所有家长一起参加,一块跑,一起比赛。一般学校家长来了以后,就在校门口等着。不让进,四中对家长是敞开的。给家长发了入门证,家长来很容易。我们的图书馆也对家长开放,对社会开放,谁来都可以。只要办个证就可以。我最感动的是爸爸妈妈带孩子3个人一起看书。这个在中国太难得了。万方数据史建I 四中本部也是这么做的吗?黄春I 四中本部没有,本部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公共空间太少,学校进去1 00个人就影响教学了。我们这里刚开完一个会,会后全国1 000

13、个校长全过来参观,一个校长说没看见教室在哪儿。学生上课都不知道我们在开1000人规模的会,这在别的学校是不可能的。史建I 与老四中相比,主要变化在哪里?黄春l 公共空间。本部硬件没有公共空间,出这个门就进那个门了。这里的公共空间很多,可以聊天,可以干很多事情,这是一个很舒服的地方。我们还有动物园呢。学校现在有两个年级已开始上课。未来再有几年满员,是36个班,每个班30个左右孩子。所以顶多1000人。史建l 怎么使用这个房子也是一门艺术,我们看到这里的使用状态与设计很合拍。黄春I 有人看我们学校墙壁这么白,想搞些装饰,我们认为文化是人活动留下来的痕迹,不用挂什么的。使用者是一定要加自己的想法,这

14、是肯定的。但是,应该在充分了解设计的基础之上,怎么样美上更美,好上更好。再过10年,这个地方肯定会变样但原则是不变的。访谈2)黄汇:做学校要有热情,要爱孩子。让他们喜欢学校黄文菁:“任务书”的复杂性促成了校园设计的“城市性体验”希望给教育建筑设计带来触动突破既有模式史建l 我早就知道黄汇老师,曾昭奋先生在1985年写过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建筑创作的收获与启示向中年建筑师们学习笔记,文中评论了吕俊华、张耀曾、布正伟等6位建筑师及作品,就有您和您设计的北京四中。黄汇 为什么做老四中?其实非常偶然,当时室主任让我们学习“五年计划”,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建重点包括中小学。所以四中的任务就来了,说要改扩建

15、。那时候还不知道四中是怎么回事儿。当时(1980年)给的“任务书”就是市政府的一张信纸,盖了个市政府的章,上头就一句话:北京四中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学校,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要改扩建。要求是把它建成20年不落后的学校。我以前也没做过学校,还得20年不落后,谁知道怎么做?我只一个办法,开了介绍信跑教育部去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看看发达国家学校什么样;再有就是把四中每一个教研组的老师都去拜访一次,问20年以后你们怎么教书,你们希望怎么教书。最后的“设计任务书”也是我们自己编的,就那张纸是不行的。史建I 曾昭奋先生的那篇文章介绍了您的四中校园规划、六边形教室设计。好像还有教室色彩方面的实验。黄汇l

16、其实完全不是因为我喜欢六边形,是声学光学实验的结果。我从前是搞公共建筑的,我想剧场里的甲级座是最好的空间。我为什么不可以把教室整个都做成甲级座?实际上甲级座应该是桃形的。那时候我们都做不起实验,没有钱。我就去清华找老师,那时候物理实验室的老师跟我特熟,我就跟他说,我走后门行不行?我要做个实验没钱,星期日我来自己做。电费我付得起。实验费我付不起。我自己来做,不会损耗什么东西。这种实验只要花点力气就行了,我就做了光学实验和声学实验,弄完了以后发现应该是五边形。可是五边形的形体在结构上钢筋要放3层,楼板太厚了,太浪费。所以后来就改成了六边形。而且我想六边形也好组合。商螭嘶卫了I n盈愈、普通教室语言

17、教室教师休息室厕所老四中教学楼和六边形教室平面(建筑学报“,1986年2期)做上去以后,我觉得很有意思,它可以出现很多角落。我去调查的时候,发现最闹的孩子有时候也需要安静的角落。这六边形就可以出现很多很多的角落。为了实现六边形。还跟教育局长争论,后来他认同了。史建l 这个设计很成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很著名的、有探索性的设计。黄汇I 有一次四中的老师忽然给我打电话。说明天我们四中的老师要请你吃饭。我问什么事?他们说你不用管了。就在他们学校对面的饭馆。去了以后,他们说今天是情人节。我说我跟你们谁是情人?他们说,你跟我们四中是情人。我问,你们怎么想起来请我吃饭?那么多年了,我都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结

