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专业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位申请人:李平指导教师:赵新 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主席:委员: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I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李平指导教师:赵新 教授摘要“从来” 、 “历来” 、 “向来” 、 “素来”和“一向”是现代汉语中一组词义和用法非常接近的时间词语,以往对这组词的研究都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已有的分析中也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学界甚至对它们的词性还没有作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定论。本文首先运用统计分析和历时考察的方法,对这组词的词性作出了合理的划分和
2、解释,指出它们都是时间副词兼区别词,其区别词词性由副词词性发展演变而来。然后运用统计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句法分析、语义指向分析、语用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平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这组词作为时间副词时的异同。主要包括:语义方面,指出这组时间副词都具有长时段恒常态的时制和时态特征,在句子中表示人或事物某种静态情状的长期延续或某种动态抽象行为的长期持续,且其句式义中往往带有习性义,但“从来”与其他几个词在时间始点、止点和时间虚实度以及句子的主客观色彩方面存在差异。句法方面,考察了它们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了其原因,比较分析了它们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与谓语的配合、与常见副词的配合
3、排序及语义指向、与时间词语的共现配合及排序、句子中的句法位置等方面的异同。语用方面,主要分析了它们在表达功效与倾向、使用频率与语体色彩和修辞手法上的差异。最后本文还运用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留学生使用这组词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分类和析因,进而提出了这组词的学习难度预测和教学建议。关键词: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多角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IIMulti-dimensional Studies of Time Adverbs Indicating A Long DurationMajor: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N
4、ame: Li PingSupervisor: Prof. Zhao XinABSTRACT“Conglai“(从来), “Lilai“(历来), “Xianglai“(向来), “Sulai“(素来) and “Yixiang“(一向) are very similar in meanings and usagesto each other in Mandarin Chinese, but former researches of this group of words lacked comprehensiveness and system, and there are also a few
5、 blanks in the researche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nt even drawn a persuasive conclusion for their parts of speech. At first, this dissertation classifies their parts of speech and makes a reasonable and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for it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iachronic
6、investigation, pointing out that they can both serve as time adverb and attributive word, and the part of speech of attributive word developed from the part of speech of adverb. And then,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emantic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yntactical analysis, semanti
7、c reference analysi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this dissertation compares this group of words in the case of being a time adverb from the aspects of semantics, syntax and pragmatics.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applies the methods of error analysis and contras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foreign students e
