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13 页能量流动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16.0 分)1. 如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 O2 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 BB. 乙图中的 D 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C. 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 A 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 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 B 所处的营养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和相互关系,A 为组织液,B 是淋巴液,C
2、 是血浆,D 是细胞内液;题图乙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该图中 A 是生产者, C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D 是二氧化碳库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的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途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氧气以扩散的形式由血浆运输到组织处,供组织细胞利用,因此 C 中氧气浓度最高,A 错误;B.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的 A 和 C,B 错误;C.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舒张,透性增加,组织液量增加,导致局部组织水肿,C正确;D.乙图中的 B 是分解者,分
3、解者不处在捕食链上,D 错误。故选 C。2. 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1 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 a4+a7B. 能量散失 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第 2 页,共 13 页C. a1、a 2、a 3、a 6 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 a6a2【答案】A【解析】解:A、图中的 a7 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因此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 a4+a7,A 正确;B、能量散失 a3 都以热能
4、的形式散失,该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 错误;C、a 3 为散失的能量,最终都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错误;D、题干中看出,a 1 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a6,因此能量传递效率=a 6a1,D 错误故选:A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下图:2、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流向下一营养级;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存储起来的能量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要求考生识记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A.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B,D,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DECC. 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D. 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第 3 页,共 13 页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B,C ,D,E,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6、量,A 错误;B.C 是无机环境,不参与食物网组成,B 错误;C.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C 正确;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以有机物在生物群落内部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D 错误。故选 C。5. 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 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C. 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D. 流入到狐的体内【答案】B【解析】略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B. 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
7、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 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D. 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消费者,但能提供给分解者,A 错误;B.因为消费者粪便是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同化的能量,所以分解者不能从消费者获取能量,其从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消费者的上一营养级,B 错误;C.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 错误;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
8、抵抗力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多,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D 正确。故选 D。7.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人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 4 页,共 13 页A.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 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 EA 表示C. 由松毛虫流人分解者的能量可用 C+D+F 表示D. 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考生对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解答】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倒金字塔模型, A 错误;
9、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可用 EA 表示,B 正确;下一 营 养 级 同化的能量上一 营 养 级 同化的能量C.由松毛虫流人分解者的能量可用 D+F 表示, C 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 错误;D.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故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D 错误。故选 B。8. 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通过化能合成作用释放的能量 流入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流入到分解者体内A. B. C. D. 【答案】C【解析】略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 10%”的理解,正确的是
10、A. 分解者获得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 10%B. 每一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 90%C. 每一营养级约有 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D. 每一营养级约有 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捕食【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解答】第 5 页,共 13 页“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 10%”是指每一营养级约有 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只有 C 符合题意。故选 C。10. 清除田间杂草,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A. 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B. 保持生态平衡C. 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D. 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
11、中的流动方向【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掌握人类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解析】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清除田间杂草的目的是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综上所述,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11.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 某种以大象粪便为食的蜣螂最多获取大象 2
12、0%的能量C.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 由于标志物脱落导致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低【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能量流动、防治害虫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解答】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属于生物防治,能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A 正确;B.蜣螂属于分解者,不能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B 错误;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抵抗力稳定性高,但恢复力稳定性低,C 错误;D.种群中的个体
13、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 错误。故选 A。12. 下列不能作为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原因的是第 6 页,共 13 页A. 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B.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C. 各营养级总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D. 一只兔子只能有 1020的能量被狼同化【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通过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解答】ABC.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各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一般包括:以热能形式
14、散失、流向分解者、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流向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BC 不符合题意;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 10%20%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而且不能作为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原因,D 符合题意。故选 D。13. 假如一杂食海鱼的食物有 1/2 来自植物,1/4 来自草食性鱼类, 1/4 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该杂食性鱼干重增加 4kg,共需海洋植物干重A. 28kg B. 280kg C. 16kg D. 160kg【答案】D【解析】【分析
15、】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答】由题意可写出 3 条食物链,即(1)植物杂食性鱼,(2)植物草食鱼类杂食性鱼,(3)植物草食鱼类小型肉食鱼类杂食性鱼。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已知杂食性鱼的食物有 1/2 来自植物,则根据第一条食物链计算,需要植物kg;杂食性鱼的食物有 1/4 来自草食鱼类,根据第二条食物链计算,41/220 =10至少需要植物 kg;杂食性鱼的食物有 1/4 来自以草食鱼类41/420 20 =25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根据第三条食物链计算,至少需要植物kg;所以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至少需海洋41/420 20 2
