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弧圈球底板选择的基本原则.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77667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弧圈球底板选择的基本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弧圈球底板选择的基本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弧圈球底板选择的基本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弧圈球底板选择的基本原则庄则洞弧圈球时代的底板厚度变薄(独木板除外)、重量变轻、球感变软也决非偶然,因为击球方式的变化,摩擦和撞击融为一体,一位国家队的教练在解释前冲弧圈球与“ 爆冲”的区别时说:前冲的用力是 “摩擦”,而爆冲的用力是“弹擦” ,由此可见现代弧圈球的发展与进步。再说“弹性弹力性能” ,其实讲的是物体的“ 变形与恢复”,厚而硬的底板自身 变形小,所以它表现出来的击球“ 弹性”更多的包括了海 绵和球的变形与恢复。它所表现出的弹性效率应该更多的反映了来球反弹力的转化效率,不是击球作用力通过底板变形与恢复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的效率。拉弧圈球的底板需要击球瞬间有较长的持球时间较深的

2、变形储能,又要有较快的形变恢复速度至少要大于来球的回弹速度,才能兼融瞬间的摩擦与撞击的合力,所以设计合理的较薄、较软的底板由于自身弹力效率高,更加适合拉弧圈球使用。再者说弧圈球基本是完全自主发力的击球方式,击球时需要尽量克服来球反弹力造成的控球时间过短或摩擦不够充分等问题 ,所以拉弧圈球时,使用反弹效率过高的底板不如使用弹力效率更高的底板好打。无疑较薄、较软的底板在静态下用来掂球可能弹不了几下,但在动态的挥拍作用力下却有较好的力量转化效率,使你感觉 你的拉球用力和球速成正比,然而过硬的底板在大力抽杀式的击球时反而会感到用力效率不高。九十年代初期乒协主席徐寅生提出: 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选手冲弧圈球

3、时球拍的拍形角度过于前倾?可是外国的选手击球时 拍面却相对直立,能很容易拉扣结合。 我们也曾尝试在训练中改进,但是用较直立的拍形上手拉下旋来球还行,连续拉冲时就感到球往下掉,为了保证弧线只好增加向上发力,牺牲飞进速度;为了追求飞进速度又只好前倾球拍增加海绵胶皮在来球瞬间的持球深度。二者不可兼得,更何况在中远台单纯借助海绵胶皮的弹力远远不能产生更大速度所需的能量。后来使用了较软、较薄的底板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由于拉弧圈自主发力的用力特点,加上跑动范围大,可以选择的击球时段也较多、动作幅度明显比近台快攻增大了,在快速对攻中击球使用大动作、大力量自然会选择分量轻的底板,不仅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摆速。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在欧洲已经没有多少人喜欢 95g以上的底板了,现在中国球迷朋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喜欢分量轻的球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