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 5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 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是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弗朗西斯培根称之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贡献。然而,无论是相对于欧洲还是相对于以往,16 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滞后。许多学者认为,没落的专制制度直接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
2、品。从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以及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都不乏风格独具的精品。在学习有关古代科技的内容时,应当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相关的文物资料。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可以深化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有关古代文学艺术的内容时,应重视浏览课外读物,增加感性认识,将课外阅读收获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较深层次的思索;影视资料中的相关内容也应当充分利用。此外,将艺术欣赏与对艺术史的总结和分析结合起来,感受古代艺术的文化内涵,也是值得肯定的学习方法。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3、化知识链接傅咸的纸赋西晋文人傅咸曾经作纸赋,他认为这种新的书写材料的出现,与文字开始使用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傅咸还写道:“ 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前提示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纸的发明秦汉时期,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但是,丝织品价格昂贵,难以普及;而竹木简牍十分沉重,不便于流传,也不便于收藏。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在元兴元年(105)呈献给汉和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
4、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但是,人们现在一般认为“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这些残纸文书的发现表明,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在西汉时期是并行使用的。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学 习 思考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
5、风水”他在随感录中还写道:“火药除了做鞭爆,罗盘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用处么?”我们在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发明的时候,应当怎样理解鲁迅的话? 学 习 思考有哪些原因促使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领先于世界的重大成就?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作的指向仪器。最初的指南仪器称做“司南”,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将天然磁石经人工琢磨后制成的,样子如同一只圆底的勺。它在平滑的盘上自由旋转,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自然指向南方。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司南”。北宋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这种指南鱼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
6、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南宋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北宋的萍洲可谈中记述了中国航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说“舟师”夜晚观星,白昼观日,如果是阴天,则依靠“指南针”辨别方向。成书于南宋的梦粱录中也写道:“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中国的指南针在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的发
7、明和使用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据说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武器发明家唐福把他制作的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献给宋朝廷;石普也用他制作的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进行了表演。成书于 1044 年的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并且记录了当时的 3 种火药配方。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
8、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学 习 思考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 1863年 1 月 28 日致恩格斯的信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术的进步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其方法是将图画或文字反刻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然后着墨印刷。1900年,在敦煌发现了一卷印刷精美的金刚经,经卷最后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唐咸通九年,就是 868 年。这件由 7 个印张粘接而成、长约 1 丈 6 尺的金刚经卷子,图文风格凝重,印刷墨色清晰,雕刻刀法纯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用胶泥
9、制作的活字排印,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他用这种方法试印 6 万余字的旌德县志,不到个月就印成了 100 部。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编订的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4 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如圣像、纸牌、拉丁文课本等。1450 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制书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资 料卡片儒家有两种根本自相矛盾的倾向
10、,一方面它助长了科学的萌芽,一方面又使之受到损害。因为就前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就后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把注意力倾注于人类社会生活,而无视非人类的现象,只研究“事”(affairs),而不研究“物”(things)。(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观点都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然而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荀子天论中写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11、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其中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老子强调的“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这些思想现在看来也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又一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这一特点。简要总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科学成就和文化影响。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
12、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应当怎样理解李约瑟的这段话?学 习 思考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课前提示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艺术形式各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以及一些器物上的铭文。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的甲骨文字约有 5 000 个左右。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比甲骨文更早的刻画在陶器上学 习 思考在当今汉字输入电
13、脑化、美术字库丰富多彩的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其价 值何在? 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
14、体,晋代开始盛行,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中国书法艺术绵延 3 000 多年,名家代有所出。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后代尊为“书圣”。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而怀素、张旭的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频,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画中有诗中国绘画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石器时代,制陶
15、工匠就已经开始在陶器上绘制绚丽的图形。而刻画在岩壁上、描绘在地面上的画作,有可能比陶器上的绘画更早。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保留有许多绘画的遗存。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中国画又称国画,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矿物颜料等。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资 料卡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
16、者。吕氏春秋本味。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山水画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创作上,山水画家往往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文人画,又称做“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唐代诗人王维以诗人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
17、律,天工与清新”就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所谓“画中有诗”,其实也是诸多中国画杰作的共同特点。金声玉振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距今约 9 000 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距今 6000 年的陶埙,可以吹奏出符合音律的不同音高。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 2400 年的青铜编钟等乐器,更是 20 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伟大发现。编钟制作精美,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艺术已经较为发达了。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形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平、清、
18、瑟三调);至东晋,又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以歌舞大曲的排场上演,乐器繁富,规模宏大。知 识链 接鼓舞鼓舞是古时击鼓跳舞的娱乐形式。晏子春秋写道:“ 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聚徒。”风 俗通义也说:“言语歌讴异声,鼓舞 动作殊形。”史记称民间祠祀形式中有“鼓舞之乐”。此外,也有将手舞足蹈的舞蹈形式称做“鼓舞” 的。淮南子说:“弦歌鼓舞以为乐。”对于“鼓舞”的形式,也有“ 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身若秋药被风,发若结旌,聘驰若骛”的说明。后来, “鼓
19、舞”有激励、振奋的意思,是取其转义。明清时代是中国音乐艺术的丰收期,不仅戏曲音乐繁荣,而且器乐艺术发达,产生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一大批名曲。宫廷舞和民间舞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隋唐是宫廷舞蹈发展的鼎盛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创造出许多优美动人的新作品,显示了古代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宋元时代