18、果他们说。你忘了。那时候给你的任务是20年不落后。正好前天欧洲有一个校长代表团来参观,说你们这个学校真先进,在我们欧洲都属于先进的。他们忽然想起来了,一算20年了。没落后。所以他们就请我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吃得特别开心。史建I 有意思的是这次四中房山校区的“任务书”是您拟定的。黄汇【 实际上是王石比较下功夫,真的是想做一个好学校,他就让我给他张罗这个事,同时让我当投标方案的评审组长。所以,我就先给他编“任务书”,实际上也用不着怎么编基本万方数据u一H J-lJ力量,没有足够的投资和土地,就不可能做得非常好,只能达到60分,很难做到90多分。想做到90多分的常常是一些开发商和代建公司合伙忽悠的,往

19、往搞得非常花哨,能够吸引不懂的人买他的房子,学校成为开发商的广告,所以不可能真正做好。我觉得这个项目,王石肯做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拟的“任务书”就比规范要求的稍微高一些。规范上说可以的事情,我觉得最好是能这样的话。就变成一个要求。史建l 设计建成后,您觉得实现了“任务书”的要求了吗?黄 汇I 我看完了以后,总结一下有那么几个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是从感性上来说,他们确实让学生喜欢这个学校,很有创意。他们做设计,不是甲方说要什么就给你画个什么。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上来说,建筑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原有的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不要破坏。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绿色了。但是四中新校区很

20、难得的地方,实际上是改造了地形地貌。这片地原本是比周边道路低的很平整的地,如果按照绿标的要求,可以买土把地垫高,拿它当平地对待就行。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这个方案最大的特点,是设计上营造了一些地形,使得这块地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益。地上地下的界面模糊了。就能特别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如果不是这样利用的话,这块地是不够用的。他们创造性地处理了这块土地,让土地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做得非常有意思,很丰富,很有变化,学生很喜欢。我觉得这是需要勇气的。再一个,他们是非常认真地按照建设中小学校的4个原则做的。一个是符合教学要求,他们很认真地把每一种教学要求都安排到了,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

21、要。也很难。这么小一块地,这么多的房子。第二个原则,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他们能挤出非常好的操场和体育馆。能够安排各种体育运动。我在图书馆碰见几个学生。就问那些学生:你觉得这学校怎么样?=竺喜Z罐一三: ,磊渗慧鬣一兰: j,、荔l蒌蹲 7 L,倦透性铺装土壤源热泵、 、专:j影:蠊一 丫三 liii;7=二3徭l:收利用收集池校区绿色设计理念建筑学报 惹鎏。自行车库坡道(摄影夏至) 屋顶农田(摄影:陈诚他们说,特好,特高兴能够在这儿上学。我说你们在这儿学习压力大 快乐 他们说,快乐,因为它很丰富。学生有个特点。死板的东西不喜欢有变化的东西才喜欢。这个学校在心理上和空间上都关注了学生的需求

22、,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原则是安全,他们在安全上做了很多的文章。比如屋顶上防护网的方向,有所关注。很多安全上的事情他们非常仔细,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第四个原则是建设绿色学校。项目已经拿到三星了,没什么可说的。还有一个特点。我就觉得他们非常用心地在创作。学校自行车棚的踏步非常舒服,我听说是做了实验,在办公室里专门做了模拟,让大家体会好不好。一般的自行车库都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因为不得不用坡道,推着自行车下去的时候很危险,因为台阶都是30。现在我试了一下,一个台阶是两步,于是 。就变成了1。左右。危险性马上就减少了。这个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确实是非常下功夫去做的。而且很多的节点,一看就知道是

23、有设计的。每一个小地方都有设计,这很不容易。现在很少有建筑师这么精心地去做一个学校。还有,我觉得他们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非常在乎学生的感受,而且很有创意。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在创作,不是拼图。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拼图,大一点的设计院可以买很多很多的外国杂志,有人这边的摘一点。那边的摘一点,拼起来就是他的“创作”。“ ”是在创作,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不容易,应该提倡。做学校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有热情要爱这些孩子,如果爱这些孩子,爱这个学校。就会非常在意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投入感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我相信有再大本事都做不好。每一个细节都有一些考虑,这一点也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很打破常规的图书馆。我每年都

24、会看几十个。上百个的学校。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图书馆里有视听阅览室,他们就把视听阅览室给打开了,把那些计算机一字排开在图书馆进门的地方,一方面一机两用。学生可以在这儿检索,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在这儿阅读。以前都是一进门就是检录,查目录有几台计算机;视听阅览室也有几台计算机,就很浪费,而且互相的交流会比较少每个人坐在小旮旯里看自己的,而这里就很开放。我觉得他 “任务书”里的要求给解开了,跟他们事务所的名字很像“开放”。开放了以后很阳光,对于学生来说阳光很重要,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很开放。万方数据好强的,就会很精心地去照顾。这个很精彩。黄文菩I其实有好几个原因,一个是这块地原先就是农田,我们是想给学生这个