16、0 =125植物 kg。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10+25+125=160故选 D。 14. 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第 7 页,共 13 页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数量金字塔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但学生容易错选 A,A 为能量金字塔。【解答】分析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需要参考生物个体的大小。第一、二营养级分别是栎树(体型很大)和昆虫,所以第二营养级
17、生物的数量多于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生物相比,第三营养级生物含有的能量少,并且生物个体较大,所以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少于第二营养级,同理可知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更少,如图 B。综上所述,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1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成分【答案】C【解析】略16. 下表是某昆虫摄食植物后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摄食
18、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能量(kJ) 410 210 130A. 昆虫的同化量是 410kJB. 昆虫的粪便量属于植物同化的能量C. 呼吸消耗量用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 储存在昆虫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为 280kJ【答案】B【解析】解:A、昆虫的同化量是摄入量 -粪便量=410-210=200kJ,A 错误;B、昆虫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植物同化的能量,B 正确;C、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用于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 错误;D、储存在昆虫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为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00-130=70kJ,D 错误故选:B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关系:摄入量=同化量+ 粪便量同化量=用于生长
19、、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第 8 页,共 13 页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在 10%20% 之间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7. 鲢鱼与青鱼、草鱼和鳙鱼为四大家鱼,主要的活动水层不同,另外鲢鱼在流动的水中才能繁殖。某人工鱼塘(静水)放养的都是鲢鱼苗,每天投放适量的有机饲料,并且水质等其他条件均适合鲢鱼的生长。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该鱼塘内所有鲢鱼和其他植物共同
20、构成生物群落B. 该鱼塘内鲢鱼的密度将呈“J”型增长C. 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池塘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 再放养适量青鱼、草鱼和鳙鱼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A.该鱼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A 错误;B.该鱼塘内鲢鱼的密度将呈“ S”型增长,B 错误;C.流经该池塘的总能量是池塘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加上认为投放的能量,C 错误;D.再放养适量青鱼、草鱼和鳙鱼可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D 正确。故选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18. 下图是食物网简图。
21、分析并简要回答:(1)该食物网含有_条食物链,写出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_,该食物网的主要成分是_。(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蛇是_消费者,鹰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有_营养级。(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关系。图中所列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部分,再与 _ 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群落。(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飞蝗数量将会_ _。第 9 页,共 13 页(5)蛇每增加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的绿色植物_千克。(6)该食物网中是生产者的是_。【答案】(1)3 绿色植物兔鹰 绿色植物(2)兔、飞蝗、蚱蜢 三级 三、四、五(3)竞争 分解者(4)增多 (5)125 (6)绿色植物【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
22、结构和功能。已知最高营养级增加 1 千克体重,求最多需要生产者的数量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食物链最长,且传递效率最低;若求最少需要生产者的数量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食物链最短,且传递效率最大。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食物链越长,能量流动时损失的能量就越多。营养级级别比消费者级别大 1。【解答】(1)据图可知,该食物网中有 3 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在绿色植物兔鹰食物链中只有 3 个营养级,因此能量在该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少。(2)营养级级别比消费者级别大 1,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如蚱蜢、兔和飞蝗,蛇是三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占有
23、第三、四、五三个营养级。(3)由于兔和蚱蜢都是初级消费者,因此二者属于竞争关系;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与分解者一起共同组成群落。(4)蚱蜢和飞蝗属于竞争关系,都以绿色植物为食物,如果蚱蜢突然减少,绿色植物数量相对增多,则飞蝗数量将会增加。(5)蛇是第四营养级,若蛇增加 1 千克体重,需要绿色植物最少,则需要满足相邻两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最大,即 20%,因此最少需要绿色植物为:千克。120 20 20 =125(6)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0 分)19. 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
24、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 B 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其中表示能量值的多少。第 10 页,共 13 页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2.9108 4.2107 2.2106(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在物种甲和物种丁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3)图中的 C 表示的是用于乙种群的 _的能量,其中的能量值为_。(4)图中所对应的能量值中_(填“包含”或“不包含”)乙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
25、。【答案】(1) 竞争(2)17%(3)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1.05107kJ(4)不包含【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生物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按照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物种甲和物种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41062107100 =17(3)据图分析,B 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则 C 表示的是用于乙种群的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 表示种群乙呼吸散失的能量,其中 的能量值=种群乙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210 7-9.5106=1.05107
26、kJ。(4)乙种群粪便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图一中所对应的能量值中不包含乙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第 11 页,共 13 页20.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1)在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条食物链,_属于次级消费者,蛇处于第_营养级。(2)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中,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3)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 10%,那么,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 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4)图中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
27、5)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答案】(1)7 食虫鸟、食虫昆虫、蛙、蛇、鹰 三、四、五(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210 5kJ(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解答】(1)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有:植物 食植昆虫 食虫鸟 鹰、植物 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食虫鸟 鹰、植物 食植昆虫 食虫昆虫 食虫鸟 蛇 鹰、植物 食植昆 虫 食虫昆
28、虫 蛙 蛇 鹰、植物 食植昆虫 蛙 蛇 鹰、植物 鼠 蛇 鹰、植物 鼠 鹰,共 7 条食物链,食虫鸟、食虫昆虫、蛙、蛇、鹰属于次级消费者,蛇处于第三、四、五营养级。(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 10%,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越少,那么,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 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按植物 鼠 鹰计算)值是 kJ。210710 10 =2105第 12 页,共 13 页(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表示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5)该生态
29、系统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1.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下图 1 是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图 2 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水稻的部分图解。分析回答:(1) 鱼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 成分)。(2) 输入水稻的能量除了图 2 中的去向外,还有_ 、_。(3) 该生态系统中的鱼除了能“除草”“治虫”外,还能 “耕田松土”。“耕田松土”能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一方面促进_,为水稻的生长提供_;另一方面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4) “稻鱼共生系
30、统”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其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原因是_。【答案】(1)消费者(2)水稻的呼吸消耗 被分解者利用(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无机盐(矿质营养)、CO 2(4)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水稻属于生产者,鱼和盗飞虱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2)输入水稻的能量除了图 2 中的去向外,还有水稻的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3)该生态系统中的鱼除了能“除草”、“治虫”外,还能“耕田松土”。“耕田松土”能提高水体的含氧量,一方面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无机盐(矿质营养)、CO 2;另一方面促进水稻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4)“稻鱼共生系统”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其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原因是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