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吴志军 学 号 20082502046 专 业 生物工程 年级、班级 08 工程 1 班 课程名称 下游技术 实验项目 酵母 RNA 提取 实验类型 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时间 2011 年 10 月 17 日实验指导老师 江学文 实验评分 实验三 酵母 RNA 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稀碱法提取 RNA 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和掌握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原理和操作方法,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由于 RNA 的来源和种类很多,因而提取制备方法也很各异。一般有苯酚法、去污剂法和盐酸胍法。其中苯酚法又是实验是最常
2、用的。组织匀浆用苯酚处理并离心后,RNA 即溶于上层被酚饱和的水相中,DNA 和蛋白质则留在酚层中。向水层加入乙醇后,RNA 即以白色絮状沉淀析出,此法能较好的除去 DNA 和蛋白质。上述方法提取的 RNA 具有生物活性。工业上常用稀碱法和浓盐法提取 RNA,用这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核酸均为变性的 RNA,主要用作制备核苷酸的原料,其工艺比较简单。浓盐法使用 10%左右氯化钠溶液,90提取3-4h,迅速冷却,提取液经离心后, 上清液用乙醇沉淀 RNA。稀碱法使用稀碱使酵母细胞裂解,然后用酸中和,除去蛋白质和菌体后的上清液用乙醇沉淀 RNA 或调 pH2.5 利用等电点沉淀。 酵母含 RNA 达 2
3、.67-10.0%,而 DNA 含量仅为 0.03-0.516%,为此,提取RNA 多以酵母为原料。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的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系统(-C=C 一C=C-) ,能够强烈吸收 250-280nm 波长的紫外光。核酸(DNA,RNA)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 260nm 处。遵照 Lambert-Beer 定律,可以从紫外光吸收值的变化来测定核酸物质的含量。在不同 pH 溶液中嘌呤、嘧啶碱基互变异构的情况不同,紫外吸收光也随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它们的摩尔消光系数也随之不同。所以,在测定核酸物质时均应在固定的 pH 溶液中进行。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或吸收系数) ,通常以
4、()来表示,即每升含有一摩尔核酸磷的溶液在 260nm 波长处的消光值(即光密度,或称为光吸收) 。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依赖于材料的前处理、溶液的 pH 和离子强度发生变化。RNA 溶液(pH = 7.0)的 ()= 7 700-7 800,RNA 的含磷量为 9.5%,含 1g /mL RNA 溶液的光密度为 0.022-0.024。因此,测定未知浓度的 DNA(RNA)溶液的光密度 OD260nm,即可计算测出其中核酸的含量。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如核酸 3g/mL 的含量即可测出。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吸收紫外光物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蛋白质由于含有芳香族
5、氨基酸,因此也能吸收紫外光。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 280nm 波长处,在 260nm 波长处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对核酸的紫外测定影响不大。三、主要仪器和试剂啤酒酵母粉0.04M NaOH 溶液95%乙醇、乙醚、酸性乙醇溶液:30mL 乙醇加 0.3mL HCl。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真空干燥箱三角瓶、烧杯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称 5g 干酵母粉悬浮于 30mL 0.04M NaOH 溶液中,并在研钵中研磨均匀。2、悬浮液转入三角烧瓶,沸水浴加热 30min,冷却,转入离心管, 3000 转/分,离心 15 分钟后,将上清慢慢倾入 10mL 酸性乙醇,
6、边加边搅动。3、加毕,静置,待 RNA 沉淀完全后,3000r/min 离心 3min。弃去上清液。用 9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4、再用乙醚洗涤沉淀一次后,用乙醚将沉淀转移至布氏漏斗抽滤,沉淀在空气中干燥。称量所得 RNA 粗品的重量,5、纯度测定:将样品配制成含 550g 核酸/mL 的溶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260nm 和 280nm 吸收值,计算核酸浓度和两者吸收比值。五、计算:260./4ODRNAL浓 度 ( 微 克 克 ) 稀 释 倍 数O.D260 为 260nm 波长处的光密度读数;L 为比色杯的厚度,一般为 1 或 0.5;0.024 为1gRNA/mL 的光密度;0.02