8、rrors about this group of time adverbs and predicts their lexical difficulty,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methods.KeyWords: Time Adverbs Long Duration Multi-dimensional Studies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III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1)第一章 句法功能与词性(5)第一节 对于词性的不同看法(5)第二节 词性划分:副词兼区别词(6)第三节 句法功能与
9、词性的演变(7)第二章 语义特征分析(10)第一节 共同的语义特征(10)第二节 语义特征的差异(13)第三节 小结(17)第三章 句法分析(19)第一节 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分布情况及原因(19)第二节 与谓语的配合制约(21)第三节 与常见副词的配合排序及语义指向(29)第四节 与时间词语的共现配合及排序(33)第五节 句子中的句法位置(37)第四章 语用分析(39)第一节 表达功效与倾向(39)第二节 使用频率与语体色彩(41)第三节 修辞手法的区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IV别(42)第五章 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44)第一节 偏误分析及对比分析(44)第二节 难度预
10、测及教学建议(48)结语(51)语料来源(53)参考文献(53)后记(55)原创性声明(56)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1前言研究缘起我们注意到,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组近义词“从来” 、 “历来” 、 “向来” 、“素来”和“一向” ,它们通常在句子中作状语表示人或事物的某种情况或状态从过去长期保持或延续到现在 1。因此一般的语法书和工具书都将它们列为时间副词。然而我们发现,有时它们却可以直接加上“的”充当体词性成分的定语,这一句法功能显然与它们的副词词性发生矛盾。例如:(1)从来的团体决赛都是按预赛时得分轮换项目,由高到低依次进行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 马、双杠和单杠比赛
11、。 (人民日报)(2)历来的大型赛事的开幕式,都是一场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剧,广岛亚运会也不例外。 (人民日报)(3)“穷则变,变则通”, 这是人们向来的共识。 (人民日 报)(4)自从得病以来,烟酒是应该戒绝的,但他的 素来的轻生的僻性, 总不能使他安然接受这医生的告诫,所以一经坐定,他就命伙计烫了一斤陈酒。(郁达夫蜃楼)(5)那刻,我并不认为,这一向的趣味从今往后就需更换或改良。 (人民日报)当这组词在句子中作状语时,由于语义、用法非常接近,常可互换而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例如:(6)张老师从来(历来/向来/素来/一向)没有教过数学。(7)香港历来(从来/向来/素来/一向)就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12、(8)我向来(从来/历来/素来/一向)不喜欢读这种书。1 “一向”还有一个义项,表示“过去的某一段时期” (现代汉语词典P1479) ,可以受“前” 、 “这”等词的修饰,在句中一起作主语、定语、状语等,如“前一向经常下雨。 ”“学校这一向的活动很多。 ”“前一向他去了上海。 ”这里的“一向”与本文讨论的“一向”有明显不同,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暂且略去不谈。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2(9)她素来(从来/历来/向来/一向)都很认真。(10)这支球队一向(从来/历来/向来/素来)不被看好。但是,这组词的用法也存在差异,有时在句子中不能互换,如果互换就会影响句子的合法性,使句子
13、无法成立。例如:(11)*这个道理我从来知道。 这个道理我历来(向来/素来/ 一向)知道。(12)*中国人从来好客。 中国人历来(向来/素来/ 一向)好客。(13)在阅览室设立以前,这里的村民从来(历来/一向 )没有看书读报的地方。*在阅览室设立以前,这里的村民向来(素来)没有看书读报的地方。(14)历来(向来)中国人不爱喝咖啡。*从来(素来/一向)中国人不爱喝咖啡。(15)从来没有救世主。 *历来(向来/素来/一向)没有救世主。而因为不清楚这组词的用法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例如:(16)*丽达很爱干净,她的房间从来没脏。(17)*从来有名的文学家都受到大
14、家的尊敬。(18)*这个道理我历来懂。(19)*在中山大学的留学生中,亚洲国家的学生的数量历来多。(20)*星期三我们班在 302 教室向来上课。(21)*我向来就懂了这个道理。(22)*格林一向去玩,不在白天学习。(23)*格林一向到现在,不在白天学习。以上的例子及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都告诉我们,以往对这组词的词性划分并不准确,而它们在语义和句法上不仅具有许多相近之处,还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都制约着它们的使用和互换条件,并影响汉语学习者对它们的使用和区分。研究现状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3通过大量地查阅资料,我们发现,主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 1尽管对这组词都有所解释,但大多
