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 )解析:玻璃导管不能伸入到 Na2CO3 溶液的液面以下,否则会发生倒吸现象。小试管中蒸出的乙酸乙酯不能用 NaOH 溶液吸收, 这样会造成乙酸乙 酯的水解。答案:A2A、B、C 、 D 都是含碳、氢、氧的单官能团化合物。A 水解得 B 和 C;B 氧化可以得到 C 或 D;D 氧化也得到 C。若 M(X)表示 X 的摩尔质量,则下式中正确的是( )AM(A)M(B)M(C)B2M(D)M(B)M(C)CM(B)M (D)M(C)DM(D)M(B)M(C)解析:本题转化关系可表示为:可推知 A 为酯,B 为醇,C 为酸,且 B、C、D 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A
2、 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为 B 或 C 或 D 的 2 倍。从而可知,M (B)M(C) M (A),M(D)M(B)M (C),M(B)M(C)2M (D)。故正确答案 为 D。答案:D3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 115125 ,反应装置如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 1丁醇的转化率解析:A 项,该反应温度为 115125 ,超 过了 100 ,故不能用水浴加热。 B 项,长玻璃管利用空气进行冷凝回流。 C 项,提纯乙酸丁酯不能用 NaOH 溶液
3、洗涤,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D 项,增大乙酸的量可提高醇的 转化率。答案:C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 C2H6、C 2H4 的沸点和熔点高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解析:生活常用调味品白酒和食醋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乙醇和乙酸,故 A 项正确;由于乙醇和乙酸在常温下为液体,而乙 烷和乙烯在常温下为气体,故 B 项正确;乙醇被氧化成乙醛、乙酸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氧化反应,故 C 项正确; 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分别是酸性和碱性,由于反应 条件不同,两者不能互
4、 为逆反 应,故 D 项错误。答案:D5医学上最近合成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该物质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12H16O4B该化合物是乙醇的同系物C该化合物可发生氧化反应D该化合物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 5 个解析:由该物质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C12H18O4,A 项错误;与乙醇不是相差多个CH2,故 B 项错误 ;因分子内含 和 ,故可被氧化,C 项正确;以“ ”为中心可知该化合物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少有 6 个, D 项错误。答案:C6(2010 年龙岩月考)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致使酒精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5、)AKMnO 4 BNaClC(NH 4)2SO4 DCH 3COOH解析: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与乙醇反 应放热。答案:A7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1 mL 后,沿器壁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0.5 mL,这时石蕊试液将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蕊层仍为紫色,有机层为无色B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红、紫、蓝C石蕊层有两层,上层为紫色,下层为蓝色D石蕊层为三层环,由上而下是蓝、紫、红解析: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溶液的密度,在最上层,且乙酸乙酯水解得到乙酸和乙醇,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到碱 显蓝色,而下 层溶液为饱 和 Na2
6、CO3 呈碱性,故有三层环,由上到下为红、紫、蓝。答案:B答案:A9(2010 年嘉兴月考)欲用 96%的乙醇溶液制取无水乙醇时,可选用的方法是( )A加入无水硫酸铜,再过滤B加入生石灰,再蒸馏C加入浓硫酸,再加热,蒸出乙醇D将 96%的乙醇溶液直接加热蒸馏出来解析: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乙醇中水的存在,但它吸收水的能力是有限的; 浓硫酸会与乙醇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乙醇虽然比水的沸点低一些,但直接加 热仍然会有水被蒸馏出来;而加入生石灰后,CaOH 2O=Ca(OH)2,再蒸馏从而使乙醇分离出来得到无水乙醇。答案:B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中都存在碳氧双键B甲
7、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解析:乙醇不存在碳氧双键;甲烷与 Cl2发生取代反应,乙烯与 Cl2发生加成反应;高锰酸钾不能氧化苯和甲烷;苯能与 H2 加成得环己烷。答案:B11已知:A 是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 A 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2CH 3CHOO 2 2CH3COOH。现以 A 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线路 催 化 剂 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的电子式 _。(2)B、D 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分别是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_,_, _。(4)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方程式。A
8、 B:_,B C:_。_。解析:乙烯的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水平,乙 烯水化可生成乙醇。典型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为:醇氧化成醛,醛氧化成酸,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答案:(1) (2)羟基、羧基(3)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取代( 酯化)反应(4)CH2=CH2H 2O CH3CH2OH 催 化 剂 2CH3CH2OHO 2 2CH3CHO2H 2O Cu CH3COOHCH 3CH2OH CH3COOCH2CH3H 2O浓 硫 酸 12为了确定乙醇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CH3OCH3 还是 CH3CH2OH,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乙醇与钠反应(H0)生成氢气的体积,并据此计算乙醇分
9、子中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氢原子的数目。试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_ 。(2)若实验中用含有少量水的乙醇代替相同质量的无水乙醇,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氢气体积将_(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3)请指出能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实验步骤( 至少指出两个关键步骤)_。解析:要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确定产生 H2 的体积,广口瓶中的进气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而排水导管应伸入到广口瓶底部。由于等质量的水和乙醇,水的物质的量大于乙醇,与金属钠作用时,产生 H2 的物质的量增大,故用含水乙醇代替无水乙醇时,所得 H2 体积偏大。要使该实验安全顺利进行,首先要保 证该装置不能漏气,
10、为 使排出水的体积等于产生氢气的体积, 则加入乙醇的速度不能太快,为确保定量乙醇完全反 应,金属钠应稍过量。答案:(1)广口瓶中进气导管不应插入水中,排水导管应插至广口瓶底部(2)偏大(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稍过量的金属钠;缓慢滴加无水乙醇13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 ),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 a、 b、c,通过控制活塞 a 和 b,而有节奏( 间歇性) 地通入气体,即可在 M 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1)A 中发生反应的
11、化学方程式:_,B 的作用_;C中热水的作用_。(2)M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从 M 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 ,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填“参加 ”或“不参加”) 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_。(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解析:通过控制氧气的用量,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催化 剂 Cu 的催化机理。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实际为:O 2 与 Cu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 CuO,CuO 再将乙醇氧化为乙醛,且自身被还原为 Cu。答案:(1) 干燥 O2 使 D 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 M 参加反应,
12、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气流较平稳(2)2CH3CH2OHO 2 2CH3CHO2H 2O Cu (3)受热部分的铜丝由于间歇性地鼓入氧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参加 温度(4)能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140.2 mol 有机物和 0.4 mol O2 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 CO2、CO、H 2O(g),产物经浓 H2SO4 后,质量增加 10.8 g;再通过灼热的 CuO 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 3.2 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17.6 g。(1)推断该有机物的化学式。(2)若 0.2 mol 该有机物恰好与 9.2 g
13、 金属钠完全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解析:(1)H 2O: 0.6 mol10.8 g18 gmol 1则 H 有 1.2 mol。燃烧产生的 CO2 及 CO 与 CuO 作用产生的 CO2 共有:0.4 mol17.6 g44 gmol 1n(有机物) n(C)n(H)126设化学式为 C2H6Oy。COCuO= =CuCO 2 质 量减少1 mol 16 gx 3.2 gx0.2 mol由反应前后氧原子守恒可得:yn(C2H6Oy)2n(O 2)n(CO) 2n(CO2)n(H 2O)02y20.4 0.22(0.40.2)0.6解之得 y2。故化学式为 C2H6O2。答案:(1)C 2H6O2 (2)HO CH2CH2OH