7、0 为 1gDNA/mL 的光密度。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 稀释倍数 吸光值(OD260)1 16667 倍 0.5232 12500 倍 0.5933 14000 倍 0.4744 12500 倍 0.5745 12500 倍 0.605其中本小组为第 5 小组,稀释倍数为 12500 倍,测得的吸光值(OD260 )为 0.605。将酵母粉处理后得到的沉淀的重量为:0.46g。滤纸 滤纸+沉淀 沉淀重量(g) 0.3040 0.7604 0.4564其中 RNA 粗品占沉淀的 70%,杂质占沉淀的 30%,故 RNA 粗品的重量为:0.460.7=0.322g。
8、纯度测定结果为:RNA 浓度(ug/g)= =稀 释 倍 数LOD024.6 gu/31504204.65RNA 纯品的质量(ug)=RNA 浓度RNA 粗品的重量=.1g13.9u.3g31504u/故甘酵母粉中 RNA 含量(%)= = =2.02%0)干 酵 母 粉 重 ( )重 (RNA105.g分析:实验的结果测出 RNA 的含量为 2.02%,其 RNA 的含量偏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物料进行转移的时候损失的,同时测量光度值的时候造成的误差也是造成RNA 含量少的原因。七、思考题1.破酵母细胞时为什么要在沸水浴中进行?答:由于酵母细胞外有一层厚厚的细胞壁,而 RNA 存
9、在于细胞质中,所以必需将酵母细胞的细胞壁研磨破碎后才能提取出 RNA。加入 NaOH 之后水浴煮沸 30min 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壁变性,使类脂、甘露聚糖、葡聚糖等成分部分分解,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细胞破裂,RNA 则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另外细胞中含有多种分解 RNA 的酶类(如 RNase 等) ,为了避免 RNA 在提取过程中被降解,得到较为完整的 RNA 分子,破碎酵母细胞时应在沸水中进行,这样可以使细胞中降解 RNA 的蛋白酶类活性受到抑制甚至变性失活,从而起到保护 RNA 分子的作用。2.为什么用酵母作为实验原料?如何使 RNA 从酵母中释放出来?RNA 的等电点是多少?答:酵母繁殖快,
10、生长周期短;其细胞质中的核酸大部分是 RNA,而 DNA 很少;RNA 提取液与菌体分离比较容易,因此酵母是提取 RNA 的好材料。工业上将 RNA 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主要有三种方法,包括稀碱法、浓盐法和自溶法。 (1)稀碱法是在一定的碱浓度下,使构成细胞壁的蛋白质、脂肪及糖的化合物得到水解,从而破坏细胞壁,使 RNA 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该方法属于化学破壁法。 (2)浓盐法是基于改变酵母细胞的渗透压,是细胞自身破裂而释放出 RNA,即利用高浓度的盐(10% NaCl)在 90100C 条件下改变了细胞膜通透性,并将核蛋白体解离成 RNA 和蛋白质而使 RNA释放到盐溶液中。同时,90100C 的
11、高温可破坏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力,避免RNA 的降解。该方法属于物理化学破壁法。 (3)自溶法是利用某些酵母菌种在发酵结束后,细胞中的溶酶体膜破裂,使得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之中,利用菌体自身的酶系将细胞溶解,从而释放出 RNA。通常自溶法的菌浓度为 2%,PH 值 9.510,自溶温度以6065C 为宜。RNA 的等电点为 PH2.5。根据核酸在等电点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溶液在低温下调 pH 至2.02.5,RNA 则以白色絮状沉淀形式从盐溶液中析出。再次离心,固液分离,便可获得RNA 粗产品。3 为什么用稀碱溶液可以使酵母细胞裂解?答:酵母菌的细胞壁呈“三明治”结构外层为甘露聚糖
12、,内层为葡聚糖,中间层为一层蛋白质分子(包括多种酶类) ,此外细胞壁壁上还含有少量的类脂和几丁质。稀碱溶液能够对酵母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脂类起到抽提作用,脂类发生皂化反应从而被分解,使细胞穿孔。同时细胞壁的聚糖成分在碱液中会部分水解,蛋白质(包括多种酶类)也会发生变性,从而增加酵母细胞的通透性,酵母细胞原生质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就破裂使RNA 流出。4.核酸的溶解性质是什么?常用什么试剂分离沉淀核酸?答:核酸是具有极性的高分子物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DNA 和 RNA 都是微溶于水,其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它们可溶于 2-甲氧乙醇,也可溶于 10%左右的氯化钠溶液,但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一般有机溶剂,尤其是在 50%左右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因此,常用乙醇从溶液中沉淀核酸,当乙醇浓度达 50%时,DNA 就沉淀出来,当乙醇浓度达 75%时 RNA 也沉淀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