15、过于简单,常常将它们的词义纠结在一起,甚至采用互释的方法来释义,且缺乏具体详尽的深入分析。例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6):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素来:从来;向来。一向:a)表示从 过去到现在。b)表示从上次见面到现 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侯学超,1998):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过去到现在,表示一直如此。向来:从过去到现在,表示行为状态一直是如此。素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如此;向来;一向。一向:从过去到现在。表示一直如此。对于这组词之间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辨析,这些工具书也存在着分析零散、说法不一的缺点,总结而言,大多
16、只从肯定否定、适用范围、表达语气和使用语体等几个方面指出其中某些词之间的差异。在肯定否定方面,主要认为“从来”多修饰谓语否定形式,甚至“只用于否定句,不用于肯定句” 2, “历来” 、 “素来” 、 “一向”多修饰肯定形式(也有的认为“历来”不用于否定句 3) , “向来”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较常用;在适用范围方面,主要认为“素来”常适用于人的习性, “从来”不限于表达人的习性,而“历来”常适用于一个较长时段内的情况;在表达语气方面,认为“从来”含有强调语气, “历来” 、 “向来”和“素来”一般不带有强调语气;在使用语体方面,一般认为“历来” 、 “素来”多用于书面语, “从来” 、 “向来
17、”口语和书面语都较常用(也有的认为“向来”多用于口语 4) , “一向”多用于口语。而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缺陷,经常用相同的外语单词或词组去解释这组词,其中文注释和辨析也较为简单宽泛。在我们查阅的对外1 这些工具书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6) ;吕叔湘(1980) ;景士俊(1980) ;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1957 级语言班(1982) ;王自强(1984) ;鲍克怡(1988) ;侯学超(1998) ;张斌(2001)等。2张斌(2001) ,P113。3吕叔湘(1980) ,P110。4侯学超(1998) ,P390。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
18、副词的多角度分析4汉语教材 1中,只有对“从来” 、 “历来” 、 “向来” 、 “一向”的解释,其中对它们的英译都有 all along 或 always,且在中文注释中大多用同样的表述或其他词去解释某个词,而对它们的辨析仅见:“一向 ,副词,表示某种行为、状态或情况从过去到说话的时候保持不变,意思相当于向来 、从来 ,用法上与向来相同,可以互换,但与从来略有不同。从来多用于否定句,用于肯定句较少, 一向无此分别。 从来的语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一向是一般的叙述,语气较轻。 ”2“一向 、 向来都是时间副词,表示从过去到现在行为状态一直如此。跟从来意思相同。但从来多用于否定句,用于肯定句
19、时,一般不修饰单个动词、形容词;一向 、 向来可用于肯定句也可用于否定句,可修饰单个的双音节动词、形容词。 ”3“一向和向来都表示动作、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贯是这样,没有变化,没有间断,意思和用法跟从来相近。但是如果限定了时段,就只能用一向 ,不能用向来 。 ”4此外,我们还搜索了国内主要的现代汉语语言类期刊和优秀硕博士论文,尚未见到将这组词集中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对它们有所涉及的仅见芜崧(1999) 、崔明玉(2001)和葛文杰、张静(2004)三篇。芜崧(1999)一文仅用很小的篇幅探讨了“从来” 、 “历来”和“向来”的词性问题,葛文杰、张静(2004)一文主要是从句子的角度对“从来”句进
20、行语义语用分析,崔明玉(2001)一文的第三章虽然从语义功能和搭配功能等方面对“从来”和“向来”进行了较为具体细致的比较分析,指出了这两个词在语义和句法上的一些细微差别,却忽略了对“历来” 、 “素来” 、 “一向”等几个词的讨论,而且缺少对它们的语用分析,其论述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至于这组词的句法功能和词性问题,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多数的语法书和工具书依照它们经常在句中充当状语的功能,一般把它们视为虚词之中的时间副词,但由于它们有时又可以直接作定语,有的学者便又将其中一部分词列入实词之列,但也归类不一。有的认为:“从来兼属时间名词向来也作时间名词。 ”(景士俊,1980)
21、有的认为:“历来另有实词的用法,做定语,向来没这种用法。 ”(北京大学中文系 1955、1957 级语言班,1982)有的认为:“从来 、 历来是时间名词。而“向来”是时间副词。 ”(芜崧,1999)而有的则认为:“历来 、 向来 、 素来都还是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或主语。所以这三个词是形副兼类词。而从来不兼形容词。 ”(张斌,2001)另外, 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 5却只把“历来”列为名词,而把“从来” 、 “向来” 、 “一向”都列为副词。研究意义和目的综合以上的情况可见,这组词在语义和用法上既有不少共性,也有很多不易察觉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微妙,很容易造成
