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琴棋书画诗酒花,七雅:,七俗: 柴米油盐酱醋茶,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三国/郑泉,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西晋刘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李白,序文体,1、书序 :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2、 赠序: 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3、 宴集序 古人在宴集时,常一起借着酒兴抒情赋诗,诗写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1、作为宴集序,文中要交待哪些要素?,何时(when)何地 (w
2、here)何人 (who)何事 (what)为何 (why)如何(how),2、本文在标题中交待了几个要素?这样安排有何作用?,由于文章篇幅短小,作者就把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作者与诸从弟)、事件(宴饮)等都在题目中一起交待了。 这样安排,重点突出,结构紧凑,为在文章中写作序原因留下了空间。,齐读 初步感悟,1、重点字词:,良有以也:,逆旅:,百代:,秉烛夜游:,从弟:,序天伦之乐事:,堂房亲属。,旅舍。,世世代代绵延的人生。,执。,确实,果真。以:原因。,序:同“叙”,叙谈,畅谈天伦:代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事指兄弟聚会之乐。,琼筵:,羽觞:,烟景:,大块:古义,大自
3、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文中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风景,群季:,诸弟,金谷:,金谷园,大块假我以文章:,琼:美玉,这里是“美好”。 筵:y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古代酒器。,典故: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官至卫尉卿。其父是西晋开国元勋号称“娇无双”的美男子石苞。石苞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后来渐渐不得志乃在洛阳城北购置金谷别业,招集天下文人结社吟诗。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
4、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2、词类活用,(5)高谈转清,(动词作名词,诗歌),(2)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3)古人秉烛夜游,(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飞羽觞而醉月,(飞,使动用法,使飞动),(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形容词作名词,清新的话题),(5)如诗不成,(名词作动词,写诗),3、一词多义,以,良有以也,(原因,名词),开琼筵以坐花,(来。表承接的连词),况阳春召我以烟景,(用,介词),4、文言句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阳春召我以烟景会桃花之芳园大块假我以文章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罚依金谷酒数,3.作者为何写这篇宴集序? (why),1、浮生若
5、梦,为欢几何?,2、古人秉烛, 我辈夜宴,3、美景在前,不容辜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共享天伦,机会难得,4.作者在这篇宴集序中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气息?(how) 表达的是欢乐还是忧伤的思想情感?请找出语句加以分析说明。,和谐欢乐的生活气息与情趣。热爱人生、珍惜亲情、陶醉自然、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品语言:,为何说“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写出了作者的欢乐心情?,一个“阳”字,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 一个“烟”字,把春天地气上升,袅袅轻烟弥漫的朦胧之态表现得淋漓
6、尽致。 “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品语言的方法:A,要重点关照动词(“召”“假”)、名词(“烟景”“文章”)B,要关注修饰语(如句中“阳”“烟”等字)C,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另外还要考虑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品语言:,请简要谈谈“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中“花”和“飞”的表达作用。,“花”是桃李之花,既照应标题,也写出了景色之美,酒不醉人人自醉。,“飞”字的表达作用:一:羽觞状如鸟羽而飞,言
7、传杯之速;二:传达出精神飞动、潇洒之势。,5.总结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了哪些乐事?,A.天伦之乐B.美景之乐C.酣饮之乐D.赋诗之乐,及时行乐,探究:,是否表现了一种消极思想?,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作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27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在碧山(又名白兆山,位于湖北安陆)的桃花岩住了下来
8、,过着隐逸的读书生活,春日桃园是汝州八景之一,这一时期他常与同宗弟兄来往。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李白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李白的人生态度,李白所处时代是盛唐,自信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是盛唐士人的代
9、表,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赏花,观月,饮酒,作诗,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这是他的旷达,也是他的自信,更是他的豪情逸兴。这就是李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比较阅读: 同样是文人盛宴,李白的这篇宴集序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10、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
11、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不同: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多被迫害,意志消磨殆尽,世人普遍消极感伤,王羲之感慨时过境迁,欢乐和生命的短暂,因此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叹。,李白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这篇序中虽出现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但“欢乐”仍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情感,令人感受到作者对人生
12、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这与李白洒脱、乐观的性格分不开。,王羲之文低沉清幽,李白文高亢明朗。,诗意地生活,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是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
13、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李白了解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他借用君平的典故临别赠言,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不要沉迷其中。 李白虽然满腹经纶,却在长安遭人排挤,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但他能泰然处之。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坎坷和磨难,必须以达观的态度来对待;人应该有追求,但决不能沉迷于功名利禄而不能自拔,只有看透了这一点,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最高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最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最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最愁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最霉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最积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任侠:“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最至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最愤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