20、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卓有成就。至明清,宫廷燕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宫廷舞蹈在内容上虽然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与宫廷舞相比,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 憎的感情。诗经和楚 辞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 式。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 局面。甘肃敦煌石窟壁画记录了西凉乐舞的风韵神采, 展示了南北朝时代“胡舞”的风范。隋唐时期民间舞蹈 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 流、大融合、大创造。宋代的民间舞
21、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据 武林旧事所记,仅元夕舞队就有 70 种,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学 习 思考戏曲产生之后为什么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学 习 思考中国戏曲表演为什么具有强烈的舞蹈美感?发达的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戏曲戏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剧目数以万计,如今在中国的舞台上仍有 300多个剧种在演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
22、核心艺术形式。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成为明清曲牌联套体戏曲舞台上的主腔。后来,皮黄腔、梆子腔等地方戏曲声腔兴起,创板式变化体唱腔,赋予戏曲更大的表现力,促成了京剧的出现和繁荣。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在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板式已初
23、步具备,京剧的艺术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并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京剧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有哪些名家名作?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记乐记儒家学者认为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你同意这样的
24、说法吗?资 料卡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前提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不同时期具有突出成就的中国古典文学形式,都有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诗的经典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 500 年间的 305 首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关雎、氓、七月、无衣等。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
25、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著名的篇章有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作品。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诗经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楚辞的魅力楚辞是继诗经以后,于公元前 4 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与诗经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有所不同,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学 习 思考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
26、,愿埃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战国屈原:离骚屈原所说的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学 习 思考赋是一种时间延续相当久远的文体。你读过哪一时期哪位作家的赋?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与诗经古朴的四言诗体相比,楚辞的句式较为灵活,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毕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然而,当时的楚国奸佞当道,屈原屡遭流放,最后投水而死。屈原的作品全面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和心灵创痛。离骚是屈原
27、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屈原的著名诗篇还有想象丰富、文辞清婉的组诗九歌,反映作者强烈探索精神和大胆怀疑精神的天问,直抒胸臆、描绘流放经历与心境的组诗九章等。屈原的离骚著称于世,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指诗经)、“骚”并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南朝沈约就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汉赋的风采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
28、时期赋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赋作篇幅较长,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各种短篇的小赋兴起。这些小赋摆脱了大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李杜诗篇万口传”学 习 思考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的繁荣局面历来为人称道,当时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盛唐大诗人李白(70176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人称他为“
29、诗仙”。他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雄奇豪放、瑰玮绚灿的色彩,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透射出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为后人传诵。与李白相比,杜甫(712770)可称做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尽沧桑的时代歌手。他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由于经历了太多的离乱与漂泊,其诗作更多地表现出凝重与沉郁的风格。“三吏”、“三别”系列诗篇中的愤懑呼喊,使其诗风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
30、义色彩。杜诗向来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他的七律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凝重工整,对仗整饬,堪为律诗典范。杜诗被后人称做“诗史”,杜甫则有“诗圣”之美誉。唐代大文豪韩愈赞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清朝赵翼也说“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与杜甫,如镶嵌在大唐灿烂文化星空的双子星座,是历代文人学习的典范。宋代词苑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唐代,民间就已出现这种能够合乐歌唱、句子长短不一的词,号为“曲子词”。唐代白居易、晚唐五代时期的“花间派”词人韦庄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等,在词的创作上各有千秋,成就斐然。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
31、宋代文学的标志。作词就是按照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的唱法久已失传,但我们今天学 习 思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查询上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资 料卡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32、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音乐节奏之美。在北宋词坛上,柳永是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人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柳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也是一位有巨大贡献的人物。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慷慨悲壮、低迷感伤的情绪,但却如实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李清照是一位经
33、历过南渡悲苦、对山河破碎有切身感受的女词人,在她的作品中,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相比而言,张元干的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等词篇,则豪气纵横,洋溢着悲壮激昂的爱国之情。南宋著名的词人还有辛弃疾。辛弃疾以其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元曲与市民社会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与“散曲”。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数(亦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主要形式。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
34、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使时人耳目一新,逐步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知 识链 接境界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多用于 诗歌评论。境界一词本出自佛教典籍。唐代文镜秘府论中主张“境与意相兼始好”;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则把境界(意境)区分出大小、造境和写境、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概念。可见,所谓境界或意境,是指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学
35、 习 思考探究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思考当今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前景。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起来。当时,在城市里有了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时人称之为“瓦肆”或“勾栏”。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高水平剧目。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
36、生活亦趋复杂丰富,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三国、水浒故事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相关题材的话本、杂剧推波助澜,催生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这两部划时代的作品,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著名的历史小说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其中吴承恩的西游记取材于一个传统的取经故事,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
37、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明代短篇白话小说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更加精练和精彩。冯梦龙所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编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清代小说在描摹人生世情方面有更为成功的表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曹雪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
38、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晚清的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你能够分别举出唐诗、宋词、元曲中三组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吗?论语上记载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左传中记载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这几段话都指出了会诗能文的重要性。你对这些说法有什么感想?1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主要成就。2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你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