22、留学生使用1这些教材包括:李得津,李更新(1989) ;姚殿芳(1992) ;李英、林凌(1999) ;陈灼(2000) ;李英、赵新、林凌(2004)等。2李英、林凌(1999) ,P169。3李英,赵新,林凌(2004) ,P134。4姚殿芳(1992) ,P99。5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 。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5上的困难和偏误,而无论在历时和共时的层面上,以往对这组词的研究都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已有的分析中也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学界甚至对它们的词性还没有作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定论。因此,对于这组词,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
23、异同和使用条件;而对于它们的词性问题,也要求我们作出一个合理的划分。基于这些原因,我选择这组词的多角度分析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选题,试图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解决一些前贤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此深化和完善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留学生偏误分析和汉外语言对比分析,帮助汉语学习者克服使用这组词的困难和偏误,进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充实和提高。研究方法及主要的贡献本文是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本体研究,文章以大量的资料和例句 1为基础,首先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分析这组词的功能分布和演变,对它们的词性作出解释和划分,再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系统地比较分析其异同,
24、最后通过留学生偏误分析和汉外语言对比分析,提出对这组词的学习难度预测和教学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统计分析、历时考察、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句法分析、语用分析,以及问卷调查、抽样访谈、偏误分析和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我们所做的研究和主要的贡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这组词的句法功能进行了共时统计和历时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词性作出了合理的划分和解释,认为它们都是副词兼区别词,其区别词词性由副词词性发展演变而来。B运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这组词的词义和句式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描写,比较了它们在语义特征上的主要异同。C运用句法分析的方法对这组词出现的句法环境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
25、和比较,其中主要有:1、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的分布情况及原因;2、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与谓语的配合;3、与常见副词的配合排序及语义指向;4、与时间词语的共现配合及排序;5、句子中的句法位置。D运用语用分析的方法对这组词的语用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写和总结,并对它们各自的语用功能作出了一些比较和区分。E对收集到的留学生偏误进行分类和分析,并运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的方法,结合汉外语言对比指出偏误原因,提出了对这组词的学习难度预测和教学建议。第一章 句法功能与词性1 本文例句主要来自文末“语料来源”中所列语料库,具体出处文中皆在每句之后注明;句后无注明出处的例句为笔者自造的句子。另外,由于例句较多,为
26、了行文和阅读的便利,本文对例句采用了每章独立编号的办法。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6第一节 对于词性的不同看法“从来” 、 “历来” 、 “向来” 、 “素来”和“一向”这几个词,绝大多数的语法书和工具书都将其词性定位于时间副词之列,因为它们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在句法结构或句子中充当状语。例如:(1)一向坚强、从来不掉泪的她,第一次在同志 们面前落泪了。 (人民日报)(2)我是管财务的,记得他作为植物园副总经理, 从来没有报销过一张餐票。(人民日报)(3)红霞万朵,春意融融,历来静穆的陵园突然间不宁静了,四下里漾动着欢悦的笑声(人民日报)(4)有几千年农业传统的中国,历来把粮食
27、生产看作是民族生存的基础,社会发展的保障。 (人民日报 )(5)在新形势下,欧洲内部几个大国关系纷繁复杂,向来被认为是欧洲联合带头人的法德关系,其作用和 变化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民日报)(6)中国消费者向来老实、能忍,吃了亏很少与人抗争。 (人民日报)(7)素来不爱拍照的篮坛巨人郑海霞却不时受到摄影记者的“围攻” 。(人民日报)(8)北欧人素来办事有条不紊,由此可见一斑。 (人民日报)(9)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残暴地对待一向爱好和平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终将有报。 (人民日报)(10)粉碎“四人帮 ”后,王震常和叶帅谈起荣毅仁,他们都认为荣一向爱国,几十年一直跟党走,表现好,又有才干。 (人民