25、地块的历史记忆;另外,四中现在的校长说他曾经去郊区找地给学生种,但是不可持续,学生去了一两次就不去了,太远了。我们就想在屋顶种地多好?这样上楼就可以种地。也可以上课。种的菜也可以送到食堂里去。史建1黄汇老师是从建筑师的角度去解读“OPEN”的四中新校区设计。视角很专业。黄文菁l黄汇老师让我很感动,一个是她看到了很多物质表面背后的东西;另外,确实感谢黄老师,这个过程中我们有问题就打电话问她,她一直在无私地支持这件事。万科请她做顾问、编“任务书”、做评委,做完就应该没事了,但后来的事都是她在帮助我们。因为新的学校设计规范是黄老师主编的,所以我们做竞赛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学校要开始拿新规范来做,那时候还

26、没实施新规范,遇到跟规范相关的问题,比如算教室里的换气量,我们都咨询黄老师,黄老师在背后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从另一个层面上,回到学校来说设计任务书的复杂性,也是促成校园设计城市性的因素。其实我们最开始做学校竞赛的时候。觉得学校好像只是一个重复性很多的建筑,因为有很多教室,很多实验室;但是真正开始做进去才发现,学校是最复杂的一个建筑类型,什么建筑都有,有大礼堂、游泳池、大食堂,包括操场、体育馆等。黄汇I 而且在实验室的那层楼上,每间屋子都不一样。黄文菩l 每一层基本上有一类实验室,所以实验楼每层都不大一样。“任务书”就有复杂性,黄老师也加了很多培养学生素质的东西,像各种工作室,社团活动室、动物养

27、殖园、音乐教室形体教室舞蹈教室,特别有城市性。最开始拿到总图的时候,觉得校园蛮大的,但是当我frIttl400m操场放进去的时候,就发现少了一半了容积率就从10变成2O了。要把所有的功能面积都放进去。再加上学校的戒律法规。要求的日照是最严格的,比住宅还严格。当把条件都放进去的时候,就发现用地非常紧张。所以我们最后的策略。就是把一些大的异形的空间压到了半地下。把标准空间,教室、实验室放在上面。黄 汇I其实这是很大胆的。说实话结构方面是不太合理,但是没有办法。黄文菁l从入口进来的时候。向上走就是去教室,向下走会去操场。我们在首层试图创造一种城市里街道的感觉,在主要的街道周围是一些报告厅、操场食堂、

28、竹园。给人很丰富的城市的体验。楼上是重复性的空间,中间像一条大河一样的交流空间穿起来,在大河中间有一些小岛。有些异形的小岛屿,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些角落的空间,私密的,可以小组讨论。可以自己读校区中的走廊空间(摄影左上:夏至左下陈佳希右:苏圣亮书可以背单词。四中还有学生自己的开架图书馆,他们自己捐书,放在公共地方,拿走书留一张条子看完再放回来,这是四中自发的一个活动。史建I “OPEN”的四中房山校区是实验性的教育建筑,设计经验和运作模式都有唯一性,它是否会对今后的相关设计产生广泛影响?黄汇【 我觉得肯定会有影响的。因为校长们知道学校可以这样,会去争取。新的标准虽然还没有正式批准,但他们都拿到了一

29、本,而且跟国土局规委都已经讨论过了,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在这种前提下,新建校的校长肯定想要把自己的学校办成跟以前不一样的学校,而且希望再上一个台阶。这个新标准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增加了很多的建筑和用地,增加的很多东西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有动手能力。在这些方面考虑的比较多。所以校长不动心思的话,没法建新学校。以前学生上课是学校唯一重要的事情现在已经不是了,每天不许超过7节课,其他的时间不给学生创造环境,他就上网吧里泡去。只要是好校长都会动这个脑筋。有时候我们说样板。好像大家都得照着这个做。实际上样板起的作用是大家都该这么干活。黄文菁1是的,突破原来既有的模式。我们还是相当理想主义的人,i:

30、l-女li这个学校。我们确实是希望能给教育建筑的设计带来一定的触动:学校不见得一定是规规矩矩的,有轴线的,对称的,有等级的空间,学校可能更多的是能够激励一种自由的、开放的思维方式,更多地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再创造。黄汇I学校是值得上心去做的事情。我做的学校最穷的是与四中同时建的德外四小,但是最快乐的也是在德外四小。因为感受到设计所带来的新的教育环境能够改变好多人。所以我觉得做学校有特殊的成就感。我不相信谁花钱能买到这种快乐。黄文菁I所以建筑师有这种成就感。因为能真正改变人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愿意相信的: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圜万方数据建筑还能改变世界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访谈作者: 史建, Shi Jian作者单位: 有方空间 深圳,518053刊名: 建筑学报英文刊名: Architectural Journal年,卷(期): 2014(11)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