28、日报 )然而,在语言实际中,我们有时又发现它们可以带上“的”直接充当定语。例如:(11)有人感叹历来的家长没有像现在的家长这样给予孩子这么多的爱,而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7从来的孩子也没有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厌烦家长厚重的感情。 (人民日报)(12)“穷则变 ,变则通”, 这是人们向来的共识。 (人民日 报)(13)自从得病以来,烟酒是应该戒绝的,但他的 素来的轻生的僻性, 总不能使他安然接受这医生的告诫,所以一经坐定,他就命伙计烫了一斤陈酒。 (郁达夫蜃楼)(14)另外一个是要把目前香港政府的财政赢余积累亿港币刮空,而置中英两国一向的友好关系和长远利益于不顾。 (人民日报
29、)由于“从来”等词又具有直接作定语的句法功能,有的学者便对其副词词性产生了怀疑,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名词说“和“形副兼类说” 。 “名词说”如景士俊(1980):“从来兼属时间名词,如从来的文艺作品 。 向来也作时间名词。 ”芜崧(1999):“既然从来 、 历来既能作状语,又能作定语,显然就不是时间副词,而是时间名词。而向来不同,它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所以它是时间副词。 ”“形副兼类说”如张斌(2001):“历来 、 向来 、 素来都还是形容词,可以充当定语或主语。所以这三个词是形副兼类词。而从来不兼形容词。 ”那么,这组词到底是什么词性?我们有必要首先对这个问
30、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第二节 词性划分:副词兼区别词我们知道,时间副词只能充当状语,不能充当主语、宾语和介词宾语,并且不受其他词语修饰;而时间名词既可以充当状语,同时又可以充当定语、主语和介词宾语,可以独立回答问题,有的还可以受其他词语修饰。而这组词除了经常充当状语之外,都不能充当主语、宾语和介词宾语,也不能受其他词语修饰和独立回答问题。此外,它们作定语的频率也非常低。 (我们在人民日报语料中对它们作状语和定语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详见表 1)因此,相较而言,它们在句法特征上与时间副词更为吻合。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无论从句法功能的典型性上,还是从实际使用的普遍性上考虑,都不宜将“从来” 、 “历来”
31、甚至“向来” 、 “素来” 、 “一向”归入时间名词的范畴,因为少量类似时间名词某些功能的用法并不足以动摇它们的副词词性。表 1时间词语 总计 作状语 百分比 作定语 百分比从来 2015 2013 99 9% 2 01历来 2011 1982 98 6% 29 14%向来 277 276 99 6% 1 04%素来 52 52 100% 0 0%一向 1439 1436 99 8% 3 02%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8至于张斌(2001)将“历来” 、 “向来” 、 “素来”看成形副兼类词的说法,我们也认为不妥。因为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是作定语、谓语和补语,而“从来”等
32、词除了少量定语功能之外,决不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也不能充当补语,因此它们并不具备形容词的基本特征,不能将它们看成副词兼形容词。基于这组词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状语,同时又只带有少量定语功能,我们认为,应该将它们视为时间副词和区别词的兼类。这是因为,充当状语是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而区别词在句法结构中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主宾语、谓语和补语等,将它们定为副词兼区别词,正好兼顾了它们作状语和定语两项句法功能,同时又不至于使其词性与句法功能发生矛盾,无论从科学性和准确性上考虑,都比前人的提法更为符合语言现实。除此之外,这一点也可以从张谊生(2000)的词类划分标准中得到佐证:“凡是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
33、语和补语,只能充当定语和状语,充当定语和状语时语义接近的,是区别词兼副词,而不是形容词兼副词。 ”1而朱德熙(1985)更是直接指出:区别词与副词的兼类,是指那些只在状语、定语和“的”字前头三种位置上出现的词,在状语位置上是副词,在其他位置上是区别词 2。第三节 句法功能与词性的演变从表 1 我们可以看到,这组词在语言现实中作状语的频率远远高于作定语,这说明副词词性在这组词的词性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其区别词词性与之相比是微乎其微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这组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此,只要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其句法功能的发展演变过程,就可以得到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我们所掌握的工具书和
34、语料显示,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从来” 、 “向来” 、 “素来” 、 “一向”早在五代、唐宋时期便已出现,且都只被用为状语。例如:(15)元氏之世,在洛京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 史 记音,而颇纰谬,误反“颛顼”字, “顼” 当为许录反,错作许缘反,遂谓朝士言:“ 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 训勉学)(16)近喜扶阳系戎相,从来卫霍笑长缨。 (唐杨凝 送客往邝州)(17)草木沾我润,豚鱼望我蕃。向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唐元稹竞渡)(18)向来尘不染,此夜日仍光。 (唐唐彦谦 玉蕊)(19)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唐皮日休 正乐府十篇贪官怨)1 张谊生(200
35、0) ,P18。2 朱德熙(1985) ,P 21。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9(20)后唐长兴元年九月,诏曰:“台辖之司,官资并设,左右貂素来相类,左右揆不至相悬,以此比方,岂宜分别。自此宜升尚 书右丞官品,与左丞并为正四品。 ”(宋 旧五代史 志十一职 官志)(21)先生一向事虚皇,天市坛西与世忘。 (唐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22)未知安否?一向无消息。 (宋秦观促拍满路花)“向来” 、 “素来”和“一向”作定语的用法,最早仅在清代中期以后的长篇白话小说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出现,且只有下面寥寥数例:(23)探春道:“ 这是他向来的 脾气,孤介太 过,我 们再扭不
36、过他的。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24)因说道:“ 果子留下 罢,这个酒儿,姐姐只管拿回去。我向来的酒上实在很有限,挤住了偶然喝一 钟,平白无事是不能喝的, 难道大奶奶和姐姐还不知道么?”( 红楼梦第九十回)(25)公子说:“ 请听我回明白了。要讲应酬世路,料理当家,我自然不中用。但我向来的胆儿小,不出头,受父母的教导不敢胡行乱走的,这层还可以自信。”(儿女英雄 传第二回)(26)太太听了,先叹了口气,道:“咳,都是咱们家的家运。只说是出来作外官,谁想外官是这么个味儿!幸而你父亲的身子很好,这也是自己素来的学问涵养,看得穿,把得定。”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27)那乌大人先给师母请了安,然后
37、又合公子叙了一向的阔别。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而“从来”的定语用例在我们的语料中出现得更晚,只在“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中才偶有发现。例如:(28)于是我从来的疑惑与悲哀,都可解除了。 (丰子恺大帐簿)(29)“从来的 文艺作品都是写光明和黑暗并重,一半 对一半。 ”这里包含着许多糊涂观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转引自芜崧(1999)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10(30)从来的文艺并不单在于暴露,前面已经讲过。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转引自芜崧( 1999)(31)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转引自芜崧(
38、1999)由此可见, “从来” 、 “向来” 、 “素来”和“一向”的定语功能不仅在使用频率上远远不及其状语功能,而且在出现时间上与它们的状语功能也相差甚远,这就从汉语发展史上证明了我们在前文所作的推断,即这些词的区别词词性是由它们的副词词性衍生出来的。至于“历来” ,许多古代汉语工具书对其并无收录,在我们的语料中它也仅在清代中期的长篇白话小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才开始出现,所以我们推断这个词产生于清代中期,比其他几个词都要晚。以下是“历来”在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的所有用例:(32)实不相瞒,小弟为人率直,在 镇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儒林外史 第四回)(
39、33)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 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 只取其事体情理罢 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历来野史,或 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 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红楼梦第一回)(34)那道人道:“ 果是罕闻 。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 ”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 ”(红楼梦第一回)(35)凤姐笑道:“ 可见当今的隆恩,历来听书看戏,古时从未有的。 ”(红楼梦第十六回)(36)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历来古人
40、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 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红 楼梦第三十七回)(37)这“ 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11鲜,不落窠臼。(红楼梦第七十六回)(38)大了道:“ 奶奶又来搬 驳了。一个佛 爷可有什么凭据呢 ?就是撒谎,也不过哄一两个人罢咧,难道古往今来多少明白人都被他哄了不成?奶奶只想,惟有佛家香火历来不绝,他到底是祝国祝民,有些灵验,人才信服。 ”(红楼梦第一百零一回)(39)那空空道人牢牢记着此言,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
41、然有个悼红轩, 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例子中, “历来”作定语的用法与其作状语的用法几乎是同时存在的,这说明“历来”从一出现便具有区别词的词性,而不像其他几个词的区别词词性是后来才产生的。对此,我们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历来”这个词出现得晚,当其出现时“向来” 、 “素来”等词已经在人们的语言中带上了作定语的句法功能,具备了区别词的词性,而它由于词形和词义与“向来” 、 “素来”等非常相近,所以也就在产生的同时被语言使用者赋予了同样的功能和词性。因此,综合共时统计和历时考察的结果,我们认为,从句法功能上划分,应该把这组词的词性界
42、定为时间副词兼区别词,它们在状语位置上是时间副词,在定语位置上是区别词;从词性演变上看, “从来” 、 “向来” 、 “素来”和“一向”出现得较早,它们一开始只是副词,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才逐渐派生出区别词词性,而“历来”虽然出现得较晚,但它从一开始便受到其他词的影响,兼备了副词和区别词的词性。实际上,汉语中由副词词性扩展出区别词词性的词汇并不仅限于这组词,比如“永远”便是另外一个重要的例子。我们知道, “永远”最初只有作状语的句法功能,许多工具书也都将其归为副词,但张谊生(2000b)通过对“永远”句法功能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指出“永远”后来也带上了作定语的功能,并在近年来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43、, “所以可以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副词兼区别词” 1。这说明在汉语中不仅广泛存在着实词虚化的现象,同时某些副词还有演变出定语功能、带上区别词词性的现象, “永远”及本文所讨论的“从来”等词都是如此(张谊生(2000b)还举出了副词“相当”的例子) 。除此之外,其他虚词是否也有这种实词化的趋势,我们尚不了解,这一问题应该引起语法学界的足够重视。就本文而言,由于这组词的状语功能和副词词性是主要的、压倒性的,而其区别词词性是次要的、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在下文的论述中便只讨论它们作为时间副词充当状语的情况,不再对它们的区别词用法进行探究。这也是我们将论文题目定为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的原因。1
44、 张谊生(2000b) ,P419。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12第二章 语义特征分析第一节 共同的语义特征这组时间副词,在语义特征上共同点颇多,这其中有词汇层面(词义特征)的,也有句子层面(句式义特征)的。下面我们分别作一些分析。211 时制(tense )特征:长时段从构词来看, “从来” 、 “历来” 、 “向来” “素来”和“一向”都含有与过去时间有关的词素“从、历、向、素” ,另一词素“来”表“以来,到现在” , “一”表“一如” ,基本的词义都是“从过去到现在,像过去一样” ,当它们在句子中单独充当时间状语并与在时间上现存的主语连用时,在时制上都表示“从过去到现
45、在”这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例如:(1)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来不是单独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 (人民日报)(2)中国人历来讲究饮食的滋补养身作用,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 (人民日硕士学位论文:长时段恒常态时间副词的多角度分析13报)(3)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向来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 (人民日报)(4)同济医大素来重视医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人民日报)(5)贵州茅台,一向有“国酒”之称。 (人民日报)这些句子中的主语或是泛时性的抽象事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 “中国人” 、 “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 ,或是至今存在的具体事物(“同济医大” 、 “贵州茅
46、台” ) ,它们在人们的意识中都是一直存在或现存的。因此,例 1 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单独某一家某一派的天下”这一情况从几千年前到现在长期存在;例 2 表示“中国人讲究饮食的滋补养身作用”的惯例从古至今延续不变;例 3 表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是我国经济的薄弱环节”这一状态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着;例 4 表示“同济医大重视医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这一情况从其成立至今都存在;例 5 表示贵州茅台从其产生到现在都有“国酒”之称。可见,这组词在句子中与此类主语连用并单独充当时间状语时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时制意义。这是它们最基本、最常见的时制特征。不过,当它们在句子中与其他含有过去某一时间止点的时间词语或在时间上只存在于过去某段时间的主语共现时,它们就都只能是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点到过去另一时间点”的时制意义。另外, “从来”有时还可以表示永恒、永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